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舞蹈形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捕捉舞蹈形象提炼舞蹈动作张姗发布时间:2023-06-01T02:30:09.985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6期作者:张姗[导读] 捕捉舞蹈形象是进行舞蹈作品创编的首要任务,也将影响舞蹈作品主题的呈现。
用舞蹈的方法模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捕捉最有特征的典型动作;分析音乐色彩,激发情感表达,用舞蹈思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的原型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加以美化、加工、组织,从而升华到舞蹈语言,从多角度、多方面变化动作,激发创造思维。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 101309摘要:捕捉舞蹈形象是进行舞蹈作品创编的首要任务,也将影响舞蹈作品主题的呈现。
用舞蹈的方法模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捕捉最有特征的典型动作;分析音乐色彩,激发情感表达,用舞蹈思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的原型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加以美化、加工、组织,从而升华到舞蹈语言,从多角度、多方面变化动作,激发创造思维。
关键字:捕捉;舞蹈形象;提炼动作一、捕捉舞蹈形象捕捉舞蹈形象是进行舞蹈作品创编的首要任务,也将影响舞蹈作品主题的呈现。
舞蹈编创者在寻求和塑造所要创造的舞蹈形象时,首先要做到的是打开感觉器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
通过寻找音乐律动、音乐情感、生活状态训练,对想要塑造的人物其中包括动物、植物和自然景物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选择适宜的舞蹈形象,为后续舞蹈动作提炼与发展做铺垫。
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捕捉音乐律动、音乐情感以及生活动态练习,从音乐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捕捉形象。
(一)音乐动律捕捉在舞蹈创编中,音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音乐会给舞蹈编导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并激发编创灵感。
捕捉旋律的线条,节奏的律动,以及音乐中所蕴含的音乐风格属性,是编导者设计音乐动机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音乐,一方面,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另一方面从音乐的旋律中寻找肢体上的动律,训练肢体律动感。
分析音乐中的动律,捕捉音乐律动形象。
寻找并分析一段音乐,抓住音乐中的律动特点和风格,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浅谈舞蘸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摘要:随着舞蹈表演的发展,其中封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越来越重要,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来展现出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本文对如何在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通过融入真实情感,刻画人物形象、加强舞蹈节奏,添加艺术元素、加入生活元素,塑造表演手法、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创造能力四种方法来塑造舞蹈中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希望为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更加全面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舞蹈表演;人物形象;塑造舞蹈是一种绝大部分需要依靠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形式,所以,舞蹈演员就要充分抓住舞蹈表演的这种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灵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高演员自身的创造力,加深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向观众更加积极的传递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将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立体生动,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演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将作品更加完整的向观众展示出来,在舞蹈的表演中,演员同时要注意舞蹈表演的节奏,在音乐中找到节奏,不断加强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表演节奏,更好的引导节目的表演节奏与方向,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感。
一、通过舞蹈表演塑造人物形象的价值在舞蹈表演中,对于人物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其价值也十分丰富。
能够增多表演层次,丰富表达情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肢体动作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演员通过将舞蹈技术融入表演中,可以是舞蹈表演的整体层次更加丰满,更加充沛的表达作品传达的感情,舞者置身于整体的表演中,能够让观众更加沉浸的体验到作品的内含,让观众和作品本身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在表演中也能更好的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让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展现出来,能更强力的表达作品传达出的情感,让观众更加直白的感受到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和特点,通过舞蹈演员对塑造人物形象的研究,使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能够充分符合人物的特点,让整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是舞蹈演员在演绎人物角色的重点所在。
【如何塑造生动的舞蹈形象】舞蹈人物形象塑造【如何塑造生动的舞蹈形象】舞蹈人物形象塑造摘要:舞蹈表演是一种艺术,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总是塑造着一个个生动的形象。
本文从加强基本功、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感受合作力量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舞蹈形象;基本功;创造力;合作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是经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
舞蹈表演是指舞蹈演员在掌握了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使观众在欣赏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它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
舞蹈角色的塑造应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根本,而演员又是舞蹈形象的塑造者。
所以,演员在角色塑造中,应通过肢体动作运动变化,来塑造各个不同性格、不同人物的形象,表达角色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与人物的气质,以此使观众对舞蹈演员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留下难忘的印象。
舞蹈演员是舞蹈艺术形象的直接表现者,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并且已经掌握舞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舞蹈演员是普及舞蹈文化、提高舞蹈艺术水平、不断扩大舞蹈宣传、满足广大观众文化渴求和审美愿望的主力军,是我们舞蹈艺术队伍的主体。
舞蹈演员要以艺术表演为己任,只有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方能使观众在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舞蹈演员如何塑造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呢?一、扎实的基本功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础因此舞蹈演员必须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舞蹈是一种最原始最易行的群众自娱性的艺术,“艺术美”是一种持久性的气质和魅力,而这种气质和魅力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人们在欣赏艺术表演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表演者的风度气质、形体姿态及外部造型,这些因素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的演出效果。
如何捕捉舞蹈形象在舞蹈的艺术形式里,创编是决定舞蹈艺术价值的基础,创编是将要表达的思想与舞蹈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舞蹈艺术的工程。
舞蹈形象是舞蹈创编的基础,舞蹈形象完成的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作品是否能够表达编舞者的思想感情,是舞蹈艺术氛围的营造的重要元素。
是舞蹈创作要考虑的首要元素。
舞蹈形象包括舞蹈中的人物造型形象和人物的动作形象,创作者运用舞蹈演员的外在造型和动态的形象,来反应舞蹈形象的本质,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感情,舞蹈形象一般需要舞蹈音乐的配合,在一定的艺术氛围中,给人以动态的可欣赏的艺术形象。
一、舞蹈形象与舞蹈作品1、舞蹈形象的类型舞蹈形象的的塑造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随着舞蹈艺术长时间的发展,舞蹈的类别也是百花齐放。
舞蹈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在表现原生态民族风情,或者大众显示生活的舞蹈作品时,群舞是编舞者大多会采用的舞蹈形象,可以为展示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有提供有效的帮助。
以藏族舞蹈《洗衣歌》为例,一群藏族姑娘与一位解放军在洗衣的河边相遇时,表现这些姑娘通过一定技巧的合作,抢过解放军的衣服来洗。
展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在抒情性质的舞蹈中,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舞蹈主要是来抒发舞蹈演员心中的某种感情,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状态在演员的动作和神情中表达出来,这是舞蹈特有的感情表达形式。
比如,在《孔乙己》中,将孔乙己偷书、喝酒、断腿的主要的三段经历的讲述与舞蹈结合。
《孔乙己》作品中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对于人性的毁灭,以及社会中不同阶级的人之间的冷漠突出表现了出来。
有一些舞蹈作品,不单单是要表现个人的性格或经历,而是要表现作品背景的社会生活时,往往会采用场景的流动以及人物群体的动作造型,通过舞蹈形象的作用来塑造特定的意象和意境。
如在《黄河》这样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中,舞蹈演员在相应的音乐背景下做出波涛涌动的造型,通过演员倒下挺立、前仆后继、尾声时全体倒退等一系列的动作形态,将编者的情感意图展示出来。
如何在舞蹈创作中把握好动作形象塑造试论舞蹈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田霄馨【摘要】: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的塑造和定位往往影响着作品矛盾冲突的走向以及整个舞蹈结构的发展路线,甚至最后结局。
本文将人物的塑造分为外在的形象塑造和内在的心理刻画两个层次,并通过一些例证,由浅入深地解析了人物塑造的整个过程。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关键词】:人物塑造外在形象内在性格【分类号】:J712【正文快照】:在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中,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员精湛舞技的表演,可以感受到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从而于精神上受到舞蹈艺术的感染与熏陶。
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编导,我们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观众的位置,以普通观众的视度来欣赏一部作品。
从专业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部舞蹈作品的产生,通常是舞蹈家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事物、某种遭遇、某种情景的强烈感染、启触,然后用舞蹈的手段表现出来的结果。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舞蹈家在一部舞蹈作品的产生,通常是舞蹈家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事物、某种遭遇、某种情景的强烈感染、启触,然后用舞蹈的手段表现出来的结果。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舞蹈家在各自世界观、艺术观的基础上,贴近生活,感受人生和艺术地表现人生、评价人生的过程。
一般来说,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分三个环节: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舞蹈艺术构思;三、舞蹈艺术表现。
在包括这三个环节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即舞蹈家从感受生活萌发舞蹈的创作动机开始,到将一个舞蹈作品搬上舞台,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演,成为被观众接受的审美对象为止,都在紧紧地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或者是说从头到尾贯穿着一个最高任务,那就是:以独特的舞蹈艺术思维构建熔铸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
舞蹈思维就是舞蹈艺术思维或舞蹈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文艺界、美学界讨论得很多的一个重要问题,众说纷纭,争论颇多。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指作家、艺术家在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直至具体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舞蹈课》中捕捉动态的手法相似的作品一、概述近年来,关于舞蹈艺术的研究颇受关注,舞蹈作品中的动态捕捉成为了研究者们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舞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作品呈现出了相似的动态捕捉手法,这些作品无疑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舞蹈课》中的动态捕捉手法在《舞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舞蹈作品呈现出了类似的动态捕捉手法。
这些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者的身体控制:不管是现代舞蹈、古典芭蕾还是民族舞蹈,舞者们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身体控制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肢体的伸展、收缩、扭曲等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2. 空间的利用:舞蹈作品中常常利用舞台空间的大小、高度和深度,进行各种形式的动态捕捉。
从舞者在舞台上的移动,到他们与道具、背景的互动,都展现出了对空间的巧妙利用。
3. 视觉动态的效果:在《舞蹈课》中,一些作品还通过光影效果、舞者服装、背景音乐等手法,营造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动态效果。
三、相似作品的探讨在《舞蹈课》中,有一些作品展现出了相似的动态捕捉手法。
我们可以以《草原舞曲》和《都市之舞》为例,这两个作品都展现出了对空间的出色利用,舞者们通过独特的身体动作和步伐,在舞台上营造出了动感十足的舞蹈氛围。
又《流水》和《风雨巴黎》这两个作品,则在视觉动态效果方面表现出了相似之处,它们通过灯光的变化、舞者服装的搭配、舞台道具的运用等手法,为观众呈现出了令人惊艳的视觉动态效果。
四、动态捕捉手法的意义《舞蹈课》中的这些相似作品展现出了高度的动态捕捉手法,这些手法不仅使舞蹈作品更具观赏性和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出了舞者们对舞蹈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技巧的熟练运用。
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对舞蹈艺术本身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研究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结语《舞蹈课》中呈现的高度动态捕捉手法的作品,无疑给舞蹈艺术的研究者们带来了许多启发。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挖掘这些作品的内涵和特点,从中发现更多关于舞蹈艺术的精彩。
如何从生活动作中提炼舞蹈动作形象摘要:舞蹈设计人员在设计舞蹈动作时,会选择从生活中提取可用的动作,因而舞蹈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
将生活动作中一些有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动作提炼到舞蹈当中,可以提高舞蹈的观赏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要完成这项工作通常要先理清工作思路,选择恰当的生活动作类型,并分析这些动作是否存在某些象征意义、有无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这是让舞蹈独具吸引力的关键前提。
基于舞蹈动作和形象的设计难度比较高,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稳步开展,本文当中简要介绍了一些将生活动作编排成舞蹈动作与形象的关键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舞蹈设计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生活动作;舞蹈动作;审美意识;想象思维艺术源自于生活,很多艺术形象的设计灵感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找出来的。
以舞蹈为例,舞蹈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可以表达特殊的情感并能融合特色思想文化,让舞蹈动作富有文化内涵。
基于此,目前有很多舞蹈设计人员都会研究从生活动作中提炼舞蹈动作形象的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形象的基本思路提炼舞蹈动作与形象的工作思路有两种,主要差异是在选定舞蹈主题和生活动作的顺序上有所不同。
1.1先确定舞蹈主题艺术作品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用来确定作品的设计方向。
当设计人员决定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形象时,常见思路如下:先指定一个舞蹈主题,确定舞蹈的中心思想。
比如,要通过舞蹈来致敬英雄,弘扬爱国精神。
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先寻找生活中的素材,找到一些英雄人物的原型,收集英雄事迹的完整资料,将典型人物的服饰、动作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合理设计到舞蹈动作和表演者的形象当中。
新时期,很多民族舞当中都会融入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突显当地的舞蹈特色。
1.2先选定生活动作很多设计人员在生活中会受到特殊情境、动作的启发,有创作舞蹈动作形象的灵感。
这种提炼舞蹈的思路就属于先选定生活动作,后进行舞蹈编排工作的类别。
比如,传统游牧民族在编排舞蹈动作来组织集体性舞蹈活动时,就会模拟动物的形象。
如何捕捉舞蹈形象
在舞蹈的艺术形式里,创编是决定舞蹈艺术价值的基础,创编是将要表达的思想与舞蹈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舞蹈艺术的工程。
舞蹈形象是舞蹈创编的基础,舞蹈形象完成的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作品是否能够表达编舞者的思想感情,是舞蹈艺术氛围的营造的重要元素。
是舞蹈创作要考虑的首要元素。
舞蹈形象包括舞蹈中的人物造型形象和人物的动作形象,创作者运用舞蹈演员的外在造型和动态的形象,来反应舞蹈形象的本质,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感情,舞蹈形象一般需要舞蹈音乐的配合,在一定的艺术氛围中,给人以动态的可欣赏的艺术形象。
一、舞蹈形象与舞蹈作品
1、舞蹈形象的类型
舞蹈形象的的塑造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随着舞蹈艺术长时间的发展,舞蹈的类别也是百花齐放。
舞蹈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在表现原生态民族风情,或者大众显示生活的舞蹈作品时,群舞是编舞者大多会采用的舞蹈形象,可以为展示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有提供有效的帮助。
以藏族舞蹈《洗衣歌》为例,一群藏族姑娘与一位解放军在洗衣的河边相遇时,表现这些姑娘通过一定技巧的合作,抢过解放军的衣服来洗。
展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在抒情性质的舞蹈中,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舞蹈主要是来抒发舞蹈演员心中的某种感情,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状态在演员的动作和神情中表达出来,这是舞蹈特有的感情表达形式。
比如,在《孔乙己》中,将孔乙己偷书、喝酒、断腿的主要的三段经历的讲述与舞蹈结合。
《孔乙己》作品中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对于人性的毁灭,以及社会中不同阶级的人之间的冷漠突出表现了出来。
有一些舞蹈作品,不单单是要表现个人的性格或经历,而是要表现作品背景的社会生活时,往往会采用场景的流动以及人物群体的动作造型,通过舞蹈形象的作用来塑造特定的意象和意境。
如在《黄河》这样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中,舞蹈演员在相应的音乐背景下做出波涛涌动的造型,通过演员倒下挺立、前仆后继、尾声时全体倒退等一系列的动作形态,将编者的情感意图展示出来。
这需要编舞者拟定好舞蹈形象,指导演员做出对应的动作,营造出作品应表现的形象,将作品中蕴含的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赞叹表现出来。
2、舞蹈形象捕捉的典型性和直观性
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中,舞蹈形象的捕捉是舞蹈创作者的首要任务。
艺术来源于生活,体验生活就成为了舞蹈形象捕捉的重要环节,在想要创作一个舞蹈形象时,创作者应该对舞蹈形象的主体有足够的现实认识,发现形象主体的代表性特征,将这一特征经过舞蹈艺术的特有加工,情感与舞蹈元素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舞蹈形式的视觉盛宴。
舞蹈形象的正确捕捉,对创作者对于形象把握的准确度有极大的要求。
以《孔乙己》为例,经过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从文字的描写中提取出孔乙己应有的的形象,蓬乱的头发,破旧的长衫,面部表情的幽默,步伐有一点癫狂,将文学作品中的场景高度还原的再现。
所以,形象的捕捉中,直观性是必须具备的因素,形象具备直观性,可以使观众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体,为作品思想主旨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基础。
形象的直观性,让舞蹈作品的整个艺术氛围得到升华,加深了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3、舞蹈形象的把握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感染力
创作者将捕捉到的形象进行舞蹈艺术上的再创作,这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舞蹈形象的整个过程中,实践与空间上的塑造极为重要,实间和空间是舞蹈的限制元素,但是舞蹈作品的艺术性也就在于对时间和空间的运用上,舞蹈是舞者的动作形态在空间中流动的艺术,舞蹈形象的主体意义是在时间中表现的。
舞蹈形象在舞蹈作品中具有
主导的地位,这个地位是靠创作者塑造的形象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流动巩固强调的,在流动之中,促成了舞蹈的视觉外在和内在的感情的融合,最终达成舞蹈作品的艺术审美。
创作者对于空间的运用,实质上市对表演舞台的驾驭,空间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被用来创作,有事舞蹈的空间可以和作品场景的营造结合起来,丰富了舞蹈的形象,推动了舞蹈形象的发展。
舞蹈时间可以分为,舞剧时间,舞蹈作品时间,时间的安排分配是基于舞蹈形象和内容的,在时间长短的调控上达到强调主题的主次的效果,提高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舞蹈形象在舞蹈作品中的地位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外在物质形态的表现,舞蹈形象是舞蹈美内涵的外化变现,也是人们感受舞蹈美的直接媒介。
形象的塑造寄托了创作者的对于自己艺术作品的自我想象,创作者通过将艺术想法与物质形态的融合,创造出了舞蹈形象,这其中包含着了舞蹈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舞蹈形象是舞蹈艺术价值的主要体现渠道,占据着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从舞蹈鉴赏者的角度出发,舞蹈形象是感受舞蹈作品内涵的直接方式,恰当的舞蹈形象给观者留些深刻的印象,因此舞蹈形象的捕捉塑造是舞蹈作品创作的核心环节。
二、舞蹈形象的捕捉
在不同的舞蹈中,运动形态和节奏一般有着很明显的差别,舞蹈的编排创作,就是通过对所要表达的主体的艺术化分析,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找到丰富舞蹈表达方式的手段,在舞蹈的形态和节奏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才能凸显出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为舞蹈形象的塑造提供基础,这也就是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形象的捕捉。
舞蹈形象的捕捉是以生活中的现实形象,以及自然界的生物形态为基础的,将这些元素在舞台上进行艺术化的再现,找到其规律,通过艺术手段的美化赋予其更高的艺术价值。
1、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
舞蹈形象的捕捉,需要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来源。
艺术的创作灵感也是从丰富的生活经验来获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将生活的内在规律把握在自己的思想之中,对社会和自然的万像形成心中的认识和记忆,做到对社会实际的信手拈来,从而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舞蹈形象。
每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都是创作者通过对实际生活的深度考察而得来的,包含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社会的反思,艺术性也是由此而来。
生活的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生活的观察不仅仅是物象外在的观察,而应该深入的研究物象的内在,分析出其本质。
社会中人们的每一种表情,都蕴含着对应的生活背景,只有通过表象看透本质,才能对生活和社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创作者本身的经历往往是贫乏且单一的,如果只依靠自身的经历进行创作,那么创作出来的结果必定是平面化的,无法在更多的作品中得到突破和质的飞跃。
所以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丰富自我的经历,形成多样化的构思,扩散自我对于世界的认知范围,为以后的创作积累足够的素材基础。
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感知,从生活获得的情感,以及对于世界活动额独特认识,这一系列的元素决定了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上面的能力。
发现美、展现美式舞蹈的艺术魅力所在,只有对美的切实把握,追究到美的本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形象,才能够给鉴赏者和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2、对于生活的模仿
人们的成长是在对于周边世界的不断模仿中进行的,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本就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模仿,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它展现了人们对于这个多姿多彩世界的认知。
不同时期的舞蹈的模仿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部分特征。
在舞蹈的创作和学习中,模仿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舞蹈的模仿不仅仅是对于模仿对象形态的简单复制,而是舞者对于模仿对象的内在实质规律的感知,也是对于舞者的艺术感知能力的考验。
模仿的内容是多样化的,模仿者要从被模仿对象外在形态、习惯性动作,以及他的内在心理特征。
还有他所处的环境入手。
当模仿一个人的时候,要分析它的样貌与体型特征,高低胖瘦,健康状态,有什么习惯性的行为等,内在分析他的性格特征,对于特定环境的反应等等。
在模仿的过程中,深度分析模仿对象的内外在特征,从而达到在舞蹈形象捕捉方面的形神兼备的效果,在模仿再现时尽可能的接近被模仿对象的环境与心理,拉近与他的心灵上的距离,才能做到最真实自然的模仿,所塑造的舞蹈形象才能打动观众,增加感染力。
一部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必定是来源与实际生活的,是对生活的艺术化提炼,是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情感流露。
舞蹈形象是编舞者来源于对于生活的理解,是对社会实际的艺术化再现,将生活中的美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展现出来,加工的工程必定会受到创作者自身认识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在对生活的解读中不断深入并创新的过程,舞蹈的创作者必须贴近实际,积极的走进生活,在有足够生活经验之上捕捉舞蹈形象,深入探究生活的细节,创作出优美而富裕感染力的舞蹈形象,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观众营造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氛围,形成具有充沛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舞蹈形象的捕捉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也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核心环节,对于舞蹈额艺术价值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