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382.50 KB
- 文档页数:21
老年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关键词】静脉穿刺;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9-0082-02对老年病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抢救、治疗的保障,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老年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身体肥胖,以及长期静脉输液或药物刺激的原因,存在影响静脉穿刺成功诸多问题。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笔者对患者的静脉血管状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时间。
现总结如下。
1 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1.1 护士心理压力大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形态、思维状态、及定势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1]。
1.2 静脉条件差静脉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微循环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造成了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
因此,其血管的基础条件较差,加上老年人肌肉组织的萎缩,皮下结缔组织对血管的固定性差。
当针头穿入血管时,血液易从穿刺出溢出,从而造成穿刺失败。
1.3 静脉血管充盈度差老年人多半有动脉硬化,血管腔变小,患者长期卧床,输注药物过多,使常用的手背、足背、踝部等浅静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加之患者进水较少,血容量不足,是静脉血管充盈明显降低。
用手触摸时,常摸不到血管,穿刺困难。
1.4 末梢静脉呈条索样由于患者在综合性医院抢救时,长期输注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发生炎性病变,造成血管壁增厚,或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由于机械损伤,形成了血管壁永久性瘢痕,是血管壁增厚。
肉眼可看见皮下血管较粗大,手触摸是会感觉到静脉血管质地较硬、无弹性、穿刺时困难,穿刺后液体滴入受阻。
1.5 表浅静脉显现不清老年患者常伴有身体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使血管位置较深,掩盖了表浅静脉血管,也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生命赢取宝贵时间。
方法从各方面分析穿刺失败原因,对症下药,快速提高成功率。
结果静脉穿刺的成功有赖于反复练习,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依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穿刺方法。
结论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保持平和心态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标签: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对策静脉穿刺术是护理操作技术中最基本技能之一,是临床输血、输液、给药等最主要的途径。
及时、准确、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否一次穿刺成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1]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做到的,务必要求一针见血,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确保抢救的快速实施。
现就以静脉穿刺失败为题进行其原因的分析及提出其改善对策。
1穿刺失败原因1.1主观因素来自护士自身的心理及技术方面1.1.1年轻护士穿刺实践次数相对较少,技术熟练度相对较差,在为患者穿刺时,害怕不能一次成功而造成的心理紧张。
再加上患者及家属给予的不信任感等心理压力共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1.1.2护士在进行操作前没有很好的评估患者身体、生理以及精神方面的状况,比如:患者在穿刺前烦躁以及预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合适,还有就是选择穿刺的留置针型号不适宜等导致穿刺失败。
1.1.3护士过于自信,对较细、较硬以及不充盈的血管凭感觉盲目进行穿刺又或者护士在穿刺时,针尖斜面刚进入血管就不再进针,致使少部分斜面还停留于血管外,刚开始输液时即出现肿块而导致穿刺失败。
1.2客观因素来自病人血管条件及操作环境方面1.2.1病人自身血管因素①肥胖的病人皮下脂肪较厚,血管只能凭感觉去摸。
②病人水肿时,组织液增多,末梢循环差,血管弹性差,静脉不充盈。
③年龄因素:小儿的血管较细,不易找到,再加上哭闹不配合。
老年人血管一般较硬,成条索状,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的老年人。
④消瘦的病人皮肤松弛,虽然血管明显,但弹性差,像钢丝一样。
⑤创伤及手术后病人由于失血,病人血容量不足,血管内压力低,浅表静脉充盈度相对较低。
2012年第17期结石仅占10%[3]。
膀胱充盈不佳有可能造成下段小结石的漏诊[4],应加以注意。
探头适当加压可排开肠管干扰,另一方面能缩短探头和输尿管的距离,提高图像质量,但对体型较瘦的病人过分加压可使扩张的输尿管压瘪,以致不能显示[2]。
输尿管口的喷尿状态可间接反映输尿管的通畅程度或蠕动功能,必要时应给予评价。
对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的检查,可因膀胱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过强而掩盖病变,此时应适当抑制远场增益,可改善该段声像图的清晰度。
此外,中度充盈膀胱时,可经直肠或阴道检查,向前外侧倾斜扫查显示输尿管盆段的下端,此方法对观察输尿管膀胱壁段及开口非常有效[2]。
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手段有多种,包括X 线平片、CT 、尿路造影及超声等,对检查手段的选择顺序临床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差别,但超声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无辐射,可重复检查,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还可同时观察结石阻塞造成的肾积水程度及伴随的其他泌尿系疾病。
超声可发现X 线不易检出的质地较疏松的尿酸结石[2]。
输尿管结石可不同程度地造成结石以上尿路梗阻,因此当肾盂肾盏扩张或伴输尿管扩张,同时伴有肾绞痛的患者,输尿管结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应当与引起尿路梗阻的其他病因鉴别,如输尿管肿瘤、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前列腺疾病等,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局部强回声光团与输尿管管壁的关系及X 线尿路造影不难做出诊断。
部分较小的输尿管结石并不引起肾盂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此时应与引起腹痛的其他疾病鉴别,如阑尾炎,异位妊娠等。
从本研究中输尿管结石发生部位的概率看,发生于下段者比例为57.9%,与以往大部分研究类似[3]。
因此,超声检查中未发现结石,应更仔细地对盆段输尿管及输尿管入膀胱壁内段进行扫查。
也可尝试经阴道或经直肠扫查以排除下段输尿管结石,尤其对腹壁较厚的患者。
综上所述,超声不仅可以较敏感地发现输尿管结石,还可了解因结石梗阻所致的并发症,已被临床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此外,超声还可作为碎石或手术治疗前的常规定位方法[5],也是临床最便捷有效的随访复查手段。
高校护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探讨与对策作者:才洪霞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1期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针对在校护理系的学生来说,在校的实践练习是进入临床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
但由于身、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校护生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逐年下降。
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笔者总结了学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现分析如下。
一、失败原因1.环境因素(1)实验室温度过低,导致扮演病人的学生,四肢发凉,血管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
(2)由于天气原因,实验室光线过暗,导致寻找血管困难,容易出现偏差,也是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
2.技术因素(1)血管选择不当。
由于初次操作,选择了没有弹性、细瘪、弯曲、较短的血管,导致操作者进针阻力增加,或者是进针后由于血管太短而刺破血管使针头划出血管之外,造成了穿刺的失败。
(2)进针角度和进针点的位置不对。
正常的进针角度是20°,但要考虑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较胖,血管潜藏较深,因此进针角度就应大于20°;而有的学生又太瘦,血管又过于表浅,因此进针角度要小于20°,如果还按普通角度进针势必会造成失败。
正常的进针点是在穿刺血管的侧方和正上方,有的学生过于紧张手抖,导致穿刺角度偏离正确方向,导致穿刺失败。
(3)操作方法不当。
左手位置放置不当,未绷紧皮肤拉直静脉血管,皮肤没有绷紧或止血带离进针点太近影响穿刺的视野造成穿刺失败。
止血带扎得太松或太紧,不能阻断静脉回流或完全阻断动脉,因而不能使静脉很好地充盈,穿刺时易失败。
(4)进针速度过快,力度过大。
由于第一次操作紧张,操作时进针速度太快,用力过猛还未见到回血针尖已刺穿血管下壁,致穿刺失败。
(5)经验不足。
由于输液瓶过低,或是扮演病人的学生肢体抬举过高或是该学生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周围循环不良而引起静脉痉挛,导致血管压力过低,即使穿刺进入血管也不回血流出,操作者认为还未进血管继续进针,最终导致穿破血管。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实习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专业 护理班级 2016级3班院(系)护理学院完成时间 2018-03-28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前言 (3)第一章资料的收集与方法 (4)1.1一般资料 (4)1.2方法 (4)1.3结果 (4)第二章原因分析 (5)2.1护生因素 (5)2.1.1心理因素 (5)2.1.2选错血管 (5)2.1.3操作方法不当 (5)2.1.4护生身心健康欠佳 (6)2.2环境因素 (6)2.3病人因素 (6)2.4老师因素 (6)第三章对策 (7)3.1护生方面 (7)3.1.1熟练掌握静脉解剖特点 (7)3.1.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7)3.1.3加强技能锻炼 (7)3.1.4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7)3.1.5妥善固定 (7)3.2带教老师方面 (8)3.2.1技能培训 (8)3.2.2心理支持 (8)第四章研究的不足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实习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摘要目的对于护士而言,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的操作,它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是否能安全的顺利进行下去,是为患者打开安全之门的首要通道。
同样,它也是初入临床的护理实习生最想要学习的首要任务,但静脉穿刺的困难性却往往使许多同学望而却步。
不仅仅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患者及其家属的不信任以及对护生的排斥为护生平添了许多心理负担,这就造成了护生越来越不敢上手的局面。
因此,提高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却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是对于患者和护生的双重福利。
方法对河南省四家医院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0名实习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尽可能的的进行当面访谈,对带教老师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成果通过调查统计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大致为①操作技术的不成熟②护生不能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血管③病人的不信任以及排斥造成护生自身的不自信和心理负担④护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比较薄弱结论总结失败经验,归纳出相应的对策,为护生熟练地进行静脉穿刺提供良好的帮助,为其护理生涯起一个好的开端。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6-03-09T09:35:27.3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苟秀芹[导读]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将置管失败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东营 257034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使用的国产Y型静脉留置针不但能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患者的长期输液、穿刺极度困难患者的多次输液,而且也在手术科室普遍使用,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
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将置管失败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
1.原因分析1.1心理状态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护士穿刺技术的发挥,护理人员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1.2技术水平静脉穿刺能力是衡量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针见血率低,留置针穿刺时针尖未进入血管,或者刺破血管,或者因为经验不足,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此时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或只少许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置穿刺失败。
1.3血管状况1.3.1血管生理性特点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易滑动;肥胖患者血管不隆出皮肤,看不清晰;患儿血管管径细且哭闹不合作,穿刺难度大。
1.3.2血管病理性特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呈条索状不易见回血;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等。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的护理技术,住院病⼈的⼤部分治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完成的。
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
现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静脉穿刺成功率。
常见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以下⼏种。
1 环境因素 1.1 病房的光线暗淡 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
护⼠要调整好光线的明暗,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譬如婴幼⼉可以抱⾄光线明亮处进⾏静脉穿刺,穿刺成功进⾏妥善固定后再抱回病房。
1.2 秋冬季室温过低 病⼈四肢发凉,使⾎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
护⼠应调节好室内温度,或采取保温措施如使⽤暖⽔袋保温,输液前⽤温⽔洗⼿等,使患者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以利于患者静脉⾎管的显露与充盈。
1.3 多病⼈病房 如观察室等,病⼈及陪护⼈员多,环境嘈杂。
需要输液的病⼈多,每位病⼈都急于做治疗⽽不断的催促护⼠,使护⼠产⽣急躁情绪⽽影响穿刺成功率。
要合理安置病⼈,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做好解释⼯作,取得病⼈的理解。
2 操作者因素 2.1 穿刺成功与否与操作者静脉穿刺熟练程度、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作经验丰富的护⼠多拥有⼀针见⾎的本领。
⽽刚踏上⼯作岗位的年轻护⼠则稍逊⼀筹;许多⽼护⼠在长期的护理⼯作实践中,⼿指的触觉变得特别灵敏,可以准确估计⾎管的充盈度、深浅、位置及⾛向,⽽年轻护⼠则需要经过⼀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才能培养出较好的静脉穿刺技术。
2.2 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操作者患病、视⼒⽋佳、睡眠不⾜或操作时注意⼒不集中进⾏穿刺,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因为静脉穿刺是需要眼、⼿、脑处于⾼度集中协调状态下进⾏的;护⼠应保证⾜够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操作时要全神贯注。
2.3 选错针头 如果⼀条纤细的⾎管你选择了⼀个⼤号针头,就容易穿破⾎管下壁,护⼠应根据病⼈⾎管的粗细等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宜的针头。
有时护⼠不了解病⼈的具体情况,按常规做好准备,端着治疗盘来到病⼈床前,才发现不太合适,回去换⼜怕⿇烦,就怀着侥幸⼼理,结果出现穿刺失败。
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穿刺失败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加医患纠纷,有时还会延误治疗和抢救的最佳时机。
因此,一次性穿刺成功不仅是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也是每一位护士终生追求的目标。
失败的常见原因1 环境因素1.1 光线光线的强弱及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强光直射会使瞳孔缩小,眼睛发花;灯光暗淡,阴雨天气以及夜晚进行穿刺时,对血管的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穿刺失败。
1.2 室温秋冬季室温过低,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1.3 环境嘈杂需要输液的病人较多,每一位都想尽快得到治疗而不断催促护士,易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1.4.病室内不整洁、凌乱,通风不良有异味,易使护士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穿刺。
2 病人因素2.1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和通透性增强;血管大都细、滑,虽然皮下脂肪少,血管清晰可见,但穿刺时如不细心进针,很容易刺破血管。
2.2 小儿患者患儿合作性较差,且对医护人员会产生恐惧而哭闹,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使穿刺部位偏离;患儿好动,家长如不能很好的固定,也易导致穿刺失败。
2.3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易掌握深浅度。
2.4 血管充盈差患者发热出汗、腹泻、呕吐等引起脱水,或因出血等原因,致血容量不足,穿刺时常无回血,易误以为穿刺失败而继续穿刺,致使血管穿破。
2.5 同一部位穿刺次数较多,皮下容易出现硬结;拔针后局部按压不当,造成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增加了再次穿刺的难度。
2.6 病人躁动不安或者上厕所、不适宜的牵拉输液管,使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壁。
2.7 病人出汗汗液浸湿固定针头的胶布,胶布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针头滑脱。
2.8 水肿病人由于病人皮下水肿,组织积液而使血管位置看不清,影响穿刺成功率。
3 操作者因素3.1 基本功不扎实穿刺技术练习不够,对不易看、不易摸、较难穿刺的血管有畏惧感,导致穿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