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与腹壁外科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腹外疝外科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腹外疝的定义是什么?A. 腹壁缺损导致腹内器官或组织突出B. 腹壁肌肉痉挛C. 腹壁皮肤炎症D. 腹壁血管扩张答案:A2. 腹外疝最常见的类型是?A. 腹股沟疝B. 脐疝C. 切口疝D. 腹壁疝答案:A3. 腹外疝手术的主要目的是?A. 缓解疼痛B. 修复腹壁缺损C. 预防感染D. 治疗腹膜炎答案:B4. 腹外疝术后护理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B. 避免剧烈咳嗽C. 保持大便通畅D. 术后立即进食答案:D5. 腹外疝术后患者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A. 轻微的腹部不适B. 伤口红肿C. 伤口轻微渗血D. 伤口愈合良好答案:B二、判断题1. 腹外疝的发病与腹壁肌肉的强度无关。
(错误)2. 腹外疝术后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正确)3. 腹外疝手术前不需要做任何准备。
(错误)4. 腹外疝术后患者可以立即恢复正常饮食。
(错误)5. 腹外疝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以确保恢复情况。
(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腹外疝术后的一般护理措施。
答案:腹外疝术后的一般护理措施包括:保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但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 腹外疝术后患者如何预防复发?答案:腹外疝术后患者预防复发的措施包括:术后遵循医嘱,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以增强腹壁肌肉;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少腹压;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因腹股沟疝入院,拟行手术治疗。
请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计划。
答案:术前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
- 教育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
- 准备术前所需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
- 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以减少术中风险。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策略【摘要】目的:探究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外科治疗策略)、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
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复发率低,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对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应用外科治疗策略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腹壁巨大切口疝;外科治疗;临床效果腹壁巨大切口疝是指腹壁切口疝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缺损面积较大,通常超过10厘米。
由于腹壁巨大切口疝会影响腹壁的完整性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外科治疗[1]。
本文旨在探究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8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25±5.23)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69±5.36)岁。
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明确诊断: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认患者存在腹壁巨大切口疝;(2)腹壁巨大切口疝引起的症状明显,如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排除标准:(1)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严重心肺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会增加手术风险;(2)术前评估发现无法进行手术修补:例如,腹壁缺损过大,无法用可行的修补方法进行修复;(3)存在严重并发症:例如,严重的腹膜炎、肠梗阻等;(4)存在手术禁忌症:例如,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药物使用等情况。
1.2方法常规治疗对照组:穿戴腹壁疝带、体位调整、限制活动等,以减轻症状和控制疝囊的脱出。
观察组采用外科治疗策略:(1)术前评估:在决定治疗策略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合并疾病等情况,以及疝囊内容物、腹壁缺损的大小和位置等。
通过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修补,以及选择最适合的修补方法。
腹外疝病人健康宣教
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常见病这一。
其中以腹股沟疝(直疝、斜疝)发病率最高,此外还有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腹外疝的病因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有关。
1、腹外疝以手术治疗为主,小儿疝多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成人疝多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术中需应用补片,术后复发机会少,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感较传统手术明显减轻。
2、手术前需治疗与疝发生、发展有关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习惯性便秘、腹水、咳嗽等。
有吸烟史病人需术前戒烟。
3、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如有困难采用全麻,手术当天全麻术后清醒病人可采用半卧位休息。
切口处盐袋压迫24小时。
4、对于疝囊较大进入阴囊者,术后需用软垫将阴囊托起,促进回流,减轻水肿,切口处敷料如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换药。
5、使用补片的患者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未使用补片者需卧床休息3天。
6、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易产气食物。
7、出院一周后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出院后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避免搬重物。
8、出院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冒,如切口出现红肿,阴囊肿大及时来诊。
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穿过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的情况。
2、直疝三角是指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3、早期胃癌指的是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都属于早期阶段。
4、小胃癌是指早期胃癌中,癌灶的直径在10mm以下的情况。
5、微小胃癌是指早期胃癌中,癌灶的直径在5mm以下的情况。
而一点癌则是指癌灶的直径在1mm以下的情况。
6、麦氏点是指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7、肝蒂是指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的区域。
8、第一肝门是指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的区域。
9、Glisson纤维鞘是指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的区域。
10、第二肝门是指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的区域。
11、第三肝门是指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的区域。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指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域。
13、Mirizzi综合征是指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夏柯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是指肝外胆管结石引起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的症状。
15、瑞罗茨五联征(Reynolds五联征)是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引起的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的症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是指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的情况。
.
1 / 1'.
腹外疝与腹壁外科
一、 腹外疝定义: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腹壁的薄弱处向体
表突出即称为疝
二、 腹外疝病因:腹壁结构薄弱、腹腔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腹
水)
三、 腹外疝分类和常用术语
腹股沟管解剖
Ventral 20%
Groin 80%:Femoral 5%
Inguinal 95%:Indirect 70%
Direct 30%
易复性疝 reducible hernia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 irreducible: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疝环较小而腹压突然增大, 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
囊,,随后因疝囊颈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嵌顿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
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Richter’s hernia
逆行性嵌顿
滑动性疝
切口疝、脐疝、白线疝
四、 腹外疝-手术
Bassini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
腹股沟韧带缝合
Ferquson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
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McVay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
耻骨梳韧带缝合
无张力疝修补:无张力情况下,人工高分子材料修补,包括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疝环充
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和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嵌顿疝性和绞窄性疝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