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3.77 KB
- 文档页数:2
林医学2011年l1月第32卷笫32期
应性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2):
115.
[3] 胡建.慢性乙醇中毒伴发消化系统并发症的研究[J]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6863・
临床消化病杂志,1998,10(2):741.
[收稿日期:2011—06—10编校:朱林]
陈正海,汪性展,谭登华,王罗筛(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胸外科,江苏淮安223200)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598例,男405例,女193例,年
龄42 75岁不等。结果:598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1例,其中上段食管癌13例,中下段食管癌18例,发生率5.18%,其
中3 d以内发生1O例,4—7 d发生15例,7 d之后发生6例。结论: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可通过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和调节气道
药物,麻醉时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减少肺组织的挤压,关胸前充分的吸痰膨肺,术后早期干预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抗生素以
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情重、发展快,
易造成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本文分析食管癌患者的病史资
料总结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可能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与
控制感染。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4月~2009年4月食管手术
598例,其中男405例,女193例,年龄42—75岁,术后发生肺
部感31例,其中上食管癌13例,中下食管癌18例。
1.2诊断标准:①术后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的特
点;②体温超过38℃持续2 d以上,痰量增多甚至脓痰;③双
肺或一侧肺可闻及湿性哕音;④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持续增
高;⑤需要应用强有力的抗菌药物才能控制症状。
1.3 结果:598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1例,发生率为
5.18%,其中3 d以内发生10例,4~7 d发生15例,7 d以后
发生6例。
2讨论
食管癌患者由于癌肿所致的局部和全身的作用,多伴有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又可进一步增加
分解代谢及下凋免疫功能,使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
增加。
食管癌手术气管插管的刺激以及术中迷走神经兴奋,气
管分泌物增多,同时由于麻醉、镇静剂等因素患者咳嗽反射和
呼吸道传递功能甚至丧失,造成分泌物潴留,术中对肺组织的
挤压和挫伤均可导致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壁的损伤而导致肺泡
问质的水肿,使得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集聚,影响呼吸道的
通畅性而形成肺部炎性病变。
食管癌手术均为侧卧位,术中对双侧主支气管的刺激,可
发射性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此时对侧支气管口闭合,分
泌物容易潴留手术时间越长,分泌物越多,手术长时间纯氧吸
人,膨肺压力过大也可损伤肺组织,因而手术时间越长,发生 肺部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食管癌手术,食管一胃吻合口端失去贲门括约肌的收缩
功能,胸胃内容物在胸内负压作用下极易通过较短的颈段,食
管返流入气管腔内造成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上段食管癌术
后明显高于中下段食管癌,这可能与上段食管癌手术吻合口
更接近咽喉部有关,又因上段食管癌手术过程中很容易损伤
左侧的喉返神经导致一侧声带麻瘅进流质食物时容易呛入气
管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长期吸烟及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加,
肺顺应性差,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加之术后切口疼痛,体质虚
弱,咳嗽无力,极易造成分泌物集聚,继发肺部感染或慢性感
染的急性发作。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减少发生
率:术前:①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患者、吸烟者应严
格戒烟2周以上,练习咳嗽、排痰,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预防性
应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②常规肺功能检查,评价呼吸系
统的生理状态,重视围手术期问的处理。③合并糖尿病者控
制空腹血糖在7 mmol/L左右,营养不良者加强支持治疗,调
整血清白蛋白至30~35异/L以上。
术中:①麻醉尽量平稳,经常吸痰,防止出现低氧,间断膨
肺,避免肺组织萎陷时间过长,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避免
输液过多过快;②手术操作轻柔,尽量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单
肺通气以减少肺部挤压产生肺挫伤;③术毕关胸前嘱麻醉师
吸尽气道分泌物,并充分膨肺,用手轻轻抚摸肺组织表面,达
到肺组织完全复张,以减少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术后:①术后有效的胃肠减压,通畅的胸腔引流对术侧肺
部复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协助患者有效排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综合采用拍背、咯痰、体位引流、雾化吸入、挤压颈
部气管刺激咳嗽、排痰等措施。③加强呼吸道护理,充分给氧
及有效镇痛,必要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管切开或应用
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防止气道阻塞致肺部感染,进而发生
呼吸功能衰竭。④若有肺部感染征象发生,应及时调整抗生
素,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
全身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的应激 ・6864・
能力。⑤加强体位及饮食指导,以减少返流所致气管吸入而
发生的肺部感染。
食管癌术后的肺部感染可通过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和调
节气道药物,术中使用双腔插管,单肺通气,减少肺组织挫
伤,充分吸痰膨肺。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早期干预采取有效措
施促进气道分泌物排除,必要时予以纤支镜吸痰,使用有效抗
生素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吉林医学2011年11月第32卷第32期
3参考文献
[1]秦汉梅,沈继奇.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一肺部感染临床
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2):99.
[2] 凌保存.手术后肺部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4:32.
[3] 张国良.实用胸部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7:887.
[收稿日期:2011—07—18编校:李晓飞/杨宇]
C4横突一针法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许玉华(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卫生院,江苏常熟215511)
[关键词]c 横突;一针法;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
我院近年来采用c 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
腺瘤手术22例,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2例患者,年龄3O一69岁,体重56—85 ,
ASA I级~Ⅱ级,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浓度,5O岁以下为
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总量22 rI1l。5O岁以上为
0.25%罗哌卡因+l%利多卡因,总量22 TrIl,其中甲状腺瘤切
除术13例,甲状腺囊肿6例,甲状舌骨囊肿2例,甲状腺癌
1例。
1.2麻醉方法:患者仰卧,肩下垫一方枕,头尽量后仰,若是
双侧甲状腺手术,视左右包块大小给药,大的一侧颈浅深丛神
经均阻滞,小的一侧只阻滞浅丛;包块只有一侧时,这一侧浅
深丛神经均阻滞,另一侧只阻滞浅丛。先在包块大的一侧令
患者偏向对侧,抬头,明显看到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
点外1.5 em,消毒、进针,水平或垂直首先触到第四颈椎横突,
后退针0.5 em左右,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即注入局麻药4—
5 ml,然后再退至皮下,让针尖对着水平方向推注4ml,再改向
尾部推注3 rnl,然后改向头部推注2 ml,总量14 rnl。另一侧
浅丛局麻药总量8 ml,方法同上。麻醉完成后给予面罩吸氧。
2结果
21例阻滞完善,10 rain内即可手术,术中无痛,2例患者 切皮无疼痛,仅在深部操作时出现疼痛,静脉给予氟芬或杜非
合剂(杜冷丁100 mg,异丙嗪5O mg)半量,安然入睡,顺利完
成手术,1例效果稍差,考虑为患者过胖,颈短,c 横突触摸欠
清楚致阻滞不完善。无l例局麻药毒性反应及全脊麻的发
生。
3讨论 传统的三点法颈丛神经阻滞操作复杂,而且由于c:横突 较短丽椎动脉又向外侧弯曲而容易损伤出血或局麻药误入血
管内,如三针中有一针定位不准确,即可影响麻醉效果。C 横
突一针法阻滞的优点有:①定位体表标志准确易于找;②经此
点进针不易损伤甲状腺血管,同时可作为颈丛浅、深支阻滞麻
醉的进针点。当进行颈丛深支阻滞麻醉时,进针至适宜深度
时,可适量注入麻醉剂以增强颈丛深支阻滞麻醉效果;③用药
量少,患者痛苦小,麻醉效果满意,基本避免了局麻药的毒性
反应与喉返神经阻滞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而且与以
往相比:一针法即使没有三针法阻滞区域那么完善,但是足以
满足手术需求,尤其是现在,如甲状腺癌根治术又有新理论,
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创伤,颈丛麻醉下也能进行。要获得满意
的麻醉效果,穿刺方法与定位十分重要,一针法成功的关键为
注药必须为C 横突,如果将药物注入C 或偏移方向就可造
成阻滞不全,且进针切勿过深以免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
全髓麻醉。进针的方向应对向第4颈椎横突,不宜向前偏斜,
误入颈血管鞘内,造成对鞘内结构的毒性反应。根据文献研
究的结果,经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至第4颈椎横突,注人
4—5 ml染料,观察到颈丛周围的颈血管、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都被染色,说明5 ml以上就有引起周围重要结构的麻醉和毒
性作用,因此,注入的麻药剂量不宜过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局麻药的选择,罗哌卡因麻醉镇痛维持时间>5 h,至于
浓度,由于5O岁以上老人对痛觉敏感度下降,罗哌卡因浓度
可选用0.25%,50岁以下则选用0.375%,足以满足手术需
求,尽可能降低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更何况颈丛麻醉利
罗合剂术后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十几个小时,而现在的全麻
药都是速效、短效,不能起到术后镇痛作用。神经阻滞的成功
有效依赖于对解剖的熟悉,正确的定位、安全剂量的用药,麻
醉中适当应用镇静药,尽量减少应激反应及良好预防急救用
品等是至关重要的。
[收稿日期:2011—06—10编校: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