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新变法运动讲解

维新变法运动讲解

维新变法运动讲解
维新变法运动讲解

维新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

1895年春,在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城,正云集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他们在参加传统的科举考试。大家知道,科举是中国古代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许许多多的读书人都是从小头悬梁、锥刺骨的寒窗苦读到了这一天啊,此时一旦金榜题名,他们就可以飞黄腾达、光耀门楣了。因此,他们的心情可以说既紧张又激动。然而,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却使他们激动的心情变成了满腔的悲愤,他们忿忿不平,他们痛心疾首,那么是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1895年的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打出《马关条约》1、请学生介绍情况

2、教师总结: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越来越深入到祖国的内地,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更极大的刺激了各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还记得《时局图》么,中国就象切西瓜一样被瓜分成了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这个消息的传来,这个条约的签定不仅让举人们痛心疾首,更使他们意识到,此时的中国,如果再不变革,就不仅仅是签条约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即将亡国的危险,我们都将成为亡国奴了,你想当时的台湾同胞的多么心痛啊,割让给日本,变成日本人了。因此,为了“自强保种”,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打出标题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那么,这场变革是怎样开始的呢?好,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幕:康有为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使国人意识到中国必须变革,可是该如何变革呢?是继续之前

洋务派大张旗鼓的向西方学习先进军事技术吗?能否使中国强大起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那中国该怎么办呢,一部分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每课一得”

2、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发起经过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反对议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近代史上主张变法的人士,被称为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的康有为、梁启超就是其代表人物。维新派VS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目的有没有达到?[材料]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天演论》

1、维新运动

创办报刊,《国闻报》、《时务报》:为了争取更多知识分子支持和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全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创办报刊,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每期分送给官员,大力宣传维新思想

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强学会是成立最早的,在北京每10天集会一次,每次集会都有人宣讲“中国自强之学”,制造变法舆论

开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为变法培养创新人才

译述西方著作,严复《天演论》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学会等形式大力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开展的多种活动中,严复的译述活动作用非常重大,其翻译的著作《天演论》被称为警世洪钟。

2、严复

少年时曾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后来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在英国留学期间,广泛接触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深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远远优越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回国之后,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目睹中国封建统治的腐败落后,痛感民族危机严重,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他的贡献是把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

主要观点是什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按进化论的理论,生物界中优胜劣汰,不适应自然发展的就会被淘汰,比如恐龙,这是自然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样,如果一成不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也一样会被淘汰,国家就会灭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呼吁中国要通过变法图强,论证了变法维新的合理性和迫切性,希望促使中国能遵照进

化的原则,又落后变为先进,做到自强保种。《天演论》发表后风行全国,推动发展

“中国西学第一”

过渡:全国的维新运动不断发展,而帝国主义列强就在这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三、百日维新

1、开始:阅读课本,找一下我们讲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

时间(1898,中国农历戊戌年,称戊戌变法)、

人物(光绪皇帝,P38材料分析)

什么样的一个动作标志了变法开始了(明定国是诏)

2、内容: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政府通过收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冲击旧式八旗军队,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政治上开放言论,有利于维新派上书言事,参政议政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轻财政负担,打击了旧官僚,失去官职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传播西方先

进思想文化,打开知识分子的眼界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解放思想,但堵死一些死读书的守旧愚昧之人的为官之路,因此极大的触犯了旧官僚的切身利益,反对变法,称为顽固派,而朝廷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手里

3、结局: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触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期于各种新政措施全被取消。由于变法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指出:它的失败标志着整个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束。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所以变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谭嗣同的死值得吗?(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总结:我想无力回天的慨叹虽然出自谭嗣同之口,但却是整个维新派力量弱小的写照。也证明的这样的方式是救不了中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维新变法运动,其实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从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到《天演论》推动发展,“百日维新”达到高潮,最后戊戌政变,在顽固派的极力反对下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他承上启下,是继洋务运动之后,中国人救亡图存、实现强国之梦的又一次探索与实践,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1)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看书,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老师介绍,学生看材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通过看视频短片,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戊戌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 教学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和传统黑板、粉笔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师:清王朝有12位皇帝,有些建功立业,死时风光大葬,有些却碌碌无为,甚至悲惨而死,其中就包括我妈今天要提到的光绪皇帝,有同学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生:被慈禧下砒霜毒死的。 师:不错,他死于1908年,死前的十年里,他曾经没有人身自由,屈辱得被软禁在“瀛台”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有如此下场,因为他支持了一场要求废除封建政治制度得政治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10分钟) 那我们先看一下本课题目的含义,“维”是什么意思呢? 生:维护 师:“新”呢? 生:新事物,新东西 师:对,那“维新”就是维护新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除旧革新,除旧布新。“变法”要变的是什么呢?(课件展示:“变法”要变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38页“每课一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生: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师:“封建专制制度”这个应该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在这种制度的国家里,君主说了算,“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君主就是王法,他所说、所做的永远都是对的。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呢? 生(照课文回答):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粤学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2.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蹭国藩 B.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D.左宗棠、奕沂 3.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清朝统治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思想解放 D.救亡图存 4.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5.“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是( ) A.谭嗣同 D.梁启超 C.康广仁D.杨深秀 6.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二、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观万古之世,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梁启超:“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1)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主张维新变法? (2)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两次被迫作出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行动。这两次重大行动是什么?其结果和作用如何?

第7课答案: 二.材料题 ⑴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⑵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三.简答题: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正式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大连市112中学王馨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因此,维新变法的背景不需要教师逐一展开来叙述,只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即可。但由于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内容很陌生,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初一的历史课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多数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这些能力,在本节课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定稿) 主备人:代明月 参备人:王华成、周梦宇、李娇娇、何英 课标内容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利用课文图片、材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 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 认识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既具有进步性又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由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辩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到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 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的艰难历程。 (2)就百日维新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 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3)就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是学生学会在共同探 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 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 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德。 (3)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加深对改 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运用课文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板书设计 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2、维新变法的发展:维新政治团体形成积极、极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 4、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戊戌政变1898年9月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3、下列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B、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C、生物学家,翻译了《天演论》 D、资产阶级革命家 4、《天演论》的进步作用表现在() A、启发知识积累探索西方社会 B、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C、促进了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感 D、广泛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5、如果你想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网 B、历史名人网 C、戊戌风云网 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 6、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是() A.1898年6月到9月 B.1898年5月到8月 C.1899年春 D.1899年6月到9月 7、戊戌变法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8、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9.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群众 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后,初步具有了分析历史材料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还缺乏必要的历史线索感,对于前后的教材联系,学生没有搞清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历史事件观念,搞清楚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并且要结合前后历史知识来学习。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的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的情况。领导南北舆论界的《时务报》《国闻报》。 二、思想教育目标: 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 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2.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变法活动,宣 传了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国图强的思想,开阔 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眼界,为戊戌变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产生戊戌变法运动?”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 时人们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 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为维新变法 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康有 为宣传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二、“公车上书” 三、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1.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创办 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出现 3.《时务报》和《国闻报》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本课难点: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导入新课:讲课前,教师先向学生说明,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甲午中日战争 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被帝 国主义瓜分的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

初中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 教案(一)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 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2.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 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 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 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 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兴起 A.背景 教师: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之中,而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人民沉重的打击,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有危害?中国人民反应如何?什么是公车?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在思考救国之路。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维新派”比“洋务派”更进步。 B.经过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doc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课名 维新变法运动 班级 二年二班 学校 大连市7中学 授课教师 王玉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交流材料,认识人物,知道其观点。 通过编排课本剧和讨论。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事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些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于是一场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展开 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

谈感想 观看视频谈感想 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 新授 一、公车上书 1、基本情况 时间:1895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康、梁、严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代表人物:康、梁、严、谭 二、严复与《天演论》 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2、代表:严复 ①译述《天演论》 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 ③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三、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主要内容

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1)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加剧是时代背景。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的主张是思想渊源。 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代表人物和宣传变法主张的活动 以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第一,向皇帝上书。最著名的是康有为1895年联合在京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 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光绪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3会3报3学堂”)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的双方: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劝学篇》,书中依然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不能改变。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中国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起止日期: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捕杀改良派,史称“百日维新”。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识记3)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①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没有起到任何抵制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①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2.1895年由_________、梁启超发起的“__________”,拉开了_________ 运动的序幕。 解析: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使这场运动达到高潮。 答案:康有为公车上书维新变法 3.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解析:严复译述《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答案:严复天演论 4.1898年,________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由于变法前后持续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 解析:戊戌变法的时间、人物应准确把握,此外,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根据变法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答案:光绪帝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10山东济宁模拟,6)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保国会的成立 D.成立强学会 解析:“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影响极大,从此,维新变法运动逐步展开。 答案:A 2.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发展资本主义③救亡图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变法,通过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答案:D 3.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发展农工商业 B.开放言论 C.废除八股文 D.开办新式学堂 解析:A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C、D两项均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据此可知,A项符合要求。 答案:A 4.“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

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世纪末)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

初中历史_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特别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什么中国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仍然走向了失败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聆听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这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上述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最后也发出了令人深思的感慨,不久李鸿章的感慨就被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维新变法运动证实。维新派不仅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且还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维新变法运动。 新授: ?一、公车上书拉序幕 二、维新思想广传播 三、百日维新掀高潮 四、戊戌政变送哀歌 一、公车上书拉序幕 1.背景:1895年春,_________的签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经过:______、______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 3.内容:________,________。 4.目的:_________。 5.结果:失败。 6.影响:拉开了____________的序幕。 二、维新思潮广传播 1.传播方式: 2.维新旗手:严复 ⑴翻译著作 ⑵提出主张 3.活动探究: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主要区别? 三、百日维新掀高潮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2.时间:_______ 3.标志:______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________。 4.内容:

项目内容 经济 政治 文化 教育 军事 影响? 实业家科举考试的人装备落后的八旗兵顽固派代表 四、戊戌政变送哀歌 1.结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囚禁________。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_”。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中国近代甘为变法牺牲第一人———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播放视频谭嗣同 4.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维新变法运动》

第五课维新变法运动 瓜分狂潮 上课了,老师将做好的课件打开,只见屏幕上一幅幅画面,都是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瓜分中国,竞相争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情景。“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短片中都看到了什么?” “列强在中国胡作非为!”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瓜分中国!”学生们纷纷回答。老师说;“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请大家看时局图。”屏幕上的时局图,形象的描绘了列强的瓜分,造成中国行将亡国灭种的局势。肖璐说:“老师,我知道,熊代表俄国,蛙代表法国,虎代表英国。”王菲说:“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膺代表美国。”陈军说:“我从这幅图中看出,列强已形成包围、吞噬中国的形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老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以天下为己任,国难当头,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作何凡响呢?” 维新运动兴起 老师打开课件,是一段纪录片。同学们被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的爱国热情感动着。老师说:“面对瓜分豆剖的危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下面问题。” 1、康梁的主要变法维新活动。 2、与顽固派展开怎样的思想斗争? 3、戊戌变法为何还叫百日维新? 4、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避往国外,而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死,你怎样评价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带着问题,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老师在小组间走动,及时回答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几分钟后,第一小组的同学就迫不及待的要上台发言了,他们推出的代表是大男孩曾强同学,只见他胸有成竹的走上讲台,充满激情地说:“我们把康、梁的维新活动归纳为:上书——请求变法;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变法;开设学堂——培养变法人才;与顽固派展开激烈的思想论战。”他的发言赢得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第三组派两名同学上台来,他们是孙宇和余波,孙宇说:“我是维新派代表”余波说:“我是顽固派代表”,两人握手,宣布论战开始。 顽固派:天不变,道亦不变,任何变革都是祸国殃民呀! 维新派:能变则强,不变则亡,根本没有百年不变之法,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顽固派:兴民权,设议院,民有权,上无权矣,将大乱四起矣! 维新派:自古以来,君主是人民选出来得,水能载舟,能亦覆舟!实行君主立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顽固派: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维新派: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最全版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

维新变法教案

我的精彩一课 背景: 自甲午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名族危机日益的加剧,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特日益加强。此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只能任人宰割,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张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也使一些民族资本主义者觉醒,这些人把向西方学习推进了新的高度,他们不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他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共同的意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就得学习外国。那是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他们成功的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逐渐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在此过程中,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维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1、向皇上上书 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考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公车上书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公车上书是失败了,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1] 2、著书立说 康有为为了大力宣传变法思想,先后写了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等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梁启超与此同时也写了《变法通议》,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既想实行一些改革,又极端害怕人民,因此,他们虽然常把“民权”挂到嘴上,但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至于民权的实现在梁启超等人看来那是很遥远的事。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写了《天演论》,这些书在宣传变法思想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有利的推进了变法主张,为以后的变法做好了铺垫。

维新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