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的技术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86.28 KB
- 文档页数:3
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
吕贤明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
【年(卷),期】2024()5
【摘要】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农民收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仔猪是实现生猪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提高其饲养质量对保障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潜能,提高养殖水平,但是由于断奶较早,仔猪也会受到环境变化、饲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还需要养殖户采用科学的隔离饲养技术,以便可以提高仔猪养殖水平。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吕贤明
【作者单位】云南省绥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运用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的四大要素
2.实施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SEW)的必备条件与制约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叫做仔猪隔离早期离乳技术仔猪隔离早期离乳技术是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和仔猪早期离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饲养技术。
美国在1993年开始推广,近年逐渐成为美国养猪业的主流技术,有人甚至称它为继大规模集约式生产饲养之后的另一次养猪产业革命。
顾名思义,仔猪隔离早期离乳的基本概念:一个是“隔离”,另一个是“早期”。
“隔离”是将猪只按不同时期分别隔离开来,以全进全出饲养方式饲养,分为母猪繁殖区、仔猪培育区和生长育肥区,区间距离由几面米至千米甚至更远一些。
母猪繁殖区的任务是完成从配种→怀孕→分娩→哺育仔猪的饲养阶段,仔猪离乳后立即全部由母猪繁殖区搬迁到仔猪培育区,按不同周龄各自饲养在不同仔猪培育饲养间里,一般养至10周龄,体重达25千克左右以后,小猪由仔猪培育区又全部搬迁到生长育肥区饲养,直到出栏上市。
“早期”就是采用仔猪10~21日龄早期离乳(一般15~16日龄),比目前集约式饲养普遍采用的3~4周龄离乳更早一些,这时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高,仔猪的被动免疫能力可以保护仔猪免受经产母猪所携带的疾病传染,在仔猪健康水平高时离乳隔离饲养,有利于对疾病的消除和控制,保证仔猪在被动免疫作用下降之前,远离存在于种猪群中的疾病,使种猪群中疾病不传染给仔猪,从而减少因疾病而延缓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利用率所造成的损失,提高猪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
仔猪隔离早期离乳技术的成败,决定于:一是乳猪料的质量(现在市面上有售)。
由于仔猪更早离乳,对乳猪料的配制技术与质量要求更高,它是由仔猪3周龄前与后的消化生理有较大区别而决定了这两个时期的乳猪料配制有较大区别,同时,对分娩栏和仔猪培育的设备和环境控制要求也更高。
二是确保所有仔猪都得到高水平的被动免疫(抗体)。
首先应考虑哺乳猪群中有哪些要消除或控制的疾病,接种相应疫苗,并且在母猪分娩前进行强化免疫(两次或超常规用量接种疫苗),使母猪分娩后哺乳期有较高抗体水平,并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同时保证每头仔猪吃足初乳,获得高的被动免疫能力。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及注意要点纪英杰,林 浩,李德艳,于洪娟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畜牧兽医站,吉林东丰 136300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最大程度发挥母猪生产潜能,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加快,要求饲养管理水平比较高。
因此,需要做到科学合理的饲养,做好科学技术的规范。
1 时间上,控制断奶期需要控制断奶日龄,只要具备上述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育肥的各项饲养管理条件,就可以尽早进行断奶。
而根据我国目前大多数猪场的情况,仔猪断奶日龄控制在28日龄左右为宜。
但还应结合天气变化,健康状况,窝仔猪头数及诱食补料效果等具体生产情况,灵活决定具体断奶日期。
防病即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及常见疫病免疫等工作,随时注意圈舍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在饲料中添加助消化防病药物,早期断奶仔猪最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起细菌性下痢,对此,除在断奶期间控制饲料的喂量外,还应在饲料中投入抗菌药物。
2 空间上,营造健康卫生的进食环境动物会因为环境因素而影响食欲,因此有必要提升仔猪的进食环境,除了保障空间卫生外,有必要控制空间的温度,为仔猪营造卫生舒适的氛围。
饲养员需要定期检查保育栏的温度,对保育栏进行恒温控湿。
在仔猪进行初次断奶进食时,需要保持环境的安静,防止出现噪音惊吓。
安排仔猪断奶进食,避免出现抢食状况影响仔猪的进食质量。
仔猪的生活空间,需要与成年猪群作清晰明显的隔离,防止成年猪群劣质的卫生状况污染仔猪的食物。
仔猪保育栏的选址亦需要考察周边的环境状况,需要远离污染区域。
保育栏仔猪数目一般为15~20头,确保仔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进行消化运动,同时需要确保仔猪饮食槽的大小和容量,能够满足保育栏所有仔猪同时进行进食,防止出现争抢情况。
3 操作上,采用增量喂食方式对仔猪初期断奶,避免出现一刀切的做法,容易导致仔猪出现绝食而饿死。
可以采用饲料和母猪哺乳同时进行,或者将奶粉混入饲料中,提升仔猪食欲,让仔猪逐渐适应,并在仔猪适应过程中不断增加饲料量和减少奶量,最终达到断奶目的。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断奶是指仔猪从母猪哺乳期断奶后,开始进行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
在断奶过程中,正确的饲养及管理方法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仔猪的断奶饲养和管理方法。
一、断奶前的准备工作1. 搭建合适的猪舍。
断奶仔猪需要有一个舒适、环境温度适宜的场所进行饲养。
猪舍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
2. 营养饲料的准备。
断奶仔猪需要提供高营养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断奶前需准备好适合仔猪的饲料,如豆粕、糠麸等。
二、仔猪断奶后的饲养和管理方法1. 提供充足的饮水。
断奶后的仔猪需要足够的水分来满足其日常所需。
在猪舍内设置饮水设备,并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2. 确保饲料的多样性。
为了让仔猪获得全面的营养,饲料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
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糠麸、苜蓿、鱼粉等,以满足仔猪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
3. 分组饲养。
在断奶仔猪饲养过程中,根据仔猪的体重和体型,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避免体大的仔猪压制体小的仔猪,从而保障每只仔猪能够吃到足够的饲料。
4. 疾病预防与控制。
定期接种疫苗或进行注射,保证仔猪的免疫力。
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控制猪舍的湿度,防止仔猪感染疾病。
5. 合理的添加剂。
为了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可以适量添加一些生长激素、维生素等营养剂,但要注意添加剂的使用量,不能过量使用。
三、断奶仔猪的饲喂方法1. 断奶早期饲喂。
在仔猪刚断奶后的3-5天,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糠麸、玩具、冠麦等,使仔猪逐渐适应新的饲料。
2. 断奶中后期饲喂。
从仔猪断奶后的第6天开始,逐渐加入猪饲料,如豆粕、混合饲料等。
并逐渐减少易消化的饲料的比例,以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求。
3. 断奶后饲喂。
从仔猪断奶后的第15天开始,完全使用猪饲料进行饲喂,可以根据仔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适当增加饲料的比例。
四、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巧1. 定期测量体重。
定期测量断奶仔猪的体重,并记录在册,以便及时调整饲养和管理措施。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方法出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是仔猪管理的关键时期。
加强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断奶仔猪应激带来的损失。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方法饲养管理目标:过好仔猪断奶关,降低断奶应激,控制腹泻,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
断奶仔猪成活率达到98%。
70日龄转群体重达28-30公斤左右。
断奶至70日龄料肉比约为1.5-1.8:1。
猪群整齐度高,无僵猪、弱猪。
猪群健康,活泼,体型优美,肢蹄健壮有力。
目前存在问题:断奶后产生应激综合症,表现为仔猪腹泻,拒食,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
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称为断奶仔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
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决定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会获得理想效果。
据研究表明,断奶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长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延迟10-15天上市。
具体操作管理要点1、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防止疾病在猪群之间传播。
2、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
3、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4、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
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5、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
6、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
注意舍内湿度。
7、断奶第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力康、VC,、多维,矿物质添加剂等。
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呼肠舒、支原净、强力霉素、土霉素等。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为了确保仔猪的良好生长和健康发育,合理的饲养及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以下是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供参考。
1. 准备工作在断奶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搭建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猪舍的清洁、通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 确定断奶时间:通常在仔猪出生21-28天之间进行断奶。
- 选择合适的断奶饲料:要选择高质量的断奶饲料,以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
- 饮水设备准备:提供干净的饮水设备,保证仔猪饮水的安全与充足。
2. 断奶过程- 逐渐减少母猪的哺乳时间:在断奶前几天,可以逐渐减少母猪的哺乳时间,让仔猪适应断奶的过程。
- 提供新鲜饮水:断奶后,仔猪需要多喝水来满足水分需求,因此应及时提供新鲜、干净的饮水。
- 逐渐引进断奶饲料:可以从逐渐引入断奶饲料开始,让仔猪逐渐适应新的饲料。
最初几天可以将饲料溶解在水中,逐渐转变为干饲料。
3. 饲喂管理- 饲喂次数和量的控制:断奶后,可以根据仔猪的需求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每天分为2-4次进行饲喂。
饲喂量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 维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和杂草,保持猪舍清洁,避免疾病传播。
- 定期体重测量:定期对仔猪进行体重测量,以便掌握其生长情况和调整饲喂量。
4. 疫病预防- 注重疫苗接种:根据疫情情况,及时给仔猪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 防寄生虫感染:定期给仔猪进行驱虫处理,以防止寄生虫对其造成的危害。
- 加强病害观察:密切观察仔猪的健康情况,一旦有异常表现,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不仅要充分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还要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只有在良好的饲养及管理条件下,仔猪才能健康成长。
断奶仔猪养殖技术概述:仔猪断奶后营养物质的来源与断奶前有所不同,获取能量由主要通过消化脂肪改变为主要通过消化淀粉。
养好了能使仔猪健康健壮成长,喂不好就会导致仔猪瘦弱成长慢。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下断奶仔猪的养殖技术要点:1、断奶日龄。
哺乳仔猪一般在21~28日龄进行断奶。
仔猪在21日龄施行断奶,能够使每头母猪全年提供的仔猪数量增加一头,同时能够使母猪哺乳期间的失重相对减少,还能够减少母源性疾病的传播。
与仔猪21日龄断奶相比,在28日龄断奶的仔猪体重增加,并能够减缓断奶应激,同时更有利于促使母猪恢复生理机能。
这是由于母猪在分娩后35天左右,即28日龄的仔猪断奶后1星期,其子宫正好能够恢复到**状态,从而利于发情配种,使母猪的使用年限延长。
2、断奶方式。
仔猪主要有一次性断奶、逐渐断奶和分批断奶三种断奶方式。
一次性断奶法是指将母仔一次性完全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断奶方式,该方式操作简单,在规模化养猪场比较适合,但这种方式对仔猪造成。
同时母猪更容易发生乳房炎。
逐渐断奶法是指仔猪断奶期间间歇性的与母猪分离,逐渐减少每天的哺乳次数,最后进行一次性断奶。
分批断奶法是指根据仔猪用途和体重大小分批进行,一般体重大的壮仔先进行断奶,留作种用或弱仔则稍后进行断奶。
无论选择哪种断奶方式,都要求仔猪离乳时的体重在5.5kg以上,如果在28日龄断奶则要求体重达到7.5kg。
断奶后,要将母猪赶走,将仔猪留在原圈继续饲养1星期,然后再转入保育舍。
二、断奶仔猪的合理饲喂1、饲喂优质饲料。
仔猪断奶后,必须给其饲喂优质的饲料,推荐体重为7~lOkg仔猪的日粮营养标准是含有18%的蛋白质,0.95%的赖氨酸,每千克含有13.58MJ的消化能,并将适量的电解质、抗生素及多维菌素等添加在饮水中。
2、精细饲喂。
仔猪断奶后,在前3天要适当进行限饲,通过少喂多添的方式使饲喂量逐渐增加,并根据仔猪的具体情况适当使用抗生素药物。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的前3天,饲喂要采取少喂多添的方式,一般每天饲喂7~8次**。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仔猪是指出生后至断奶期的猪只,是养殖业中重要的生产环节。
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猪群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仔猪饲养管理的一些技术要点。
1. 生产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在猪舍内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保持舍内温度在25-27摄氏度,湿度在60-70%之间,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清洁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床材,并加入适量的消毒剂或农家肥料,保持猪舍的干燥和清洁。
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并经常更换饲喂器具。
3. 饲料管理:仔猪的饲料管理要点包括口感适宜和营养均衡。
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保证饲料中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适当。
控制好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饲喂量要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科学调整,避免饲喂过量或过少。
4. 饮水管理:保证仔猪的饮水量和水质是保证仔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仔猪的生理发育需要充足的饮水,所以要保证饮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检查饮水设备是否完好,并保持饮水器的清洁,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饮水设备应该放置在仔猪易达到的位置,保证仔猪可以方便地饮水。
5. 生长管理:仔猪的生长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断奶管理、断奶后的过渡饲养和断奶后的饲养。
断奶前的管理主要是控制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能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初乳。
断奶后,仔猪需要经过适应期,逐渐由乳料过渡到固体饲料,逐渐减少乳料的饲喂量,直至完全断奶。
断奶后的饲养要注意饲养密度、餐次、餐间歇和饲料的细碎度等,合理安排饲养管理,促进仔猪快速生长。
6. 疾病防控:采取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仔猪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定期进行疫苗免疫和驱虫;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杀灭病毒和细菌;隔离病猪,防止疫情传播;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
仔猪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定期消毒和清理、合理的饲料和饮水管理、科学的生长管理和科学的疾病防控。
浙江畜牧兽医2021年第6期收稿日期:2021 03 11仔猪早期隔离断奶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迂 斌1,颜运秋1,2,徐少勇1,刘云鹏2(1.长沙道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6;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307(2021)06-0014-002 近十几年来国外在仔猪饲养管理,营养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
早期隔离断奶简称SEW是源自八十年代早期英国兽医师发明的,此技术必须从猪群中挑选有最佳免疫力的怀孕晚期健康母猪,隔离于封闭的产仔室中,投给药物。
仔猪5日龄断奶即被转移隔离封闭并投给大量的药物,虽然此技术复杂难行,成本又高,但却被证明能成功地清除猪气喘病,猪肺疫,胸膜肺炎和猪痢疾等疾病。
以后又将SEW改进为MMEW(改进的药物早期断奶),此技术不需要将母猪从猪群中移开,小猪也可在10-21日龄时断奶,但必须给产前母猪注射大量疫苗,加强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消除便秘和乳房水肿,使母猪分泌极高的初乳抗体,仔猪通过吸食初乳获得很高的母源抗体,结合严格的消毒和大剂量投药以避免仔猪感染上留在猪群中的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细小病毒和内外寄生虫病等。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许多研究者减少或停止给仔猪、母猪使用药物,转用隔离措施,使SEW技术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控制和降低了应用成本。
目前,美国排前10名的企业化养猪场,共拥有在养母猪约110万头,所生产的仔猪都是运用SEW技术。
有人说SEW技术是养猪改革的里程碑。
1 实行早期隔离断奶SEW的理论基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使猪容易发生传染病,而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最大。
许多疾病一旦进入,很难清除出去。
仔猪在母体子宫中理论上不会感染传染病,给母猪注射各种传染病疫苗,母猪可以通过初乳移行给仔猪,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结合消毒隔离措施及适当添加药物,使仔猪生长早期不感染传染病。
在母源抗体消失以前,实行早期断奶,使仔猪离开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母猪,结合隔离措施,能非常有效的防止仔猪乃至肥猪感染传染性疾病。
2015壬4茸l|弛甚812霭 生产指导・33・ 根据蛋鸡养殖科学技术,结合多年实 践总结,提出如下初浅对策,仅供参 考。 3.1 合理保证光照 产蛋鸡对光照有较强的依赖性。 在阴雨天或者冬季自然光照时间较短 的时候.人工补充光照是必不可少的。 应根据鸡的日龄和产蛋阶段.将光照 逐渐调整到合适的时间,使产蛋高峰 期光照时间维持在16 h。生产实践中 可采取早晨补光或夜间补光.或两者 结合。 3_2科学配制饲料 采取放养的鸡场多数养殖地方鸡 品种。其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活动量 大.但产蛋性能与现代鸡种有较大的 差距,其饲料营养水平应针对鸡的品 种和生产特点而灵活掌握。采取舍饲 的鸡场选择现代蛋鸡品种。产蛋性能 和营养要求高,完全靠人为供给营养, 其饲料营养水平必须全价供给。 3.3增加饲料投放 根据气温、鸡的活动量、野外自由 采食量和鸡的产蛋率.酌情补充饲料。 切忌鸡的产蛋率低,限制饲料供给,结 果饲料投喂量越少,产蛋率越低。 3.4优化鸡舍环境 随时保持鸡舍卫生.保持合理的 饲养密度,保持清净,保持适宜的温 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3.5加强饲养管理 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到生 产的诸多环节。但最关键的是应将防 应激放在首要位置。蛋鸡由生态放养 过渡到以圈养为主。圈养和放养相结 合的饲养方式:由低密度的山场自由 活动变为较高密度的人工控制环境活 动.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要有一个适 应过程,管理程序的改变也需要一定 的过渡阶段。要清楚蛋鸡具有神经质 的动物特性,避免应激因素的产生。放 养的蛋鸡,阴雨、炎热、寒冬天气应以 圈养为主。适当室外运动。冬春季节晴 朗的上午.当气温上升之后.约10点放 鸡,下午4时左右归巢,即采取晚放鸡, 早回巢的办法。在放鸡的同时进行鸡 舍清理和换气。若遇到不良天气或气 温骤降,不可放养。 3.6调控鸡蛋品质 放养的蛋鸡。鸡蛋品质会明显提 高,主要是鸡在野外采食了大量具有 生物活性的物质 口昆虫、草叶等),加 之健康的机体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圈 养的蛋鸡.原有的生活环境改变.必须 在饲料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以提高鸡 蛋品质。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富含叶 绿素和纤维的物质,可使蛋黄颜色加 深、胆固醇含量降低,磷脂含量增加。 3.7加强疫病防控 野外生态放养,由于环境较好。饲 养密度低。空气新鲜,采食很多具有生 物活性的饲料,鸡体健康 抗病力增 强。因此,普通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均低于笼养鸡。实行圈养,环境变化, 密度大,湿度大,通风差,相应的疾病 接踵而至。有的发生呼吸道疾病,有的 发生消化道疾病。有的发生寄生虫病, 有的零星出现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 在疫病防控中,不论是舍饲,还是放 养,除了定期按程序注射有关疫苗外, 要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定期消毒灭 蚊、蝇,改善鸡舍环境、加强通风换气、 保持适宜温湿度,提高蛋鸡抗病能力, 确保蛋鸡健康。一是制定科学的动物 疫病防控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兽医人 员、饲养人员职责,禁止无关人员随意 出入鸡舍:二是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 测检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免疫程 序,适时按程序实施免疫接种;三是严 格免疫操作规程,禁止使用失效、过 期、变质的疫苗,防止带毒传染和免疫 失败;四是定期使用无毒、高效、便捷、 多样的消毒药品实施周围环境和鸡舍 消毒,控制病原滋生;五是严格病死动 物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传染源;六是 适时开展灭蚊蝇和防暑降温、防寒保 暖工作;七是禁止使用发霉、生虫、变 质的饲料,供给清洁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