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教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661.00 KB
- 文档页数:31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有哪些代表性流派教育哲学流派的观点是什
么?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想主义的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一学派认为理念才是唯一真的实在。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
该学派坚持实在可以通过感觉认识,但实在独立于感觉之外。
现实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用主义源于古希腊智者的观念,主要的代言人是美国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该学派认为,观念的价值和真理性由它们的实际后果来决定。
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经验至关重要。
相应的,从实践中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主义关注人性和人的状况问题,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自我观念、个人成长和自尊。
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要由个人确定生活的过程和品质,重视人类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意义都是由人确定的,不存在外部的标准。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的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和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言人。
存在主义应用到教育中就是要追求个人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作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他们进行选择或命令他们进行选择。
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
这些内容要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
绪论一、什么是哲学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应包括五个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第一性?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哲学种类:、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生态哲学、科技哲学二、哲学有用吗?哲学对你有用还是无用,要看你是怎样的人。
三、哲学的不确定性罗素《西方哲学史》绪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把能说清楚的说清楚,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
哲学就是试图去说清楚什么,说清楚了的就是科学,不能说的东西,就必须以虔诚的沉默来对待。
”哲学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
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
智慧的痛苦只要当无限、绝对、永恒、理想和彼岸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人就注定了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命运。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
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后,这一运动有较大发展,1971年在荷兰举行过国际会议,影响扩及欧洲和亚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主要有: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默里、墨菲;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妮、弗罗姆;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梅;机体论者戈尔德施泰因;发展心理学家比勒、布根塔;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等。
其中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
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
奥尔波特认为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每一成人都不同于他人而以他自身独特的内在和谐方式对待世界,这一看法和排除意识经验的行为主义理论直接对立。
以人格理论为基础,奥尔波特后来成为创立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的关键人物,这为学院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分立创造了条件。
默里和墨菲这一时期也有重要的人格理论著作发表,他们把人格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霍妮、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夸大性因素的作用,把美国工业社会发展中引起的社会问题看作是导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因素,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传统精神分析的主要分歧之一。
《现代西方哲学》内容纲要导论一.哲学的本质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这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区分出来了。
其次,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又与自发形成的和宗教形成的世界观区分开来了。
2、哲学的三大形态世界哲学有三大形态: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1、古希腊哲学:前6世纪-3世纪2、中世纪宗教哲学:3世纪-15世纪3、近代哲学:15世纪-19世纪中叶4、现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今三、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的。
社会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背景哲学理论背景2.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四大思潮1.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孔德、穆勒、斯宾塞马赫主义:马赫逻辑经验主义等各派分析哲学:罗素、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奎因、日常语言学派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历史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2.人本主义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生命哲学:柏格森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存在主义: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现象学:胡塞尔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3.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卢卡契科尔施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4.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新实用主义:罗蒂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格里芬五、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1.人的主体性的反思2.非理性性主义3.个体主义的反思4.相对主义六.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研究的意义2.研究的方法第一章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意志主义开创了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流派。
它把意志置于理性之上,认为无理性的意志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
它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流行与德、英、法和北欧各国。
我先列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吧~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4楼3、近代西方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唯理论(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5楼••4、现代西方哲学早期非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唯意志论(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新康德主义(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现代英美哲学功利主义(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后期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现象学/欧陆哲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解释学(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结构主义(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近代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一、从现代哲学向当代西方哲学过渡的第二阶段:时间:从19、20世纪至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
这时期的发展在欧洲主要是非理性主义哲学,在美国则开始进入后经验主义阶段。
大体上它们仍是遵循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主要思潮的发展。
二、 19-20世纪的两种思潮(背景)一是科学主义。
产生于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
另一是人本主义。
渊源于近代欧陆的理性主义。
这两种思潮是前一个历史时期两种对立思潮的延续。
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合并的机会。
它们都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并在这结合点上表现出两大方法论: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与现象学(胡塞尔)。
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终完全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两大属性。
三、科学主义是如何形成的?1.休谟的不可知论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它还吸收了弗朗西斯·培根的观点。
2.最早的是孔德等人的实证主义哲学。
它的特点是拒绝形而上学,将所有知识限制在经验范围内,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问题,并试图将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人文学科领域。
3.还有马赫主义。
他将实证主义转化为物理学,将所有科学理论还原为“假设”的观点,奠定了美国传统主义哲学的基础。
4、新实在论和批判实在论。
它们在继承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柏拉图主义承认“共相”存在的观点,以此企图证明数学等抽象观念的实在性。
它们也最后奠下了实用主义的基石。
四、人文主义是如何产生的?1、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最初的转折,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2.德国黑格尔辩证理性主义;费尔巴哈在德国的人文主义强调理性、情感和身体。
费希特等人把理性主义变成了非理性主义。
激情和疯狂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
3.唯意志论(叔本华、尼采)等的代表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非理性哲学。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把哲学对象归结为人的意志或生命,反对或贬低观察、实验、逻辑的科学方法,提倡内心体验等精神力量。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引言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是为了满足当代学生对哲学知识的需求而制定的一套教学计划。
本文将探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并分析其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一、哲学的定义和意义在探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哲学的定义和意义。
哲学是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思辨能力,以及拓展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二、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和学派,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1. 古希腊哲学:学生将学习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和贡献。
2. 启蒙时代哲学:学生将研究启蒙时代哲学家如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对知识、真理和人类理性的贡献。
3. 实用主义哲学:学生将学习实用主义哲学家如康德、尼采和马克思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对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
4. 分析哲学:学生将研究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
5. 后现代主义:学生将了解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包括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哲学家对权力、语言和身份的批判性观点。
三、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结构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结构通常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单元,以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各个领域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可能的结构示例:1. 模块一: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2. 模块二:启蒙时代哲学- 启蒙时代哲学的思潮和影响- 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的思想3. 模块三:实用主义哲学- 康德、尼采和马克思的思想- 实用主义哲学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4. 模块四: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理论5. 模块五: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哲学家的批判性观点四、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1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教学讲义
人文社科部 哲学专业
年 月 2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课程教学方案及大纲 ( ~ 学年第 学期)
课程代码:590.060.1 课程名称(中文):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课程名称(英文):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课程性质:选修 预修课程:无 修读对象:本科、专科 任课教师:董传英 办公地点:学院楼A楼415室 答疑时间:周五下午 联系电话:67703794 E-mail地址:dongchuanying@shift.edu.cn 参考教材:《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 阅读书目:《西方哲学史》(罗素)、 《悲剧的诞生》(尼采)、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存在与虚无》(萨特)。
主要内容:十九世纪到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思潮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从十九世纪到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思潮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情况。 ⒉力图理清近、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和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之间以及当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⒊能够理解当代西方哲学的思想特征和主要内容。 3
教学模式:课堂上由教师介绍课程理论内容并组织学生适当讨论;课堂外由学生阅读原著并写读后感。
考核与评分: 项目 比例 课堂出勤 10% 平时作业 20% 课堂讨论 10% 期末考试 60% 试卷题型 论文(开卷完成)
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每次2课时) 1 绪论、第一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尼采) 2 第二章 实用主义(杜威) 3 第三章 分析哲学(罗素) 4 第四章 现象学(胡塞尔) 5 第五章 海德格尔哲学 6 第六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 7 第七章 弗洛伊德主义 8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霍克海默) 9 考试
学生须知: 1、课前预习,阅读原著。 2、课上听讲,积极发言。 3、课后总结,提出疑问。 4、详细阅读参考教材,认真思考。 4
5、按照学校《本、专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第五章第十七条的相关要求,“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的,该门课程总评成绩为不及格,按期末考试成绩计。”及第十八条“学生一学期某门课程缺课时数达到三分之一的,取消参加该门课程考核资格,并不能申请缓考、补考,应当重新学习该课程。”
教学大纲(只作参考,具体主讲人可作改动): 绪论 第一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第二章 实用主义 一、实用主义概况 二、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发展 第三章 分析哲学 一、分析哲学概况 二、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第四章 现象学 一、现象学概况 二、胡塞尔现象学 第五章 海德格尔哲学 5
一、海德格尔的生平活动及其哲学的革命意义 二、此在及其存在的基本结构(存在及其在世) 三、自由、沉沦和异化: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 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第六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 一、萨特其人——萨特的生平活动 二、自由理论(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 弗洛伊德主义 一、弗洛伊德主义概况 二、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 三、两大“发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二、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
思考题: 1、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 2、杜威的工具主义。 3、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4、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 6
5、海德格尔论自由、沉沦和异化。 6、萨特关于自我和他者的关系的观点。 7、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及其意义。 8、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课程教学讲义 ( — 学年第 学期)
绪论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四、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非理性主义 包括唯意志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是在19世纪中期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转折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的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 7
定作用,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对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生命本能的扼杀和压抑以及造成人的异化,以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等活动和倾向取代传统理性主义的实体而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对此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含义 (二)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 就个别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来说,从西方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已存在了。 (三)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 包括唯意志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作为一种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整个哲学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哲学思潮,是随着19世纪中期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转折的背景下形成的。 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取代信仰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轴。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主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先后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先后确立后,在西方各国掀起了一个范围广泛、表现强烈的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浪潮。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特征。因而往往被列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一)尼采的生平活动及其思想的基本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开拓者——尼采 (F.W. Nietzche’s , 1844-1890),是 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当代转型发生 8
过重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 尼采的主要著作: 《悲剧的诞生》(1872)、《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快乐的知识》(1882)、《札拉图士特拉如此说》(1883-1891,亦译《苏鲁支语录》)、《超越善恶》(1886)、《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8)、《看哪这人》(1888)、《权力意志: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二)尼采对传统价值的批判 1、重估一切价值 “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提出来作为其全部理论出发点的著名口号,其含义就是要求批判被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破除它们的权威,这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尼采要求建立一种能够发现和表达人的生命和本能这种深层存在的哲学。他从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形象中找到了这面镜子。 2、认识和真理 正是从狄俄尼索斯精神出发,尼采认为哲学不应当译认识论为中心,而应以人的生活和行为为中心,使哲学成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我是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弟子。我宁肯做一个酒色之徒,而不愿意做一个圣者。”——尼采 但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观主义的不同在于,他对作为主体的人作了非理性主义的解释。 3、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尼采对欧洲理性主义传统的批判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基督教以及与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 尼采在《超越善恶》中指出两种主要道德类型: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三)权力意志 “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 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 9
(Der Wille Zur Macht)。 尼采由人的生命取决于权力意志,进而推论出生物的本质也是权力意志。 海德格尔在高度评价尼采哲学的同时又称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四)尼采的超人学说 尼采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关于人的哲学,而超人则是人的目标和理想,因此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从一种意义上说,尼采的超人是用来取代基督教的上帝和传统理性派哲学的绝对理性概念的。 超人是人的生命力即权力意志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是与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传统所确立的人的价值相反的新的价值观念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或者说是狄饿尼索斯精神的理想化和人格化。
第二章 实用主义 一、实用主义概况 (一)实用主义的基本特点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各派哲学中对该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其最主要代表是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
(二)美国实用主义的背景 10
实用主义产生于美国,活动中心也在美国,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理论象征。它最能体现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社会的生活的特点。 (三)实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
二、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发展 (一)杜威的生平活动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的最大传播者,著名的政论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著作:《伦理学》(合著,1908)、《我们怎样思维》(1910)、《实验逻辑论文集》(1910)、《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追求》(1929)、《逻辑:探索的理论》(1938)、《人的问题》(1946)、《认知与所知》(合著,1949)。
(二)经验自然主义 杜威以改造以往哲学为己任,试图建立一种以人的生活、行动、实践为核心而贯通心物主客的新哲学。 杜威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代替詹姆士的意识流,更加强调经验只是作为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精神事物。
(三)实践与方法 杜威的生活、行动、实践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人不应在环境目前显得无能为力,而应主动地使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人怎样用“创造的智慧”来适应和改造环境呢?他的方法论常被称为试验-探索方法(理论),它接近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他提出了思想五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