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1)
- 格式:ppt
- 大小:379.50 KB
- 文档页数:40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人们的素质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得体,说话越来越委婉。
因此,委婉语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委婉语的功能基本是相同的,但其中也有少许的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就汉英委婉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不同点,并且试着探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
只有注意到这些差别并尽量避免冲突,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内容跨文化交际1. 引言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张曲,2007)。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委婉语的使用。
委婉语就是用来淡化或美化一些人们通常认为是禁忌,或令人难堪的事物的词语,句子,或一段话(陈彦彦,2007)。
中英文中有很多委婉语,因为他们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因此存在很多相似点。
然而,文化能反映在某种语言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委婉语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国家的委婉语也有着其不同点。
国内外很多人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然而,很少人对中英委婉语不同点进行系统地的分析。
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英委婉语都一样。
因此本文旨在试图对中英委婉语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2.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一般说来,英汉委婉语中的相同点远远多于其不同点。
英汉语中在禁忌、说话的得体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相似。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其的不同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年长由于美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独立与进步这两个品质被给予极高的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追求创新,因为害怕遭到歧视,他们害怕变老。
单词“old”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它意味着在思想或行动上缓慢。
因此,一些含单词“old”的英语短语都是贬义的,比如“ old-fashioned, old school, old gentleman”等。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研究作者:王金林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
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都有大量委婉语的使用。
虽然英汉委婉语中存在共性,但由于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还有很大的差异性。
本文通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互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异同;英汉互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70-02一、引言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在特定的语境,人们往往会使用温和、动听的委婉语来代替粗鲁、刺耳、令人不适的言辞。
使用委婉语常常是为了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或为了防止“语出伤人”,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
委婉语这种修辞格在各种语言现象中都是常见的,可以说使用委婉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的共性。
英汉委婉语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还有很大的差异性。
正确理解委婉语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难度。
下面本文将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并讨论其翻译技巧,以便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使用委婉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二、英汉委婉语的比较分析既为委婉语,英汉委婉语从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等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某种忌讳的事情进行委婉让人容易接受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ass away, in heaven,汉语中的“逝世”,“到极乐世界去了”;或是在交际中避免冒昧无礼伤害到他人的话语,如连没有如何职业的housewife,现在也自称为housemaker,甚至household executive,汉语中的“车夫”变为“司机”;又或是有时具有一定欺骗性,将丑陋的事情藏匿于美好之中。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正文:
随着全球交往的增加,汉英之间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对汉英翻译和交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委婉语比较
1. 委婉语的概念
英汉语言中,委婉语通常用于避免直接表达否定、争端等引起不愉快的话题,却又要传递相应信息。
委婉语可以起到缓和关系、保护自尊心等积极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和不明确的信息。
2. 英汉委婉语比较
在英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比较级”的表达形式,例如:“a bit difficult”、“not very good”等。
在汉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间接引述”的形式,例如:“听说他不太舒服”。
二、英汉禁忌语比较
1. 禁忌语的概念
在英汉语言中,禁忌语通常指的是一些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禁止使用的语言,例如“骂人的话”、“脏话”等。
禁忌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其表达方式和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2. 英汉禁忌语比较
在英语中,禁忌语属于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属于一种文化上的禁忌,常常与道德与文化价值观有关。
结论:
经过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翻译和交际,我们需要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英汉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委婉语,是指通过措辞技巧,以含蓄、委婉而非直接、直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各国语言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中,委婉语通常用于表示礼貌、尊重、感谢和委婉拒绝等,其使用场景非常广泛;相应地,在汉语中,委婉语主要用于表达尊重、谦虚、感激和语气转折等。
本文旨在分析汉英两种委婉语的比较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的比较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礼貌的委婉语,例如:“Excuse me.”(对不起、请原谅)、“I beg your pardon.”(请再说一遍)、“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您能否这么好心地...)、“May I request that...”(我可以请求您...)等。
这些委婉语都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请求或者在别人面前提出不太方便的话题时,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与之相对应的,在汉语中,也有许多礼貌用语,如:“不好意思”、“麻烦了”、“您好”、“请您”等。
这些委婉语同样是表现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其中,“请您”这个词组可以说是汉语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了。
与英语中的“please”(请)相似,都是以请求方式委婉、礼貌地表达的。
不同的是,“请您”包含了更多的敬重和尊重的意味,含义更为深远。
2. 生活场景比较在生活中,英语中的委婉语也是在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
比如在公共场所提出请求,可以用“Would you mind...”(您介意...)、“Could you please...”(您能请...)、“Excuse me,sir/ma'am.”(对不起,您好)等委婉语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汉语中,当我们需要在生活场景中礼貌地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使用以下委婉语:“麻烦你...”、“能不能...”、“可否...”、“请您...”等。
这些语言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我们的尊敬和谦逊之心。
3. 委婉拒绝的比较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拒绝别人的请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委婉语。
12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委婉语在现实意义中有着语言以及文化两方面的影响。
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汉英委婉语有区别的根本原因,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方式和场景的不同。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英委婉语在生老病死、颜色词及姓名称谓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和不必要的误解,人们应当注重汉英委婉语的使用,并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 委婉语;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李佳秀1 李博宇2一、委婉语的含义与起源(一)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运用的一种特别的言语形式,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习语化和模糊性等特点。
委婉语是利用不同的发音技巧以及有方向地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进行搭配,在巧妙运用语法的加持下,有效避免粗鄙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最终实现礼貌表达忌讳或粗俗话语的目的。
对于委婉语的准确定义,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李军华在其著作《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中明确阐述:委婉语是在不便于直接交流的场所或不能违背的某种社会道德规范标准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主要作用是采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委婉阐述讲述者本身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使用的语言表达。
(二)委婉语的起源“委婉语”(euphemism)与大部分英文词汇相同,都是起源于希腊。
其前缀eu-在英语中的主要含义为well,good,pleasant;-pheme-意为 speech,language,甚至可以解释为talk,say,speak 等与‘说’有关的行为。
[2]委婉语其实是一种间接性的语言表达,通过说将其展示出来。
委婉语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想、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等。
正确使用委婉语对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英委婉语的不同(一)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不同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然会经历的自然过程。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作者:刘艳玲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9期作者简介:刘艳玲(1978—),女,陕西富平人。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硕士研究生,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英语教学。
刘艳玲(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委婉语,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本文从委婉语构成结构的异同点及委婉语的文化特征等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对比;文化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41—0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语言也是特定文化的折射。
禁忌语是禁忌观念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镜像,是社会禁忌的重要方面。
人们使用委婉语是为了取悦对方,避免冒昧或无礼,即在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
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文明礼貌”。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这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很多不同。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英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im)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它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者善辞令)。
英语委婉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066年的“诺曼征服”。
法语被视为高贵文雅的语言,是不列颠上层社会的交际工具,而盎格鲁撒克逊本族语遭到贬毁,被认为是粗俗的,难登大雅之堂。
诺曼人和当地上层阶级开始使用许多“高雅”的拉丁语和法语词汇,慢慢地,这些拉丁语和法语成为最早的英语委婉语。
委婉在汉语中又被称为婉言、婉曲。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对委婉的解释是:“婉曲,指的是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词,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
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2)共同的使用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委婉语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中英两国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民族习惯。
但是,仍然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为了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
例如,英汉委婉语都与死亡、疾病、职业、犯罪、性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A.表达死亡。
在《圣经》或其它与基督教有关的传说中存在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例如:“to be with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in Jesus/to lie in Abraham’s bosom”,“to go to heaven/paradise”,“to be promoted to glory”。
西方人也认为人类生来有原罪,也就必会受到惩罚,所以“死亡”也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中国对于死亡有禁忌,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
古代中国皇帝死亡则称为“驾崩”、“弃群臣”;百姓之死称为“过世”、“作古”等。
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靓女弃世称作“玉陨香消”,等等。
B.人体排泄方面。
如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还有”feel the call of nature”(感觉到自然在召唤),意为“要上厕所”;汉语有“洗手、方便”。
英语知识一、委婉语概述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总的来讲,英汉语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的禁忌,如死亡、生理行为、生理缺陷、职业、疾病、外交辞令等,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相同的领域可能又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或程度的深浅。
而且中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委婉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表现方法及构造手段的对比入手,进而探讨委婉语互译的技巧与方法,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英汉委婉语的一般表现方法委婉语作为一种辞格,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
大量的英汉委婉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段来达到“委婉”这个目的。
(一)借助隐喻法英文中人们常借助生动而又通俗的隐喻来婉转地幽默地表达自己的说话艺术。
如After three days in Japan,the spinal column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flexible. 作者把日本人习惯于鞠躬说成“the spinal column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flexible”,十分幽默有趣。
在汉语中,“墓地”被比作“人生后花园”。
除了把“死亡”比作长眠安息外,汉语中还把“死”比作像神仙一样“仙逝”、“仙游”;或比喻成“去见马克思了”,来表达共产党人忠于理想的高尚情操;或用“星陨”、“花落”来比喻伟大人物的逝世,以表达无限惋惜和崇敬之情。
“墓地”被比作“人生后花园”。
(二)迂回陈述法对于有伤大雅、令人不快的话,人们常借用迂回陈述法拐弯抹角地来表达,旨在文雅,如:We have three main difficulties with regard to those terms. “three main difficulties”,实际上是拐弯抹角地说我们“有三点反对意见”。
英汉委婉语的比较分析——从产生的原因及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其共同的语言现象。
委婉语的使用能够使人们在交谈中避免尴尬与不快,从而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委婉语源于社会禁忌,既有宗教性、阶级性,又有时代性。
不同国家、地域或时代所认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差异性造就语言中委婉语的差异性。
英汉语中的委婉语固然也存在差异异。
“忌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
在各方面不发达的人类文明早期,人们对生、老、病、死以及自然灾害倍感恐惧,进而这类事物和现象就成了禁忌,人们不敢轻易提及,否则就招来灾祸。
委婉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说来,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避凶求吉。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涉及疾病,死亡等凶祸内容的委婉语,如关于“死”,袁本良在《汉语“死”的委婉语片谈》一文中收录了130 条“死”的委婉语。
常见的“死”的委婉语有:去世、离世、辞世、逝世、长眠、长逝、仙逝、仙游、归天、归西、亡故、献身、捐躯、牺牲、千古、老了、回老家、作古等等;英语中die 也有很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depart one's life; to expire; 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to breathe the last; to be gone; to go to the heaven; to be with God,等等。
此外,汉语关于疾病的委婉语有:软脚――脚气,霜露之疾――感冒,采薪之忧――生病等。
英语中医生借用拉丁语或希腊语来表述病人的症状和开处方。
由于多数人看不懂这些词,从而避免了给病人造成精神负担。
医生还用大写字母代替某些疾病名称:T.B----tubercle bacillus(肺结核)、Ca----cancer(癌症)。
2 避俗求雅。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不雅、不洁之事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如厕所、大小便、怀孕及分娩等方面的委婉语都是人们出于共同的羞耻感及求雅避俗的心理产生的。
英汉委婉语功能的比较研究作者:黎婷婷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5期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常的约定俗成的委婉语能起润滑剂的作用,通过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露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揭示出了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差异及相似性。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相似性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5-0030-021 引言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委婉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拥有很好的修饰效果,所以遍及生活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倍受人们喜爱。
英语委婉语也已成为英语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英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跨文化交际里一个重要的课题。
2 英语委婉语的产生Euphemism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good,sounding well,好的,好听的)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话语或好话)。
Euphemism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use of pleasant, 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达)”。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1979)把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其意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委婉语是指用来委婉地表达某种情感或意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在中文和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文和英文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分析。
一、中文委婉语的表达特点1. 否定语气: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否定语气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可能行不通”、“不太方便”、“不知道怎么说”等。
通过使用否定词语,可以避免直接表达拒绝或否定的态度,保持面子和友好性。
2. 委婉词语:中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来替代直接表达的词语。
“细节处理得不太好”、“有所不便”、“有点小问题”等。
这些词语可以缓和语气,使表达更加含蓄。
3. 措辞含糊:在中文委婉语中,人们经常会使用一些措辞含糊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可能有所考虑”、“有可能不太顺利”等。
这些表达方式可以使人们不至于在语言上过于直接,保持表达的客观性和尊重性。
1. 使用条件句:英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条件句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I wonder ifit’s feasible”、“It might be inconvenient”、“It could be a bit tricky”等。
通过使用条件句,可以表达一种推测和疑虑的语气,避免直接表达拒绝或否定的态度。
3. 使用插入语:在英文委婉语中,人们还会使用一些插入语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perhaps”、“maybe”、“possibly”等。
这些插入语可以使表达具有一定的推测性和不确定性,避免直接表达否定或拒绝的态度。
三、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1. 表达方式差异: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否定语气、委婉词语和措辞含糊来表达委婉的意思;而在英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条件句、委婉措辞和插入语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中文委婉语更强调避免直接表达否定或拒绝的态度,而英文委婉语更强调推测和疑虑的语气。
2. 文化背景差异:中文委婉语的使用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面子观念有关,人们习惯于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保持面子和友好性;而英文委婉语的使用往往与西方文化中的礼貌和客气观念有关,人们习惯于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疑虑和不确定性。
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运用广泛且历史悠久。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和丰富性,更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深层内涵。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因素,以期加深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将首先对委婉语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在各个领域(如社交、政治、经济、医疗等)的使用情况,揭示两种语言委婉语表达方式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英汉委婉语形成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分析影响委婉语使用的诸多因素,如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价值观等。
文章将总结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应用和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语言学和文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委婉语的定义与分类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之中。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使用柔和、含蓄或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避免直接提及某些可能令人不适或尴尬的词汇或概念。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对某些敏感话题或情境的回避和尊重。
定义: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避免直接提及某些令人不悦、尴尬或冒犯性话题的语言手段。
通过使用委婉语,人们可以在不直接暴露或强调某些不愉快或敏感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策略不仅在日常对话中广泛使用,也在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分类:委婉语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基于其使用目的和所涉及的话题。
避讳性委婉语:这种委婉语主要用于避免提及某些令人不悦或尴尬的事实,如死亡、疾病、残疾等。
例如,在英语中,“pass away”或“depart this life”被用来代替“die”,而中文中则常用“仙逝”“过世”等词汇。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而在英文中则更多地使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来表达委婉之意。
此外,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场合、语气和目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英文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1.表达场合在表达场合上,中英文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见于礼貌场合,如商务会议、婚礼、葬礼、生日宴会等。
在英文中,委婉语也常用于礼貌场合,但更多地用于表达不好的消息或请求时,例如道歉、拒绝、讨论敏感话题等。
2.表达语气中英文委婉语在语气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平和的口吻表达,不会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在英文中,委婉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比如伤心、生气、失望等,以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感受。
3.表达目的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目的上也存在区别。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用于掩饰客观事实或在避免伤害他人的同时传递特定的信息;在英文中,委婉语则更多地用于缓和紧张气氛、调解冲突或避免争吵。
4.表达方式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文委婉语多采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例如“真的不方便”、“人比较多”等;而英文委婉语则常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的方式来表达,例如“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possible...”、“Could you possibly...”等。
总体而言,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语气、适用场合、表达目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方式,以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交流当中重要的修辞手段与交流方式,它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路径,也产生了别样的修辞效果。
委婉语在语际交流中的使用,不仅推动了交流的有效性,也使得对话双方都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不同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与处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以英汉语言交流中委婉语的使用为载体,通过文化内涵视角和语言学视角来总结近年来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的概况与成果。
关键词:英汉对比;对比研究;委婉语;研究综述引言: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从20世纪末开始兴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文献和著作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对于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越来越成熟。
委婉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委婉语在语言研究中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的了解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的现状,本文参考了部分文献,从文化内涵对比视角和语言学视角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近年来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成果进行回顾。
1委婉语的定义委婉语是使用不冒犯或令人愉快的词语去替代那些不恰当的、冒犯的话语。
英语委婉语可分为Euphemism(委婉语)和 Innuendo(暗指,影射)。
英语单词euphemism起源于希腊语,指用温和的语气模糊或间接表达尴尬或不满意的事情; Innuendo是指间接地暗示坏的或粗俗的话语的特点,是用幽默活泼的语气,间接表达说话者的目的。
汉语委婉语也可分为婉转和避讳两种。
婉转用的是拐弯抹角或含糊其辞的词语,描述将要说的内容。
避讳是指为了避免触犯忌讳或令人不快的词句而用委婉的措辞替代,主要用于说话者不愿、不忍、或不便直接把要说的话说出来的情况。
[1-2]2文化内涵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对比英汉委婉语涉及各个方面的话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日益发展的文明社会中,人们大多采用模糊、美化、委婉的方式对人体生理现象、个人隐私、某些敏感的社会话题加以掩饰,尽量避免直言可能带来的刺激和伤害,表现出人格尊重和心理呵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