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高钙血症型)一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261.93 KB
- 文档页数:3
卵巢透明细胞癌伴有肠型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牛炜;赵丽苹;刘洋;吴书莹;许天敏【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148-149)【作者】牛炜;赵丽苹;刘洋;吴书莹;许天敏【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43岁,因“ 腹胀15天,发现盆腔肿物14天”于2013年10月就诊于我院。
病程中偶有腹痛,无其他不适主诉,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内诊:阴道及宫颈外观未见明显异常,于盆腔正中可触及一直径约13 cm的囊实性包块,活动欠佳,有压痛。
妇科彩超:子宫前后壁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位于后壁内0.9 cm×0.8 cm。
双卵巢未显示,盆腔正中见13.0 cm×8.3 cm囊实混合回声,形态尚规则,界限尚清,内见分隔。
盆液厚5.0 cm,肝下积液3.0 cm,脾肾隐窝积液3.0 cm。
超声诊断:子宫多发肌瘤,盆腔囊实混合包块,盆腹腔积液。
肿瘤标记物:CA125>500 U/ml,CA199>240 U/ml,HE4:115.7pM。
余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患者手术指征明确,于入院3天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约200 ml,留取部分腹水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吸净腹水见右附件一直径约13 cm的肿物,形态不规则,有菜花样物突破包膜,质糟脆,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盆腔腹膜、大网膜、肠管、阑尾均未见明显异常。
于子宫表面可触及多个肌瘤结节,最大者直径约1 cm,左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将右附件切除送快速病理,术中病理结果回报:(右侧卵巢)腺癌,考虑为透明细胞腺癌。
卵巢原发性鳞形细胞癌1例发表时间:2012-02-22T10:50:37.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管致远姚秀芳[导读] 免疫组化结果也强烈支持恶性上皮性肿瘤。
此类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尤以术前或术中肿瘤破裂、血管浸润及累及包膜者为甚。
管致远姚秀芳(江苏南通如东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如东 226400)【中图分类号】R7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39-0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附件包块”三天入院。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中位,大小质地正常,活动度可。
于左附件区扪及一约12cm×10cm×10cm的包块,活动度可,轻压痛,右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B超检查示左盆腔囊肿,术前临床诊断为“左附件囊肿”,行左附件囊肿切除术,术中送快速病理切片,提示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癌肉瘤不能排除),遂行扩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
2 病理检查巨检:送检左侧卵巢肿块大小为10cm×6cm×5cm,囊实性,囊内壁毛糙,可见粘液样物,实性区域切面呈灰白淡黄色,质地稍嫩,局部可见坏死。
镜检:癌细胞巢状、索状排列,以单一的鳞形细胞癌成分为主,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可见明显的角化珠和细胞间桥结构,核分裂易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癌巢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片状坏死。
免疫标记结果:AEL(+),CKpan(+),CK5/6(+),CK14(+),CEA(+),Cam5.2(+),P53(+),EMA(-),SMA(-),Vimentin(-)。
符合恶性上皮性肿瘤,最后病理诊断为左卵巢鳞形细胞癌I-II 级。
3 讨论卵巢原发性鳞形细胞癌极其罕见,本院自1998年至2011年仅发生1例。
目前WHO将卵巢原发性鳞形细胞癌共分三类:第一类为来源于卵巢皮样囊肿(SCCD),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其恶变率为1.4%-4.8%(平均2.4%),迄今文献报道已逾百例,被列入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内。
原发性卵巢类癌1例
王稳;田翔宇;姚淑娟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22(28)7
【摘要】原发性卵巢类癌十分罕见,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女性,目前多为病例个案报道,妇科医生对其认识相对较少,术前不易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易引起误诊。
临床发现盆腔包块,以及出现某些内分泌物质及其引起的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支气管痉挛、心脏损害等症候群,应高度怀疑该病。
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术后均应严密随访。
【总页数】3页(P996-998)
【作者】王稳;田翔宇;姚淑娟
【作者单位】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左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并原发性卵巢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铂类和紫杉烷耐药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Ⅱ期试验
3.原发性卵巢类癌1例
4.卡铂加他莫昔芬对铂类耐药的卵巢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治疗的Ⅱ期试验
5.卵巢原发性类癌合并囊性成熟性畸胎瘤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肖川; 王晨晨; 沈铭红; 吕京澴【期刊名称】《《临床与病理杂志》》【年(卷),期】2018(038)008【摘要】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疾病,预后极差。
本文报道的1例54岁绝经后妇女,因阴道出血、腹痛入院,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多发,子宫增大。
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和膀胱前病灶切除术。
病理结果为原发性子宫内膜SCNEC,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8分期至少为IIIA期。
患者未进行淋巴结清扫,在接受7个周期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无病生存8个月。
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建立,需要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总页数】6页(P1812-1817)【作者】肖川; 王晨晨; 沈铭红; 吕京澴【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病理科江苏苏州21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相关文献】1.原发性肾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赵嘉闻;赵雨桐;黎承杨;邓耀良;刘云龙2.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高敏;高雨农3.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J], 刘玉芬; 佟丽波; 邢天容; 王婧如4.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李璟; 张翅腾; 王毅5.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李璟; 张翅腾; 王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原发性卵巢鳞癌和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完整版)卵巢鳞癌是1种非常罕见的卵巢癌,目前为止,其组织来源尚不明确,约80%为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所致[1‐2];1%~2%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会发生恶变,鳞癌是最常见的恶变类型[6];偶可见来源于Brenner瘤[3]或原发性卵巢鳞癌[4]。
本研究中,15例卵巢鳞癌患者中,6例为未见皮样囊肿成分且未找到原发灶的原发性卵巢鳞癌,在既往的病例报道中非常少见。
Srivastava 等[4]统计,卵巢鳞癌的年龄为19~87岁(平均年龄55岁)。
本研究中,卵巢鳞癌患者的年龄为43~84岁,中位年龄为62.5岁。
术前血清SCC‐Ag水平升高可提示卵巢肿瘤的来源为鳞状上皮。
Suzuki等[7]研究显示,31例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与133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分别为(6.7±11.5)、(1.7±2.8)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15例卵巢鳞癌患者中,11例血清SCC‐Ag水平升高,包括7例成熟畸胎瘤鳞癌变、4例未见恶性畸胎瘤成分的原发性卵巢鳞癌。
朱陈好等[6]发现,成熟畸胎瘤鳞癌变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CEA和SCC‐Ag水平均升高。
沈小静等[8]也认为,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125、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对治疗后的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中,卵巢鳞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别为8、8、7例),支持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CEA和SCC‐Ag有助于诊断卵巢鳞癌。
综合分析文献[9‐21]报道的20例卵巢鳞癌,结果显示,肿瘤的中位最大径为8.9 cm。
本研究中,卵巢鳞癌患者肿瘤的中位最大径为8 cm。
WHO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2014年)[5]提到,WT‐1、p53、PAX ‐8、ER阳性有助于鉴别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与其他卵巢肿瘤。
什么是卵巢小细胞癌?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在医学上属于比较罕见的疾病。
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九一年,全国仅报道了三十六例有关卵巢小细胞癌的文章,因其拥有小的超微结构的上皮性质和癌细胞,所以暂时称它为非特异性小细胞癌,要准确的在医学上命名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卵巢小细胞癌的来源探究很多人认为卵巢小细胞癌来自于性索间质、卵巢体腔上皮和生殖细胞这三种常见卵巢肿瘤中其中一个。
这三种肿瘤和卵巢小细胞癌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
在卵巢小细胞癌看不到粘液性、子宫内膜样、向浆液性和移动细胞分化的任何一种迹象。
在免疫方面,任何上皮性肿瘤都对上皮性肿瘤相关抗原染色阳性,在小细胞癌中也有三分之一是阳性的。
之前曾有人提出这种观点:认为卵巢小细胞癌是由生殖细胞引起的几率高,除了它发病的年龄与生殖细胞肿瘤类似以外,还在电镜和光镜下面发现细胞内玻璃小体和细胞外基底膜样的物质,跟卵黄囊的结构很相像。
可根据有人观察到,所谓的基底膜样物质可以在肿瘤中以各种各样的类型存在,卵黄囊瘤和玻璃样小体染色的性质与强度都不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跟血清甲胎蛋白都属于阴性。
在临床治疗和实践当中,这种肿瘤对生殖细胞敏感的化疗药物免疫。
性索间质肿瘤发病年龄很广泛,半数是绝经之后,比这种瘤发病还要早的是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其中不到10岁年龄的占44%。
颗粒细胞瘤多数会分泌雌激素,引发不规则引道出血、绝经后出血和性早熟等,却不伴随有高钙血症。
这种瘤没有雌激素的作用,却伴随高钙血症的症状,这两种组织学比较相似,卵巢小细胞癌排列的结构接近颗粒细胞瘤的滤泡样构造,很难区分[1]。
卵巢小细胞癌的病理学大体肿瘤可重达500g至2000g,直径在14厘米至20厘米,呈现灰黄色或灰色,结节状、实性,切开面可以看到散落在小囊腔,坏死灶、出血以及粘液样变。
在光镜下比较常见的是卵圆形、梭形、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上皮样小细胞,较少的细胞浆,差不多全由细胞核构成,核深染且有相对较小的核仁,核分裂象多。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余挽澜 余 晓余高科陈 波管吴蓉 (g-德市第一中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以及与同时发生 的输卵管腺癌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患者通过其组织病理形态 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老年女性,57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进行 性腹胀。手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卵巢。大体肿块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开呈蜂房状或海绵样,见多个 J、的腔隙, 质软。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瘤细胞呈弥散性、巢片状、岛状及梁状排列。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 不明显,胞质较少,部分呈嗜酸性,有小片状坏死,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侵入同侧输卵管壁内,输卵管腔内及 管壁肌层内见中分化腺癌组织。免疫组化:卵巢肿瘤细胞弥散阳性表达cgA、CD56、Syn、NSE、ck—pan、EMA; ̄ 性阳性表达CK20、CK7;不表达CD99、vim、S一100、TTF一1、仅一inhibin、CA125。结论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 型)是一种组织起源不明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手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j- ̄ 延长生存时间。本例患者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为一种重复癌。 【关键词】卵巢原发性肺型小细胞癌输卵管腺癌 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One case of primary small ceH carcinoma of the ovary(pulmonary—type)complicated 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fallopian tube:A clinic pathologic 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Yu 帆f吼J,Yu 2J She Gaoke et以The First Chinese Med ̄ine Hospitalofchangde c ,Changde,Hunan415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pathologic features,immunophenotype and di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pulmonary-typ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 which occurred simultaneously.Methods A case of 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pulmonary-type)complicated with adenocarclnoma of the fallopian tube were observed by the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specimen canle from a 57-year-old female who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vaginal bleeding and progressive abdominal distension.The tumor was located in the right ovary in the ̄ourse of surgery.The majority ofthe tumor was encapsulated intact and the surface was smooth,and the tumor showed as honeycomb-shaped incision or sponge-liked and a number of small sofe cavities could be seen.The tumor eeHs were observed consistent in size and difuse,nested sheet,island and beam—like in arrangement under light microscope.The nuclei were round or oval,and the nucleolus was not apparent,while part of the cytoplasm was eosinophilic,with small pieces necrosis,mitotic figure were common.Tumor cells invade in the ipsilateral fallopian tube wal1.and cavity and aclenocarcinoma was found in fallopian tube lumen a8 well as muscular wal1.Immunohistochemistry:Ovarian tumor ceils showed difus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ga,CD56,Syn,NSE,Ckpan, EMA;focal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K20,CK7;negative expression of CD99,VIM,S-100,n1F一1,ot—inhibin, CA125.Conclusion 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pulmonary-type)is highly malignant tumor with poor prognosis, most patient die within a year.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supplemented after surgery can extend survival time. Conclusion The rare highly malignant primary 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pulmonary—type)is a tissue of unknown origin with poor prognosis.The ca¥e which complicated wi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fallopian tube is a kind of repeat carcinoma. 【Key Words】Ovary Primary Pulmonary—type small cell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Diferential
罕见原发性小肠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肠道小细胞癌(iscc)是肠道上皮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此癌无论在临床生物学行为,还是在病理形态方面,与肺小细胞癌均很相似。
iscc国内报道很少。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一例原发性小肠小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病历资料患者,女,49岁,因“乏力伴脐周隐痛4个月余”,于2011年5月4日入我院消化内科治疗。
患者有贫血病史2年余,期间多次化验大便潜血阳性,未进一步诊治。
患者绝经2年。
患者本次入院后化验血红蛋白73g/l(110~160),大便潜血阳性。
胸部ct未见异常。
电子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进镜90cm达回盲部,回盲瓣唇形,进回肠末端约15cm,黏膜光滑,所见升结肠、肝区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未见异常。
全腹平扫强化见:右中腹部小肠部分肠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
其后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平均ct值约41hu,内密度尚均匀,周边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平均ct值约57hu。
考虑小肠癌并淋巴结转移可能。
全消化道钡餐:考虑小肠癌可能。
该病人转入普外科进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患者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约40cm处小肠及小肠系膜可及约直径10cm大小肿块,质韧,不规则,肿瘤突破至浆膜,邻近肠系膜见肿大淋巴结。
术后病理:(小肠)小细胞癌,侵透外膜并形成癌结节,累及壁内神经,脉管内见癌栓,两端切线未见癌。
免疫组化显示:nse阳性,syn阳性,cga部分阳性,ck阴性,ema阴性,cea阴性。
讨论小肠癌在胃肠道癌中发生率低,约为0.2/10万,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其次为近端空肠与末端回肠[1]。
文献报道该病术前诊断率为17%~52%[2]。
小细胞癌(scc)是一种低分化且具有高度浸润转移能力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肺,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3]。
scc 也可源于肺外器官,如咽、喉、食管、胃、小肠、唾液腺、胰腺、皮肤、乳腺、子宫、阴道、肾、输尿管、膀胱和前列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