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 统计数据的数字特征

统计 统计数据的数字特征

统计 统计数据的数字特征
统计 统计数据的数字特征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心理学统计与测量经典习题1 第一章描述统计 名词解释 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研) 答: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方法去描述一组数据的分组及分布情况,如何通过一组数据计算一些特征数,减缩数据,进一步显示与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 2.相关系数(吉林大学2002研) 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示相关程度的指标。作为样本的统计量用r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因此在比较相关程度时,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更密切一些,而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3.差异系数(浙大2003研) 答: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其公式如下: 常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②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4.二列相关(中科院2004研) 答:如果两列变量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虽然也是正态分布,但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求这样两列变量的相关用二列相关。 5.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浙大2000研,苏州大学2002研) 答: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是指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方向集中的程度,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的程度。用来描述一组数据这两种特点的统计量分别称为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6.中位数(南开大学2004研) 答: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是指位于一组数据中较大一半和较小一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用Md或Mdn来表示。 7.品质相关(华东师大2002研)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3) 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解:(1)由于表中的数据为服务质量的等级,可以进行优劣等级比较,但不能计算差异大小,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数)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的制作:将上表(包含总标题,去掉合计栏)复制到Excel表中,点击:图表向导→条形图→选择子图表类型→完成(见Excel练习题。即得到如下的条形图: 700716728719685709691684705718 706715712722691708690692707701 708729694681695685706661735665 668710693697674658698666696698 706692691747699682698700710722 694690736689696651673749708727 688689683685702741698713676702 701671718707683717733712683692 693697664681721720677679695691 713699725726704729703696717688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大数据的4V特征

大数据的4V特征 近几年很多领域都在讨论如何发展和运用大数据,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征是什么?好多人不怎么了解,下文对这些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它的数据规模和转输速度要求很高,或者其结构不适合原本的数据库系统。为了获取大数据中的价值,我们必须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处理它。数据中隐藏着有价值的模式和信息,在以往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成本才能提取这些信息。如沃尔玛或谷歌这类领先企业都要付高昂的代价才能从大数据中挖掘信息。而当今的各种资源,如硬件、云架构和开源软件使得大数据的处理更为方便和廉价。即使是在车库中创业的公司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租用云服务时间了。对于企业组织来讲,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分析使用和二次开发。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能揭示隐藏其中的信息。例如零售业中对门店销售、地理和社会信息的分析能提升对客户的理解。对大数据的二次开发则是那些成功的网络公司的长项。例如Facebook通过结合大量用户信息,定制出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并创造出一种新的广告模式。这种通过大数据创造出新产品和服务的商业行为并非巧合,谷歌、雅虎、亚马逊和Facebook它们都是大数据时代的创新者。 (二)大数据的4V特征 大量化(V olume):企业面临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例如,IDC最近的报告预测称,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扩大50倍。目前,大数据的规模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指标,单一数据集的规模范围从几十TB到数PB不等。简而言之,存储1PB数据将需要两万台配备50GB硬盘的个人电脑。此外,各种意想不到的来源都能产生数据。 多样化(Variety):一个普遍观点认为,人们使用互联网搜索是形成数据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这一看法部分正确。然而,数据多样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型多结构数据,以及包括网络日志、社交媒体、互联网搜索、手机通话记录及传感器网络等数据类型造成。其中,部分传感器安装在火车、汽车和飞机上,每个传感器都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 快速化(Velocity):高速描述的是数据被创建和移动的速度。在高速网络时代,通过基于实现软件性能优化的高速电脑处理器和服务器,创建实时数据流已成为流行趋势。企业不仅需要了解如何快速创建数据,还必须知道如何快速处理、分析并返回给用户,以满足他们的实时需求。根据IMS Research关于数据创建速度的调查,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220亿部互联网连接设备。 价值化(Value):大量的不相关信息,浪里淘沙却又弥足珍贵。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深度复杂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Vs传统商务智能(咨询、报告等) 蚁坊软件在舆情大数据处理中注重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化,凭借自身的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舆情应用服务,其中鹰击提供微博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正是基于这四个维度,其舆情“早发现”的能力显著领先竞争对手,为舆情早报告、早响应提供先机;而蚁坊软件旗下的另外一款典型产品,则是从多样性(全网)、快速性方面独有优势——鹰眼提供全网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方便客户“速读网”,掌控舆情发展态势。

最新高中数学统计图表数据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质量检测

统计图表数据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 1.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一共有(≥3)个小矩形,第3个小 矩形的面积等于其余m -1个小矩形面积之和的14 ,且样本容量为100,则第3组的频数是 ( ) A .0.2 B .25 C .20 D .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第3组的频率是15 ,样本容量为100, ∴第3组的频数为100×15 =20. 答案:C 2.(2009·湖北高考)样本容量为200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

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________,数据落在[2,10)内的概率约为 ________. 答案:64 0.4 题组 茎叶图在估计总体中的应用 二 3.某生产车间将10个零件的尺寸(单位:cm)用右面的茎叶图的 方式记录下来,则它们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解析:10个零件的尺寸数据如下:14,19,21,22,25,37,39,40,41,42,则平均数为30,中位数为31. 答案:30 31 4.(2009·福建高考)某校开展“爱我海西、爱我家乡”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给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该是________. 解析:若茎叶图中的x对应的分数为最高分, 则有平均分=89+89+91+92+92+93+94 7 ≈91.4≠91.故最

高分应为94. 故去掉最高分94,去掉最低分88,其平均分为91, ∴89+89+92+93+90+x +92+917 =91,解得x =1. 答案:1 5.(2010·福州模拟)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培训期 间,他们参加的5次预赛成绩记录如下: 甲 82 82 79 95 87 乙 95 75 80 90 85 (1)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 (2)从甲、乙两人的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一个,求甲的成绩比乙高 的概率; (3)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 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说明理由. 解:(1)作出茎叶图如下:

应用统计硕士《432统计学》专用教材(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圣才出品】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 数学期望 一、数学期望的定义 1.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P (X =x k )=p k ,k =1,2,… 如果级数 则称 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或称为该分布的数学期望。若级数不收敛, 则称X 的数学期望不存在。 2.设连续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f (x ),如果 1 ||k k k x p +∞ =<+∞∑1 ()k k k E X x p +∞ ==∑1 ||k k k x p +∞ =∑||()x f x dx +∞ -∞ <+∞?

则称 为X 的数学期望,或称为该分布f (x )的数学期望,简称期望或均值。若级数 不收敛,则称X 的数学期望不存在。 二、数学期望的性质 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用分布律p (x i )或用密度函数f (x )表示,则X 的某一函数g (X )的数学期望为: ()(),[()]()()d ,i i i g x p x E g X g x f x x +∞ -∞ ? ?=? ? ?∑?在离散场合 在连续场合 (1)若C 是常数,则有E (C )=C ; (2)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C 是常数,则有E (CX )=CE (X ); (3)设X ,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E (X +Y )=E (X )+E (Y ); (4)设X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有E (XY )=E (X )E (Y )。 第二节 方差和标准差 一、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 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若E{[X -E (X )]2}存在,则称E{[X -E (X )]2}为X 的方差,记为D (X )或Var (X ),即 ()()E X xf x dx +∞ -∞ =? ||()x f x dx +∞ -∞ ? C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4 数据的数字特征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标准差 双基达标(限时20分钟) 1.已知一组数据20,30,40,50,50,60,70,80,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D.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解析中位数、平均数、众数都是50,从中看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可以相同. 答案 D 2.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80,得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81.2,4.4 B.78.8,4.4 C.81.2,84.4 D.78.8,75.6 解析由题意得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80+1.2=81.2,方差为4.4. 答案 A 3.某商场买来一车苹果,从中随机抽取了10个苹果,其重量(单位:克)分别为150,152,153,149,148,146,151,150,152,147,由此估计这车苹果单个重量的平均值为( ) A.150.2克B.149.8克 C.149.4克D.147.8克 解析这车苹果单个重量的平均值为 x-=150+152+…+147 10 =149.8(克).故选B. 答案 B 4.已知数据a,a,b,c,d,b,c,c,且a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1、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试举例说明。 (一)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两类。 一、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 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1)定类数据: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定类数据只测度了事物之间的类别差,而对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却无法从中得知,因此各类地位相同, 顺序可以任意改变②对定类数据,可以且只能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个体出现的频数。 人口的性别(男、女),为了便于统计处理,用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类别,例如分别用1、0表示男性与 女性,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数字没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或大小多少之分,只是符号而已。 (2)定序数据: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分类),还可以测度次序差(比较优劣或排序)②无法测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因此该尺度的 计量结果只能排序,不能进行算术运算。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考试成绩(优、良、差) 二、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1)定距数据: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准确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②定距尺度通常以自然或物理单位为计量尺度,因此测量结果往往表现为数值③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加减运算有意义)④“0”是测量尺度上的一个测量点,并不代表“没有”。100分制考试成绩;摄氏温度对不同地区温度的测量。 (2)定比数据(比率尺度):是能够测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数据。特点:①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计量结果也表现为数值②除了具有其他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可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特点③“0”表示“没有”,即它有一固定的绝对“零点”,因此它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定距尺度只可进行加减运算)职工月收入、企业产值、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人的身高176厘米、体重65公斤,物体的长度30厘米、面积600平方厘米、容积9000立方厘米,水稻的平均亩产400 公斤/亩,某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元/人、第三产业比重48%等,都是定比数据。 (二)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类 绝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事物)内部或现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少部分表现为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有名数(限于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居民食品支出 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 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平均数: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三)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四)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五)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两类。 2、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也称为母体) 个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1.4《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案

§1.4《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实例,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纲》中对统计部分的要求与《标准》的要求相差较大,若是承接现行《大纲》的话,建议先补充《标准》中第三学段相应部分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标准差,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字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同数字特征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例理解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四、设计思路 (1)、教法构想 本节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意义和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字特征的意义,并能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2)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 五、教学实施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小明开设了一个生产玩具的小工厂,管理人员由小明、他的弟弟和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五个领工和十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的很顺利,需增加一个新工人,小亮需要一份工作,应征而来与小明交谈。小明说:“我们这里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 00元。你在学徒期每周75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了。”小亮工作几天后找到小明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找其他工人核对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小名说:“小亮啊,不要激动,平均工资是300元,你看,这是一张工资表。”工资表如下:

Excel 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Excel 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 在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经常使用到Excel 中一些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其中,函数是Excel 预定义的内置公式。它可以接受被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函数的内置语法结构进行特定计算,最后返回一定的函数运算结果。例如,SUM 函数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执行相加运算,PMT 函数在给定的利率、贷款期限和本金数额基础上计算偿还额。函数的语法以函数名称开始,后面是左圆括号、以逗号隔开的参数和右圆括号。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形如TRUE 或FALS E 的逻辑值、数组、形如#N/A 的错误值,或单元格引用。给定的参数必须能产生有效的值。参数也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 Excel 还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在建立复杂的统计分析时,使用现成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就会使用适宜的统计或数学函数,在输出表格中显示相应的结果。其中的一些工具在生成输出表格时还能同时产生图表。如果要浏览已有的分析工具,可以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如果“数据分析”命令没有出现在“工具”菜单上,则必须运行“安装”程序来加载“分析工具库”。安装完毕之后,必须通过“工具”菜单中的“加载宏”命令,在“加载宏”对话框中选择并启动它。

一、描述统计工具 (一)简介:此分析工具用于生成对输入区域中数据的单变量分析,提供数据趋中性和易变性等有关信息。 (二)操作步骤: 1.用鼠标点击工作表中待分析数据的任一单元格。 2.选择“工具”菜单的“数据分析”子菜单。 3.用鼠标双击数据分析工具中的“描述统计”选项。 4.出现“描述统计”对话框,对话框内各选项的含义如下: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范围。一般情况下Excel 会自动根据当前单元格确定待分析数据区域。分组方式:如果需要指出输入区域中的数据是按行还是按列排列,则单击“行”或“列”。 标志位于第一行/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中包含标志项(变量名),则选中“标志位于第一行”复选框;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列中包含标志项,则选中“标志位于第一列”复选框;如果输入区域没有标志项,则不选任何复选框,Excel 将在输出表中生成适宜的数据标志。 均值置信度:若需要输出由样本均值推断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则选中此复选框,然后在右侧的编辑框中,输入所要 使用的置信度。例如,置信度95%可计算出的总体样 本均值置信区间为10,则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总 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X -10, X +10)。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判断题 1、以最低限度为任务提出的计划指标,计划完成程度以不超过100%为好。() 2、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强度相对数。() 3、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4、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唯一只有强度相对数。() 5、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6、权数的实质是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7、在算术平均数中,若每个变量值减去一个任意常数a,等于平均数减去该数a。() 8、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和可以大于0,可以小于0,当然也可以等于0。() 9、各个变量值与任意一个常数的离差之和可以大于0,可以小于0,当然也可以等于0。 () 10、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0。() 11、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之和可以等于0。() 12、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之和为最小。() 13、已知一组数列的方差为9,离散系数为30%,则其平均数等于30。() 14、交替标志的平均数等于P。() 15、对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和标准差,两者数值必然相等。() 16、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 17、某分布数列的偏态系数为,说明它的分布曲线为左偏。()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 A. 时期指标和实物指标

B. 时点指标和实物指标 C. 时期指标和价值指标 D. 时点指标和价值指标 2、绝对指标的基本特点是计量单位都是() A. 无名数 B. 有名数 C. 复名数 D. 无名数和有名数 3、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 无名数 B. 有名数 C. 复名数 D. 无名数和有名数 4、相对指标数值的大小() A.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 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减小 D. 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5、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 A. 结构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 C. 强度相对数 D. 比例相对数 6、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A. 集中趋势 B. 离中趋势 C. 长期趋势

统计学第五章 分布的数值特征

第五章分布的数值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综合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得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得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 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以上都不对 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不受极限影响的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集合平均数 2.标志变动度()。 A.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 B.是评价平均数高低的依据 C.是反映社会生产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D.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E.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3.调和平均数的特点是()。 A.如果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等于零,则无法计算调和平均数 B.它受所有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它受极小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大值的影响 D.它受极大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E.它受极小值和极大值的影响要比算术平均数小 4.平均数分为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两类,其中数值平均数有()。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下列现象应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 A.已知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求平均亩产 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某厂1999—2003年的产值,求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E.已知不同级别的工人的月工资和工人数,求所有工人的月平均工资

教学参考高一北师大数学必修3同步作业:第1章 第4节 数据的数字特征3 含答案

数据的数字特征同步练习思路导引 1.在8个试验点对两个早稻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它们在各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kg): 甲402 492 495 409 460 420 456 501 乙428 466 465 428 436 455 449 459 在这些试验点中哪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解: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标准差的大小.S甲=37.5,S乙=14.7.S 乙

教案数据的数字特征

教案数据的数字特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时教案4 课题:数据的数字特征 一、教学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等概念,它们都是一些统计量,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标准差,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字特征。 二、教学建议 1、本节开始,可结合上一节茎叶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计算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统计量,让学生复习初中学习的统计量的内容,并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用不同的统计量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不同。 2、在选择适当的数来分别表示这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义务教育阶段时学习过的极差和方差。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适当的数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再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并认真观察、比较不同刻画方式之间的异同。 3、作为本节的结束,可安排教材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同数字特征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2)通过实例理解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方法,并能结合统计量对所给数据的分布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2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及各学科问题的方法,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教学难点: 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地选择统计量表示数据。 (一)课题引入 数据的信息除了通过前面介绍的各种统计图表来加以整理和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统计量来表述,也就是将多个数据“加工”为一个数值,使这个数值能够反映这组数据的某些重要的整体特征。 (二)探求新知 请大家思考,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几个统计量它们在刻画数据时,各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请大家结合下面问题的解决,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单位:元)如下: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

教案《数据的数字特征》

课时教案4 课题:数据的数字特征 一、教学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等概念,它们都是一些统计量,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标准差,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字特征。 二、教学建议 1、本节开始,可结合上一节茎叶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计算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统计量,让学生复习初中学习的统计量的内容,并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用不同的统计量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不同。 2、在选择适当的数来分别表示这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义务教育阶段时学习过的极差和方差。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适当的数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再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并认真观察、比较不同刻画方式之间的异同。 3、作为本节的结束,可安排教材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同数字特征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2)通过实例理解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方法,并能结合统计量对所给数据的分布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2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及各学科问题的方法,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教学难点: 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地选择统计量表示数据。 (一)课题引入 数据的信息除了通过前面介绍的各种统计图表来加以整理和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统计量来表述,也就是将多个数据“加工”为一个数值,使这个数值能够反映这组数据的某些重要的整体特征。 (二)探求新知 请大家思考,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几个统计量?它们在刻画数据时,各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请大家结合下面问题的解决,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单位:元)如下: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 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 (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为什么? (4)公司经理会选取上面哪个数据来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 税务官呢?工会领导呢?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应该认识到,各个不同的统计量适用于刻画不同的统计数据,并且有着各自的特点。 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N x x x ,,,21 ,我们把 N x x x N +++ 21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平均数是数据的重心,它是反映数据集中 趋势的一项指标。它的优点在于:对变量的每一个观察值都加以利用,比起众数与中位数,它会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平均数对个别的极端值敏感,当数据有极端值时,最好不要用均值刻画数据。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

统计学(复习)

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 1统计学的定义: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含义、内容、目的。 描述统计: 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推断统计: 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两大类: 参数估计: 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所关心的总体特征. 假设体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2、变量与数据:不同数据类型的含义,会判断已有数据的类型. 变量:它们的特点是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会出现不同结果. Ex: 企业销售额, 上涨股票的家数, 生活费支出,投掷一枚骰子观察其出现的点数 数据: 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样本量: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定量变量或数值变量:定量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量数据或数值型数据.可以用阿拉伯数据来记录其观察结 果 .如“企业销售额”、“上涨股票的家数”、“生活费支出”、“投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定性变量: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统称为定性变量 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的类别.如“性别”、“企业所属的行业”、“学生所在的学院”等. 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或有序分类变量:具有一定顺序的类别变量. 如考试成绩按等级,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顺序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顺序数据或有序分类数据 离散型变量: 只能取有限个值得随机变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取一个或多个区间中任何值得随机变量 3、获得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 根据一个已知的概率来抽取样本单位,也称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位(元素)中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抽取元素的具体方法有重复抽样是抽取一个个体记录下数据后,再把这个个体放回到原来的总体中参加下一次抽选。不重复抽样抽中的个体不再放回,再从所剩下的个体中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取n 个个为止。 - 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它是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系统抽样或等距抽样:它是想将总体个元素按某个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数据的数字特征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自主探讨学习】 【自主归纳】 1、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的商,数据 , , ……,的平均数 = n x x x n +++ 21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成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位于中间的数的平均数,若个数为奇数,位于中间的数为中位数。 3、(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反应该数据的集中趋势 4、极差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成为这组数据的极差,表示该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情况。 5、标准差: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 S= n x x x x x x n 2 2 22 1) ()()( -++-+- 6、方差,即标准差的平方 = 【问题研讨】 疑点一: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作用及区别 ①中位数,众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②平均是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的大小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③众数考察各数出现的频率,其大小与这组数据中部分数据又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能反映问题。 ④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再所给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中集中趋势。 【问题研讨】: 1、已知一组数据为10,20,80,40,30,90,50,40,50,4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0,中位数是40 平均数是_____。 2、某鞋厂为了了解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某中学初二某班的20名男生所穿鞋号的统计如右表: 那么这20名男生鞋号数据的平均数是24.55,中位数是24.5,众数是25,在平均数、中位

统计学1

一、名词解释 1、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定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类别,由定类尺度计量而成。定序数据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排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 2、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定距数据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类别和顺序,还能反映事 物类别或顺序之间数量差距的数据,由定距尺度计量而成。定比数据是一种不仅能体现事物之间数量差距,还能通过对比运算,即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来体现相对程度的数据,由定比尺度计量而成。) 3、长期趋势是指时间数列中指标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普遍的、持续的、决定性的基本因素的作用,使发展水平沿着一个方向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或持续不变的基本态势。 4、季节变动是指数列中各期指标值随着季节交替而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则的重复变动,这里的时间通常指一年。 5、循环变动是指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随着时间变动发生周期性的重复变化, 但循环变动所需的时间更长,重复变动的规律性、变动周期和时间也不像季节变动来得稳定、可以预测。 6不规则变动是由未能得到解释的一些短期波动所组成的,常指时间数列由于受偶然因素或意外条件影响,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指短期内)呈现不规则的或自然不可预测的变动。 7、相关关系,也称统计相关,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8、点估计也称定值估计,就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总体参数做出确定值的估计,也就是用一个样本的具体统计值去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 9、区间估计,就是指用一个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参数,即对于未知的总体参数9,想办法找出两个数值Qi和他(B i v他),使B处于区间 (0|, 9)内的概率为1- a,即n ( 9iv 9V 9)=1- a区间(9i, 9)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或置信区间,91为估计下限或置信下限,9为估计上限或置信上限。 10、统计调查方式,就是运用合适的统计调查手段去收集统计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或部分个体的原始数据,也就是通过对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或部分个体的有关标志特征,进行调查或观测的方式来获取统计数据。 11、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 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面资料(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1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以样本推断总体。 重点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对数据收集对象总和中的部分重点个体进行观测的统计调查方式。 13、统计推算是以已掌握的各种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发展规律,对被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做出估算或测算的一种间接统计调查方式。 二、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2、统计学起源于德国的国势学派。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