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 格式:wps
- 大小:561.02 KB
- 文档页数:86
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农银规章〔2010〕140号发布农银规章〔2013〕99号第一次修订农银规章〔2017〕39号第二次修订修订后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指导原则及适用范围
第一条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维护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保障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资产安全、稳健经营和有效发展,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金融规章和本行相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违规行为,是指本行员工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金融规章以及本行相关制度的行为。
对发生违规行为的员工,应当依据本办法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各级行,包括总行管理本部部门和直属机构、境内一级分行及以下分支机构、培训学院、派驻境外机构(含境外分行、子行、代表处、筹备组)和子公司(含全资、控股、参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有关责任人,是指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违规行为或后果负有责任的人员。
包括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人、领导责任人和监督检查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是指实施违规行为的当事人或对违规行为及后果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间接责任人,是指与违规行为存在关联的相关人或对违规行为及后果起次要作用的人员。
管理责任人,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负责管理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违规行为及后果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
包括各级行内设机构负责人(含正职、副职和助理)及履行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营业网点负责人(含正职和副职)及运营主管(含运营副主管)。
领导责任人,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应管或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违规行为及后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包括各级行领导班子成员。
领导责任人包括主要领导责任人和重要领导责任人。
主要领导责任人,是指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违规行为及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重要领导责任人,是指对应管的工作或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违规行为及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监督检查责任人,是指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应监督检查未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范围内应发现未发现、应揭示未揭示、应报告未报告、应移送未移送的违规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责任的人员。
包括监督检查组成员、监督检查组组长、监督检查牵头部门负责人(含正职、副职和助理)及履行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
第五条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治行,从严治行;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人人平等,程序合法;
(三)违规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四)过错归责,行为与后果并重;
(五)处理恰当,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与本行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派驻境外机构、子公司中涉及市场招聘人员,应当在尊重、执行所在国家、地区及行业监管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由派驻境外机构、子公司参照本办法,依据本单位相关规定处理。
劳务派遣人员发生违规行为,应当移送派遣单位处理;符合约定退回情形之一的,退回派遣单位。
第七条已与本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经查实在本行工作期间有违规行为的,应当按本办法提出处理建议,移送有关单位处理;没有单位的,由本级行留档备查。
第二节处理方式
第八条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方式:
(一)纪律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开除处分适用于受到行政、刑事处罚或因重大违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直接责任人。
给予开除处分的,同时解除劳动合同。
(二)其他处理:批评教育、经济处理、通报、诫勉、待岗管理、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纪律处分和其他处理可以合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应当给
予纪律处分的,不得以其他处理代替。
第九条本办法规定的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的处分期为6个月,记大过、降级的处分期为12个月,撤职、留用察看的处分期为24个月。
第十条受到纪律处分的员工,在处分期内,不得晋升提拔使用。
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自处分生效之日起一年内,取消评先奖励资格;受到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处分的,自处分生效之日起两年内取消评先奖励资格。
第十一条受到警告处分的,自处分决定下达次月起按当年绩效工资标准停发3个月绩效工资;受到记过、记大过处分的,自处分决定下达次月起按当年绩效工资标准停发6个月绩效工资;受到降级、撤职处分的,自处分决定下达次月起按当年绩效工资标准停发12个月绩效工资;受到留用察看处分的,留用察看期间停发工资,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生活费。
受到留用察看处分的,其聘任职务(含专业序列职务)自然撤销。
受到降级处分的,降一级聘任职务(含专业序列职务);受到撤职处分的,降两级聘任职务(含专业序列职务)。
无聘任职务(含专业序列职务),达到降级处分档次的,降一级岗位等级;达到撤职处分档次的,降两级岗位等级。
无岗位等级可降,达到降级处分档次的,降一档薪酬档次;达到撤职处分档次的,降两档薪酬档次。
无薪酬档次可降,达到降级或撤职处分档次的,给予记大过
处分。
处分期和停发绩效工资按照降级、撤职处分的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违规行为未达到纪律处分档次,需要给予经济处理的,根据违规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停发最低不少于200元、最高不超过当年绩效工资标准的两个月绩效工资。
第十三条因违规行为给本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除按本办法规定处理外,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纪律处分(不含留用察看处分)期满后,未发生新的违规行为,自动解除。
对于受处分人在纪律处分期间工作表现不好或拒不悔改的,由所在行提出延迟解除处分申请,报原审批行批准,延迟解除处分。
延迟解除处分的,延长处分期不得超过48个月。
对于受处分人在纪律处分期间工作表现特别突出或有立功表现的,由受处分人向所在行提出申请,报原审批行批准,提前解除处分。
提前解除处分的,处分期不得少于原处分期的一半。
留用察看处分期间,工作表现不好、拒不悔改或发生新的违规行为的,给予开除处分或解除劳动合同;未发生新的违规行为,由受处分人向所在行提出申请,报原审批行批准,解除留用察看处分。
对于受处分人在留用察看处分期间工作表现特别突出或有立功表现的,由受处分人向所在行提出申请,报原审批行批准,提前解除留用察看处分。
提前解除留用察看处分的,处分期不得少于一年。
受到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处分的,解除处分不视为对原聘任职务(含专业序列职务)、岗位等级、薪酬档次的恢复。
解除留用察看处分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相关制度重新核
定工资档次。
受到纪律处分的员工,在处分期内,发生新的违规行为,延长处分期或从重、加重处理,直至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以上”均包含本数,下同)案件的,应当暂停案发行分管负责人职务,并视情况暂停案发行主要负责人职务,责成其配合案件调查。
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停职的,应当报总行审批。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应当给予案发行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
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除追究案发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应当追究案发行上一级行涉案条线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并视情况追究上一级行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履行管理责任相关人员的责任。
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应当暂停案发行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职务。
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停职的,应当报总行审批。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应当给予案发行主要负责人及其上一级行分管负责人降级以上处分。
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除追究案发行及其上级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应当追究案发行上两级行涉案条线部门负责人、单位分管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履行管理责任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对经确认属自查发现的案件,可视情况不再追究或从轻、减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节处理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所称不良后果,是指:
(一)发生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下(“以下”均不包含本数,下同)案件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
(二)形成个人客户不良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下同)在1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或贷款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
(三)形成法人客户不良贷款(含承兑汇票等垫款,下同)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贷款损失金额500万元以下的;
(四)造成3人以下重伤的;
(五)重要信息系统故障或瘫痪,银监会事件定级达到三级或造成辖区内服务中断半小时以上3小时以下的;
(六)造成本行商业秘密泄露的;
(七)被司法机关或银行监管、审计、税务、工商等行政机关处罚金额在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八)对本行形象、声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
(九)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严重后果,是指:
(一)发生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案件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二)形成个人客户不良贷款在2000万元以上或贷款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三)形成法人客户不良贷款在5000万元以上或贷款损失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人员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的;
(五)重要信息系统故障或瘫痪,银监会定级达到二级及以上或造成辖区内服务中断3小时以上的;
(六)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的;
(七)合同协议、权利凭证等重要资料、物品以及档案资料丢失、损毁、被篡改的;
(八)被司法机关或银行监管、审计、税务、工商等行政机关处罚金额在50万元以上或被责令停业整顿、停办业务等的;
(九)对本行形象、声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十)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第二章规定的具体违规行为处罚档次基础上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弄虚作假或内外勾结实施违规行为的;
(二)明知或应知其行为违反规定有损本行利益而实施并参与的;
(三)在共同违规行为中负主要责任或违规情节严重的;
(四)干扰、妨碍、阻挠、抗拒调查或处理的;
(五)指使、教唆、强迫他人实施违规行为或牟取私利的;
(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伪造、变造、隐匿、篡改、毁灭证据的;
(七)推卸责任或包庇他人的;
(八)打击报复检举人、证人、鉴定人、调查处理人或诬陷他人的;
(九)屡查屡犯或违规后逃匿的;
(十)案件或违规行为发生后,能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或消除影响而未采取的;
(十一)其他具有从重、加重情节的。
本规定所称从重处理,是指在规定的处理幅度以内按较高或上限处理;加重处理,是指在规定的处理幅度以外,加档处理。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第二章规定的具体违规行为处罚档次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初次违规,且未造成损失的;
(二)违规情节轻微,且造成的损失较小或能够主动赔偿的;
(三)主动报告或检举揭发他人重大违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四)有证据证明,对授意、指使、强令、胁迫其违规有抵制行为或向上级报告的;
(五)自查发现案件且有效控制涉案人员或资金的;
(六)自查发现违规行为并落实整改的;
(七)案发后积极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对及时抓获潜逃嫌疑人或追缴涉案资金等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八)主动报告,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有效化解风险,避免、减少损失或主动赔偿损失的;
(九)违规后认识错误态度较好,能主动检查纠正错误或坦白交待问题的;
(十)其他具有从轻、减轻情节的。
本规定所称从轻处理,是指在规定的处理幅度以内按较低或
下限处理;减轻处理是指在规定的处理幅度以外,减档处理。
在警告处分最低档次进行减轻处理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理、通报、诫勉等其他处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处理:
(一)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失、毁损的;
(二)受到暴力胁迫时的失当行为;
(三)因法律规定不明确、外部法律环境变化、错误的执法或司法行为形成风险的;
(四)其它具有免责情节的。
第二十二条从重或加重、从轻或减轻应当与第二章中所列条款一并考虑,处罚档次应当与动机、性质、情节、后果、认识错误态度相适应。
第二十三条对员工有两种以上违规行为应当受纪律处分的,按其违规行为应当给予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处分。
其中一种违规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处分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节对违法犯罪员工的处理
第二十四条员工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发现员工有贪污贿赂、失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第二十六条发现员工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责任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员工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给予开除处分。
对于国家有特殊规定可以不开除的,应当报请总行批准。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一)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于刑事处罚的;
(二)因寻衅滋事、打架斗殴、酒后或醉酒驾车等,被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或处以行政处罚的;
(三)犯罪情节轻微,被单处罚金的。
第二十九条员工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办法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所在单位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纪律处分决定产生影响的,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节处理程序
第三十条监察部门按照员工管理权限和程序,对有关责任人作出纪律处分决定。
第三十一条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记大过(含)以上处分的,应当由二级分行(含)以上纪委会、行长办公会或党委会研究决定。
第三十二条给予员工开除处分的,须经本级行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第三十三条对有关责任人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送达被处理人,并同时告知复议的期限和部门。
对无法送达的,由送达人员在送达通知书上注明情况或通过公证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有效方式送达。
被处分人拒绝签字的,应当由两名以上送达人在送达通知书上注明情况作为证明。
第三十四条监察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纪律处分时,需并处其他处理的,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三十五条人力资源部门依据相关决定,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经济处理、停发绩效工资、待岗管理、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解除劳动合同和归档等手续。
批评教育、通报、诫勉由监察部门或监察部门以《监察建议书》等形式责成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予以处理,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监察部门反馈执行情况。
第三十六条按照本行劳动合同管理权限解除劳动合同的,
在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前,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委员会,提交行长办公会讨论。
工会委员会有异议的,经行长办公会讨论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委员会,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手续,同时将处理结果送达被处理人。
第三十七条因违规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员工,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处分决定的监察部门申请复审。
复审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
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复审部门的上级行监察部门申请复核。
复核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遇案情重大、复杂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报经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作出复审或复核决定的时间。
第三十八条因违规行为受到其他处理的员工,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结果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申请复审;复审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
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复审部门的上级行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复核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三十九条员工对解除劳动合同有争议的,可以向本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
第四十条复审、复核、调解、仲裁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二章分则
第一节领导和管理人员违规行为及处理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一)对金融规章制度或上级行业务规章制度、规定、通知、批示、批复或决定,未按要求传达、贯彻和组织实施的;
(二)因内部管理不力,本级行发生案件、重大违规问题或重大责任事故的;
(三)对员工实施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报告或包庇的;
(四)发现或知悉案件隐患和重大违规问题后,未按规定采取防控措施或处置不力的;
(五)未经授权或征得上级行同意,擅自通过新闻媒体、传媒介质向社会公布本行敏感类信息的;
(六)本级行违规办理暗保等“抽屉协议”的;
(七)本级行违规准入、推介、销售第三方机构金融产品的;
(八)因内部管理不力,本级行发生员工私售第三方机构金融产品等“飞单”、违规推介第三方机构金融产品或为第三方机构活动提供场所等便利的;
(九)擅自将绩效工资挪作他用的;
(十)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发生较大资产损失,对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至撤职处分:
(一)因内部管理不力,下级行发生案件、重大违规问题或重大责任事故或一年以内连续发生的;
(二)因内部管理不力,辖内发生区域性信用风险,导致不良率超过监管红线或明显高于本行其他分支机构或可比同业的;
(三)未按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对所辖单位进行常规性监督检查或监督专项检查的;
(四)隐瞒或低估风险状况,资产质量反映不实的;
(五)违规决策或违反“三重一大”规定的;
(六)因内部管理不力,下级行违规办理暗保等“抽屉协议”的;
(七)因内部管理不力,下级行违规准入、推介、销售第三方机构金融产品的;
(八)因内部管理不力,下级行发生员工私售第三方机构金融产品等“飞单”、违规推介第三方机构金融产品或为第三方机构活动提供场所等便利的。
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至记大过处分:
(一)未按规定报告案件风险信息的;
(二)对发现或知悉的违规行为,应移送未移送、应处理未
处理的;
(三)对重大风险隐患、内控缺陷等问题失察,或已发现问题但未及时报告、处理的;
(四)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
(五)对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分析、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的;
(六)其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第二节违反授权管理规章制度行为及处理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有关责任人”下略)警告至记过处分;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记大过至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一)未经授权、超越授权或授权终止后继续从事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
(二)授权内容不明确时,未经请示擅自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
第四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一)擅自泄露授权文书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授权或转授权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至降级处分:
(一)未按规定进行转授权报告或备案的;
(二)因内部管理不力,致使授权文书丢失的;
(三)未按规定调整授权内容的;
(四)未按规定对授权或转授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第三节违反柜台业务及运营管理规章制度行为及处理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撤职至留用察看处分;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截留、私藏、挪用客户资金、银行资金或权利凭证的;
(二)伪造、变造、盗窃、套取、隐匿或擅自销毁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的;
(三)伪造、变造业务处理影像信息的;
(四)伪造、私刻或盗用业务印章的;
(五)客户未落实足额资金前为客户办理汇出汇款业务或
挪用其他客户资金、银行资金为汇款人垫付汇款的;
(六)为客户提供虚假回执(回单)、对账单、虚假余额查询单、虚假出资证明、存款证明或其它资信证明的;
(七)假冒授权人、有权审批人、客户签字(签章)或篡改签批内容的。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留用察看至开除处分:
(一)空存、空取资金、白条抵库或空库虚增存款的;
(二)擅自使用已作废或停用的重要空白凭证办理业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