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41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作者:王云萍来源:《关东学刊》2018年第02期[摘要]委婉语是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文化现象和修辞现象。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结合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奥格登、理查兹的语义三角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言学理论对英汉委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和文化构成加以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因而英汉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其语义构成和语用构成也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语言反映或折射文化内容,文化影响甚至塑造语言,因此,英汉委婉语的不同语言形式也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语言形式;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一、引言委婉语,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过去三十年来对委婉语的研究表明,委婉语的产生是历史、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不可否认,委婉语的研究与语言学各分支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语义学、语用学和文化等密切相关。
目前,对委婉语的研究趋向于对不同语言或不同方言的对比研究。
英语和汉语有大量的委婉语,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各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
二、委婉语的定义和分类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word”或“speech”,整个词的意思是“吉言”或“优雅动听的话”。
邓炎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中将委婉语定义为: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修辞手段。
覃海洋在《英语修辞学教程》中將委婉语释义为:一种用令人愉快的或不得罪人的表达来代替冒犯性的或令人不快的言语的修辞方式,其功能是美化不好或不完美的事物,缓和现实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或恐惧,甚至掩盖一些可怕的事实。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人们的素质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得体,说话越来越委婉。
因此,委婉语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委婉语的功能基本是相同的,但其中也有少许的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就汉英委婉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不同点,并且试着探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
只有注意到这些差别并尽量避免冲突,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内容跨文化交际1. 引言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张曲,2007)。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委婉语的使用。
委婉语就是用来淡化或美化一些人们通常认为是禁忌,或令人难堪的事物的词语,句子,或一段话(陈彦彦,2007)。
中英文中有很多委婉语,因为他们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因此存在很多相似点。
然而,文化能反映在某种语言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委婉语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国家的委婉语也有着其不同点。
国内外很多人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然而,很少人对中英委婉语不同点进行系统地的分析。
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英委婉语都一样。
因此本文旨在试图对中英委婉语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2.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一般说来,英汉委婉语中的相同点远远多于其不同点。
英汉语中在禁忌、说话的得体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相似。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其的不同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年长由于美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独立与进步这两个品质被给予极高的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追求创新,因为害怕遭到歧视,他们害怕变老。
单词“old”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它意味着在思想或行动上缓慢。
因此,一些含单词“old”的英语短语都是贬义的,比如“ old-fashioned, old school, old gentleman”等。
XXXXXX学院专科生毕业报告论文题目: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年级:类别:分院:完成时间:AbstractEuphemism, cosmetic words, is not only a lingu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values, aesthetic conceptions and moral concepts in some extent.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t is like lube that avoids hurting the other party’s feeling. It oil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to save face of communicators. If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euphemism, it can accelerate and facilitate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And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polite function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t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uphemisms are wide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different context, euphemisms perform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with Chapter Four and Five as its core: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many way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rm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earch by connecting euphemism with politeness and face-saving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centers on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euphemism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successful message exchange.【Key Words】euphemism, pragmatic functions, verbal communication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存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使用。
委婉语指的是由于不情愿或是不能够进行直接表达,而使用间接的、比较含蓄的、或是迂回而又曲折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其目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使倾听者更容易接受,让交际活动可以顺畅完成。
不仅在汉语中如此,英语亦然,本文从语用方面对汉英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
一、回避禁忌的功能委婉语最直接的功能是用来回避某些禁忌。
在我们的观念中,禁忌物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惹人讨厌的或是令人不愉快的[1]。
所以,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也即是为了规避使用禁忌语言,它可以让人们比较随意的谈论禁忌物。
1、关于死的委婉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死都有其委婉语。
自古以来,死亡都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死”是一个忌讳讲的词,中国将死人的事情称为“丧事”。
“死”的婉称有“逝世、长眠、走了、登仙、牺牲、殉职、咽气”等。
在西方社会,人们用“pass away, go to a better world,tick the bucket be with the God之类的词来表达对于死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关于肤色及种族的委婉语对于肤色及种族之类的忌讳仅存于西方国家,我国并没有。
在英文里解释“黑人”的词有Nigger、Negro、colored people及black people。
而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曾有黑人提出“黑即是美”的口号,希望以此来激起种族自豪感,如此black就摆脱了贬损的意义[3]。
尽管这四个词均有“黑”的意思,但是其中的贬损意义、种族歧视观念在不断的淡去,这就更容易让黑色人种接受。
3、关于姓名的委婉语无论中英,均有关于姓名的避讳。
在汉语中和姓名有关的禁忌较多,在封建社会里,人名的避讳则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为表达对于长辈的尊敬、对圣人的崇敬,就有了家讳及圣讳。
同样,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人名也有着避讳现象,例如像上帝之名“Jesus”和“Christ”等,是不能够随意起的,不然就是对神灵的不敬。
12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委婉语在现实意义中有着语言以及文化两方面的影响。
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汉英委婉语有区别的根本原因,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方式和场景的不同。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英委婉语在生老病死、颜色词及姓名称谓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和不必要的误解,人们应当注重汉英委婉语的使用,并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 委婉语;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李佳秀1 李博宇2一、委婉语的含义与起源(一)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运用的一种特别的言语形式,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习语化和模糊性等特点。
委婉语是利用不同的发音技巧以及有方向地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进行搭配,在巧妙运用语法的加持下,有效避免粗鄙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最终实现礼貌表达忌讳或粗俗话语的目的。
对于委婉语的准确定义,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李军华在其著作《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中明确阐述:委婉语是在不便于直接交流的场所或不能违背的某种社会道德规范标准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主要作用是采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委婉阐述讲述者本身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使用的语言表达。
(二)委婉语的起源“委婉语”(euphemism)与大部分英文词汇相同,都是起源于希腊。
其前缀eu-在英语中的主要含义为well,good,pleasant;-pheme-意为 speech,language,甚至可以解释为talk,say,speak 等与‘说’有关的行为。
[2]委婉语其实是一种间接性的语言表达,通过说将其展示出来。
委婉语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想、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等。
正确使用委婉语对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英委婉语的不同(一)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不同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然会经历的自然过程。
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
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2)共同的使用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委婉语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中英两国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民族习惯。
但是,仍然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为了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
例如,英汉委婉语都与死亡、疾病、职业、犯罪、性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A.表达死亡。
在《圣经》或其它与基督教有关的传说中存在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例如:“to be with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in Jesus/to lie in Abraham’s bosom”,“to go to heaven/paradise”,“to be promoted to glory”。
西方人也认为人类生来有原罪,也就必会受到惩罚,所以“死亡”也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中国对于死亡有禁忌,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
古代中国皇帝死亡则称为“驾崩”、“弃群臣”;百姓之死称为“过世”、“作古”等。
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靓女弃世称作“玉陨香消”,等等。
B.人体排泄方面。
如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还有”feel the call of nature”(感觉到自然在召唤),意为“要上厕所”;汉语有“洗手、方便”。
英汉委婉语的比较分析——从产生的原因及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其共同的语言现象。
委婉语的使用能够使人们在交谈中避免尴尬与不快,从而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委婉语源于社会禁忌,既有宗教性、阶级性,又有时代性。
不同国家、地域或时代所认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差异性造就语言中委婉语的差异性。
英汉语中的委婉语固然也存在差异异。
“忌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
在各方面不发达的人类文明早期,人们对生、老、病、死以及自然灾害倍感恐惧,进而这类事物和现象就成了禁忌,人们不敢轻易提及,否则就招来灾祸。
委婉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说来,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避凶求吉。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涉及疾病,死亡等凶祸内容的委婉语,如关于“死”,袁本良在《汉语“死”的委婉语片谈》一文中收录了130 条“死”的委婉语。
常见的“死”的委婉语有:去世、离世、辞世、逝世、长眠、长逝、仙逝、仙游、归天、归西、亡故、献身、捐躯、牺牲、千古、老了、回老家、作古等等;英语中die 也有很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depart one's life; to expire; 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to breathe the last; to be gone; to go to the heaven; to be with God,等等。
此外,汉语关于疾病的委婉语有:软脚――脚气,霜露之疾――感冒,采薪之忧――生病等。
英语中医生借用拉丁语或希腊语来表述病人的症状和开处方。
由于多数人看不懂这些词,从而避免了给病人造成精神负担。
医生还用大写字母代替某些疾病名称:T.B----tubercle bacillus(肺结核)、Ca----cancer(癌症)。
2 避俗求雅。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不雅、不洁之事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如厕所、大小便、怀孕及分娩等方面的委婉语都是人们出于共同的羞耻感及求雅避俗的心理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