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和蒲公英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0
中班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公开课教学设计教育意图: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宽松、自然的表述环境,激发了幼儿的投入感和参与感,又能让幼儿有机会和时间调整已有经验,理清故事脉络。
根据图片将零星的语言信息材料组合成简单的句子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2.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3.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小蚂蚁和蒲公英》。
2、电脑、音乐光碟。
3、幼儿用书。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内容,通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演示法、情感体验法、讲述法等。
教学过程:一、小朋友随音乐做小蚂蚁律动进场,找位置坐好教师在电脑上出示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图片,引出活动内容。
在引出故事内容前先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通过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活动内容。
1.“这是什么?(蒲公英)你会用它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这是什么?(小蚂蚁)如果小蚂蚁发现了蒲公英,他会用蒲公英做什么呢?”幼儿自由交谈,引出主题。
3.“小朋友们刚刚说了那么多,那小蚂蚁遇到蒲公英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通过直观图片进行边观察边提问,帮助幼儿地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1. 教师出示图1并提问:a、图上有什么?b、小蚂蚁在干什么?c、你猜猜它在想什么?2.教师出示图2并提问:a、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b、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蚂蚁的表情,知道小蚂蚁很快乐。
3.教师出示图3并提问:a、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b、小蝴蝶为什么哭?c、小蚂蚁做了什么?4.教师出示图4并提问:a、小蚂蚁为什么要这么做?b、小蝴蝶心里有什么感受?小蝴蝶。
c、小蝴蝶一边飞一边在想些什么?三、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蒲公英和小蚂蚁(教案)第一篇:蒲公英和小蚂蚁(教案)小蚂蚁和蒲公英(中班)活动目标:1、能看懂画面,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和猜测。
2、体验小蚂蚁和蒲公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一起看是什么?(出示封面PPT)念一念《蒲公英和小蚂蚁》,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分段欣赏,猜猜说说故事里发生的事 Ppt1: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蚂蚁们想到河对岸去玩,可是宽宽的河流怎么办呢?(幼儿猜测并讲述)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蚂蚁用了哪个办法?(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给予适当的回应并讲述第一段故事内容)Ppt2:看到了什么?蒲公英长得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讲述(绿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美丽的蒲公英等)教师总结并讲述故事Ppt3:天黑了,蒲公英听到了哭声,是谁在哭呀?为什么?(怕黑,回不了家)听,蒲公英说:“小蚂蚁,小蚂蚁,别着急,让我来帮助你们。
”猜猜蒲公英会怎么帮助小蚂蚁?(教师总结提升并讲述第二段故事内容)Ppt4:咦,发生什么事了?猜猜小蚂蚁是怎么对付大青虫的?(引导幼儿做动作。
)(教师讲述第三段故事内容并突出互相帮助的情感)Ppt5:观察画面,想想说说:蒲公英想了什么好办法把小蚂蚁送回家?(教师讲述最后一段故事)三、完整欣赏,体验蚂蚁和蒲公英相互关心和帮助的愉悦心情。
1、完整欣赏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
2、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我喜欢……,因为……)小结:我们都喜欢蒲公英和小蚂蚁,因为它们是一对你帮我我帮你的好朋友,生活在一起真快乐。
颛桥一幼诸艳第二篇:《小蚂蚁和蒲公英》教学设计中班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一、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2.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3.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蚂蚁和蒲公英》理解故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培养幼儿对小蚂蚁和蒲公英等生命的关爱意识。
2.能够听懂故事,并能根据故事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听懂并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如小蚂蚁、蒲公英、陆地、海洋等,并能运用自如。
4.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自由表达的兴趣。
教学准备1.PPT:故事背景的图片、故事情节配图。
2.道具:小蚂蚁玩偶、蒲公英卡通画。
3.课件:单词卡片。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在幼儿园中,老师要悉心教育幼儿去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中,老师会向幼儿们讲述一则小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
首先,老师将播放故事的背景图片,并与幼儿园师生分享图片中的场景,带领幼儿们感知自然。
第二部分:呈现故事1.为了更好地呈现故事,老师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想象故事中的情境。
之后,老师再播放《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动画片,通过视觉想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2.故事播放完后,老师向幼儿简要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之后,老师会针对故事中的细节点和情感表达,让幼儿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阐述一下。
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们了解到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情节,并且培养他们对小生命的关爱意识。
第三部分:词汇掌握老师会依次出示故事中出现过的词汇,如小蚂蚁、蒲公英、陆地、海洋等,并分别读出它们的发音。
然后,通过图片、图示等不同方式帮助幼儿们记忆这些词汇。
接下来,老师为幼儿们出示卡片,并让幼儿们说出相应的单词,巩固他们对于词汇的掌握程度。
第四部分:语言表达练习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力,老师再次向幼儿们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相关内容。
比如,老师会问:“蒲公英为什么在海上漂浮?”“小蚂蚁有什么好朋友呢?”等等。
并通过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到语言表达练习中去。
小结在本次的教学当中,通过故事、图片及课件等不同的形式呈现,协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让幼儿们通过语言的练习来加深记忆。
《小蚂蚁和蒲公英》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导入1.1 活动目标:让幼儿对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产生兴趣。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
1.2 活动准备:准备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的PPT或图书。
准备小蚂蚁和蒲公英的玩偶。
1.3 活动过程:向幼儿介绍主题活动: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小蚂蚁和蒲公英》。
展示PPT或图书,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并关注故事中的情节。
1.4 活动延伸: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二章:认识小蚂蚁2.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活动准备:准备小蚂蚁的图片或实物。
2.3 活动过程:向幼儿介绍小蚂蚁的外貌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触角等。
让幼儿观察小蚂蚁的图片或实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如挖洞、寻找食物等。
2.4 活动延伸: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小蚂蚁的认识。
让幼儿画出小蚂蚁的图片,展示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认识蒲公英3.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活动准备:准备蒲公英的图片或实物。
3.3 活动过程:向幼儿介绍蒲公英的外貌特征,如花朵的颜色、形状等。
让幼儿观察蒲公英的图片或实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如生长在草地、田野等。
3.4 活动延伸: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认识。
让幼儿画出蒲公英的图片,展示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小蚂蚁和蒲公英的互动4.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互动关系。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4.2 活动准备:准备小蚂蚁和蒲公英的玩偶。
4.3 活动过程:向幼儿介绍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小蚂蚁在蒲公英花朵上爬行等。
让幼儿观察小蚂蚁和蒲公英玩偶的互动,并描述它们的行为。
引导幼儿想象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可能发生的有趣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小蚂蚁和蒲公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蚂蚁和蒲公英的特点。
2.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小蚂蚁和蒲公英的角色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蚂蚁和蒲公英》2. 贴纸、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蚂蚁搬家和蒲公英旅行》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蚂蚁和蒲公英,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故事分享:讲述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引导幼儿关注小蚂蚁和蒲公英在故事中的表现。
3. 讨论环节: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如:“小蚂蚁为什么要把蒲公英搬回家?”,“蒲公英为什么会旅行?”等,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绘画环节:发给幼儿画纸和彩笔,邀请幼儿绘画出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场景。
5. 音乐环节:播放音乐《蚂蚁搬家和蒲公英旅行》,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7. 课后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蚂蚁和蒲公英,记录下它们的日常生活。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蚂蚁和蒲公英,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蚂蚁搬运比赛、蒲公英种子放飞等,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知。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绘画环节的表现,了解其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讨论环节,注意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蚂蚁和蒲公英》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程为幼儿园中班教学,主要针对的是4-5岁的幼儿。
本次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通过绘本《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情节,了解生命的起点和生命的力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与奇妙,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与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2.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3.掌握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能力目标1.发展幼儿对生活的感知和探究精神。
2.培养幼儿的谦虚、友爱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态度目标1.了解并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2.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与奇妙。
3.培养幼儿对阅读及文字内容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小蚂蚁和蒲公英》绘本2.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图片3.大自然中蒲公英种子的样本4.蒲公英的种子盘5.彩色粘土6.学生手册1. 热身:认识小蚂蚁1.老师为幼儿表演剧情短片,讲述小蚂蚁的故事。
2.通过展示小蚂蚁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的特征和行为习性。
3.让幼儿自由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小蚂蚁,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导入:认识蒲公英1.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孩子们认识蒲公英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2.带领孩子们依次观察蒲公英的各部分,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活动1:制作蒲公英的种子1.将彩色粘土分给每一个幼儿。
2.引导幼儿根据形象的图片制作蒲公英的种子。
3.利用制作过程,让幼儿对蒲公英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活动2:种蒲公英1.准备好蒲公英的种子盘,以及幼儿用的小铲子等工具。
2.引导幼儿将手中的蒲公英种子种下去,让幼儿以实践方式学习植物种植的方法和步骤。
3.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种植的技巧。
5. 总结: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温馨故事1.围绕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让幼儿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加深对于生命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认知。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蚂蚁和蒲公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把握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 理解小蚂蚁的劳动精神和勇毅精神。
3. 学习团队合作意识,培育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4. 通过绘画表现出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形象,磨练幼儿的艺术绘画本领。
5. 发掘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制造力,培育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诠释2. 磨练幼儿艺术绘画本领3. 培育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教学过程1. 老师引入老师通过图片呈现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形象,与幼儿们一起猜想他们的故事内容,并引出主题:劳动精神和勇毅精神。
2. 故事情节的叙述老师叙述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们听取小蚂蚁英勇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蒲公英乐观向上的品质,以此激发幼儿们的学习爱好。
3. 理解和诠释老师针对故事情节中小蚂蚁的劳动精神和勇毅精神做出解释,让幼儿们理解小蚂蚁的付出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是取得成功的价值保证。
4. 团队合作老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获得潜在的动力,相互激励,感知本身与团队之间的联系,体验团队中的合作和竞争,激励团队内的思想和理论的交流,通过互动和探究培育幼儿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5. 绘画表现老师要求幼儿依据故事情节和理解绘制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形象,发挥本身的想象力和创想力,通过绘画表现出故事中的劳动精神和勇毅精神,磨练幼儿的艺术绘画本领。
6. 思考与发散老师让幼儿自行思考:假如是你们,你们会怎样面对仿佛的困难?让幼儿自由发散想象,激励他们提出本身的见解和想法,同时扩展幼儿的制造思维和制造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教学叙述的时间和节奏,避开时间过长而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2. 在团队合作的环节,需要更多地引导幼儿彼此协作,理解团队之间的协同互动作用。
3. 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作品的美学表现,还应当基于作品反映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小蚂蚁和蒲公英》教案及反思《小蚂蚁和蒲公英》教案及反思《小蚂蚁和蒲公英》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让幼儿懂得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生存、发展和拥有更多的朋友。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背景图一张;磁性教具:四只蚂蚁树叶小船一条大青虫四个小伞兵;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多;蒲公英、青虫头饰各一个;配乐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一)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2、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有谁和谁?3、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讲述过程中提问:1)小河的对岸住着谁?2)一阵大风吹来,小蚂蚁坐的树叶小船怎么了?3)野地里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4)蒲公英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5)小蚂蚁说了些什么?蒲公英妈妈又说了些什么?6)蒲公英妈妈为什么很感激小蚂蚁?7)小蚂蚁是怎样回到自己家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师生共同讨论。
1)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2)你有没有好朋友?他(她)是谁?为什么她(他)是你的好朋友?3)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是怎么办的?4)你能把你们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出来吗?(请个别幼儿表演)5)你们得到别人帮助高不高兴?6)你们帮助了别人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5、教师小结: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样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满爱。
活动反思:一节课上下来,基本都完成了活动目标,孩子们大部分都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并看图简单的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还能够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蚂蚁和蒲公英》含反思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命周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生命,学习传统美德。
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
1.听《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
2.边听故事边与幼儿讨论小蚂蚁与蒲公英的关系,了解蒲公英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3.教授歌曲《小蚂蚁儿歌》,引导幼儿跟唱。
4.向幼儿传授“爱护小动物、保护自然”的知识。
活动安排
1.是日手工:幼儿使用纸张、颜料、棉花等制作“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手工。
2.玩游戏:利用幼儿喜欢玩游戏的心理,设计相关游戏,如:“找蒲公英的种子”、“找小蚂蚁”的游戏等。
3.观察实践:将蒲公英的种子、花和幼苗准备好,让幼儿进行观察、触摸及摘下蒲公英的花瓣。
教学反思
1.故事教学效果: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幼儿们听得非常认真。
在普及蒲公英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把蚂蚁当地的传统美德嵌入到故事情节中,深受孩子们喜爱。
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个别幼儿有些走神,未能集中注意,值得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思维习惯。
2.互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深入体验所学内容。
但要避免过于随意,需要更加有条理和计划,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活动更好的输出义务教育德育内涵。
3.教育效果测定:测定孩子们对“爱护小动物、保护自然”的环保观念是否有所了解和认识,让幼儿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并在随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小动物,守护生命。
《小蚂蚁和蒲公英》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蚂蚁和蒲公英的生活习性,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观察、表达和想象,了解蚂蚁和蒲公英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以理解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
2. 材料: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蚂蚁和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
2. 主体活动一:观看蚂蚁和蒲公英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主体活动二:让幼儿分组讨论,想象一下蚂蚁和蒲公英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4. 主体活动三:请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绘制自己想象中的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
5. 总结: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分享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故事。
6.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蚂蚁和蒲公英,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7. 结束语:引导幼儿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蚂蚁和蒲公英的生活习性。
2. 采用分组讨论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采用创作展示法,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蚂蚁和蒲公英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采用户外观察法,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分组讨论和创作展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蚂蚁和蒲公英》理解故事内容教学活动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帮助幼儿理解《小蚂蚁和蒲公英》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2. 教学准备•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图片或手势提示物,用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小组活动材料,如彩色纸、颜色笔等;•幼儿手中心卡片,用于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3. 教学过程3.1 引入故事1.教师向幼儿展示故事《小蚂蚁和蒲公英》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教师问幼儿们是否听过这个故事,鼓励他们分享与故事相关的经验和观点。
3.2 讲解故事内容1.教师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对故事进行讲解,结合图片或手势提示物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2.教师提问幼儿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帮助幼儿回忆并理解故事的主线。
3.3 交流和讨论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和交流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3.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引导孩子们相互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4 小组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彩色纸和一些颜色笔。
2.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设计一个海报或插图,来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3.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绘画,展示小组合作和创意。
3.5 指导个人表达1.教师要求每个幼儿自己在幼儿手中心卡片上用自己的话写下对《小蚂蚁和蒲公英》故事的理解。
2.教师鼓励幼儿用图片、简单的文字或涂鸦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6 分享和评价1.教师让每个幼儿逐个分享并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和其他幼儿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评价每个幼儿的表达,并提出问题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中班《小蚂蚁和蒲公英》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形象;2.理解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友谊;3.学会合作与分享。
2. 教学内容《小蚂蚁和蒲公英》绘本故事。
3. 教学准备1.《小蚂蚁和蒲公英》绘本;2.PPT。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引导让孩子们看一下绘本的封面,询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通过问题引发孩子们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
4.2 故事讲解讲解绘本《小蚂蚁和蒲公英》故事,引导孩子认识书中的小蚂蚁和蒲公英,介绍他们的形象和性格。
4.3 故事情节分析在讲解完绘本故事之后,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情节分析环节,让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友谊如何产生,这段友谊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经验和启示。
4.4 合作与分享通过前面的情节分析,可以引导孩子们意识到,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的友谊来源于彼此的合作与分享。
下面,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分组完成一些小任务,来锻炼他们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分成若干组,将一些颜色相同的乐高积木混入其中,让孩子们尽可能快地找到并合作堆叠出一个“漂亮的房子”。
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组织起自己、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4.5 课后反思在本课结束后,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孩子们思考与本课相关的问题,比如:孩子们是否收获到了什么经验和启示?在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5. 教学评价通过本课教学,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来评价教学效果,具体方式如下:1.回收孩子们的作品,评价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和积木堆叠的水平;2.收集孩子们对本课的反馈;3.跟踪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
6.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小蚂蚁和蒲公英》这本书让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教学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孩子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蚂蚁和蒲公英》中班语言活动执教人:董小雪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2.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3.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二、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挂图:《小蚂蚁和蒲公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故事内容,通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出活动内容1.分别出示蚂蚁、蒲公英、小鸟、蝴蝶等图片,同时可请孩子们说一说。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1.教师出示图1并提问:图上有什么?小蚂蚁在干什么?你猜猜它在想什么?2.教师出示图2并提问: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蚂蚁的表情,知道小蚂蚁很快乐。
3.教师出示图3并提问: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做了什么?4.教师出示图4并提问:小蚂蚁为什么要这么做?小蝴蝶心里有什么感受?小蝴蝶小蝴蝶一边飞一边在想些什么?(三)、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 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图开始看。
师: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应该怎么看?2.请幼儿示范看图讲述故事。
3.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丰富情节。
4、教师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的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师:我们能不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梦想、在蓝天上自由的飞翔等。
(四)、引发讨论与想象,拓展幼儿的经验。
1.“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2.教师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小蝴蝶,把蒲公英送给了小蝴蝶,小蝴蝶又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3. 鼓励幼儿学习小蚂蚁,做一个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