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优质课课件(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9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学习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学习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导学: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一、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音、形、义。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转()____扎()____夹()____()____()____()____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括出本文记叙的要素:2、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3、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五、相关资料: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
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写的是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原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寓意,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感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
教案示例:《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站在窗前,看着那片凋零的花瓣,心情无比沉重。
这是爸爸最爱的花儿,是他亲手培育的,如今却已经凋谢。
爸爸总是说,花儿就像人一样,有生有死,有盛有衰。
他希望通过培育花儿,让它们茁壮成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每次看到花儿盛开的时候,爸爸的脸上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现在花儿却落了。
我看着那些凋谢的花瓣,心里感到一阵疼痛。
我想起爸爸辛苦培育花儿的过程,想起他为了花儿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花儿落了,就像是爸爸的付出也随之消逝。
我感到一阵失落和悲伤。
但是,我也明白,花儿凋谢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为了新的开始。
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它们的种子还在,它们会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相信,爸爸的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他的花儿会继续茁壮成长。
我也应该像爸爸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精品】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鲁教版8.爸爸的花落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感受父爱。
2.“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这首歌情真意切的表达了父爱的伟大。
今天,我们跟从作者一起走近课文《爸爸的花落了》,感受那浓浓的父爱之情吧!3. 板书课题:爸爸的花落了。
二、初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完成下列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词语:肿胀懒惰玉簪花伤痕抽屉捆扎施肥叮嘱(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朗情况。
(3)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查对生词识记情况。
(4)做游戏记忆生字。
3.了解作者:林海音。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去世时他的人生体验,表现了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体悟到虽小但应该承担起原属于把爸爸的责任。
3.概括文章的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12)有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爸爸对“我”的嘱托。
第二部分:(13-30)回忆六年前爸爸逼“我“上学,给“我”送衣的往事。
第三部分:(31-34)从爸爸的病情回想爸爸爱花的往事。
第四部分:(35-37)写毕业典礼上“我”的复杂心理。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研析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技巧,系统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按照读──析──赏──悟的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赞颂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若没有父爱滋润万物,又怎有人类的和谐发展,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用他那大而粗糙的手,撑起整个沉重的家园,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去认识这位可歌可敬的父亲吧!二、作者简介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的创作很丰富,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文集,短篇小说集有《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云》。
2、师口述《城南旧事》的简介。
三、整体感知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作者描写了一个孩子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而带着种种疑憾告别了童年,其间父亲的爱渗透于字里行间中,让作者受用终生。
四、研讨与赏析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出示问题:1、文章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从全文看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师:小组探究,解答问题。
生:三次。
师:谁愿意简要介绍一下。
生:如文章开头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今年花没上麻渣,结尾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师:很好,那么谁能说出花在全文的作用。
生:花像征爸爸的身体,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师:爸爸和花融为一体,作者是如何刻画爸爸的?生:严厉、坚强、很重感情,特别爱花。
师:课文的脉络已理清,那么我们共同探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们能从中悟出几层含义?生:两层,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爸爸已离开人世。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感受文章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抒情色彩,通过设计适当的情景导入,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领略父爱的深沉,把握阅技巧,提高概括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把握阅读技巧,提高概括能力。
教学方法:课外自主探究与课内合作探究结合。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酒干淌卖无》,让学生小组交流听完后的感觉。
2、请一优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父爱的初步认识。
二、检查课外探究情况。
1、阅读课文,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小组内交流)(个别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调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种花的人——父亲离开人世。
三、合作探究:快速再读课文,划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1、“花”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归纳:“花”在文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文章选择“花”作为主线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提示:注意“花”的特征。
注意“花”与人物的关系。
〕教师归纳:(1)、“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暗含了“我”对爸爸的怀念。
(2)、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多次提到花——因为父亲喜欢花,是花让作者想起了父亲,这样“花”也具有了象征意义。
(3)、“花”是具体事物,以“花”贯穿小说始终,使读者更感叙事有序,思路清晰。
3、课文主要有三次写到爸爸的花,请说说各自的作用。
教师归纳:(1)暗示爸爸病重,引出下文。
(2)突出爸爸性格(充满爱心、热爱生活、憧憬未来),同时也突出病重,预示他将不久于人世。
(3)暗示爸爸已经离开人世和我已经长大。
四、课外阅读课文,自主探究问题。
1、文章回忆了“爸爸”的哪几件事?2、你认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注意人物的语言行为)。
第二课时:一、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报得三春晖。
”古往今来,人们夸赞最多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是母爱,可是我们不要忽略父爱,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如果母爱像三月春风抚慰心灵了,那父爱就是七月暴风磨练意志;如果母爱是温柔月光使游子安然入睡,那么父爱就是让游子茁壮成长的太阳……。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背景《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父爱、成长和责任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对爸爸种花的回忆,展现了爸爸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他在爸爸去世后如何承担起家庭责任的过程。
1.2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感恩和承担责任。
第二章:课文原文2.1 课文节选第一部分:回忆爸爸种花的场景,描述爸爸对花儿的关爱和呵护。
第二部分:爸爸去世后,主人公接管花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三部分:主人公在爸爸的精神支持下,努力克服困难,使花园重新绽放美丽。
2.2 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阅读理解3.1 问题设计主人公对爸爸种花的回忆展现了爸爸的哪些品质?爸爸去世后,主人公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主人公在爸爸的精神支持下,如何努力克服困难?3.2 答案解析爸爸的品质: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勤劳耐心等。
主人公面临的困难:缺乏经验,资金紧张,天气不利等。
主人公的努力:请教邻居,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等。
第四章:写作技巧4.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的作用和效果,提升写作技巧。
4.2 学生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自己动手写一段话。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个场景或人物。
第五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1 课文主题分析父爱如山,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承担责任是成长的过程,要学会承担和付出。
5.2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感恩和承担责任。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推荐阅读提供一些与父爱、成长和责任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件《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件下面瑞文网WTT为大家整理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件,欢迎大家浏览。
一、设计思路:本课出自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这篇文章相对于本单元其他文章来说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文章内容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呢?我的构想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然而这样做固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会不会导致失去学习重点,使教学失去层次感呢?在这样的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该如何体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取一些巧妙的切入点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然后还要在该住手时则住手,适时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研究课文的关键和重点。
下面是我上这节课的过程及几点体会。
二、教学过程:上课前我开始放《送别》的曲子,用来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融的淡淡的忧伤。
这是课文中提到的毕业时唱的郦歌,古道、芳草、垂柳、夕阳、浮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歌声中融入了送别时静静的无奈与忧伤,往事似乎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有了它作铺垫,不用老师再精心设计什么导语,学生早已融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
(不过我还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我在听音乐时回想起来的童年的一个故事,呵呵,在那样的氛围里讲逝去的童年,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把学生导进课文之后,在音乐中让他们静静地读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可以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作一下标记。
学生回答得很踊跃,“我”和父亲的故事: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精选】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课设计)鲁教版8.爸爸的花落了【教课目标】一、知识与技术认识本课 6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课要点】认识本课 6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
【教课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课方法】演示法、合作、研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兴趣导入1.课件:显现一组图片,感觉父爱。
2.“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家常便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信千里循嘱咐,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异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这首歌情真意切的表达了父爱的伟大。
今日,我们跟从作者一起走近课文《爸爸的花落了》,感觉那浓浓的父爱之情吧!3.板书课题:爸爸的花落了。
二、初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完成以下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词语:肿胀懒散玉簪花伤痕抽屉捆扎施肥嘱咐(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读,相互检查朗状况。
(3)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核对生词识记状况。
(4)做游戏记忆生字。
3.认识作者:林海音。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逝世时他的人生体验,表现了对爸爸的崇敬和,体悟到虽小但应当肩负起原属于把爸爸的责任。
3.概括文章的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12)有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爸爸对“我”的嘱咐。
第二部分:(13-30)回忆六年前爸爸逼“我“上学,给“我”送衣的旧事。
第三部分:(31-34)从爸爸的病情回忆爸爸爱花的旧事。
第四部分:(35-37)写毕业典礼上“我”的复杂心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 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难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 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 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
4 理解文章中的“花”这一形象。
5 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听一段故事1. 激情导入。
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屏幕展示或板书: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 进入课文。
(1)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屏幕展示或板书速读课文,概括提炼: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提示:本环节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柱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或者引导学生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提示:①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见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为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统一认识①第一句话照应爸爸为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工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