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71 KB
- 文档页数:5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系列9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系列9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南。
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栏目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篇1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掌握各种溺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水上活动时始终保持警觉和谨慎。
3.加强家长和学校间的联合,共同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溺水的危害a. 溺水的定义:溺水是指人被水淹没,达到呼吸道或肺泡,发生窒息而死亡。
b. 已经成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
c. 是否能游泳不是防止溺水的绝对保障,水毒很大。
d. 协助营救易造成自己危险,正确的方法:用绳子、救生圈等物品拯救,或者报警让专业人员去营救。
2. 溺水的原因a.不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和水域情况b.心理因素:太骄傲自信或过分紧张等c.游泳技能不行,技术动作不正确d.天气与水质:河面水流猛烈或水质差等3. 预防溺水措施a. 学会游泳,并保持游泳技能和练习。
b. 了解水类型:海洋、江河、沙滩、游泳池的不同。
c. 选择适当的救生设备d. 不贸然跳水。
e. 避免游泳深水区。
f. 避免长时间游泳。
g. 避免在夜间游泳。
4. 如何应对突发事故a. 保持冷静,并呼喊附近的人帮忙b. 找到附近的救生工具,如救生圈、救援绳等c. 用其他工具,如竹竿、手帕、手提箱等救助溺水者。
d. 如果你还不会救人,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三、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溺水事故的场景,以此增加学生对危险和紧急情况的认识。
2.结合游泳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防止溺水”的小手册。
3.通过在泳池边的模拟演练,教师向学生讲解抢救落水者的正确方法。
4.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突发情况下的救援,从而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1. 夏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
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夏季溺水事故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起学生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吗?二、讲授新课1. 夏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a.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b. 家庭和社会负担加重c. 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b. 不私自下水游泳。
c.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d.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e. 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f. 游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热身运动,避免因水温过低而引起抽筋。
(2)游泳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碰撞。
(3)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呼救,不擅自下水施救。
(4)学会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溺水自救和互救技能。
2. 学生分组进行溺水自救和互救技能的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夏季防溺水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向家人、朋友宣传夏季防溺水知识。
五、板书设计夏季安全教育——防溺水1. 夏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a.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b. 家庭和社会负担加重c. 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b. 不私自下水游泳。
c.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d.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e. 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f. 游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热身运动,避免因水温过低而引起抽筋。
(2)游泳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碰撞。
防溺水安全安全教育教案7篇防溺水安全安全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为全面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防汛、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3、初步了解防汛、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4、学习后,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现在是夏季,天气多变,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经常会涨水,很多小朋友喜欢去河边、溪边玩水,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而且,夏天天气很热,有的同学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发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去了生命,爸爸妈妈很伤心、老师也很伤心。
二、防汛知识教育1、不到河里、沟边去玩耍,下雨天,不去河边、沟边洗手洗脚,以免滑落水中。
2、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3、尽力躲避大浪;4、尽量抓住浮托物;5、挥动鲜艳衣物呼救;6、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
7、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
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方法。
防溺水安全安全教育教案篇2现在是夏季,天气多变,雨水多,河里、小溪里常常会涨水,好多小朋友喜爱去河畔、溪边玩水,很简单出现安全事故。
并且,夏每日气很热,有的同学就静静地去河里、池塘里沐浴,而发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掉了生命,爸爸妈妈很悲痛、老师也很悲痛。
教课目的:1、为全面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根绝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2、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防汛、防溺水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中提升自救自护的潜力。
3、初步认识防汛、防溺水安全的相关资料,要求每一个学生提升安全意识。
4、学习后,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不恪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升对生活中违犯安全原则的行为的鉴别潜力。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自救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溺水事故的危害及原因。
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自救技能。
教学难点:1. 自救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 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安全教育视频3. 模拟演练道具4. 学生安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溺水事故的严重性,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溺水事故有哪些危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溺水是指人体淹没在水中,导致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溺水事故的危害极大,不仅危害个人生命安全,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知识讲解1. 溺水事故的原因:a. 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佳。
b.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危险。
c. 忽视安全警示,冒险下水。
d. 不会自救或救助他人不当。
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a. 不私自下水游泳。
b.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c.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
d. 学会游泳技能。
e. 了解水域的危险性。
3. 自救技能:a. 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b. 用手抓住岸边或浮物。
c. 大声呼救,争取他人救助。
d. 如果体力不支,尽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三、观看安全教育视频1. 教师播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真实案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从视频中我们学到了哪些防溺水知识?四、模拟演练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不同的溺水场景。
2. 学生按照自救技能进行演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 演练结束后,教师总结学生在演练中的表现,强调自救技能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
防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教案(10篇)防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教案(精选10篇)防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防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教案篇1活动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研究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PPT:各种溺水事故图片、视频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现在是春末夏初,天气渐渐变得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2、去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天气热就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有好几个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2、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
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3、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们还小,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泅水,如果发现有人不慎掉进河里、池塘、水井里等,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5、前段工夫,瑞金的一个乡镇小学的幼儿,结伴到河里去钓鱼玩,有两名幼儿不慎掉进河里溺水死亡,这个悲凉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孩子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该若何遵守安全规则?6、观看溺水事件图片,请幼儿讨论说说应该怎么做?并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3、结束活动。
1、通过本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运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会爱护保重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气。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溺水的危害性;(2)掌握预防溺水的知识和技能;(3)认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培养安全防范能力;(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2)关爱生命,尊重他人;(3)培养勇敢、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预防溺水的知识和技能;(2)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2)如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溺水事故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溺水问题。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溺水有哪些危害?(二)讲授新课1. 溺水的定义及危害(1)讲解溺水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溺水是指人体淹没在水中,导致呼吸系统受损或功能丧失。
(2)列举溺水事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性。
2. 预防溺水的知识和技能(1)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3. 溺水的自救与互救(1)讲解溺水的自救方法,如:仰泳、脚踢、手抓等;(2)讲解溺水的互救方法,如:寻找漂浮物、拨打救援电话等。
4. 珍爱生命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尊重他人;(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预防溺水的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溺水的经验和心得。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溺水的重要性;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预防溺水的作文,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新闻案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溺水的危害性,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预防溺水和自救互救的方法;3. 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优秀5篇)为加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杜绝溺水事故发生。
很多学校都会定期举办“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那么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具体的活动方案该如何写吧。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的写作思路。
安全教育防溺水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学习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基本常识与溺水急救措施,培养有关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教学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习溺水安全有关知识。
2.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学习自防自救的知识,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感悟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对溺水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充分了解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自救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学生溺水新闻视频;编演故事;溺水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一、新闻播报,导入新课。
老师模拟新闻播报: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大事件》,这里有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2010年6月30日发生在万隆中学的一起溺水事件,12名初二学生偷偷到五渡港水库玩水降暑。
其中5名胆大的孩子先下水,过了好几分钟没见回来。
于是另外4名孩子发现情况不对,决定去救人,可是同样一去不回。
岸上的3个孩子回学校求助,但已经太迟了。
所有下水的孩子都溺水身亡,留下的是悲痛欲绝的家人。
无独有偶,梧州市的三名小学生在没有家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到一条河中游泳,其中的一名孩子也因水流过急而丧身水中。
据统计,每年夏天,各地都会频繁地发生学生因私自到江河湖海戏水、游泳而溺水死亡的悲剧,人数占溺水身亡总数的6成。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数字,多么美好的生命却这样短暂的结束,怎能不令人惋惜呢?今天,我们就以此为话题,上一节特别的安全课——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水域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2. 安全警示标志、救生圈、救生衣等实物3. 溺水自救和互救的示范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述溺水事故的新闻案例,引起学生对防溺水安全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溺水有什么危害?二、新课讲解1. 溺水的定义和危害- 溺水是指人体在水中失去意识,无法正常呼吸和自救,导致生命危险。
- 溺水事故的危害性:严重伤害身体、造成死亡、给家庭带来痛苦。
2. 溺水的主要原因- 缺乏安全意识- 不熟悉水性- 不会游泳- 在水域附近玩耍时疏忽大意3.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 了解水域环境- 会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方法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我们应该怎么做?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四、实践活动1. 教师演示救生圈、救生衣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救生圈、救生衣。
3.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防溺水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 溺水自救和互救的具体方法- 自救方法:放松身体,深呼吸,保持冷静,寻求帮助。
- 互救方法:呼救、抛救生圈、使用救生衣、拨打救援电话等。
2. 水域安全规则- 在水域附近玩耍时,要遵守相关规定,不擅自下水游泳。
- 遇到危险时,要保持冷静,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现场演示溺水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防溺水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防溺水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 溺水事故的危害和原因。
2. 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防溺水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防溺水安全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溺水事故,讨论溺水事故的危害。
二、学习防溺水知识1. 教师讲解溺水事故的危害和原因,让学生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防溺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防溺水知识:a. 不私自下水游泳。
b.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c.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d.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e.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f. 发现有人溺水时,不盲目施救,要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
三、学习自救互救技能1. 教师演示自救互救方法,如:漂浮、呼吸、救生圈使用等。
2. 学生分组练习自救互救技能,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总结自救互救方法。
四、遵守防溺水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 教师讲解遵守防溺水规则的重要性,如:穿戴救生衣、游泳时佩戴游泳圈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防溺水规则。
3. 教师总结,强调遵守防溺水规则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在防溺水方面的疑问。
六、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2. 实践作业:在家中或社区组织一次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溺水事故的危害、学习防溺水知识和技能、遵守防溺水规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掌握自救互救方法。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溺水事故的危害。
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自救互救。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演示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工具。
3. 水池或模拟水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溺水事故的严重性,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溺水有哪些危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溺水事故的危害。
二、防溺水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溺水的原因,如不会游泳、游泳时嬉戏打闹、不慎掉入水中等。
2. 教师讲解防溺水的基本原则,如“四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3. 教师讲解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a.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保持体力、避免抽筋、不私自下水等。
b. 遇到溺水时的自救方法:保持冷静、呼叫求救、利用救生工具等。
c. 发现他人溺水时的救助方法:呼救、寻找救生工具、进行人工呼吸等。
三、演示与练习1. 教师演示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救生工具。
3.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四、情景模拟1. 教师设置模拟水环境,让学生进行防溺水演练。
2. 学生分组进行自救互救演练,教师现场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防溺水安全知识,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演练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其自救互救能力。
2. 了解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防汛、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初步了解防汛、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3.学习后,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防汛、防溺水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防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防汛知识教育
1、不到河里、沟边去玩耍,下雨天,不去河边、沟边洗手洗脚,以免滑落水中。
2、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
3、尽力躲避大浪;
4、尽量抓住浮托物;
5、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6、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
7、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
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方法。
二、防溺水知识教育
(一)游泳小常识: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
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
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二)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1、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
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
聚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2、如何准备: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
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
3、做徒手操: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
4、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
5、水上准备工作。
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
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三)游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该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该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
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2.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
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4.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
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四)游泳中的紧急情况及自救
1、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惊慌。
2、一般处理办法。
(1)如果发现有抽筋现象,应马上停止游泳,立即上岸休息,并对抽筋部位进行按摩。
(2)如果在深水中发生抽筋,且自己无力处理,而周围又无同伴时,应向岸边呼救,千万不要慌张。
(五)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四步)
(1)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
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2)控水。
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3)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
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4)注意,在急救的同时,其他要迅速打急救电话。
或拦车送医院。
三、小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手里,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班主任:潘秀群
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