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详细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7.13 KB
- 文档页数:5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病因】(一)发病原因桡骨茎突部有一窄而浅的骨沟,底面凹凸不平,沟面覆以腕背横韧带,形成一个骨纤维性鞘管,构成腕背第一腱鞘间隔。
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通过此鞘管后,折成一定的角度,分别止于第一掌骨和拇指近节指骨(图2),肌腱滑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当拇指和腕部活动时,此折角加大,从而更增加了肌腱与鞘管壁的摩擦,久之可发生腱鞘炎,致使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增粗,逐渐产生狭窄症状。
尤其是拇长展肌腱,参与拇指的对掌运动,活动较多,对发病的作用较大。
因为女性的肌腱折角大,所以发病率较男性高。
另外,有时鞘管内有迷走的肌腱存在(多为伸肌腱),这种解剖变异亦可产生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
【症状】1.一般症状本病常见于家务劳动及手工操作者,中老年妇女多见,女与男比例约为6∶1。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部局限性疼痛、隆起;伸拇受限,拇指做大幅度伸屈活动时产生疼痛,可放射至手、肘、肩等处。
2.局部症状检查时桡骨茎突处有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明显。
有时可在局部触及一硬结,或在拇指外展时有摩擦感和摩擦音,少数可有弹响。
芬氏(Finkelstein)征阳性,即拇指内收屈曲,其他四指握拇指于掌心,此时将腕关节向尺侧偏倾,桡骨茎突处产生剧烈疼痛即属阳性,为本病的特有体征(图3)。
【饮食保健】a【护理】无相关资料。
【治疗】(一)治疗1.非手术疗法一般非手术疗法有效,如减少手腕活动、腕托保护、外涂红花油等活血消肿药物和帖敷膏药。
方法:口服非甾体消炎药(NSAID)和行物理治疗等。
必要时可做局部封闭治疗,用1%利多卡因5ml加醋酸曲安奈德12.5mg,在局部严密皮肤消毒下注射于腱鞘内,每周1次,可连续注射3~4次。
2.手术疗法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行狭窄腱鞘切开术。
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是否包裹在同一腱鞘内。
若是分别在两个腱鞘中,则必须把两个腱鞘都切开。
如有迷走肌腱,必须切除。
将肌腱提起,检查腱鞘底部有无异常,如有骨刺则需切除。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如何诊断鉴别
一、概述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叫拇长展肌肉。
这种疾病的发病是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导致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在桡骨茎突部腱鞘内长期相互反复摩擦,这样一来该处出现:水肿,渗出等情况。
导致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造成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阻擦,造成该处肌腱与腱鞘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的一种骨科病。
在肿大的肌腱在狭窄的部位通过时,如果拇指在屈仲时,就会发生响声。
二、步骤/方法:
1、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这种病发病时间比较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疾病会逐渐加重,这种疾病发病时腕部拇指一侧的骨突桡骨茎突处及拇指周围疼痛,导致拇指活动受阻,有时会在桡骨茎突有轻微隆起像豌豆大小的结节。
会伴有压痛和摩擦感。
2、
当我们让拇指内收屈曲,其他四指握拇指于掌心,此时将腕关节向尺侧偏倾,桡骨茎突处就会产生剧烈疼痛,有时可在局部触及一硬结或在拇指外展时有摩擦感和摩擦音,少数可有弹响。
如果拇指做大幅度伸屈活动,就会产生疼痛,
3、
如果这种病拖延时间长的话,就有可能引起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等变化。
也会有可能涉及到肩膀、肘、手等关节,这种病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并且多发生于手工劳动者,其中中老年妇女比较多发。
三、注意事项: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患者要积极治疗这种疾病,患者应该平时避免患侧肢体长时间的单一姿势或者体力工作等,自己要多按摩,热敷,疼痛期间要多休息。
同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日常饮食要多吃,维生素高的。
营养丰富的食物。
治愈过后,多注意,多休息为主,避免再次复发,。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病因、症状和治疗引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是一种常见的手腕疾病,影响着用手腕和拇指进行活动的个体。
该疾病通常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较常见,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
本文将探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病因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原因是桡骨茎突区域的肌腱受到过度使用,导致腱鞘发炎。
具体的病因因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反复重复活动:经常进行重复性的活动,如打字、使用手机、扭转手腕,都可能将桡骨茎突区域的肌腱过度使用,导致炎症的发生。
2. 姿势不当:长时间使用不正确的手腕和拇指姿势,如屈腕状态下使用手机或使用不恰当的姿势执笔写字,也会增加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风险。
3. 性别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女性激素在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症状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症状包括:1. 疼痛:持续或间断性的疼痛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最常见的症状。
疼痛通常出现在桡骨茎突区域附近,疼痛可以向下延伸到手腕和拇指。
2. 肿胀和红肿:在炎症严重的情况下,桡骨茎突区域可能会出现肿胀和红肿的症状。
3. 动作受限:由于炎症和肿胀的影响,手腕和拇指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使得一些日常活动难以完成,如握物或旋转拧钮。
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式:1. 休息和限制活动:在疼痛和炎症出现时,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进行过度的手腕和拇指活动,以允许炎症得到缓解。
2. 冷热治疗:冷敷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肿胀,用冰包敷在桡骨茎突区域。
热敷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3. 药物治疗: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若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局部激素注射以减轻炎症。
桡⾻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Quervain病)桡⾻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病)
腕背第⼀个筋膜室位于桡⾻茎突,为⼀纤维⾻通道,其中容纳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此
部位的腱鞘炎即为桡⾻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这⼀疾病由Fritz de Quervain于1895年⾸先报道,因此⼜名de Quervain病。
病因及好发⼈群:
反复外展拇指的同时尺偏腕关节是造成此疾病的病因。
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出鞘管后,
呈折⾓分别⽌于第⼀掌⾻基底及拇指近节指⾻基底,腕关节尺偏、伸直时,此折⾓明显增⼤,
增加了肌腱与鞘管之间的摩擦,长期反复的慢性刺激,导致鞘管⽔肿狭窄,诱发炎症。
该病发病率较⾼,50-70岁为好发年龄,孕期、产后哺乳期妇⼥也为好发⼈群。
⼥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6倍。
检查结果包括肌腱变性。
肌腱变性的诊断的特征在于增厚形式的异常形态(可通过与第2⾄MRI检查结果
第6区中肌腱的相对⼤⼩⽐较确定),或以T1加权图像上信号强度增加为特征的异常信号强度在流体敏感序列上提亮到简单流体的⽔平。
也可能遇到叠加在肌腱上的肌腱撕裂。
存在定位于肌
腱鞘或隔室的流体,以及周围软组织⽔肿伴随相邻脂肪的损失,桡⾻茎突的平⾯和邻近的⾻髓
⽔肿也有助于建⽴这种诊断。
de Quervain病。
T2加权脂肪抑制冠状MR图像(A)显⽰具有滑膜不规则性的第⼀伸肌隔室(箭头)扩张的液体。
从近端(B)到远端(C)的顺序T2 *加权轴向MR图像显⽰具有纵向分裂(箭头)的肌腱的异常形态,具有流体的隔室的膨胀(箭头)和相邻的桡⾻茎突的侵蚀(弯曲的)
箭头)。
浮针病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病因病理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①慢性损伤,肌腱在腱鞘内长期、反复和快速用力活动;②急性损伤,暴力作用于腱鞘引起腱鞘损伤;③病理因素,结核、类风湿性或风湿病,先天性肌腱异常等。
早期腱鞘充血、水肿及渗出增多,反复损伤,迁延日久,则肌腱和腱鞘发生慢性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肉芽组织形成,透明性变和粘连等病理变化。
腱鞘韧带的水肿和增生使骨一纤维隧道狭窄,压迫水肿和增生的肌腱形成葫芦样肿大,限制肌腱的滑动。
腱鞘的厚度可由正常的0.1cm增至0.3cm。
若肿大肌腱通过狭窄腱鞘时,可发生弹拨动作和响声,称弹响指或板机指。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断依据1.腕部用力或提物时疼痛。
2.桡骨茎突处压痛,可摸到硬结节。
3.Finkelstein征阳性。
鉴别诊断1.腱鞘囊肿:多见从事体力劳动的女性,腕部最多见,在好发部位出现一圆形包块,直径1-3cm,可有酸胀感或放射痛,触之有囊性感、波动感,基底固定,与皮肤无粘连,穿刺可抽出胶冻样粘液。
2.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见于依靠手指单调频繁用力工作或需手持坚硬物体的工作者,常见掌指关节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甚至出现弹响。
掌指关节掌面可触及结节状隆起,伸屈活动时,可在结节处触摸到摩擦感及弹跳感。
治疗思路1.早期行局部封闭: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龙12.5—25mg 加1%普鲁卡因2ml行局部鞘管内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为一疗程。
2.局部制动:尽量避免手部活动,如洗衣、拧毛巾等。
必要时石膏固定2—4周。
3.理疗或热敷。
4.手术疗法:反复发作而保守疗法无效者,可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松解粘连,但要注意勿伤及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
浮针医学观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属于肌肉前病痛,是由于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充血、肿胀,而包绕肌腱的纤维鞘管肥厚,肌腱在腱鞘内滑动受阻的症状。
浮针治疗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肱桡肌等肌肉,常能收到良好的即时效果,但我们处理患肌之后,必须注意休息,使原先肿大的肌腱恢复,才能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详细介绍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的时候也很少听说过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这种疾病,所以对于这类疾病都非常的陌生,但是这类疾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因为以前做了太多的体力活导致的,而且还不注意自己的休息,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详细介绍:
1.发病机制
在桡骨茎突的凹面上有一坚强的韧带(伸肌支持带)附着,形成一鞘管。
其中有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肌腱通过。
拇指在手的功能上占有重要地位。
手及腕的劳动骤然增加时可损伤肌腱及鞘管,出现疼痛。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是腕桡侧疼痛,可向手及前臂放射。
拇指活动无力。
倒热水瓶时疼痛明显。
可有弹响和闭锁。
局部可见有小的隆起,并能触及到小的硬结,有压痛。
Finkelstein试验即握拳尺偏实验:拇指握于掌心,然后握拳,轻轻尺偏腕关节,桡骨茎突出现剧痛者为阳性。
3.治疗
疼痛时应减少拇指及腕的活动,局部热敷或理疗有一定疗效。
症状明显时可用醋酸强的松封闭,将药物注入鞘管方能有效。
疼痛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时应手术治疗。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断压迫肌腱的韧带,症状可得到控制。
4.预防
该病与劳累损伤有关。
骤然增加手及腕部的劳动强度会诱发该病。
一次大量洗衣服、织毛衣是常见诱发因素。
中老年人劳动量要适当,避免劳动量及强度的突然增加。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一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这类疾病,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这类疾病的患者朋友们来说不要再去干重的体力活,要多休息休息,更加不要去提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