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早期断奶综合技术措施及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52.46 KB
- 文档页数:2
PIG S TO DAY▲!活疫苗(Ⅰ)———乳兔苗。
(2)猪瘟活疫苗(Ⅱ)———细胞苗。
(3)猪瘟活疫苗(Ⅰ)———淋脾苗。
2.猪瘟疫苗的使用方法猪瘟活疫苗(Ⅰ)———乳兔苗的用法: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
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ml稀释,大小猪均为1ml。
该疫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
注射本苗后可能有少数猪仔1~2d内发生反应,但3d后即可恢复正常。
注苗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
该疫苗要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该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如气温在15℃以下,6h内要用完;如气温在15~27℃,应在3h 内用完。
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h或进食前。
猪瘟活疫苗(Ⅱ)———细胞苗的用法:该疫苗大小猪都可使用。
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ml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注射4d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
该疫苗宜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注射前应了解当地确无疫病流行。
随用随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冷暗处,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猪瘟活疫苗(Ⅰ)———淋脾苗的用法: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
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 ml稀释,大小猪均1ml。
该疫苗应在-15℃以下,6h内用完。
如气温在15~27℃,则应在3h内用完。
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h或进食前。
(摘自《湖北畜牧兽医》)1.仔猪断奶周龄及经济效益母猪的妊娠期约为114d左右,仔猪3周龄断奶,则可达到年产2.5胎,按照年产断奶仔猪22头计算,比6周断奶母猪可多得仔猪4~6头。
据试验,如果仔猪哺乳期从46d减少到21d,可使母猪窝产仔数减少0.16头左右。
过早断奶母猪由于子宫恢复不充分,可明显影响胚胎死亡率和妊娠后7~21d的胚胎着床数。
2.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⑴适当提早补饲。
一般仔猪7日龄开始即可诱食补饲,以锻炼仔猪断奶前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消化酶的分泌,对植物性饲料产生一定的免疫耐受性。
仔猪断奶综合征病因及防治措施仔猪断奶综合征是指在仔猪断奶后出现的一系列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疲劳、体重下降等。
这种病症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下面将介绍仔猪断奶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病因:1.断奶应慢,过快断奶会造成仔猪对新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压力过大,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疾病。
2.饲料的不适宜变换。
仔猪从母乳饲养转变为固体饲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如果饲料在转换过程中过于突然或不合理,会引发断奶综合征。
3.饲养环境不洁净。
脏乱的饲养环境易造成仔猪感染细菌和病毒,导致断奶综合征的发生。
4.气候条件变化剧烈。
仔猪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差,气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湿度的波动等都会在断奶后引发综合征。
5.缺乏净水。
断奶后,仔猪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如果水的供应不足或水质不好,也容易导致断奶综合征。
防治措施:1.断奶逐渐进行。
断奶的时间应该逐渐延长,由最初的4-6小时延长到24-48小时,以便仔猪逐渐适应离开母猪的环境,减轻压力。
2.合理饲喂。
断奶后,应根据仔猪的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并采取逐渐转换的方式,将母乳饲料和固体饲料混合喂养,以帮助仔猪逐渐适应固体饲料。
3.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清理饲料槽、奶瓶、栏舍等,定期更换饮水,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提供恒定的气候条件。
合理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为仔猪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
5.提供干净的饮水。
确保仔猪的饮水源干净,水质清洁,避免给予含有细菌和病毒的水,提供充足的饮水量,以保持仔猪的正常生理代谢。
总结:仔猪断奶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造成很大影响。
病因主要包括断奶过快、饲料不适宜变换、饲养环境不洁净、气候条件变化剧烈以及缺乏净水等。
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断奶逐渐进行、合理饲喂、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提供恒定的气候条件以及提供干净的饮水。
小猪断奶管理制度一、断奶前准备工作1、选定适当时间一般来说,小猪断奶的时间应在生后25-35天左右,这个时候小猪的体重一般在5-8公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化能力和自主进食能力,适合进行断奶。
2、饲料准备为了保障小猪断奶后的营养需求,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小猪消化的饲料,如优质浓缩料、豆粕、玉米粉等,以及一定量的水。
同时也要做好奶瓶、奶嘴、温度计等器具的消毒和准备工作。
二、断奶技术要点1、分批断奶为了避免小猪因突然断奶而导致的生长停滞、消化不良等问题,通常采取分批断奶的方式进行。
根据小猪的品种、生长状况和饲养环境等因素,分批断奶的时间一般为3-5天。
在开始断奶之前,可逐渐减少母猪母乳的喂养次数,慢慢引导小猪适应断奶后的生活方式。
2、科学喂养断奶后,小猪的饲养管理要更加严格和细致,需要每天按时给小猪定时喂食。
一般每天喂食3-4次,每次喂食2-3回。
喂食量要逐渐递增,保证小猪摄入充分的营养。
同时,给小猪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并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避免形成细菌污染。
三、断奶后的管理1、饲养环境断奶后,小猪需要一个相对干燥、舒适、安静的饲养环境。
要时刻注意环境温度、通风和空气流通等问题,避免小猪受到寒冷、潮湿、挤迫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2、饲料管理断奶后的小猪需要继续提供高营养的饲料,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要注意小猪的消化能力和饲料的消化率,逐步调整饲料配比和喂养量,以适应小猪的生长发育需求。
3、疾病防控断奶后,小猪的免疫系统仍然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要做好疫病预防工作,如做好猪圈的消毒、预防传染病的扩散等。
并定期给小猪进行驱虫、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保证小猪的健康生长。
四、断奶管理中的注意事项1、观察小猪的状态在断奶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小猪的饮食、排便、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
一旦发现小猪有异常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
2、控制疾病传播断奶后,小猪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要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
44作者简介:王承均(1978-2)男畲族贵州麻江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在人均情况下,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各类食物占有率都不高。
如何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家急需处理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动植物的养殖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以此提高产量。
本文从动物养殖入手,从仔猪早期断奶、缩短仔猪的哺乳期、让母猪提早发情配种、提高母猪的年产仔窝数、增加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于进行断奶的企业或者是个人能够有所帮助,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关键词:存活率;早期断奶;仔猪饲养早期断奶的仔猪指的是打破自然条件和时间限制,人们忽视仔猪在一定时间内对母乳喂养的自主放弃,通过技术手段使仔猪被迫放弃母乳的一种现象。
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养率。
人们有必要利用这种方式来提高母猪的生仔能力和最大程度的使用饲养猪的圈舍,节约各种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或是个人的经济水平。
1早期断奶仔猪群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行业的生产方式也随之改革。
虽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各种传染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但是最新出现的新型疾病又开始威胁着整个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被疾病缠身的仔猪在断奶的时候,不会主动的觅食或是食欲大大减小,这样会影响仔猪的存活率,所以要时刻注意断奶仔猪的身体状况。
提高早期断奶仔猪饲养效率的措施最为重要的即为选择优质的仔猪,确保仔猪质量。
对于生长健壮的仔猪,可以早断奶。
相反,生长缓慢,容易生病的则要延长哺乳期。
2规划断奶时段科学合理的断奶时间不仅决定了成年母猪的产仔数量和产仔的胎数,还决定了仔猪是否可以给企业或是个人带来的经济效益。
如果太早的将仔猪进行断奶的话,仔猪太小,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身体虚弱的状况下,很可能提高仔猪的死亡率。
如果时间过晚的话,就会减少成年母猪的产仔数量,降低了母猪的生产力。
经过研究表明,最合理的断奶时间是在仔猪出生的28~35d 最佳。
力、易消化吸收的蛋白和能量原料,如血浆蛋白、血球蛋白、肠膜蛋白、优质鱼粉、乳制品等原料,可以有效抑制腹泻,使仔猪在断奶期继续保持高生长速度,提高断奶和保育期成活率。
2.断奶后7~15天 仔猪虽度过了危险期,但消化能力有限,免疫力仍较弱,因此其饲粮成分应与哺乳期仔猪补料相同,应多补充容易消化的乳糖、膨化大豆和促进消化的肠膜蛋白。
饲喂方法及饲喂时间不变,以利于断奶仔猪的正常生长,防止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和腹泻。
3.断奶15天后 此期可逐步减少昂贵的血制品和乳制品,到了仔猪6~7周龄以后,主动免疫力提高,消化功能增强,才可以投喂玉米-豆粕型日粮。
断奶仔猪的饲粮必须营养平衡,含高能量、高蛋白质,品质优良,容易消化。
在仔猪饲粮中添喂酶制剂、有机酸、调味剂、乳制品及植物油脂等,可使仔猪饲粮成分更加全面,增强补饲效果。
三、配套饲喂方式1.“控料”投喂 早期断奶的仔猪在刚断奶后的7天内,由于营养来源突然改变,必须要有3~4天的“控料”期,日喂料量不超过规定量的70%,仔猪早期断奶饲养管理近年来,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得到快速推广,断奶日期大多提早到仔猪出生后35日龄,甚至在仔猪出生后28日龄。
笔者在早期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技术推广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现从早期断奶条件准备、分阶段配制日粮、配套饲喂方式、优化成长环境、辅以精细管理、减少僵猪损失等方面介绍具体操作技术,供读者参考。
一、做好早期断奶准备1.断奶前补料到位 仔猪应于出生后7日龄开始补优质乳猪料,达到旺食才能断奶。
2.避开特殊乳猪群体 对疾病缠身、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易患病的仔猪不进行早期断奶。
3.设置断奶适应期 从断奶前5天开始给母猪减料,饲喂量减为原来的60%~80%,断奶前3天饲喂量要减到原来的一半,断奶前l天只供给1/3的饲喂量,断奶当天只供青饲料和饮水,迫使仔猪进食较多的乳猪料。
二、分阶段配制日粮1.断奶前后 断奶前后仔猪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免疫力低,又受断奶应激的影响,在原料选择上应严格控制豆粕用量,应多使用能增强仔猪免疫邵阳市双清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刘若愚唐冰20 2023年第05期·畜禽养殖这样做可以防止仔猪发生消化不良而导致拉稀。
猪场仔猪断奶技术要点及操作1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早期断奶是相对于传统的8—12周龄以上自然断奶而言的断奶方式,达到自然断奶期母猪的产奶量降人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
早期断奶又可分为超早期断奶和一般的早期断奶,前者多指0~2周龄断奶.后者一般是指3~5周龄或3-6周龄断奶。
超早期断奶一般是出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等。
需要创造特殊的条件.否则难于成功,因为它超越了母、仔双方的“断奶生理限度”。
从仔猪的生理角度看,在仔猪体重4~5千克以上或3~5周龄时断奶较为适宜。
从理论上讲.此时断奶.母猪泌乳的高峰期已过,已充分地利用了母乳;另一方面,断奶时间每提前7天.母猪的年产仔数就会提高一头左右,但仔猪断奶时间越提前,仔猪的发育越不成熟.其免疫系统越不发达.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越苛刻。
再者仔猪断奶时间早于21天,母猪的断奶至配种的时间会延长.下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会降低。
因此,最佳断奶H龄是28~3O天。
早期断奶仔猪养育的技术措施:早期断奶仔猪和传统方法断奶的仔猪比较,首先是身体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道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抗病力较低;其次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尚未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或尚不能食用固体饲料等。
针对这样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的培育应注意饲料、保温、抗病防病、看护管理等方面的精心饲养管理。
从饲料的配制上.要提高易消化性和适口性,添加促进消化和采食的特殊因子,如益生素、有机酸、消化酶制剂、各种微量元素等。
而且应当对饲料进行熟化处理:从环境方面,应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和舍内温度、湿度、风速适宜。
仔猪躺卧区域一般应有木板、橡胶、塑料及各类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做成的垫子.必要时应设置保温箱或直接提供热源;另外,要严防贼风的侵袭,加强对仔猪的看护,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搞好预防接种和清洁消毒工作。
2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由于实施了仔猪断奶后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仔猪已在哺乳舍逐渐适应了保育期的饲料,转群到保育舍后.必须做到原饲养制度不变和原饲料不变,以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
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调控措施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规模化猪场已逐步采用仔猪超早期断奶(SEW)技术,有的甚至提前至10日龄。
但仔猪早期断奶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和免疫力降低等早期断奶综合症。
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也是对仔猪危害最大的问题。
据报道,断奶后8~13d,仔猪腹泻率高达32%,14~17d增至41.4%,此后降,到22~28d降到8.4%,断奶后仔猪死亡率高达20%~30%(杨雪峰,2004)。
如何降低断奶仔猪腹泻成为当前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降低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
1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1.1内源消化酶活性低乳仔猪消化道内源酶的分泌量较低,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且含量仅为成年猪的1/3~1/4。
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分泌足够盐酸。
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就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
Lindemann等(1986)报道,4周龄仔猪断奶7d后,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断奶前的1/3,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要经过两周才能恢复或者超过断奶前水平。
张振斌等(1999)试验发现,空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第2d降低了50%,淀粉酶活性在断奶后第6d和第9d分别降低了50.8%和33.8%。
Cera等(1990)研究发现,哺乳仔猪0~5周龄期间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21d或35d断奶时,酶活性停止增加,需要经过1周恢复后才能重新增加,8周龄后仔猪消化道酶系统趋于正常水平。
1.2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断奶后,仔猪消化系统小肠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小肠出现严重的绒毛萎缩、隐窝变深、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
王静华(2003)报道,21日龄仔猪断奶5d后,肠绒毛高度降低了50%。
戴德渊(2006)报道,断奶后11d肠隐窝深度明显增加,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