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3.46 KB
- 文档页数:2
新立城水库水质现状及其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分析摘要:新立城水库是长春市重要供水水源地之一,水库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长春市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
本文评价了新立城水库水质污染现状,并对其富营养化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有关决策和科研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立城水库;水质;富营养化;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v69729文献标识码:a1前言新立城水库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距长春市中心16km,是以向长春市供水、防洪、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也是吉林省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工程于1958年7月开工,1962年11月竣工,水库集水面积1970km2,总库容592×108m3,设计年供水量8 88×107m318×105m3,约占长春市日供水量的1/4[1]。
2水质现状评价21监测断面及评价项目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水库上游、库心、自来水厂取水口常年布设了水质监测断面,评价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砷、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氰化物、汞、铜、铅、锌、镉、六价铬等16项。
2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分全年、汛期(6~9月)、非汛期(1~5月,10~12月)3个时段进行评价;数据采用2011年全年数据,按照“单指标评价法”评价,即断面的所有项目只要有1项超标,则断面水质为超标。
24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汛期、非汛期还是全年,新立城水库三个监测断面水质都比较好,均为ⅲ类水。
3富营养化评价31评价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叶绿素、透明度等5项。
32评价方法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规定的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详见表1。
表1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33评价结果根据上述评价方法,除2007年为中度富营养,2010、2011年为轻度富营养外,其余7年均为中营养。
我国北方分层型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及富营养化研究我国北方分层型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及富营养化研究水库是人类利用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经过建设而形成的具有蓄水、发电、防洪等功能的水体调节设施。
水库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而且对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库水质逐渐受到富营养化等问题的困扰,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国北方地区的水库以分层型水库为主,其特点是水体展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分层现象主要是由于湖泊地形和地貌的差异导致水库的水深、水温和水质等参数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变化。
水库中的垂直分层特征对水质演变和富营养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水体中营养盐(如氮、磷等)浓度过高的现象。
富营养化是水体生态系统的一个常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导致水质的恶化。
过高的营养盐浓度会引发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大规模的藻华,对水体的光照、溶解氧和水温等环境因素产生影响,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北方地区的分层型水库中,水质演变和富营养化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水库的水体处于静态状态,垂直分层效应加大了水库中水质的垂直变化。
水库的上层水体受到大气交换、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水质较好,而下层水体则受到营养盐的富集和生物代谢的作用,水质较差。
其次,水库的藻类生长受到水温、光照、溶解氧等因素的制约。
藻类通常在光照充足、水温适宜、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因此,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会对水库中的富营养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水库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人类活动也会对水库的水质演变和富营养化过程产生影响。
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施肥和农药使用等活动会增加水库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加剧水质恶化的程度。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分层型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及富营养化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和探讨。
奉化市横山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现状分析横山水库是宁波、奉化城市供水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
近年来,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监测收集的系列资料分析对比,论述了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的变化趋势,以便推进和指导水环境治理工作。
一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概况水库在正常蓄水位下水面达3200余亩,蓄水7650万方,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源地标准,水体介于中营养和轻富营养之间。
据查,横山水库扩建前、扩建中及2003年枯水期低水位时,也从未出现大面积藻类暴发,但2008年4、5月间出现了大面积的硅藻暴发,2009、2010年都出现了藻类监测指标异常次数增多的现象(2009年出现了6次,2010年8月底止出现了5次)。
在TN、TP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水库水质达表率状况(见下表)。
水库水质基本稳定在饮用水源地要求Ⅲ类以上,个别月份有所下降。
水质单项指标中,TN、TP超标严重,其中TN(Ⅲ类标准)最高超标2.5倍,(Ⅱ类标准)超5倍。
二水体状况评价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横山水库集雨面积150.8㎞2,上游有10万方以上水库6座,多座水力发电站,其它小水库上百座。
另外,近年来大堰镇积极开展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为横山水库水质稳定作出了的贡献。
水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综合评价为Ⅱ类(TN、TP不参于评价),水质达标率在87.5%以上。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水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水体会从平营养过渡为富营养,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生长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按富营养化的年平均监测值进行评价:总氮、总磷都已达到富营养化临界面。
2007年水库富营养化评价为中营养,2008、2009年评价为轻富营养化,且2009年富营养化指标数值比2008年高,呈线性上升势态,水库水体呈富营养化发展趋势。
紫坪铺水库水质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杜世军;刘卫【摘要】为了探究紫坪铺水库水质情况和富营养化状态变化情况,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每月对水库四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分析,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方法,分析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水质指标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主要为Ⅰ类、Ⅱ类水质,总氮为Ⅲ类水质,总磷除2016年为Ⅳ类水质外其余年份均为Ⅲ类水质;②TLI年均值主要呈逐年升高趋势,但最高值为29.63;③TLI值空间分布特征为:库头>入湖库口>库中>库尾,时间分布特征为:5月、6月、7月、8月>1月、2月、3月、4月、9月> 10月、11月、12月(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研究显示,紫坪铺水库水质整体主要处于湖库地表水Ⅲ类水质和贫营养化状态.【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9(038)004【总页数】8页(P15-22)【关键词】紫坪铺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水华【作者】杜世军;刘卫【作者单位】都江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成都611830;都江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成都6118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X824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大量氮、磷营养盐进入水库、湖泊等缓流水体,引起浮游生物主要是藻类的迅速繁殖,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明显下降,水质恶化,水体内生物群落大量出现死亡的现象[1~3 ]。
在水体自然流动条件下,随着水库、湖泊周边河流夹带冲刷物和生物残骸在底部不断沉积,水库、湖泊会从贫营养化状态演变为富营养化状态[4],进而恶化为沼泽和陆地,这本身是一个极缓慢的演变过程[5-6]。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以及农田中的营养物质排入水库、湖泊等缓流水体后,导致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的大量繁殖,使生物种群、种类发生较大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演变过程[7]。
水库水质现象分析及水库对环境的影响水库是一种用于蓄水的人工水体,它通常由拦河大坝所围成。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蓄水供应生活用水、灌溉农田、发电、防洪等。
然而,水库在蓄水过程中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水库水质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1.富营养化现象:水库蓄水后,围绕水库地区的环境发生改变,大量生活污水和农田流失的农业化肥、农药等营养物质会被带入水体中,导致水库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会引发水体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藻华,破坏水质平衡。
3.水体淤积和寿命缩短:由于水库蓄水后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沉积,使得水库水体容积减少,进一步恶化了水产品和生态资源,水体淤积还会降低水库的蓄水容量,节约到水库的寿命。
水库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环境破坏:修建水库通常需要拦截河流,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动,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库形成后,河道断流、涨水面积增加等因素导致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失去了水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库的修建会破坏河流中的原有生物群落,包括鱼类、鳗鲡和恶臭果蝇等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3.土地资源浪费:修建水库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土地可能原本就是农田或者生态重要区域。
此外,水库蓄水后,当地原有的居民搬迁,引起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4.面源污染加重:水库蓄水后,周边区域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都会通过入库河流进入水库,由于水的停滞和悬浮物的沉积,面源污染会加重,对水质产生进一步影响。
总结:水库的蓄水对水质和环境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水质浊度升高、富营养化现象、生态环境破坏等。
因此,在水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库水质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库富营养化评价、预测研究湖库富营养化评价、预测研究一、引言湖泊和水库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湖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湖库富营养化是指湖库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营养物质不断积累,导致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和水生植被过度生长的现象。
湖库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质,还会导致水体富氧和贫氧交替,引发溶解氧的剧烈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湖库富营养化进行准确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是评估湖库水体中有机营养物质富集程度和水质状态的过程。
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湖泊或水库中浮游藻类和水生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例如,根据湖泊或水库中的浮游藻类的主要组成以及水生植被的密度和种类,可以初步判断湖库水体是否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定量评价方法则是借助于测量和分析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的浓度,来准确评估湖库富营养化程度。
例如,可以通过取样并使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量湖库水体中的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浓度,进一步确定富营养化程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营养盐比值(如氮-磷比)来判断水体中养分的比例是否合理。
当氮-磷比例小于某个阈值时,即表明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三、湖库富营养化预测方法湖库富营养化的预测是为了预测和评估湖库未来的富营养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水体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方法主要分为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两个方面。
统计模型主要是通过分析和回归历史数据,建立与湖库富营养化相关的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进而预测未来富营养化的趋势。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湖库水体中的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浓度。
通过统计模型可以较为简单地预测湖库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但对于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来说,单独的统计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某些营养物质过量积聚,导致水体生物过度生长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已成为全球水环境问题的主要之一,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尤其是氮、磷等营养元素经过灌溉水流入水体,成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径流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使富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刺激藻类等富营养植物的过度繁殖。
2. 工业排放: 工业污水中的有机废水和含磷废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富含营养物质,如磷、氮和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使水中的富营养植物过度生长,破坏了水生态平衡。
3. 城市排污: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污有明显增加,给水体带来了严重威胁。
4. 水体基础环境变化: 水体污染、水体枯水期和枯水期过度开采等因素会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种环境变化会加强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积聚。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恢复和维持水体的健康状况。
1. 农业管理: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建立农田防渗漏系统,阻止农田径流进入水体。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作物和养殖业的有机循环。
2. 工业控制: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建立和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对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要进行合适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其进入水体。
3. 城市污水处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