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海洋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申请的海洋科技成果专利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
同时,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深海探测、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 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逐步完善:为了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我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并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具体来说,包括建立了多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同时,还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 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服务体系等措施,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例如,一些海洋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还积极探索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如“互联网+海洋科技”等,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4.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和推广;其次,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最后,海洋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鉴定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呈现出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体系逐步完善、成效显著等特点。
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完善评估和鉴定体系等措施,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海洋领域主要科技指标辨析李晓璇;刘大海【摘要】海洋科技指标研究可为海洋科技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选取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海洋领域仪器设备国产化率与自主化率、国有品牌海洋领域仪器设备市场占有率等海洋领域主要科技指标,分别对其概念定义、理论内涵、测算方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尝试解答关于以上指标的常见疑问,以期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海洋科技指标研究方法和业务化测算体系。
%Research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and can provide decision reference and data support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This paper selected prim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such a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rate,the localization and independence rate of marin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the market share of state-owned brand marin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and deeply discussed their concept definition,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calculating methods.The paper tried to answer common questions on these indicators and aimed to help with forming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strongly oper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and regular calculating syste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09【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国产化率;自主化率;市场占有率【作者】李晓璇;刘大海【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P7科技指标作为政策研究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地提升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索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现状海洋经济是指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中国沿海城市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据统计,2019年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福建等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5%、21.9%、16.4%、9.6%、6.7%。
其中,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海南五省份也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区规划》的名单中。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到8.56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沿海省份在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旅游、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海洋化工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各项海洋产业在全国经济中的势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一)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国沿海城市需要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其中,海洋垃圾治理、港口污染控制等方面尤为重要。
通过倡导绿色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机制等措施,推动海洋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
(二)海洋产业数字化升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商业模式在海洋产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将更好地支持海洋货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够升级海洋石油、海洋化工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海洋新型能源加速发展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风能、海洋温差能等多种类型。
随着海洋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海洋新能源成为了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沿海省市FDI对海洋生产总值影响研究[摘要] 海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对我国11个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表明: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政策性投资的范围和力度都有所收缩,政府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无显著影响。
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当地消费情况对海洋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沿海地区要把利用FDI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引导FDI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FDI;海洋生产总值;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引言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
浙江、广东、福建三省也相继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的总目标。
海洋生产总值简称GOP,它是国民经济中全部涉海经济活动的最终反应。
在核算过程中,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所有涉海行业纳入其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我国的规模日渐庞大。
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1057.3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
沿海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能力尤其强大。
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向文琦;杨卫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
【年(卷),期】2015(33)1
【摘要】渔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渔业科技带来的推动作用,为分析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构建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利用上海市渔业相关生产数据,对1991~2012年上海市渔业各要素增长率及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不同时期的平均贡献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渔业经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长和科技进步来带动,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明显,波幅较大,1991~2012年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仅为30.79%.针对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且不稳定的现状,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上海市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建议.
【总页数】9页(P92-100)
【作者】向文琦;杨卫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11
【相关文献】
1.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刘子飞
2.上海市渔业合作社效率评价研究 [J], 谢冠艺;谢童伟;李盼
3.基于渔故事转化应用维度的上海市金山嘴渔村休闲渔业发展研究 [J], 刘顺;宁波
4.上海市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J], 吴晓祥;张效莉
5."十四五"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研究 [J], 谢峰;张敏;陈新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作者:***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8期摘要: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沿海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分地区来看,海洋科技对京津冀和其他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目前还未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发挥显著作用。
建议沿海地区以及分地区完善海洋科技管理体制,采取政策倾斜措施有意发展海洋科技,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面板数据模型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由传统劳动、资本投入一味追求海洋经济数量的增长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缺少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科技在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沿海省、市、自治区共有11个,相较其他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基础好,科学技术先进,海洋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研究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成为重要内容。
二、文献综述文章研究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因素基础上从海洋科技投入角度切入,相关文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是影响海洋经濟增长的因素。
狄乾斌(2014)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及GDP海洋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验证了1997~2004年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增大趋势,2004~2011年呈缩小趋势。
王波等(2017)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以海洋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估计模型验证了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
李帅帅等(2018)利用2006~2015年我国沿海各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杜宾模型验证了投资、人力资本、创新均对海洋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摘要: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探明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对确保海洋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稳定以及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加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一级指标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海洋产业;竞争;能力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一、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海洋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海洋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在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制度因素、科技水平以及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体现的是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且研究领域有所不同。
国外学者在海洋经济领域主要集中于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上,尤其是对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特定产业的评价分析。
国内学者对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鲜有定量分析。
其中,殷克东、王晓玲(2010年)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四维一体”的联合决策理论测度模型。
王圣、张燕歌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聚集和创新力四个方面构建了8个二级指标的山东省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海洋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海洋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还取决于海洋产业的竞争动力和竞争环境。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洋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代表性等指标选取原则,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入手,对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将海洋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概括为海洋产业实力、海洋人力资本、海洋产出能力、海洋运输能力、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五个方面,并选取了20个二级指标,组成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摘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东省海洋经济的概况和海洋资源优势,包括海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等。
接着分析了海洋产业结构多样化、海洋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以及海洋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
文章指出了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政府支持政策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海洋经济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海洋资源优势、海洋产业结构、贡献率、科技创新、海洋旅游业、海洋保护、环境治理、持续增长、未来发展趋势、政府支持政策1. 引言1.1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着优越的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发展日益壮大。
山东省的海洋经济以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为主要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海洋产业结构。
渔业是山东省海洋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海产资源丰富,渔业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海洋能源方面,山东省拥有着丰富的海洋风电资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前列。
海洋旅游业也是山东省海洋经济的亮点之一,山东蓬勃发展的海滨旅游业吸引着大量游客。
山东省还注重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政府的支持下,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看好。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山东省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1.2 山东省海洋资源优势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
山东省海岸线长达310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山东省海域水深适中,适宜各类海洋生物生长,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
山东省拥有大规模的海藻养殖业,是全国最大的海藻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省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海沙、碳酸钙等,为海洋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殷克东;金雪【摘要】文章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详细阐述。
从我国整体与沿海11省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展开叙述,幵做出2001-2013年各产业产值变化图;从制度、科技、不平衡性等多个角度提出我国陆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我国陆海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This paper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between the land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 in Chinathrough the dat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From two aspects,overalland11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to analyze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ts economy and economic structure;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marine economy in China fromaspects ofeconomic output, economic structureanddevelopmentof themain marine industry,moreover,made achange chartof the industrial output valuefrom the year2001to 2013;Describetheproblemsbetween the land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etc..Finally,this articlepresen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to solvethe proble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betweenthe land 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9页(P13-21)【关键词】宏观经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作者】殷克东;金雪【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下大气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403海洋蕴含大量人类发展所必需能源、矿物质、水资源和稀有金属等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解决全球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
成就。
以下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些主要成就:
1. 深海探测技术
中国在深海探测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
2012年,中国成功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成功下
潜到该海沟底部的国家。
此外,中国还成功开展了多次深海探测任务,如南极深渊、西太平洋等。
2. 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
中国在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在南海的
几个岛礁周围,已经建设起了一系列人工渔礁和人工珊瑚礁,以增加
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此外,在南海油气勘探方面,中石油、中
海油等公司也已经在南海进行了多次勘探活动。
3. 海上风电技术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风电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2017年,中国在福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福鼎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包括水质、气象、潮汐等多个方面。
此外,在南海和东海等地区还建立起了多个大型海洋观测站。
总之,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会有更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出现。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概念,综合运用生产函数和索洛余额法构建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2-2009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测算,最后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洋科技贡献率索洛余额法海洋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如今,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科技也日益成为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但是我国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仍然落后发达海洋国家10-15年。
国内学者多对海洋科技进行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面也多是分海洋产业的研究。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尝试构建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模型,并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实证测算和分析。
一、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相关概念科技进步指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运行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控制和改造能力的提高。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衡量地区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指人类以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为对象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活动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剔除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部分。
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构建通过分析和比较索洛余额法、指标体系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测算科技贡献率的方法,本文采用生产函数与索洛余额法相结合的模型对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其假定条件有:规模报酬不变、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和完全竞争。
一般生产函数yt=atf(k,l)中yt为产出,at为技术进步系数,t为时间变量。
该函数对t做全微分并且同除以y,得到:式1令,且当t较小时,用差分近似替代微分,得到:式2令当△t=1时有:y=a+ k+ l 式3上述增长速度方程式中y、a、k、l分别表示产出量、科技进步速度、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撰文|李旭辉,何金玉,严晗制图|柠语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圈”格局初具规模,迅速崛起的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0010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3.4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4.9%。
海洋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强调,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为引领,充分利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空间布局。
然而,在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的同时,由于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制约着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羁绊。
由此,科学考察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失衡影响因素,对于“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统筹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自然风光Ocean World重点推介>>协调推进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外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大多关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等问题,选取定量模型进行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国内学者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静态定性研究,这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海洋经济提升策略及对策建议与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等方面。
加快中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作者:朱坚真来源:《珠江水运》2012年第19期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争取海洋利益、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了世界沿海国家的重要战略。
随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调整。
海洋经济发展开始从量到质转变,从海洋资源经济到海洋科技经济转变,从单纯的海洋资源开发向海陆一体化开发转变,从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向社会综合效益转变。
在中央引领下,海洋开发纷纷成为沿海各省(市、区)的新世纪战略工程。
辽宁、山东先后提出建设“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浙江提出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大省”,江苏、福建、广西、广东也加快了海洋开发步伐。
沿海地区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共同掀起了一场“海洋运动”。
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动力海洋经济开发是区域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其发展与壮大将直接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发展海洋经济是顺应世界海洋开发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沿海国家加大了海洋开发力度,努力挖掘海洋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成为了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644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2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1%;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
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从区域空间、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发展海洋经济是各省市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概念,综合运用生产函数和索洛余额法构建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2-2009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测算,最后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洋科技贡献率索洛余额法海洋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如今,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科技也日益成为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但是我国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仍然落后发达海洋国家10-15年。
国内学者多对海洋科技进行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面也多是分海洋产业的研究。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尝试构建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模型,并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实证测算和分析。
一、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相关概念
科技进步指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运行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控制和改造能力的提高。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衡量地区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指人类以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为对象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活动
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剔除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部分。
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构建
通过分析和比较索洛余额法、指标体系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测
算科技贡献率的方法,本文采用生产函数与索洛余额法相结合的模
型对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其假定条件有:规模报酬
不变、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和完全竞争。
一般生产函数yt=atf(k,l)中yt为产出,at为技术进步系数,t
为时间变量。
该函数对t做全微分并且同除以y,得到:
式1
令,且当t较小时,用差分近似替代微分,得到:
式2
令
当△t=1时有:
y=a+ k+ l 式3
上述增长速度方程式中y、a、k、l分别表示产出量、科技进步
速度、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表示
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对上述方程变形后得到a=y- k- l,因此,利用ea= ??00%=(1-
- )??00%来测算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
陆域经济中一般采用分配份额法、经验确定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
法确定弹性系数和的值,本文将采用回归分析法测算和的值。
下面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具体分析。
三、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采用一个周期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更为合理。
本文采用2002-2009年作为测算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间。
通过查阅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获得了测算需要的数据。
由于2006年统计口径调整,沿海地区涉海就业人员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口径发生变化,因此各省市涉海就业人员年均增长率和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统一采用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测算。
表1 2002-2009年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模型参数的确定。
为避免统计口径变化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1985-1991年的数据测算、的值。
采用y=ak l 和y=a0ertk l 的形式进行回归,得到的参数结果不符合实际经济意义,而且也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进而采用y=ak l 的变形式 = a() ,经过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ln = 0.8959+0.3566ln
adjustedr2=0.7872,f=18.4919,d.w.=2.3898
该结果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得到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643,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57。
(三)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
根据以上数据,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
(四)结论及分析。
1、浙江、广东、上海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位居前列。
由表1发现,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四个地区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海洋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
上述四个省市是我国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区,不管以海洋科技人力资源还是海洋科技投入和产出衡量,都是我国海洋科技的重要省市。
浙江省自从2006年颁布《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就一直积极实施科技兴海创新工程,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浙江省新增海水淡化高压泵的研究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海洋大省,因海而兴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依靠海洋科研人才和机构的优势,广东取得了不少海洋科技成果,在重要海洋科技项目攻关和海洋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海市的海洋科技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近几年,上海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战略。
2、天津、河北、海南等地的海洋科技贡献率较低
从测算结果还可以看到,天津、河北和海南的科技贡献率比较低,且均在10%以下,表明其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影响还较小,未能形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天津市一直很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但其海洋科研人员和机构数量和结构却不占优势,海洋科技基础水平相对较弱,因此,总体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还和其他省市有较大差距。
截至2009年,海南省仅有3家海洋科研机构,参与的海洋课题数也很少,除了海洋基础水平较弱之外,海南在海洋投入和海洋产出方面也落后于其他省市,因此,难以发挥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
河北省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比较薄弱,不仅海洋科研人员较少,而且海洋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大大减缓了海洋科技开发的进程,此外,海洋生物利用、海水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科技对海洋开发和海产品生产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10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工程)
参考文献:
[1]傅毓维,钟蔚扬.科技进步贡献度新方法的研究.技术经济,2000(2).
[2]吴小玲,王锦功. 科技进步作用的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
[3]王元地,潘雄峰,刘凤朝.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实证研究.商业研究,2005(5).
[4]周天勇.新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李京文.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