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复习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8
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5篇第一篇: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
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以信息化和IT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基于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开发时间连续、空间连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累、知识集成的危险源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并最终完成内含知识系统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
它的实现,能加快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接轨,提高我国基础产业对灾变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能力以及事故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一、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务。
在大量参阅国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目前国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正逐步为我国学者所意识,但尚需要消化吸收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创新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
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申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奶以信息化和 IT技术为唇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全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椰管理系统,通过基于时还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赞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飘模型研究为基础,构建纱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揖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税开发时间连续、空间连败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秽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仲累、知识集成的危险源硬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钉、模型方法,并最终完逊成内含知识系统的先进烈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搽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签开发,是运用科技创新靛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曾理水平之根本所在。
它盟的实现,能加快我国与碎先进发达国家接轨,提柯高我国基础产业对灾变揣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缄大危险源的监控1 / 8能力以饮及事故分析能力和应急扯管理能力。
从世界钦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王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窒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在耸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爆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鞋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乐目总成本的 3%~6% 狙;而根据美国 1996 悉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月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迷已占到其总成本的%~宿 15%.如何降低工程尖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忌,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匿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荷务。
一、安全管理的几个历史阶段1、农耕时代:面对天灾人祸听天由命、无能为力阶段;2、蒸汽机时代:工业安全事故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3、20世纪中:设立安全机构,研究安全理论,开始预防性管理;4、21世纪初:管生产必须管安全;5、21世纪中:安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国内各施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是:基本上都是依靠安全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督来保证施工和生产安全,还在第3个阶段末期。
第4个阶段“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上,只有个别安全管理非常先进的企业,如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10年前率先开始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有效尝试并逐步落地生根。
二、国家法规要求原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现在的国家应急管理部上述要求不变。
《安全生产法》、《刑法》都对安全责任落实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入刑有了明确规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在安全事故追责的时候看到有安全专职人员被判刑!业界同行纷纷惊呼:“国家说好的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呢?””安全监督工作成了高风险职业!”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反映出企业没有落实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以偏概全。
另一个方面:法官和企业的认识是一样的,法官知道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吗?有人给法官进行安全培训吗?和西方万恶的资本主义对安全事故如何入刑对比一下或者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比一下就知道伤害了!三、为什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是伴随生产而产生的,是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安全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
施工生产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安全问题,如果没有施工生产活动,就不存在施工生产安全问题。
就像开车一样,你没有开车,自然你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但是,当你开车了,就要为你所驾驶的车辆的交通安全负责,这时候你说:“我是司机,我只管开车,不管看路,交通安全工作公司领导安排安全专职监督人员负责了,他们是安全部门,就是专职管安全的,交通事故责任不在我这里,所以我可以随便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安全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员工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实践案例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安全教育培训主要以安全生产法规、事故案例分析为主,注重安全知识的传授。
这一阶段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增加,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开始向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与处理等多个方面。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外安全教育培训进入了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安全教育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安全教育培训手段不断创新,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等。
二、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1. 系统性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注重系统化,从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到事故预防与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
2. 针对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实践性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安全知识和技能。
4. 创新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手段不断创新,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等,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
5. 跨学科性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等,使培训内容更加全面、深入。
三、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实践案例1. 欧洲安全培训项目(EUSEC)欧洲安全培训项目旨在提高欧洲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促进欧洲各国安全培训的交流与合作。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范文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本文将从安全管理的起源开始,探讨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安全管理的起源安全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经验和直觉来判断是否安全。
例如,人们发现火的危险性后,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火灾的发生,比如将火灭灭之后再离开,或者将火燃烧在防火的炉子里。
这是人们最早的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特定情况的管理措施。
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进程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人的数量也大幅增加,而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
为了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人们开始引入一些简单的管理措施,比如设置防护栏、提供安全培训等。
二、安全管理的发展1. 安全意识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特别是在20世纪,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人们开始将安全问题与工程、管理等相关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标志着安全管理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2. 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到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
通过法律的力量,迫使企业和个人履行安全管理的责任,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 安全管理标准化为了统一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国际组织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标准。
比如,ISO 45001标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标准通过规定相关要求,帮助企业建立和改进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管理也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效率和精确度。
比如,通过使用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