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203型照相机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76
已经50岁的海鸥120相机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第17期看到今年第10期《北京广播电视报》怀旧版有关上世纪90年代老相机的文章,想起了我家那台已经历经半个世纪的海鸥120-4C相机。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都快过去的今天,无论是扛着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师,还是拿着4G 手机走哪儿拍哪儿的业余爱好者,大概都不会再有135和120这样的概念。
但在四五十年前,玩儿相机、买胶卷、冲相片等,这两个数字是最重要的基础信息。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老爸老妈商量着要置一个大件。
想起一家人外出只能在照相摊上拍一两张,还得等着邮寄照片,二老就决定买一台属于自己的家用相机。
因为是双职工家庭加独生子,所以我家的经济状况在同学、街坊中还算比较好的。
但买一台普通相机也要花去我们这个家庭月度总收入的三分之二,所以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还是经过了认真的商量讨论才下定决心。
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120相机是1968年面世的,在當时还真算是一个时尚商品。
而无论是相机还是胶卷,120与135都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也可以说是一种基本分类。
前者拍出的照片比较大,后者拍出的比较小;但前者一卷胶卷只能拍12张正方形或16张长方形照片,后者的数量则比较多。
玩儿摄影的人一般用135,因为往往还要放大;而非专业人士不可能大批量放大,考虑尺寸比较大,部分人就选择120。
于是,按照全家商议的结果,老爸到王府井百货大楼,花一百多块钱买了一台海鸥120-4C相机。
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我拿着这台相机到天安门、北海、中山公园、潭柘寺、香山、植物园、十渡等景点,甚至到天津、北戴河、青岛等地,既拍下了许多和老爸老妈的家庭照,也记录了和不同时期同学们的旅程及足迹。
特别是这个相机已经有了自拍功能,可以拍一张全家福或是所有人的合影了。
那时拍照片是个烧钱的事儿,不像今天,拍多少都行,存在电脑或手机里。
那时有了相机还要买胶卷,拍完了要到照相馆冲胶卷洗照片,且往往要跟人家说“照片上有几个人就洗几张”,投入还真是挺高的。
照相术传入中国,曾一度在民间被认为是西洋淫巧之物,甚至有些国人认为照相会被吸血、会摄人魂魄。
这些迷信之说在进入民国时期就荡然无存了,在广东、上海这些沿海地区照相逐渐地成为了一种时尚爱好。
1974年,江苏省无锡市的红旗光学仪器厂改建成为无锡照相机厂,其着手设计试制“飞舟”牌中画幅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
后来该厂又以海鸥205型照相机作参考设计生产了太湖牌TH-2型35mm 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之所以定名“TH-2”型,是因为TH是太湖二字的汉语首拼音缩写,而“-2”型是该厂继飞舟牌之后制作的第二款照相机。
1975年,无锡照相机厂与藤柳制品厂的动圈车间合并成立了无锡照相机二厂,这期间主要是参照国内其他厂家的主流产品,仿制120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包括太湖牌4c型可用120和135型胶卷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0年,无锡照相机二厂又开始试制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定名称作太湖DC-1型(图1),其外形与功能同海鸥203简化版的机型差不多,但是它没有防重拍机构,与常州照相机总厂后来生产的红图文|寻梦人太湖203型折叠式梅-3型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一样,没有防重拍功能,既减少了生产工序又降低了制造成本。
太湖D C-1型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的摄影镜头采用3组3片光学结构,靠旋转前镜片进行调焦,每个镜片的表面都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
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1:3.5,光圈由五枚叶片组成,光圈调节范围在F3.5-F22。
这款照相机采用五叶片的PRONTOR机械镜间中心快门,快门速度B、1-1/300s,X闪光全速同步;有机械式自拍器,可延迟8-12s后启动快门曝光拍摄。
太湖DC-1型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的取景窗内具有与调焦联动的双像重合指示黄斑,取景窗的两侧有两条黄色亮线,以指示使用120型胶卷拍16张6×4.5规格画幅的取景范围,机内有两片活动的拍645画幅的遮挡板(图2);也可用120型胶卷拍摄12张6×6规格画幅的底片。
海鸥照相机历史收藏价格是多少家里有收藏海鸥照相机的知道现在的收藏价格是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海鸥照相机收藏价格,希望对您有用。
海鸥照相机收藏价格海鸥相机单反相机早期点的,品相好的在1000左右吧,品相差的在300-500左右。
海鸥相机单反相机后期的,品相好的在600左右吧,品相差的在300-500左右。
海鸥相机双反相机早期的,品相好的在1500-2000左右吧,品相差的在400-1000左右。
海鸥出过几款纪念版的,价格不好估计,有的可以达万元。
“海鸥120“是一种双镜反光的老相机,与现在流行的单镜反光相机((即“单反”相机)不同,这种相机操作繁琐,携带也不方便,逐渐被摄影爱好者所遗弃,但是这种相机的成像质量则是“单反”所不能比拟的。
海鸥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可以说是我国相机工艺的一个里程碑,其前身仿制德国禄莱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61年开始仿制设计。
1963年由上海照相机厂生产并投放市场,前期为上海牌,后期改名为海鸥牌。
并在1964年首次出口销售。
此后根据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要,又陆续生产了各有特色的前后共有4、4a、4a103、4a107、4a109、4b、4b1、4c等几种型号。
构成了4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系列品种。
在上世纪80年代,海鸥120型相机是物美价廉的普及型相机,拥有率很高,但是损毁的也很多,目前品相好、保养好的相机市面上数量不可于当年相比,由于老相机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也由此引起了一阵老相机收藏热,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目前海鸥120型4B 双反相机的市场价值在1000元左右。
照相机收藏价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老相机收藏价格也经历了由涨到跌的过程,直到2005年其价格又开始抬头。
例如海鸥4A相机当时售价210元,2005年时的市场价格只有100多元,而到现在已经涨到800元以上,品相好的甚至达到了1600元。
分析其原因,王国胜认为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
“就国内来说,各大媒体对老相机的宣传越来越多,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领域,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老相机的价格是被低估的。
2019.02 /70 照相机爱玩国产老照相机的人之间早就流传着个关于海鸥4A型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曾有3组4片天塞型镜头的说法,为此讨论不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海鸥4A-1型开始装备了3组4片的天塞型摄影镜头,并且这个型号还出口,但它与原海鸥4A型照相机外观上已有所不同了,取景器罩盖由折叠式改为密闭性较好的捏合式了;从海鸥4A-1型延续至后来的海鸥4A-107型(图1)、4A-109型及部分为国外做的贴牌定制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都有采用了3组4片的天塞型摄影镜头,也都是捏合式取景罩盖。
海鸥4A型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是在1964年的上海4型基础上把卷片的大手轮改为了大摇柄式,其可以快速卷片同时给快门上弦,相机内有感应胶卷片基厚度的滚轮(图2),可在卷片到感光片基厚度时顶起自动计数停片机构进入工作状态,可防重拍及漏拍,并有多次曝光再上快门弦的按钮(图3),能够进行多次曝光的拍摄。
这种相机的取景镜头是75mm F2.8,3组3片式光学结构;摄影镜头为75mm F3.5,3组3片的柯克型,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采用仿PRONTOR(波浪多)镜间五叶片机械快门,速度调节设有:B、1~1/300s,有机械式自拍器,可延迟8~12s 启动快门曝光。
从海鸥4A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具有的功能上来看,它在当年是可以作为专业相图文|老 忻天塞镜头的海鸥4A型相机图1图3图2机使用的,当时国内一些地方媒体的记者就配备的是海鸥4A型照相机。
而海鸥4A型照相机的产量有限,市场供应不足,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海鸥牌的4A型和4B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仍是商场的紧俏货;即便是1980年中国大陆的商业部从日本的五家照相机生产企业组织进口的九种照相机里有一款雅西卡MAT-124G型双镜头反光中画幅照相机也并未对海鸥4A型照相机造成影响,因相机世界/ 2019.02照相机 71相机世界图4为1980年9月份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雅西卡MAT-124G型双反照相机的售价是600元人民币,相对于198元人民币/台的海鸥4A型照相机来说,这价格高出三倍多的雅西卡MAT-124G型双反照相机尚不适合当年中国大陆的个人消费。
一所特色高校十八美妙景观一所成立不久的普通民办高校,为何率先连续二届荣获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的光荣称号?为何在短短的七年中,从首届招收的238名学生迅速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名在校统招生的规模?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教育工作水平评估?当您领略了华光校园十八美妙景观的画面以后,您一定就会发出由衷的微笑和赞叹……1、大门:飞虹凝珠作为一所大学的门面,她是精神的象征:渐变的飞虹,勾住巨大的圆球;也宛如一个巨大的“象鼻”在表演着魔术;她是流动的韵律,是凝固的音符。
与身后的主楼,一起承载着“H”“G”的简练。
在旭日东升,晚霞流淌的时光里,永远传递着华光人求新变异的理念。
2、银塔交辉以三角作为主造型,就有了坚实、稳定的基础;抛物体的立面,银灰镀膜幕墙,映衬着二十四小时的天光月色,三百六十五天的车水马龙,构成了一幅升平盛世的万花筒;而当池中水彩灯突现,喷泉和着音乐跳舞时,那就是华光人的澎湃激情……3、恕园流芳华光兴学期间,一位在美洲数十年传播孔学的资深教授踏归故里。
他频频穿梭在海峡两岸,遍邀两岸众多影艺高人,襄助华光兴学;他肩挑背驮,携数千文物馈赠华光;弥留之际,他口传身教,将“仁”、“恕”之道,广播华光校园。
今哲人,已逝,但神韵永存因此建“恕园”,立“映冬”亭以纪念沈公。
4、论语图解有台湾学者赠台湾著名画家江逸子倾心绘制的《论语图解》大型画册,孔圣七十六代嫡孙孔德成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等为之作序题跋,画稿精美传神。
遂选十幅关于为人、处世、治学之图,放大1.8米,聘影调国手刘碧兰女士,以上等辉绿岩为材,雕刻论语图解大型石刻墙,配以砻石雕花基座,金黄琉璃瓦盖,成此传世人文景观。
5、和谐琴房恕园之西,一座18.5米的巨大白色钢琴矗立着,她似乎随时为古老的东方文明弹奏着辉煌的交响乐章。
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学者,在这里煮酒熬粥,论道休闲;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各种学术意识在这里碰撞;而生成和沉淀的就是大学的文化。
上海海鸥照相机厂简史摘要:上海照相机厂同样是中国最早一批照相机生产厂之一,前身为上海相机试制小组。
在今天,上海海鸥照相机厂仍然是国内照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为海鸥照相机厂题词第三段历史:上海(海鸥)照相机厂上海照相机厂同样是中国最早一批照相机生产厂之一,前身为上海相机试制小组。
在今天,上海海鸥照相机厂仍然是国内照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创立之初』1957年,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调集照相机修理部的工人,成立了照相机试制小组。
同年11月,该组徕卡IIIb型(约1936年)为蓝本成功试制35mm旁轴相机(一说以苏联卓尔基为蓝本)。
1958年,上海市在原照相机试制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照相机厂筹备处,而后联合大明誊写用品厂、海通工艺厂等单位,于3月17日成立了上海照相机厂。
试制成功的35mm旁轴相机得到了小批量生产,并定名为『上海58-1型』。
上海58-1型旁轴相机试制品58-1型的生产时间不到一年。
自1959年起,上海照相机厂开始生产其改进版58-2型相机,并一直持续到1963年。
(注:由上海长城工业社生产的58-3型120折叠相机,和由大明铁工厂生产了58-4型120双反相机,与上海照相机厂的58系列相机是完全不同类型的。
)除了58-1/58-2外,上海照相机厂还曾以爱克发Isolette(1950年以前)为原型生产了中国最早的120折叠式相机『上海201』。
上海201型是中国最早的120折叠式相机。
『海鸥4系120双反相机』1964年,上海照相机厂在决定进行产品出口后,注册了『海鸥』商标。
从此,该厂所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以『海鸥』作为品牌。
4系120双反相机是最知名的海鸥牌相机之一。
其前身是上海照相机厂在1959年以禄来Rolleiflex(约1930年前后)为蓝本试制的仿制机。
4系120双反相机有4A、4B、4C等几个大型号(传闻有4D),每个大型号又包含了若干小型号。
除此之外,上海照相机厂还在出口日本、德国等国家时,使用了类似『T exer Automat』、『B.I.G Twin4』等不同品牌。
在永远一去不复返的过去,中国人民通过引进和借鉴仿制、创造生产了50来个品牌的相机.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生产过这么多牌子的相机。
重温胶片时代国产相机的辉煌当时,细数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国产相机:东风、长城、珠江、百花、甘光、神龙、海鸥、凤凰、红梅、菊花、西湖、风光、幸福、劳动、跃进、孔雀、蓝天、上海、星光、万林、友谊、太湖、熊猫、华蓥、东方、华夏、虎丘、天鹅、曲美、铁光、普乐、神龙、华山、红旗、、华光......。
如今小编收集了大部分当年的国产相机牌子的图文资料,配合那些历史感十足的各品牌相机海报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些几乎都不复存在的国产老相机品牌,至于各牌子之下因为相机型号很多,就不一一描述,但个别品牌会重点介绍一下代表性机型。
一.东方吹响照相热,华夏遍地相机厂。
中国照相机工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在1956年,从这一年开始到1960年,在国家支持和总路线、大跃进的鼓舞下,全国各地照相机工厂开始了诞生的进程,有如雨后春笋般地一一出现了。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重庆……相继建立了照相机厂,用了四年的时间启动了我国的相机工业。
1.东方牌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是我国著名的照相机生产厂家之一,创建于1956年,曾生产过向党的生日献礼的“七一”牌120皮腔折叠式照相机,“幸福”牌120简易照相机,“晨光”牌135单镜头反光式高级照相机,“兰箭”牌全景转动照相机,“东方”牌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135S系列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EF-35塑料带闪灯折叠式照相机等等,这些都是在我国照相机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品种,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相机。
“东方”牌S系列135照相机,是该厂最有代表性、产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它有S1、S2、S3、S4共4个型号6种款式组成。
2.华夏牌照相机1983年7月三五八厂“百灵”牌821照相机,改名为“华夏”牌,同年11月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1983年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3年11月27-30日三五八厂改型生产的华夏H821型135平视机械快门照相机设计定型会召开,通过了技术鉴定。
上海照相机总厂在1981年开始设计试制一款采用机械程序快门的小型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定名为海鸥牌KJ型,“KJ”两个字母是框式取景和机械程序式快门的双语拼音首个字母的缩写。
这款照相机于1982年投入量产并进入市场销售(图1)。
海鸥KJ型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机身和镜头筒,它的摄影镜头为紧凑的3组4片天塞型,每个镜片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镜头焦距为38m,最大相对孔径1:2.8, 镜头的视场角为59,属于小广角镜头,其分辨率达国标二级镜头标准。
镜头整组旋转对焦,调焦范围1m-∞,在镜头调焦环的1m、1.5m、3m和∞处还印有头像、半身像、合影、远山等图案,供使用者比较直观地估计设定调焦距离。
该机的取景器为逆伽利略式,即前为凹透镜片,后是凸透镜片,镜片上有取景范围亮框线和近摄视差标记。
海鸥K J型照相机装备的是镜后手控机械程序式快门,它由两枚叶片构成了快门兼光圈的作用。
这种机械程序快门结构简单,其按设计好的固定程序完成曝光,除了在最大光圈位置时开孔呈圆形,其他曝光时的开孔形似横置的水滴状。
它设计的曝光程序在使用ISO100(DIN 21°)感光度胶卷时,曝光量在EV9-EV15之间调节变化,它在镜筒的曝光量调节环上印有:“室内明亮的窗户旁、多云、晴间薄云、晴天阳光”四种代表光照条件的图案(图2),它们分别对应着:室内窗户旁是EV9(F2.8、1/60s)、多云是EV11(F4.5、1/100s)、晴间薄云是EV13(F7、1/150s)、晴天阳光是EV15(F11、1/250s)的曝光量,且调节环是无级变化的,每两档图案之间也可以设定,一共有7档的曝光量,并且在设定指示箭头两侧还分别有“+”和“-”两个增减曝光补偿量的标记,可以根据拍摄需要来设定,如对加用滤色镜进行曝光补偿等等。
在曝光调节环的下方有胶卷感光度设定拨杆(图3),其与机械程序式快门是一体化结构部件,虽是全机械结构,无测光元件,但它的设计在改变胶卷感光度时会影响快门的曝光程序,利用这一特点可做曝光量方面的增减补偿调整,只是其胶卷感光度调节设定仅有三档,即DINI8°、21°、24°。
我国的照相机械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发展走过了一个漫长的生产历程。
说起国产120双反相机,海鸥牌双反毫无疑问排名第一,无论是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影友认知度、国际影响还是其生产数量,在国产相机中,没有其他品牌或型号可以与之比肩。
但除了海鸥相机,其实国产120双反相机中还有很多非常有特点的品牌及型号,比如牡丹、友谊、东方、华蓥、峨嵋、青岛等等品牌。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接触的机型及平时的了解谈谈牡丹双反相机的不同版本及其主要特点。
牡丹双反相机跟大多数的国产双反相机一样,是以海鸥双反为蓝本进行设计开发的,牡丹双反的大部分型号是按照海鸥4B为蓝本进行设计的,牡丹MD-3(俗称大摇把)是以海鸥4A-1为蓝本进行设计的。
丹东照相机厂是在1973年由丹东电影机械厂与丹东光学仪器厂合并组建,1974年开始投产生产牡丹牌照相机,后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改制为丹东照相机工业公司。
丹东照相机厂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上世纪80年代生产120双镜头反光式相机多达5万台,是当时我国主要相机图文|孙德波漫谈国产牡丹双反相机的不同版本图1 部分牡丹120双反合集生产厂家之一。
在众多的牡丹双反中,笔者按照不同的分类形式进行简单的分类,希望这样能更为条理、清晰地介绍下不同版本的牡丹双反。
一、按机器型号分类牡丹双反的型号主要包括:MD-4B、MD-4B-2、MD-1D、MD-3、PUXING型这五种。
其中MD-4B中细分的种类最多,笔者所见的就至少有8款,其生产数量也应该是牡丹相机中最多的;MD-4B-2俗称牡丹“小摇把”,其采用手轮与小摇把式的卷片结构;MD-1D是国产双反中为数不多的带测光的型号;MD-3是牡丹双反中最高级别的型号,被称为牡丹“大摇把”,其各方面性能是牡丹双反中最好的一款,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PUXING版是一款简化版本,取消了自拍功能,同时快门速度由10档缩减为5档。
图1中的几款是笔者及朋友手头的牡丹双反,笔者拿来拍了个简单的全家福(其中没有产量较少的MD-3大摇把和MD-4B-2小摇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