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词人列表

宋代词人列表

宋代词人列表
宋代词人列表

宋代词人列表: 王禹

苏易简

寇准

钱惟演

范仲淹

张先

晏殊

李清照

李格非

辛弃疾

柳永

岳飞

司马光

欧阳修

陆游

苏轼

王安石

王安国

韩缜

宋祁

黄庭坚

晁端礼

赵令

晁补之

晁冲之

朱服

毛滂

陈克

时彦

李之仪

周邦彦

贺铸

晏几道

王观

李冠

林逋

秦观

米芾

朱敦儒

赵佶

魏夫人

王诜

黄裳

叶梦得

宋江

蒋兴祖女洪皓

蔡伸

吕渭老

杨无咎

李弥逊

汪藻

曹组

乐婉

范成大

蔡幼学

周紫芝

杨万里

严蕊

吕本中

陈与义

胡铨

陈亮

张孝祥

石孝友

王炎

朱淑真

蜀妓

张元干

李邴

章良能

刘过

戴复古

康与之

绍兴太学生严仁

俞国宝

卢祖皋

魏了翁

周文璞

史达祖

黄机

刘克庄

吴文英

严羽

李好古

淮上女

萧泰来

文天祥

李纲

陈郁

文及翁

刘辰翁

周密

王沂孙

张炎

姜夔

蒋捷

理学家

朱熹、程颐\ 王安石

皇帝宰相或其他大官:

列位皇帝

晏殊(我比较喜欢他儿子晏几道)

范仲淹(不仅能改革,还能带兵打仗)

宋庠(我喜欢他弟宋祁)

庞籍(传说中的庞太师是好人捏)

富弼

韩琦

欧阳修(北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他就没苏东坡)

包拯(著名“啃老族”磨蹭到中年才肯出来工作= = 最后升到了副宰相)

武将:

狄青

杨文广

画家:

张择端

文同

黄庭坚

巨然

姜夔

李公麟

民间:

李师师

段誉,

南帝段智兴, 中神通王重周伯通,

全真七子, 张三丰,

黄裳

宋江

武松

宋代词人及宋词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文章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二、词的新变:柳永

中国古代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著有《孟浩然集》。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生活在北宋王朝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曲折。由于他多次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因而大部分时间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官,他因此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创作出不少被后人传诵的名篇。他的诗气象万千而又精致秀丽,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韩愈(768~824) 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主要成就:提出复兴儒学,反对佛教和道教代表作品:韩昌黎集 柳宗元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宋代诗人

三、宋代 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的继承人自居。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宁化人。初仕南唐,入宋后中进士,累官兵部员外郎。著《江表志》,记录南唐史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在宋朝初年提倡平易朴素的诗风,推崇杜甫、白居易。 寇準(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封莱国公。 林逋(967—1029),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 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人。宋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撰《武经总要》。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北宋诗人。论诗重政治内容,反对靡丽文风,对宋代诗风转变有较大影响。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迁居开封。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 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北宋诗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北宋哲学家、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 刘攽(1023—1089),字贡父,或作戆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以教书为生。诗风奇崛豪放。 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北宋诗人。官至吏部侍郎。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官到中书舍人。擅长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简介

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简介 宋代著名的女性非常之多,可是诗词上的就寥寥无几。最著名的就是李清照,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时期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且破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为妻,二人文学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高雅和谐,充满幸福。然而好景不长,二人成婚的第二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而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与赵明诚分开。后二人虽团聚,但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但张汝舟觊觎她的珍贵收藏,然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非常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

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九日后获救。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婉约,顾名思义即委婉含蓄之意,多用于描写和刻画儿女之情。词藻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世人追捧。除此之外,婉约派词作多用来表现在离愁别绪之中,用大量的意象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最终层层递进表现出词人的悲凉或寂寥的感情。后来学者总结婉约派词作的形式为四点,分别是婉约清丽,词藻含蓄,情景相融,声调和谐。 以李清照前期作品为例,在她待字闺中之时作品以歌颂生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主基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词藻明快,曲调清丽,再现对生活的满足之感。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后,由于俩人经常处于别离状态,李清照的词大多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用了大量伤感意象来烘托出悲凉寂寥的环境,而后进一步体现自己思念丈夫之情。婉约派词借以朦胧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在用词方面十分谨慎,不会使用太露骨的词眼。以此,来表现出词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之感。 宋代的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一说法是明代学者张綖提出来的,他认为婉约词风多为香软之气,《花间词》就是婉约派代表作品。

宋代词人辛弃疾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业 题目:辛弃疾词分析 姓名:陈景 学号:U201117181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苏轼开创了宋词中豪放派的词风后,并不为当时文人的接受,他们觉得苏词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不是词的本色,直到100年后辛弃疾的出现,继承发扬了词中豪放一格。辛弃疾的词引领了陈亮,刘过等后人的创作,使豪放派真正能够和婉约派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辛弃疾词感情深沉,境界宏大。早年参加抗金起义,后来投奔南宋。他一生以男儿自许,以英雄自许。在文学史上他不择不扣是一流的大词人,他的词集收入作品有600多首,在宋代词史上是流传作品最多的词人。但是但凡对辛弃疾一生遭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辛弃疾首先是要做一位战士,其次才是一位词人。 后人总结辛弃疾词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永遇乐》 表现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出自《兰陵王》 表现了他一生壮志未酬的失意悲愤。 要了解辛弃疾的词,可以从辛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着手。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 1.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他送给友人陈亮的,辛弃疾在这首壮词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军中的生活,写出了一位带兵打仗将军的英勇,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不过词中最后一句“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壮志未酬的悲愤不言而喻。 2.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 主要代表作有: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过剑南双溪楼》这句话总结了辛弃疾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及个人遭遇的感慨。想到辛弃疾咏怀古迹的词就不能不说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二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气魄宏大借古代英雄的事迹表明了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又借南

宋代诗人大全

宋代诗人大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代诗人包括南宋、北宋。本页面共收录30位宋代诗人 陈与义《观雨》《登岳阳楼》《春寒》《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早行》《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次韵尹潜感怀》范成大 《州桥》《夏日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霜天晓角·晚晴风歇》《望乡台》《鹊桥仙·七夕》《碧瓦》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江上渔者》《苏幕遮》《御街行秋日怀旧》《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清平乐》《望江东》《水调歌头》《题郑防画夹五首》《牧童诗》《病起荆江亭即事》 李清照《夏日绝句》《如梦令》《武陵春》《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忆秦娥》《鹧鸪天》《玉楼春·红梅》《渔家傲》 林升《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陆游《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幽居初夏》《冬夜读书示子聿》梅尧臣《陶者》《小村》《苏幕遮》《斑竹管笔》《田家》《墨竹》《鲁山山行》《秋夜感怀》《送胡都官知潮州》欧阳修

《画眉鸟》《玉楼春》《踏莎行》《梦中作》《田家》《木兰花》《丰乐亭游春》《生查子》《夜夜曲》《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秦观《泗州东城晚望》《鹊桥仙》《千秋岁》《春日》《满庭芳》《一落索》《丑奴儿》《纳凉》《踏莎行·郴州旅舍》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赠刘景文》《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蝶恋花》《海棠》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归鸟》《归园田居其二》《移居其二》《饮酒其八》 王安石《江上》《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南乡子》《春风》《春夜》《北山》《钟山即事》 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扬子江》《金陵驿》《绝命词》《酹江月》《念奴娇》《夜坐》《旅怀》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西江月》《青玉案·元夕》《摸鱼儿》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新柳》《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昭君怨咏荷上雨》《闲居初夏午睡起》叶绍翁《夜书所见》《游园不值》《出北关二里》《大涤山》《访隐者》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五岳祠盟记》《池州翠微亭》《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曾巩《城南》《咏柳》《甘露寺多景楼》《苦雨》《论交》《西楼子》《城南》

唐宋诗人词人简介1

唐宋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望岳、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江南逢李龟年、绝句、夔州歌、赠花卿、兵车行春望春夜喜雨登高水槛遣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有《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篇一:宋代词人及宋词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大全

【篇一】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唐代宋代的诗人介绍

唐朝主要诗人 诗仙--李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诗圣--杜甫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魔--白居易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杰--王勃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诗豪--刘禹锡 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刘禹锡,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人(有待考证)。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宋朝词人及其诗词赏析—辛弃疾

宋朝词人及其诗词赏析—辛弃疾 导读:宋朝词人及其诗词赏析—辛弃疾 中国的词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前面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诗人以及古诗。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宋朝的词人及他们的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共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但他的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以恬淡的笔调,勾画出清新、活泼的农村画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主旨:写于退居时,表现爱国激情、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 通过“醉里”和“梦里”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展现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琴瑟演奏出雄壮的

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上片所展现的军旅生活的情景。 塞外,秋风萧瑟,席卷黄沙。练兵场,广阔无边,旌旗猎猎。一排排支起的架子,一堆堆燃烧的篝火,炙烤着一大块一大块牛肉,夹着声音,飘着香气,滚动在兵营上空。无数琴瑟,声声悲切,荡涤着将士们豪壮的胸怀。“点兵开始!”主帅一声令下,声震大漠,威慑军营,肃穆威严的点兵仪式顿时开始! 说说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懑。 分析本词的艺术特色:“壮”是本词的风格特色。 其一,题材上看,表现的是军旅生活的情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都是极雄豪极壮美的事情。其二,思想感情上看,抒发的是征战沙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一心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其三,语言风格上看,雄壮,豪迈,有气势。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主旨:本词描写的是隐退江西期间,夏夜行走在黄沙途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象,抒发了词人的闲适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上片表现欣慰欢快之情,下片表现惊喜之情,都是闲适之情.)

宋代诗人及词人简介

1. 王安石(1021年一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荆 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逝后追谥号“文”,又称王文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 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 王安国(1028-1074 ),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3. 文天祥(1236年6月6 日- 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4. 文彦博(1006年—1097年),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卒于宋哲宗绍圣 四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城关文家庄(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区文家庄) 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 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 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 年皈依佛法。 5.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被世人称之为“史上第一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易安体”。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 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6.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

宋代最杰出的十大词人,呕心沥血留下十首诗词佳作

宋代最杰出的十大词人,呕心沥血留下十首诗词佳作 唐诗宋词,总是让人沉浸在或温婉或忧伤或激昂的情绪之中,经常读一读这些优美的诗词佳作,会提升整个人的精神境界,让人在诗词的浸淫当中,感受到一种美好和优美。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而他的下面这首诗可谓是他的代表典范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来重温一下我们都知道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全诗吧。《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果没记错,下面这首是在初中课本里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代作家简介

宋代作家简介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集》。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词人,名作有《踏莎行》《浣溪沙》。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祐集》。《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赐名,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谥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二十六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有艺术特色的词,散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江西吉安)人,南宋诗人,其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人,创立了一种新鲜活泼的诗体“杨诚斋体”。有《诚斋集》。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曰文,追封信国公。南宋学者,理学家,学识渊博,遍注典籍,经学、史学、文学皆有成就,是宋以后儒家理学的大师,其学说为当时正宗,世称朱子,朱文公。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朱子大全》。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范仲淹XX,著名宋代词人宋词赏析

范仲淹XX,著名宋代词人宋词赏析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文章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二、词的新变:柳永 词至柳七,方开大河。柳永其作婉约柔美,又多直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因而动人。柳永善于写长调,常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内心之感情。 柳永词的出现, 使北宋的词风为之一变, 他在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 以其朴素自然的词风, 给婉约派词

宋代十大词人简介

宋代十大词人颁奖词 第一名:【我为苏轼颁奖】他的一扇小轩窗打湿了多少人的眼眶,所有的伤痛也只有文字才能记得;他的一江波涛收摄了多少人的心,满腔的愤懑与愁苦在这惊心动魄中一展无余。在他的天空之下,只有奴仆,拜倒在其才华之下,正如他自己所讲”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他是个有魔力的男人,只要你曾停下来细听过他的声音,就给魇住在那里。即使他万般骄傲,却也全是他的天真自然。他亲手为我们送上的东坡肉、东坡汤和东坡豆腐无一不是在给我们传递他的声音。他对亡妻的悼念,对兄弟的思念,每次情感的流露与表白,都承载着厚重的生命感。他的真,他的善,他的乐观旷达穿越了山山水水,叫我们还能记起,鸿蒙开辟时,上天打造的人类最初的样子。 第二名:【我为辛弃疾颁奖】北宋没有豪放派,南宋也独他一个。他豪放了一辈子,将硝烟焦土当作玫瑰花瓣去持守。他以抗金复国为己任,聚义军,杀叛徒,几乎穷尽了他的一生。他走向沙场,却走不进沙场痛快杀敌;他走向江南,却走不进江南进谏高宗,正应了好友陆游那句”报国欲死无战场”。他是宋词史上创作最多的作家,笔下的每一首词都埋藏着纷乱的深痛。”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他一生都在时刻准备着出发,然而只能原地踏步,一寸寸,老尽少年心。一切只因他对社稷用情太深,而又只有词能与他的生命互相交缠悱恻。他就像是一心盗取天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虽然照亮了黑暗,却无法温暖自己。因此只求能够与”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的他在盐水花生黄酒下对坐,说一点热乎话。 第三名:【我为李清照颁奖】她是一位携有至诚淳朴书卷气的亭亭少女,以秀丽的小楷,悠扬的音律建筑了让人怜惜的园子《漱玉词》。在这里,有无邪的少女在新荷的宽大叶子的绒毛上打着滚;也有萌动的孩子”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更有活泼无赖的少女兴尽晚回舟,惊起一摊鸥鹭。这铺展开的纯洁,读到就会令人身体酣畅到每个细胞都想张口唱起来。她是赵明诚的妻子,在”最佳夫妻”的美名下用力爱着。她的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打败了丈夫的50首词,却赢得了牢不可破的感情。然而,离别、相思和书信是承载他们爱情的最主要阵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凄苦也只能在她的心头、眉头攒动。时光不再,爱人已逝,繁华落尽,梦已醒,她的乐园不再,徒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来光照千古。 第四名:【我为陆游颁奖】他的一生,两行泪,一行为国家,一行为沈园。他的一双手,左手刻上求战的奏折,右手写满对爱的思念。铁骨与柔情,成就了他”六十年间万首诗”。花团锦簇的沈园再也不见那个宛然如玉的女子,隔了时光的离别,重逢不如永不再见。一只凤钗见证了两心相依,也见证了各自飘零。六十七岁的他结束了困苦漂泊的生涯,见过了冰河铁马的梦境,做出了一万首王师北定的诗歌,却还放不下那只柔情的凤钗,分散在左右心房,硌痛,出血。这样一个以天下为己任,梦中都在杀敌的男人,走遍了山山水水却走不出一个小小的沈园。他的豪情有如猛虎,他的感情美丽伤感。远处断墙上,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各自拜托的珍重,听来却更山崩地裂。 第五名:【我为范仲淹颁奖】他是史上第一流人物,有”虽于万人吾往矣”的胸襟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肠,骨头一敲都当当做响。为国家,他以一名战士的姿态顺流而下到生命的下游,衣不解带守边多年。墨夜里,用泪酒和汉字的泥巴筑起迷人的渡口来停泊身心。他的一生五起五落,为国事尽心竭力却屡遭贬谪。他的哀痛埋在了秋天,以词来浇筑成型,在这里哭泣、释放,左眼泪滴是上阙,右眼泪滴是下阙。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和挥之不去的诽谤诋毁

北宋词人

第二章北宋词人 一、北宋前期词人群体 宋初前半个世纪,新王朝建立并逐渐兴盛,词体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出现同步发展的迹象,基本上还是处于停滞状态,词人数量不多,而且存留下来的词作也很有限,在艺术上还没有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缺乏开拓性。到了真宗、仁宗两朝,宋朝真正进入了承平盛世,范仲淹、柳永、晏殊、欧阳修、张先等著名词人登上词坛,才意味着宋词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具有两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是以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等馆阁重臣为代表的词人群体,他们的词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对人生经验的反思,词作大多高华蕴藉,神似南唐。其中范仲淹的边塞词写得悲壮沉雄,对后世豪放词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影响。另一词人群体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民间词人群体,他们和下层伶工妓女接触比较多,并能吸收民间新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并对之改革发扬,在词体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贡献,使词坛风貌为之一变。他们的词俚俗新鲜,真率明快,具有民间歌辞的特色。 北宋初年的词坛上基本沿袭了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尚有花间派之遗绪,词的创作仍然是以相思离别为主,但写得较清新,不像五代时那样浓艳,如晏殊,欧阳修的词,大部分是离愁别绪,伤春悲秋,写得缠绵哀婉,保持了晚唐五代的哀婉风格,直到柳永、苏轼的崛起,才各树一帜,在思想和艺术上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崭新的天地。柳永以写慢词表现城市风貌见长;苏轼开创了与婉约派相对立的豪放词派,在他们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大片富有才华的词人,使词的创作出现了百花斗妍的局面,再后,经过周邦彦等人对新旧乐调的清理和调整,词的格律得到了确定。 二、宋初词人 宋初词人潘阆、王禹稱、寇准、林逋、范仲淹等人,作了数量不多的词,这时的词作主要是语言清晰秀美的小令,因而宋初词坛总的形势是:第一、还未形成词派。第二、由于词是诗人兼作的,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1、潘阆(?一1009),字逍遥,北宋大名(今属河北省大名县)人,曾居钱塘。至道元年(995)赐进士,任国子四门助教。后因事被斥,浪迹江湖,漂泊多年。真宗时曾任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参军。有《逍遥集》,存词11首。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钱塘江的潮汛是宇宙间无比壮观的胜景。每逢涨潮的时候,杭州城内大小官吏和数万老百姓都纷纷去观潮,倾城而出。潮水来时铺天盖地,呼啸而来,气势非常雄伟。 这首词就是回忆词人昔日观潮的壮观情景。钱塘江边人山人海,杭州城内万巷皆空,反衬出观潮人多;钱塘潮好像要将整个大海里的水全部倒灌进来,水势凶猛,涛声犹如万鼓齐鸣,响声震天。词人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极力渲染了潮水的壮观场面,令人瞠目结舌,我们不由钦佩词人奇妙的想象和精彩的描绘。 那矫健的弄潮儿,他们手挥彩旗,脚踏浪尖,以矫健的身姿和高超的技巧创造了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