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叙述视角分析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叙述视角分析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叙述视角分析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叙述视角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_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喻观的连接与互补_张德禄

2013年5月 第36卷第3期 外国语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May2013 Vol.36No.3 文章编号:1004-5139(2013)03-0020-09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 ———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喻观的连接与互补 张德禄1,郭恩华2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2.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语言学领域主要有两个研究视角: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视角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两个研究视角之间的连接与互补可以从语言学基础层面、语言哲学层面、语境层面、主体理论构建层面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和实例分析表明这两个研究视角在理论范式上可相互连接,在话语分析实践中可相互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有力地促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隐喻;概念隐喻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Social Semiotic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ZHANG Delu1,GUO Enhua2 (1.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Yantai 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 Abstract?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MDA)in linguistics can be approached mainly from two perspectives:the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 based on SFL and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perspective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connec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se two perspectives can be probed into in terms of the levels of their respective linguistic foundations,philosophical foundation,contextual level and theoretical formulation.Through case study and investiga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two perspectives share common grounds in their theoretical paradigms and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MDA.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perspectives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DA. Key words?social semiotics;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ultimodal metaphor;conceptual metaphor 1.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多种符号资源在同一语篇中如何协同来实现意义。一方面,每个模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表意潜势,因此,任何模态间的完全“翻译(translation)”都是不可能的[19:27;11:13],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意义丢失。另一方面,不同模态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点:一方面,它们都是实现意义的社会符号系统;另一方面,各种符号话语都能表达人的思维结构和认知体验。这两点分别为多模态研究提供了社会基础和认知基础,使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视角;(2)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 社会符号学理论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某一特定文化中符号实践如何在各种语境中产生语篇意义。概念隐喻在多模态语篇中称为“多模态隐喻”(multimodal metaphor),该理论重点研究不同的隐喻如何体现于各种符号实践,作用于人的认知语境,影响人们的认知识解。这两种

《楚门的世界》风格分析

《楚门的世界》风格分析 作者: 云卷云舒电影《楚门的世界》,在一开头即交代这是一场真人秀的剧中剧,让观众在全知型叙述中参与“真人实录”的观看,同时也旁观了其创造者基斯督对节目的操控,获得双重身份。 影片特殊的设置使观众与剧中除主角之外的其他角色所知范围都大于主角楚门。 而全片的情节发展就是楚门不断加深对他所处的人造世界的怀疑并最终挣脱这个世界的过程。 影片仍是采用叙事性的组织形式,将情节时间选定在从真人秀节目播出的第109日开始,中间穿插闪回镜头交代楚门的“诞生”,“学会走路”,“初吻”以及关于父亲的记忆。 在叙事上使用平行对应法。 大多数重要的技巧以我们所见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平行对应。 例如开篇即通过剪辑,使剧中楚门的表现与剧外人物的解说评价平行发展,让观众在镜头切换中获得双重认同和全知的认识地位。 在整部影片中,剧内与剧外场景交替出现,平行的剪辑确定了场景之间的联系,使观众可以通过“剧外”基斯督工作室里的活动推测“剧内”事件的发展。 同时楚门的人造的虚假世界与基斯督“造人”的真实世界对应我们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 随着情节的推进,场景的转换体现了“剧内”的楚门与“剧外”的操纵者之间的矛盾发展。 另外,在真人秀节目中事件是平行的,楚门每一天的生活已形成一致的模式。

从第109期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见他早起,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而后出门,笑着与邻居一家打招呼,接下来是一个推镜头,推向楚门的中近景,“假如再碰不见你们,早安,午安,晚安。 ”他向史宾沙老人问好,受到史宾沙的斑点狗惊吓。 然后楚门驾车去上班,中途在报亭买报纸和时尚杂志,路遇双胞胎兄弟;下面是楚门在保险公司上班的镜头,最后是他下班在家割草。 而这一串流水账似的镜头在影片后面重复出现,甚至人物及服饰,对话,事件顺序,镜头的运用都变化很小,大体相同的平行对应和特殊的风格技巧,体现基斯督对楚门的生活章程化的控制。 再如楚门与他的挚友马龙的三次倾心交谈都安排在黄昏或夜晚,四周的黑暗既可以摒除外界干扰,又有利于在人物身上合理布光以突显人物面部表情并强化交流氛围。 同时相对微弱的光线与楚门的心境相符。 这在场面调度上又构成一重平行关系。 另外,音乐也能产生平行的对应,在这两段相似的情节中,配合的音乐相同,都是欢快愉悦的,与剧情的气氛,主人公的心情吻合。 传统叙事找寻模式的运用引导着情节的发展。 从影片一开头,楚门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叫“菲济”的地方,并想尽一切方法要到那去,为此他尝试了坐飞机,乘巴士以及亲自驾船等各种方式,在后面的闪回情节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在寻找心上人罗兰。 而另一条寻找线索是从楚门在街头邂逅他“死去”多年的父亲开始的,这勾起了他在记忆中的找寻。 在寻找过程中他事事碰壁,因此强烈感觉到“受人操纵”、“身不由己”。 这激起他对周围人的不信任而更执著于自己的寻找,并以不断反叛的方式企图打破这种束缚,冲突由此被逐步发展继而推向高潮。

功能视角分析

功能视角分析 从功能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需要考虑并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1)语音、数据、视频综合通信 必须采用多种通信手段为应急工作提供通信支持。语音、数据和视频在应急通信中都会大量使用,整个通信系统构建必须满足此项需求。 (2)语音通信网络和语音调度网络相结合 从“连得通,看得见,叫得应”这个基础目标来看,“看得见”解决得是视频图像的从下往上的采集和传输乃至呈现过程。同时应急通信系统也解决了“连得通”和“叫得应”这两个目标。虽然从广义范畴来说,“连得通”和“叫得应”都定位于通信端点间的语音联通性问题。但是仔细分别,还是有所区别的。“连得通”主要解决的是通过语音连接进行沟通的需要,而“叫得应”主要解决得是指令的即时下达和反馈的需要,也就是说,“叫得应”解决得是指挥调度问题。所以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将语音通信网络和语音调度网络相结合。 语音通信网络要解决应急所涉及到的公共通信和内部工作通信两个层面的需要。而调度网络则体现为以有线调度系统和无线调度系统组成的综合指挥调度网络。 (3)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 通信的可靠性是应急通信网络首要需要保障的。没有可靠的应急通信网络,应急平台的存在基本失去意义。而就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而言,一则是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需要保证高可靠性。二则通过通信手段的多样化,采用冗余配置来保证高可靠性。 在设备具体选型时,建议采用业界主要通信设备商的电信级的通信平台设备。 (4)多种通信手段的综合使用 为保证通信的可达性和可靠性,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通信手段来构建应急通信系统。基于电子政务网的通信手段,基于运营商网络的通信手段,基于卫星传输的通信手段,局部基于自组无线网络的通信手段等等,不一而足。固话、手机、集群电话、IP电话、卫星电话、短波电台、车载电台等等手段,只要实际需要,条件许可,都需要综合考虑到应急通信系统的构建中来。

老年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75岁的石奶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心脏科出院回到了家里。她丈夫去年 刚去世,几个子女大学毕业后均在其他城市生活,她独自一人靠一笔很少的低保金和丈夫留下来的一些钱生活。石奶奶回到家里时,身体非常虚弱,而且很抑郁,对自己的将来的生活起居非常担心,她的身体也由于心脏病而日趋衰弱。孙阿姨是他的邻居,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也为石奶奶的情况感到担心。她决定替石奶奶联系一家当地的服务机构。 当石奶奶接到社会工作者的电话时,她拒绝接受正式的服务,但社工还是决定再次主动联系她。社工坚持一定要看看石奶奶现在的状况,并看看她有什么需要。石奶奶不稳定的情况让社工很担心,该社工知道,如果石奶奶万一跌倒,或是营养不足,或是不坚持吃药,都有可能进入老年护理医院。慢慢地,社工和石奶奶建立了联系,石奶奶开始信任社工,相信社工不是故意要把她弄到老人护理医院去。在家里闷了一个星期后,石奶奶主动要求社工帮他找一名清洁工替她收拾卫生,再找一名帮手替他到附近超市买东西。从石奶奶的角度来看,他想在决 定接受任何服务之前确定社工尊重她的需要。 二、问题分析 针对石奶奶这样的案例,工作者应该利用增权理论、优势视角来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分析石奶奶的情况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家庭,对于这些老年群体,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经济上都相对脆弱,生活上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个案例,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经济供养问题 石奶奶刚从心脏科出院,身体非常不好,看病吃药需要大量的钱,加上丈夫去世,她自己没什么收入,只能靠一笔很少的低保金和丈夫留下来的一些钱生活,收入非常少而需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多。子女都在外地,不能在生活上为她减轻负担。经济困难突出,生活负担沉重。 (二)日常生活疾病医护问题 石奶奶在出院之后,身体非常虚弱,非常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但子女都在外地,一旦生病要去医院就会非常困难。并且石奶奶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畅,对于突发情况的抵抗力非常弱。 (三)心理、情感问题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分析 姓名:杨兵班级:汉语09-2班学号:11094828 理论导入: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分:第一人称叙述是以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此外还有第二人称即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一种特殊叙述方式。法国学者热奈特则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事视角。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250页) 选择何种叙述视角表明的是一种叙述姿态,更本质地说,它暗含着作家本人的某种精神立场。《傲慢与偏见》围绕班特纳家五个女儿的恋爱和婚姻来展开故事,这里有班特纳太太的喋喋不休,吉英的大家风范,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曼丽的矫揉造作,丽迪雅的放肆嚣张,达西的高傲冷淡,彬格莱的温文尔雅,柯林斯的口若悬河……通过频繁的舞会、喝茶、拜访等简单的生活场景把这一切铺陈出来。小说设置的不再是男性或超性别叙事视角,主要人物形象不仅都是女性,而且在小说中占据了主动的叙事地位。小说共六十一章,始终是围绕女性人物形象来组织叙事结构的,“小说的前十章主要以班特纳太太的大女儿吉英为叙述视角和叙事中心逐步展开小说叙事,后五十一章则是以二女儿伊丽莎白为叙述视角和叙事中心。 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就小说整体来审视,《傲慢与偏见》无疑选择的是零焦型视角,这是一种传统的全知视角类型。这种叙述视角下,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的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总之,这种叙述方式因为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叙述者可以对作品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完全控制和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大部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一章: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 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 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第二章: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特征: (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 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其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3)整体性每一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他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4)多用途性 (5)社会性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①它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②它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矿藏、气候) ③虽然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自然物质基础的地位未变(技术进步)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4.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应程度。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 两种指标:绝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实际规模 相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和满足需求的潜力 (3)步骤: ①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开发规模 大、重大经济价值、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带动影响作用); 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研究其 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③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 潜力; ④分析比较区域几种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量配 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 (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效率。 对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必须搞清主导资源

浅析《楚门的世界》》

影视鉴赏之《楚门的世界》 引言: 影片《楚门的世界》又名《真人SHOW》,或《真人世界》、《真人戏》,是由导演彼得·威尔拍摄的一部美国心理方面的喜剧,98年上映,全长103分钟,曾获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当今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 一、影片简介 影片讲了:一个庞大的电影公司领养了一个婴儿,在他的身边安插了无数的摄影机, 让他从小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长大而自己却不知。这个婴儿就是楚门。这个巨大的摄影棚被伪装成一个叫海景镇的镇子,整个镇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所有建筑都是布景,生活在镇上的人都是职业演员,他的朋友、邻居,甚至是妻子都不过是演员而已,除了楚门。楚门从出生的那天就被挑选为这部电影的男主角,这部电影沿着楚门成长的轨迹展开,一切都是所谓的现场直播,这当然引起全球观众的巨大兴趣,所有人都守在电视机旁,为楚门的欢乐而欢乐,为他的悲伤而悲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饰演楚门已过世父亲的演员的再度出现,楚门发现了自己生活里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知道自己生活在一部戏里,他不甘心,要逃离这世界,在经历了极度的危机之后,

他傲然离开了这个号称没有危险而充满爱心的世界。 该部影片整体给人感觉很荒诞,但是荒诞的背后影藏的事实发人深思,甚至引发深深的悲哀感。 二、影片主题 当一个人真正发觉自己的生活全都是被别人安排的好的,而且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楚门的世界》要表达的最主要的主题就在于此。当楚门发现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每天近乎有着相同光景的世界,没有任何的新奇,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永远都无法被冲破的世界时,他有了一种强烈的意愿:自由!如同一个囚徒,生活在一个不由自己作主的光怪淋漓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滋味!当一个人渴望自由的意识被唤醒的时候,千难万难也无法阻挡他。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天才的导演恐慌了,他将失去观众,他竭力挽留楚门,告诉他离开了导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但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顿悟”一说,并说人的本性自足圆满,是人世的尘埃覆盖了它,使它迷失。看来楚门是顿悟了,他要找回那个失去的自我,那个自足圆满、自由自在的本性。 三、影片的叙事方法 叙述上采用了插叙的方法,把故事交代得更加清晰,是故事在因果间联系更加紧密。 影片高潮的地方即最令人紧张的地方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有两处。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叙述视角

《兔子跑吧》叙述视角分析 摘要:《兔子跑吧》中哈里三番五次逃跑,妻子贾尼丝被认为是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被评论家称为“兔子一生难以摆脱的障碍之一”。本文从叙述学角度分析认为是作者采用男性视角,过于关注男性,剥夺了女性话语权,造成了贾尼丝成为替罪羊的后果,也使自己背负上厌女症的恶名。 关键字:叙述视角,角心人物,男性视点,男权意识 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文笔精致细腻,把社会纪实、凭空杜撰和自传糅合在了一起,他作品最大特点是:背景大都在家乡宾夕法尼亚的小城镇上,写的都是中产阶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与家庭琐事,从中反映出美国精神文明的现况与实质。正如他所说:中产阶段的家庭风波,对思想动物来说谜一般的性爱和死亡,作为牺牲的社会存在,意料之外的欢乐和报答,作为一种进化的腐败,这些都是我的主题。[1]他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被誉为具体描绘美国20世纪下半叶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文献,以兔子个人的经历折射出美国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厄普代克本人曾说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2]《兔子跑吧》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60 年。讲述了26岁已为人父的哈里·安斯特朗因无法忍受平庸的家庭生活、低贱无前途的工作和死气沉沉的性爱,在妻子怀孕期间,逃离家庭,和妓女鲁斯生活在一起,以此来摆脱家庭、社会对他的束缚。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兔子逃跑的原因,许多评论家认为兔子逃跑根本原因是他生活中一对对无法调和的冲突,其中最主要的是过去与现在的冲突。兔子中学时曾是全县的名人,创造了乙级联赛的投球纪录。他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拥有教练的赏识、队友的钦佩、漂亮姑娘的爱慕,那是他的辉煌时期。然而朝鲜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兔子应征入伍,情人离他而去。退伍后,他结识了富家少女贾尼丝,后因为贾尼丝意外怀孕而结婚。与战前光辉岁月相比,兔子现在的生活沉浸在失落中。他没有骄人的事业(他现在是在一家廉价商店推销一种低廉的厨房用具),家庭生活也不美满(妻子贾尼丝不善家务、不解风情)。理所当然,大部分评论家把兔子家庭生活的不如意归咎为他的妻子贾尼丝。贾尼丝被不少评论家称作兔子“终生难以摆脱的障碍之一”以及“一生灾难的重要根源”。然而贾尼丝真如评论家所言是个灾星吗?本文力图结合小说的叙事策略,指出正是由于这些特定叙事技巧的使用,贾尼丝才成为整个事件的替罪羊。 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述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英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3]观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和情趣。作者通过特定的角度将其体验并感悟的世界转化成语言传达给读者;同时,读者通过作者设置的特定的视角进入故事,完成与作者的交流。它把谁在看,在看谁,看者与被看者的态度,及作者要给读者提供何种视野等问题联结在一起。因此,叙述视角是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颇受重视的领域。热奈特指出许多理论家出现了“在我所称作的语气和语态之间令人遗憾的混淆,即谁是叙事文中观察者的问题和完全不同的谁是叙述者的问题之间的混淆,或更直截了当的说,谁看与谁讲之间的混淆”。[4]热奈特对“谁看”和“谁讲”的强调,实际上反映了他对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区别的重视。而浦安迪也指出:我们翻开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 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 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4.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5.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 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6.区域文化: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 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7.人口素质:即人口质量,由人口的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 德修养等方面构成。 8.适度人口: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候 都存在一个经济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

都会引起收益减少) 9.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 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10.区域竞争力: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 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 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1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 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13.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 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14.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 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15.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 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16.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上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

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_王昌米

2010年第0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 o .04,2010 第26卷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V o l .26(总232期) T o t a l N o .232 收稿日期:2009—12—25 作者简介:王昌米,男,安徽无为人,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 王昌米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话语分析已经形成了诸多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研究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本文论述了话语分析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以及语料库分析法等三种话语分析方法。这三个新视角是对以前的诸多话语分析方法的传承与创新,而且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呈现出当今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多视角及多维度的趋势,这无疑是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话语分析;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H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4—0069—03 尽管话语分析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学学科的一 部分,不过事实上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最近40年话语分析形成了诸多的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B h a t i a 等(2008)在《话语研究新进展》一书中列举了话语分析的种种方法。比较而言,近年才兴起的中介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多模态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以及语料库分析法(C o r p u s -b a s e d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可以说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三个新视角。 一、话语分析的学派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及各自的研究重点,黄国文(2006)把话语分析分为三个学派:(1)英美学派(t h e B r i t i s h -A m e r i c a n s c h o o l );(2)福柯学派(F o u c a u l t s c h o o l );(3)批评话语学派(t h e C D As c h o o l )。 英美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衔接(C o h e -s i o n )与连贯(C o h e r e n c e )、语篇、话语结构(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s t r u c t u r e )、信息结构(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语篇/话语类型(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 t y p e )、篇章语法(T e x t g r a m m a r )、图式理论(S c h e m a t h e o r y )、语类理论(G e n r e t h e o r y )、会话分析(C o n v e r s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言语行为理论(S p e e c ha c t t h e o r y )、互动社会语言学(I n t e r a c t i o n a l 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s )、交际文化学 (T h e e t h n o g r a p h y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语用学(P r a g -m a t i c s )、变异分析(V a r i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等等。这个学派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语类(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的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福柯学派以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是话语秩序(o r d e r o f d i s c o u r s e )、意识形态(i d e o l o g y )、社会关系(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社会联盟(s o c i a l a l i g n m e n t )等有关社会实践(s o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s )和社会变革问题。福柯学派更关心的是通过语篇、话语分析所折射出的社会实践、社会事实以及相关问题,而非语言本身。 批评话语学派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更关注社会问题。该学派着重研究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如何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p o w e r r e l a t i o n ),认为语言的惯用(u s -a g e )和使用(u s e )都带有意识形态因素。近年来,M a r t i n (2004)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p o s i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主张对社会实践和社会事实的分析应该采取积极、正面、友好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也有利于对立的一方;通过积极话语分析,人们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和平共处的和谐人类社会。(M a r - 69 DOI :10.16083/j .cn ki .1671-1580.2010.04.023

第一人称视角游戏汇总与分析

第一人称视角游戏汇总与分析 研究目的:根据用户提出的“希望VR 界面有科技感”的需求,新VR 眼镜将在界面中引入参数显示。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第一人称视角游戏,为新的UI 界面提供设计原理及基础。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用户在使用第一人称类操作界面时,对于界面不同位置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对于参数显示方式的偏好,同时考虑界面AR 显示方式。在研究时,将跨平台比较,根据不同游戏中参数的重要程度,判定第一人称类型界面中的热点区域以及最有效的弹窗提示方式。 研究结果: 1 界面分区:通过分析6 款游戏,300 张截图,整理出操作界面的分区类型大致如下: 平铺型外围界面:界面参数以平铺的方式显示在视野外围,大致在以下八个区域,是大部分游戏的界面布局方式。此方式能够在不遮挡主要视野的情况下有效呈现数据。 图 1.1 平铺型外围界面分区 平铺型内部界面:界面参数以平铺的方式显示在视野周围靠近内侧的部分,分布呈环状。此界面出现次数较少,且有时会遮挡视野。要求数据透明度

较高,或者为临时出现的弹窗提示。 图 1.2 平铺型内部界面分区 透视界面:透视界面中,数据以透视构图的方式呈现。此界面出现在较新的游戏中(使命召唤-无限战争、守望先锋、光环)。界面的数据通过适当倾斜,营造出沉浸式的数据体验。 图 1.3 透视界面分区 中心界面:数据在界面中心呈现,与视野重合或遮蔽部分视野。此界面主要用于弹窗提示、透明度极高的飞行表盘、瞄准镜,位置如图 1.3 中圆形所示。 2 区域的选择:不同的数据类型适合于不同的界面区域。在此部分中,将讨论 不同数据类型对应的适合区域。 重要变化参数的右下角集中趋势:在17种不同类型的第一人称操作界面中,

叙述视角论文大河之舞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大河之舞》

叙述视角论文大河之舞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大河之舞》内容摘要:小说的叙述视角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这决定了作者通过视角的运用来体现作者对待叙述本身的一个态度。罗伟章的《大河之舞》描写了半岛上的土著人民在历史变迁中对现代文明的抵抗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和他们自身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的矛盾。本文力图从小说的叙述主体的设定来体现人物的话语权,以此来洞悉作者对民族性建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反思。 关键词:叙述视角话语权 罗伟章曾说过,“小说是进攻心灵的”。读完他的小说总能给人留下刺骨的疼痛感。《大河之舞》延续了罗伟章一贯以来的底层苦难叙事,小说不仅描写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的苦难,而且还将笔墨深入到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他们内心的迷茫与困惑。面对现代文明,那些受主流文化影响的人们是要继续坚守,还是改变本民族千百年的传统?小说通过文本对叙述视角的选取来反映作者对民族性建构 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思考。 《大河之舞》通过多角度人物变焦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我”——张明,这样一个曾经在半岛上的回龙中学读过书的外乡人既充当了故事层面的叙述者,又充当了全知全能的文本叙述者。对巴人历史、巴人传说这样一些史料进行补充说明。“我”用半岛人的生存现状填充巴人神秘消失的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空白。除了“我”这个叙述者之外,叙述主体还不断的在罗疤子、罗杰、张云梅、罗传明之间转换。作者通过这些叙述主体的不停转换,让我们看到在一条历史的长河边,罗家半岛上的三家两代人因为政治风云导致的恩恩怨怨,同时看到了罗家半岛上的民风民情,他们那气震山河、荡气回肠的摆手舞,和半岛人勇猛、善斗、团结的尚武品质,以及他们在历史波涛的沉浮中,面对现代文明,对是否要坚守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困惑和迷茫。 从罗疤子的叙述角度来看,他是一个积极响应主流文化,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思想的一个人。他参与“破四旧”、斗“牛鬼蛇神”,一再的打破半岛世代承传的规矩,并指出了“半岛上一条新路——不以武力来书写生活的新的道路”,体现了罗疤子对传统文化中愚昧、野蛮的落后文化的厌倦,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然而当罗疤子一行人在他们勇往直前的朝着现代文明迈开步伐的时候却陷入了沼泽地。罗疤子一行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认可,他们“大逆不道”的行为使他们成了半岛的罪人。这样一批“英雄”在后来的日子里不光遭到半岛人的唾弃与嘲讽,还一个个的遭到了报应。同时,他们在思想上依赖的“公家”现在却为他们曾经批斗过的敌人“摘帽”。天翻地覆的现实变化让罗疤子感到困惑、迷茫和矛盾,为什么给他点燃现代文明思想火花的“公家”现在成为了敌人的“公家”?那么,他过去破除封建落后思想的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科学含义是指技术科学和技术知识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和价值。 绿色GDP:生态GDP,EDP,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竞争力: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规划: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 狭义上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适度人口: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背景:①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②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③市场化水平④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_傲慢与偏见_中的人物性格

[收稿日期]2009-11-30 [作者简介]何云琴(1982-),女,重庆人,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第31卷 第11期2010年11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HARB I N UN I V ERSITY V o.l 31 N o .11 N ov .2010 [文章编号]1004 5856(2010)11 0108 04 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 何云琴 (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摘 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是由会话来实现的,会话不仅可以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可以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突写。语用学中的话语分析包括了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两个内容,通过话语分析来理解 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话语分析; 傲慢与偏见!;话轮转换;期待/不期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人们总是处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而会话则是交流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会话是至少有两个人参加的合作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人们的交流存在着话轮转换和相邻对的问题。 傲慢与偏见!第三部分第十四章主要讲述了凯瑟琳夫人在听说了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的事情后跑到伊丽莎白家里兴师问罪,结果却自取其辱的过程。这一章主要是凯瑟琳夫人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对话,其中穿插了一些贝内特夫人的戏份。本文旨在通过话轮转换与相邻对对这一章节中的三位人物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一、话轮转换 话轮转换(t u rn tak i n g)是指参加会话的人 在参加整个会话过程中轮流说话。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Scheg l o ff 通过对自然会话的分析指出会话中最基本的一条规律就是: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正在说话的人对下一个说话轮次有三种不同程度的控制。第一,一个正在说话的人可 以通过提名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第二,说话人可以限制下面一位说话人将要说的话的类型,但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第三,说话人既不指定一个说话人,也不指定下一步的会话活动,而是完全由参加会话的其他人自选,并决定说 什么。 [1](P308) 第十四章中共存在两次话轮转换的失误。第一次是文章开始部分,凯瑟琳夫人向伊丽莎白发问时,贝内特夫人急忙抢话。第二次是凯瑟琳夫人要求伊丽莎白陪同她到外面走走时,贝内特夫人再次急忙抢话。 话轮转换失误1:?And that I suppose is one of your si s ters .# ?Y es ,m ada m,#saidM rs .Benne,t delight ed to speak to a Lady C atheri n e .?She is m y youngest g irl but one .M y youngest of a ll is lately m arried ,and m y e l d est i s so m e w here about the grounds ,w alking w ith a young m an w ho ,I be lieve ,w ill soon beco m e a part of the fa m ily .# 话轮转换失误2:?M iss B enne,t ?if y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