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7
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失败分析在临床的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患者的静脉条件和医护人员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一震见血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需要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面真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失败的相互关系谈一下自已的体会:1、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1.1要在进行静脉针刺时要准确的判断静脉是否出血,如果出现针头或局部的青紫说明静脉血管受损,此时应该迅速的拔针。
1.2在进入静脉后,不一定可以看见回血,可能为针尖贴于血管壁、输液管对折、头皮针管对折,此时为了不增加病人的痛苦,可以试着将输液管靠近针头的位置轻轻地压住,如果回血流畅则可以慢慢的松开调节器,局部不存在青紫或隆起并且看见输液点畅通,病人没有察觉疼痛的感觉,说明穿刺就成功了。
1.3病人局部出现了隆起,并且有明显的疼痛感,说明了在血管内针尖穿破了血管,针尖如果可以清楚的看见,此时就可以将针尖稍后退回,然后沿着静脉方向继续进行穿刺,如果回血不畅,此时先不要考虑拔出针尖。
1.4经上述处理应不见回血局部静脉没有破坏,可将针头慢慢倒回,寻找失败的原因:如静脉搏太细太滑(硬),针头刺入过浅或过深,某些静脉位置较深穿刺时方向出现偏差,不合作的病人(小孩、精神异常者)在静脉搏穿刺时肢体位置改变,使针头穿插刺方向出现偏移。
2、针对穿刺失败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2.1细而滑(硬)的静脉:轻轻拍打局部静脉搏使其充盈,必要时可用左手绷住局部静脉以减少滑动,右手稍用力使针尖穿破血管壁进入静脉或在进针时增大针尖与所穿刺血管壁角度,有落空感时将针平行送入静脉内。
但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刺穿血管,而用力过小又会使静脉随着针头滑动。
2.2在进行针刺时,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穿刺,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来随时调节针的角度,这也是需要经验的,根据静脉的情况来加大或者减小进针的角度。
2.3如果患者的静脉位置比较深,在仔细的摸到静脉的位置后,可以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做一个标记,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瞄准位置,缩小范围,由浅入深的进行针刺,这也是一种技巧。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生命赢取宝贵时间。
方法从各方面分析穿刺失败原因,对症下药,快速提高成功率。
结果静脉穿刺的成功有赖于反复练习,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依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穿刺方法。
结论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保持平和心态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标签: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对策静脉穿刺术是护理操作技术中最基本技能之一,是临床输血、输液、给药等最主要的途径。
及时、准确、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否一次穿刺成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1]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做到的,务必要求一针见血,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确保抢救的快速实施。
现就以静脉穿刺失败为题进行其原因的分析及提出其改善对策。
1穿刺失败原因1.1主观因素来自护士自身的心理及技术方面1.1.1年轻护士穿刺实践次数相对较少,技术熟练度相对较差,在为患者穿刺时,害怕不能一次成功而造成的心理紧张。
再加上患者及家属给予的不信任感等心理压力共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1.1.2护士在进行操作前没有很好的评估患者身体、生理以及精神方面的状况,比如:患者在穿刺前烦躁以及预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合适,还有就是选择穿刺的留置针型号不适宜等导致穿刺失败。
1.1.3护士过于自信,对较细、较硬以及不充盈的血管凭感觉盲目进行穿刺又或者护士在穿刺时,针尖斜面刚进入血管就不再进针,致使少部分斜面还停留于血管外,刚开始输液时即出现肿块而导致穿刺失败。
1.2客观因素来自病人血管条件及操作环境方面1.2.1病人自身血管因素①肥胖的病人皮下脂肪较厚,血管只能凭感觉去摸。
②病人水肿时,组织液增多,末梢循环差,血管弹性差,静脉不充盈。
③年龄因素:小儿的血管较细,不易找到,再加上哭闹不配合。
老年人血管一般较硬,成条索状,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的老年人。
④消瘦的病人皮肤松弛,虽然血管明显,但弹性差,像钢丝一样。
⑤创伤及手术后病人由于失血,病人血容量不足,血管内压力低,浅表静脉充盈度相对较低。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选择静脉时受病人干扰。
选择血管特别重要,选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有助于穿刺成功。
可是有的病人手背部静∙脉条件不好,手胖血管细小弯曲,想给病人穿刺卷侧的粗血管,可病人嫌疼不肯,有时候尊重病人的意愿,违背了自己的选择,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2、穿刺角度掌握不好。
由于没有熟练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穿刺之后经常由于进针比较浅,导致液体渗到患者的皮下。
通常适合的角度为10°~20°,而穿刺时没有控制好力度,从而使血管穿破,导致穿刺失败。
穿刺角度要因人而易,手部皮下脂肪多的人进针角度深,皮下脂肪薄的人进针要浅。
3、握拳法要因人而异。
在学校学的是握拳式操作方法。
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存在用力握拳、身体僵硬等现象,由于患者的肌肉和皮肤比较紧张,挤压了表浅静脉,降低了静■脉的充盈度,导致操作时很难找到静脉的走向,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可以尝试让病人手部放松,以穿刺的血管充盈、暴露明显为标准,能收到较好效果。
4、穿刺成功后固定不当。
穿刺失败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儿量患者,在穿刺成功之后对针头进行固定时,稍不注意会将针头带出来一小段,使针头斜面与穿刺部位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使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
5、心理素质欠佳。
由于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平时静脉穿刺水平还不错,但
遇到工作特别繁忙,病人态度差的时候,就会紧张,彩响水平发挥。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静脉留置针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套管针,不仅可以具备较好柔韧性,尽量将患者血管穿刺次数减少,也能将液体外渗发生概率降低,减少对血管产生的刺激,加强对患者血管的保护。
对于紧急抢救以及临床用药发挥的优势比较显著,在临床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然而工作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很有可能会导致穿刺成功率降低,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失败原因,实施相关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预防措施;柔韧性浅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过程中,体现出的优点较多,要想使优点获得充分发挥,就需要在穿刺时,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增加穿刺成功的概率[1]。
1浅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时失败的主要原因1.1患者血管特点首先,生理特点。
患者在比较肥胖情况下,血管不会从皮肤隆起,难以清晰地看到。
并且患者上皮静脉血管比较细的情况下,穿刺的难度也比较大。
其次,病理特点。
出现失血性休克、创伤以及腹泻的患者,往往外周血管会出现萎陷问题,整体弹性较差,并且呈现出条索状,不容易发现回血。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往往血管弹性比较大,具有明显脆性[2]。
对于水肿患者来讲,血管不容易触及,也并不容易发现。
如果长时间使用对于血管产生刺激性大的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萎缩、血管硬化问题。
最后,血管选择。
血管弯曲情况、粗细状态,是否存在静脉瓣,以及走向的清晰程度,血流量丰富情况都会导致穿刺成功与否受到影响。
血管如果弯曲且细,则在进针过程中,位置往往会偏下或者是偏上。
血管如果位于活动关节位置,则会造成针尖难以完全进入到套管以及血管中。
1.2人员技术水平在进行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穿刺能力对于穿刺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在人员不具备扎实基本功的情况下,往往一针见血率比较低,导致穿刺过程中针尖并未进入到血管中,或者是未能将血管穿破。
同时在看到回血以后,担心将血管刺破,不进针情况下便后退针芯。
在此情况下,套管有很大可能性并未进入到血管,也可能为少量进入到血管,造成套管难以顺利推进,以及套管前端出现卷曲问题。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摘要】临床治疗中患者多应用静脉给予药物治疗,故常需进行静脉穿刺操作,这也是护理操作中最为基础的操作。
但是给予小儿进行此操作时易于出现一些因素导致穿刺失败。
本文对小儿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够对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穿刺失败;小儿;原因;处理临床治疗中患者多应用静脉给予药物治疗,故常需进行静脉穿刺操作,这也是护理操作中最为基础的操作。
儿童患儿因血管等因素易于出现操作失败,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操作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临床参考。
1操作失败的原因分析1.1儿童血管方面的原因①儿童患者多会有恐惧的心理表现,治疗时不配合,头部摇摆不定,难以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导致穿刺失败[1]。
②因治疗需给予患儿长时间的静脉给药治疗,故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的操作,故会出现操作困难,影响很大。
③患儿因疾病会出现血管的血流量不充盈,这也会导致操作失败。
④有发热表现的患儿其血管会出现明显的脆性,此时操作易于失败。
⑤如患儿的身体比较肥胖,其血管条件不好,故操作也易于出现失败。
1.2外界因素光线暗淡或夜间进行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温低,尤其是冬季,导致血管收缩变细,导致穿刺困难;应保持治疗操作的环境安静,在临床操作中家长多会催促护理人员,这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从而出现失败。
1.3操作的原因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会有如下原因而导致操作失误。
①左手拇指未绷直静脉,特别是所选静脉易滑动,也易造成穿刺失败。
②进针角度不适合;操作人员进针的速度很快,还没有看到有血液回流,而此时已经穿过了血管下壁部位,再次进行退针的时候看到了血液回流,完成操作后出现失败的表现。
③选择针头或者血管不适当时没有比较充分地准备。
④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出现紧张,也会对操作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操作失败。
儿童患儿多为家中的中心,多位家长都对其格外关爱,有些家长在操作之前就要求一定要一次成功,这就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失败。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6-03-09T09:35:27.3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苟秀芹[导读]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将置管失败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东营 257034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使用的国产Y型静脉留置针不但能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患者的长期输液、穿刺极度困难患者的多次输液,而且也在手术科室普遍使用,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
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将置管失败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
1.原因分析1.1心理状态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护士穿刺技术的发挥,护理人员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1.2技术水平静脉穿刺能力是衡量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针见血率低,留置针穿刺时针尖未进入血管,或者刺破血管,或者因为经验不足,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此时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或只少许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置穿刺失败。
1.3血管状况1.3.1血管生理性特点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易滑动;肥胖患者血管不隆出皮肤,看不清晰;患儿血管管径细且哭闹不合作,穿刺难度大。
1.3.2血管病理性特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呈条索状不易见回血;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等。
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穿刺失败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加医患纠纷,有时还会延误治疗和抢救的最佳时机。
因此,一次性穿刺成功不仅是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也是每一位护士终生追求的目标。
失败的常见原因1 环境因素1.1 光线光线的强弱及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强光直射会使瞳孔缩小,眼睛发花;灯光暗淡,阴雨天气以及夜晚进行穿刺时,对血管的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穿刺失败。
1.2 室温秋冬季室温过低,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1.3 环境嘈杂需要输液的病人较多,每一位都想尽快得到治疗而不断催促护士,易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1.4.病室内不整洁、凌乱,通风不良有异味,易使护士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穿刺。
2 病人因素2.1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和通透性增强;血管大都细、滑,虽然皮下脂肪少,血管清晰可见,但穿刺时如不细心进针,很容易刺破血管。
2.2 小儿患者患儿合作性较差,且对医护人员会产生恐惧而哭闹,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使穿刺部位偏离;患儿好动,家长如不能很好的固定,也易导致穿刺失败。
2.3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易掌握深浅度。
2.4 血管充盈差患者发热出汗、腹泻、呕吐等引起脱水,或因出血等原因,致血容量不足,穿刺时常无回血,易误以为穿刺失败而继续穿刺,致使血管穿破。
2.5 同一部位穿刺次数较多,皮下容易出现硬结;拔针后局部按压不当,造成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增加了再次穿刺的难度。
2.6 病人躁动不安或者上厕所、不适宜的牵拉输液管,使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壁。
2.7 病人出汗汗液浸湿固定针头的胶布,胶布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针头滑脱。
2.8 水肿病人由于病人皮下水肿,组织积液而使血管位置看不清,影响穿刺成功率。
3 操作者因素3.1 基本功不扎实穿刺技术练习不够,对不易看、不易摸、较难穿刺的血管有畏惧感,导致穿刺失败。
RESEARCH书教学研究 高校护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探讨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针对在校 护理系的学生来说,在校的实践练习是进入临床工作的基 础,是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但由于 身、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校护生静脉穿刺的成 功率逐年下降 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笔者总结了学生静 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现分析如下。 一、失败原因 1.环境因素 (1)实验室温度过低,导致扮演病人的学生,四肢发 凉,血管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 (2)由于天气原因,实验室光线过暗,,导致寻找血管 困难,容易出现偏差,也是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 2.技术因素 (1)血管选择不当。由于初次操作,选择了没有弹 性、细瘪、弯曲、较短的血管,导致操作者进针阻力增 加,或者是进针后由于血管太短而刺破血管使针头划出血 管之外,造成了穿刺的失败。 (2)进针角度和进针点的位置不对。正常的进针角度 是2O。,但要考虑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较胖,血管潜藏较 深,因此进针角度就应大于20。:而有的学生又太瘦,血 管又过于表浅,因此进针角度要小于20。,如果还按普通 角度进针势必会造成失败。正常的进针点是在穿刺血管的 侧方和正上方,有的学生过于紧张手抖,导致穿刺角度偏 离正确方向,导致穿刺失败。 (3)操作方法不当。左手位置放置不当,未绷紧皮肤 拉直静脉血管,皮肤没有绷紧或止血带离进针点太近影响 穿刺的视野造成穿刺失败。止血带扎得太松或太紧,不能 阻断静脉回流或完全阻断动脉,因而不能使静脉很好地充 盈,穿刺时易失败 (4)进针速度过快,力度过大。由于第一次操作紧 张,操作时进针速度太快, 甩力泣猛还未见到回血豺尖已 刺穿血管下壁,致穿刺失败。 (5)经验不足。由于输液瓶过低,或是扮演病人的学 生肢体抬举过高或是该学生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周围循环不 良而引起静脉痉挛,导致血管压力过低,即使穿刺进入血 管也不回血流出,操作者认为还未进血管继续进针,最终 导致穿破血管。 3.心理因素 静脉穿刺技术操作需要在眼、手、脑均处于高度集中 协调状态下进行的。由于初次进行侵入性操作,很多心理 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操作时会出现手抖、眼花、出汗等 现象,导致穿刺失败。 文/才洪霞 4.身体因素 个人状态不佳或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都会直接影响 穿刺的成功率。
静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血液磁极化疗法这一新技术是通过采血、处理血、回输血三个步骤完成,静脉血经过充氧、充磁、补磁,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对高血压、高黏血症等6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采血是本疗法的重要环节,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时间和这一疗法的推广应用。
因此,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对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人次,其中男102例,女11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78岁;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脂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9例,银屑病患者2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人次,采血成功率达%。
2 失败原因及对策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
对此类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静脉,穿刺时力度要稍小一些。
高黏血症的患者血液黏度高,针头一进血管,就发生阻塞,不回血。
两次穿刺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针时有落空感,无回血,拔除针头发现有黏性血块堵塞,更换腕部静脉另行穿刺采血均成功。
原因尚未探讨。
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管壁硬性大,无弹性。
应注意拔针方法,保护血管,拔针时应先将指腹顺静脉走向平行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除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5~10m 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不合作的患者应用夹板固定,并嘱其家属看护好。
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由于恐惧,引起血管痉挛。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避免血管痉挛。
血管粗短的患者见回血后,又往里进针,易刺破血管。
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后的应对
1、两针不进换人制度
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可试行“两针不进换人”制度,通常两针还扎不上,就要果断换人,避免引起这类矛盾。
最起码让患者和家属看到,护理人员都在想方设法地积极解决难题。
2、疑难穿刺会诊制度
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建立静脉穿刺护理会诊制度,选拔静脉穿刺技术高超的护士,成立护理穿刺小组。
各科室有静脉穿刺难题,实在建不上静脉输液通道的时候,可以申请护理会诊,让护理穿刺小组成员协助。
3、护理总值班制度
医院可在全院范围内,开设护理总值班制度,护理总值班的存在,尤其是在夜间,可处理院内的各种疑难护理问题,能解决不少问题。
遇到临床难题,当事护士可在第一时间,向护理总值班求救。
4、静脉穿刺技术培训
静脉穿刺,每一名护士都不可能做到一针见血的保证,但护理人员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一针见血。
这需要不断训练和对于穿刺技巧的熟练掌握。
护士长应该尽到培训的责任,采用循证的方法不断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护士加以训练。
有条件的病区也可配备静脉血管显像仪等仪器,借助科技提高血管识别度和穿刺成功的概率。
5、护患沟通技巧培训
护士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患者用心,多一点温暖,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能有效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
针对新护士
和部分情商较低,不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者,可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专题教育和案例分析。
常见穿刺失败的原因是穿刺是一种医疗操作,用于从体表向人体内部注射药物、营养液或采集病人生物样本。
尽管目前穿刺技术相对成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穿刺失败原因:1. 皮肤准备不足:穿刺的第一步是彻底清洁和消毒皮肤。
如果皮肤没有彻底清洁,会使细菌进入到穿刺点,增加感染的风险。
2. 不当的穿刺点选择:选择错误的穿刺点也是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注射或采集要求不同的穿刺点,选择错误的穿刺点可能会导致无法准确地进入目标位点,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3. 使用过大或过小的穿刺针:穿刺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如果穿刺针过小,可能无法顺利进入到目标位置,从而导致失败。
而如果穿刺针过大,可能会造成过度损伤、出血或疼痛。
4. 不充分的固定: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固定,如果固定不当,穿刺针可能会发生移位,导致穿刺失败。
5. 操作者经验不足:穿刺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操作。
操作者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穿刺力度不准确、角度不正确或速度过快等问题,导致穿刺失败。
6. 病人的体位不正常:一些穿刺操作可能需要病人保持特定的体位,以确保操作便利和顺利。
如果病人的体位不正常,可能会影响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 病人的体质因素:病人的体质因素也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例如,病人的血压过低或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穿刺失败的风险。
8. 静脉问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有时可能遇到静脉扩张、血管塌陷、血栓形成或血管位置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9. 搅动不当:某些情况下,需要在穿刺进行时搅动针头。
如果搅动不当,可能会增加穿刺的难度,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10.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炎症、肿瘤、疤痕组织等,也可能妨碍穿刺的准确进行。
综上所述,穿刺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需要综合考虑操作者技巧、操作环境、病人因素等多个因素。
为避免穿刺失败,操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并在操作前认真准备和评估,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关键词】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重危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护士应熟练掌握。
但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往往低于其他科的患者。
如何提高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确保治疗方案顺利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现介绍如下。
1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1.1主观原因1.1.1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给药、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训练为主,静脉输液患者较少,护士静脉穿刺的机会较少,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
1.1.2紧张、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刚毕业或初到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一方面对静脉穿刺的方法、要领掌握不牢,缺乏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没有掌握精神病专科护理知识,不懂得如何与患者接触、交流,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理解,害怕被患者攻击,造成心理压力。
1.1.3工作责任心不强表现为缺乏保护血管的意识,不遵守选择血管的原则;拔针后未帮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或按压时间不够,导致皮下组织瘀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
1.1.4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如选择在皮肤有破溃、硬结、包块、感染、皮肤病、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窦处、血管硬化、血管呈条索状的部位穿刺。
1.1.5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深度要适宜,进针角度过大或进针过深易穿破血管壁;进针角度过小或进针过浅,针头不易进入血管1]。
1.1.6不能准确判断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对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往往看不到回血,护士不能准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因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而造成针头堵塞。
1.2客观原因1.2.1精神病患者的血管状况1.2.1.1严重腹泻、呕吐、休克、心力衰竭所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静脉不充盈,致使血管看不清楚。
1.2.1.2老年精神病患者血管硬化,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患者,其静脉细,管壁弹性差,静脉呈条索状,易滑动。
护生实习初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2-11-01T14:00:51.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敬碧珍何清莲[导读] 静脉穿刺是护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患者往往是以是否“一针见血”来衡量护生的操作水平。
敬碧珍何清莲(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耳鼻喉科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分析实习初期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多种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总结106名护生静脉穿刺时,由于心理因素、技术操作原因、患者因素等问题,导致穿刺失败,进行原因分析和指导,观察前后1周进行比较。
结果针对原因进行分析和指正,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明显提高。
结论实习初期护生静脉穿刺受多因素影响,应针对相应因素采取对策,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实习护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38-01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1-3月护生106名,其中本科 15人,专科 59人,中专32人,年龄17至23岁。
其中男生7名。
1.2 方法建立护生静脉穿刺登记本,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诊断、穿刺时间、部位、操作者,登记总例数,如实记录失败的原因。
带教老师针对失败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
2 结果入科实习前后1周进行比较,106名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心理因素护生从规律的学生生活到繁忙、紧张的临床实习,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1]。
实习初期护生把紧张、依赖的不良情绪带入临床操作中,而且许多患者对护生操作不放心,不配合,导致护生操作时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
3.1.2 操作中技术因素 3.1.2.1 血管选择不当选择血管时只注意血管的粗细,未注意血管的部位、弹性、走向,导致穿刺时针头刺破血管,不便固定,滴注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