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 格式:docx
- 大小:13.60 KB
- 文档页数:2
广场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场地管理没有明文规定,广场舞是一种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组织者不需要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申报,政府部门也没有加强引导和管理,对场地地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导致不论是马路旁边的空阔地带还是住宅小区内的楼下,随意占地和争抢“地盘”现象时而发生。
2、噪声扰民影响居民休息,广场舞场地大多在人口稠密的繁华闹市区和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
每天跳舞时间大多在清晨或晚饭过后,而这时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和学生则大多在家休息或学习,所以那些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他们来说便成为噪声,就可能引发矛盾纠纷事件。
尤其是有的广场舞夜晚活动时间过长,对人们休息和学习带来一定影响,遭到一些人强烈的反对。
3、同时,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隐患,广场舞活动场地大多都是人流、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段,有些甚至选择在路边,因此跳舞者广场舞将传统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身功效结合在一起,既体现舞蹈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又表有着健身强身功能,还有利于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它具有健身性、娱乐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不受年龄、场地、道具、有无舞蹈基础的限制,动作简单易学,舞步自由欢快,重复性强,容易掌握。
在广场、公园、街边、操场,只要有一块空地和音响就可以开展。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得以迅猛展。
广场舞又是群众自发的文化现象,其发展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场地管理没有明文规定,广场舞是一种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组织者不需要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申报,政府部门也没有加强引导和管理,对场地地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导致不论是马路旁边的空阔地带还是住宅小区内的楼下,随意占地和争抢“地盘”现象时而发生。
2、噪声扰民影响居民休息,广场舞场地大多在人13稠密的繁华闹市区和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
每每跳舞时间大多在清晨或晚饭过后,而这个时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和学生则大多在家休息或学习,所以那些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他们来说便成为噪声,就可能引发矛盾纠纷事件。
078文艺评论关于《广场舞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本专题综述目的:广场舞作为一种有效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舞民数量的增多,矛盾日渐突出。
这个问题吸引诸多学者对其深入研究。
按年度查阅CNKI收录的有关广场舞问题研究的文献可以看出,起步于1996年,从1996年收录仅有的一篇关于广场舞的文献之后一直到今天,随着对广场舞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社会学角度还是体育学角度,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作研究。
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上是呈现逐年递增的,2006年之前,CNKI收录的此类文献数量极少,2007年有4篇,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5篇,2010年有9篇,2011年有23篇,2012年有53篇,这之后数量急速增长,说明近五年来,关于广场舞的研究得到了多方关注,2013年有224篇,2014年有695篇,2015年有671篇。
在CNKI收录的关键词包含广场舞以及问题的文献可以看出,涉及广场舞问题的研究从2010年起步,从2010年开始的1篇到2015年的143篇,这个数量也是在逐年上升的,并且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
那么,相应的,涉及广场舞问题解决对策研究也起步于2010年,但近五年,在CNKI中收录的关于此类文献仅有49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亟需扩展的研究视角,这些文章在给本文提供诸多参考和借鉴的同时也让笔者看到了此类研究的深远意义和广阔空间。
关于广场舞的起源的讨论,很田山(2013)指出“广场舞是指由人民大众自发的,在广场、公园、街头巷尾、楼前空地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的,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
”[2]刘玉(2014)则认为“广场舞可称为广场健身舞蹈,指大众在公园、广场、校园、江边等广场空地自发性或有组织进行集体跳舞的健身娱乐行为。
”[3]于秋芬(2014)认为“广场舞是一种在一定面积的场地上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广泛性的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音乐的体育项目”;这个时候,将广场舞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进行概念命名。
从“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的嬗变作者:张梦梦唐礼勇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由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冲突不断,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广场舞引发的冲突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对公共资源争夺博弈的结果。
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由广场舞导致公共空间“私人化”的博弈演变过程,就如何化解“公私冲突”、如何使矛盾冲突相关者之间达到利益的动态平衡、如何有效治理该问题,进行相关的治理机制研究。
关键词: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哈贝马斯广场舞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老年人也开始关注个人的身心健康,广场舞由此发展而来。
然而,公共场地的使用问题、扰民问题等广场舞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一新兴的运动方式在席卷整个中国的同时,“广场舞大妈不满跳舞场地被占,划花停靠车辆引纠纷”、“广场舞扰民再惹纠纷,一家人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进警局”等新闻也层见迭出。
其问题的本源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碰撞所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何寻求平衡点从而使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这也是社会治理机制研究的范畴。
一、“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嬗变的原因公共空间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其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全民性,它属于全体公民。
其主要场地包括广场、公园、社区等地。
然现如今,我国公共空间逐渐向私人空间嬗变,其原因从相关主体者分析,主要分为设计者规划设计不当、使用者公共意识薄弱与管理者管理方式欠妥三类。
1.“公共空间”设计者规划设计不当。
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应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的自身需要。
可以说,从大区域上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是彻底解决广场舞矛盾的核心。
然而,在新的大规模社区纷纷诞生后,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公共空间的设计却不尽人意。
广场舞纠纷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作者:刘敏邓健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5期摘要广场舞作为一项简单易学的运动,越来越受到百姓的青睐。
但是由广场舞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噪音扰民、场地占用尤其突出,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由广场舞所引发的纠纷。
本文将从广场舞纠纷出发,结合在江苏省所做的调研结果,探讨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以此探究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噪音侵权场地侵权法律制度权利救济基金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广场舞纠纷的法律问题探究——以江苏省为例,项目主持人:刘敏,邓健雅,其他项目成员:顾梦颖,褚天屿,贺慧慧,项目编号:201411287058X。
作者简介:刘敏、邓健雅,南京审计学院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0.5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054-02一、江苏地区广场舞现状及其纠纷根据2014年7-8月和2015年1-2月笔者及其团队成员对南京、盐城、泰州、无锡、扬州、南通等城市的广场舞情况所进行的走访调研,并通过问卷星网发布广场舞纠纷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以下几点:第一,在调查的居民中,他们所居住的社区中存在广场舞活动的约占90%。
居民对于广场舞的态度,62%的人表示支持,5%表示反对,33%表示无所谓。
对于广场舞是否给生活带来困扰的居民约占78%,其中噪音污染被列为困扰之首。
第二,在不同的时段广场舞的情况是不同的。
清晨,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而傍晚,青年人甚至小孩也会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
清晨时段的广场舞节奏较为缓慢、音乐柔和;而傍晚时段则比较激烈、音乐刺耳。
此外,我们还发现即便在一个城市,广场舞的现场秩序也存在较大差异的。
在我们所调查的盐城建湖县希望广场,泰兴银杏广场,无锡市希望广场,扬州江都龙川广场,南通海安的海陵公园等有公共休闲场地的地点,广场舞现场秩序良好。
有关广场舞扰民高中作文800字五篇高考期间,广场舞仍不停歇;国外华人于公共场合大跳广场舞被告上法庭等新闻,皆上了当日头条。
以下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广场舞扰民作文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有关广场舞扰民作文800字一中国者,大国也。
大妈者,年岁辈分类于妈妈者也。
广场舞者,公共场地民间集体舞蹈也。
中国大妈广场舞,因莫斯科红场、法兰西卢浮宫被占领而具有了世界影响,世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我以为政府引导、舞者自律,方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使这股民族风成为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最炫的形象之风。
中国的大妈们,心灵中有千百年妇女隐忍奉献的精神皈依;身体上有操劳家务、相夫教子甚至抚养孙辈的劳苦印迹;现实里有儿女奔波前程老来孤独无人陪伴的人生缺憾。
她们体形要么肥胖要么瘦弱且绝不婀娜;她们步态要么生硬要么僵直且绝不轻捷;她们动作要么迟缓要么笨拙且难以准确。
如果你要以专业的眼光、挑剔的心态来看待她们的话,那她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表演的是无任何美感的走样错位的舞蹈。
但是,她们冲破了心灵的禁锢和身体的限制,凭着年轻时的激情和夕阳红的梦想,以无比的自信和勇气,舞出了火的热情,风的张扬,水的淡定,太阳的开朗。
这是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掀起的民族广场舞之风。
然而,广场舞的音响实在太具有穿透力了。
它单调,它冗长,它反反复复,它喋喋不休绵绵不绝。
它撩起了夜班族难以补眠的怒火;它打破了莘莘学子闭门苦读急需的宁静;它让身体抱恙需要静养的那类人发狂;它让年纪尚小需要安眠的婴儿啼哭不止;它让不需要单调乏味声音打扰的人忍无可忍。
它,太坏了。
但是,坏的也只是那音响,而非我们中国的大妈。
要解决这个太坏了的音响影响,首先需要政府引导和规范。
譬如避开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众聚集之地,另择场所;譬如规范跳舞时间,避开人们休息高峰时段;譬如规定限制音响分贝,使其达不到噪音的标准;譬如鼓励发明同频同步同听一首歌的范围式无线耳麦,给中国大妈们增加一个广场舞必备的装备,这装备又炫又亮不扰人,又轻又巧真方便。
广场舞的利与弊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各行各业均取得了新成就,广场舞的应运而生舞活了文化产业。
但是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成熟的,都有他所存在的优势和弊端。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有人把它归为民间舞蹈,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广场舞蹈应以表演形式划分,而不应从舞蹈种类上划分。
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在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舞蹈,并使这朵艳丽之花深深扎根于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网络MBA研究院孙先生曾对广场舞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有27.6%的人表示很喜欢,41%的人表示喜欢, 10.4%的人感觉一般,21%的人表示反感。
数据显示有多达68.6%的人是喜欢广场舞的。
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批评家之一阿诺德认为:“精英艺术是文化精英的艺术。
通俗艺术是城市中受过一半教育的人的艺术,而民间艺术是未受教育的农民的艺术。
”广场舞的诞生保留着原始的市区性的艺术行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然而,也有人表示并不赞成他的观点。
据《侨报》报道,在纽约布鲁克林日落公园周边,华人将公园作为晨练休闲的场所。
不管是广场舞、交际舞,还是练习乐器,休闲活动往往有音乐的伴奏,公园周边的居民抱怨和抗议嘈杂的音乐声无果,就有人报了警。
年约60岁的王女士是这支舞蹈队的编舞与领队,尽管她向警方再三解释,警察还是以“在公园内没理由的制造噪音”为由向她控罪。
对于此事,我们暂且不好评断孰对孰错。
因为舞蹈队在公园的排练确实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但对有血性的中国人而言,王女士却在无形中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艺术的发展。
但不论怎样,噪音问题对生活肯定是有影响的,孩子做作业不能安安静静,需要早点休息的人,睡不了觉,还有夜间工作的,不受影响也不可能。
重庆市江北观音桥一群阿姨带着耳机作文
近日,有媒体报道,重庆江北观音桥的大妈们为不扰民,每个人都带上耳麦,跟随耳机里传出的音乐开始广场舞活动。
对于这种“环保”广场舞,路人纷纷称赞。
其实,戴耳机跳广场舞已不算新闻,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报道过广州天河公园、贵州云岩区大妈佩戴无线耳机跳广场舞,当时便引发人们热议。
广场舞因其噪音扰民、占用公共场地一度饱受诟病,引发的矛盾也层出不穷。
但广场舞本身并非原罪,它承担了中老年人健身和社交的双重功能,在如今“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更应该鼓励并加以推广。
如何将广场舞益处最大化发挥出来,让人们在不打扰他人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能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目的,是广场舞组织者、参与者最需要考虑的。
戴着耳机跳广场舞,大妈们在享受跳舞乐趣的同时,也能减少噪音,凸显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值得点赞。
当然,戴耳机跳舞解决了噪音的问题,但未解决许多地方存在的广场舞与其他群众活动挤占场地问题。
在当前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关部门在社会基层治理方面还需多发力。
构建真正的和谐广场,参与者遵循基本的公共意识固然重要,但最根
本的是,政府部门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为人们创造更优的广场舞环境。
只有人们的健身需求被充分满足,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广场舞扰民的尴尬局面,也才能让大爷大妈轻轻松松动起来,不再“戴着镣铐跳舞”。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对2。
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对3。
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
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
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对9。
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
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对13。
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错14。
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错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对16。
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错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多元共治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广场舞扰民治理探究作者:魏丹丹康维波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04期近年来,城市社区广场舞日益成为很多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这种颇为新潮的娱乐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排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增进感情交流,极大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凝聚力。
但不可否认,其普及与流行也带来了诸多城市管理问题。
由于大部分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匮乏及空间布局的局限,大量的广场娱乐活动带来了噪音扰民等严重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用系统科学的理念,采用多元共治的视角,对城市社区广场舞进行治理和引导,才能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的品味,促进城市和谐。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城市社区广场舞的管理也应采取多元共治的理念,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四大特征,利用“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实现共同利益的最终产出[1]。
一、城市社区广场舞现状及影响广场舞作为城市社区文化中群众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具有时尚、新潮、参与面广等特征,它在丰富城市居民业余生活、促进人们交往和交流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毋庸讳言,广场舞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能视而不见。
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场舞噪音过高是导致舞民与附近居民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更有甚者,有网友把广场舞戏称为“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
这种对广场舞的抵触情绪,已在很多地方显现出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在武汉汉阳某小区,反对者为了抵制广场舞,在公告区域摆设了大量的铁丝网,可没过多久,他们的“阵地”就被“攻陷”;洛阳市丽春西路中泰世纪花城开展的电影进社区活动,遭遇了广场舞大妈的强烈抵制,双方居然上演“飙音之战”,激烈的“战斗”最终以大妈拔掉放映机电源、放映员报警而收尾;更有甚者,合肥七旬老太太因难忍广场舞噪音,向她居住的瑶海区来安花园的广场舞场地泼污浊物,借以阻止广场舞爱好者前来跳舞;北京昌平一居民因不满广场舞噪音刺激,竟朝天鸣枪,还放出三只藏獒来驱赶跳舞的人群……诸如此类的冲突在国内各地屡屡上演,且冲突方式大有升级之势。
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研究:基于×广场舞队的个案分析作者:王立志陆小聪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广场舞不仅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广场舞引发的利益冲突现象的阐释要深入分析广场舞参与者的社会心理。
运用个案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广场舞队成员的访谈,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并存的这一特征,探讨×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自我角色冲突。
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同时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受这3种不同文化影响的×广场舞队老年女性参与者的不同自我角色相互冲突。
×广场舞队老年女性参与者面对多重自我角色冲突时,要进行自我角色调适。
×广场舞队的伴奏音乐扰民冲突体现了某市某社区中的居民对社区公共场所中的广场舞活动的赞同性共识的缺失,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的解释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解释”相关。
×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在个人层面出现多元社会文化认知混融、多重自我角色共存现象,×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解释中的自我角色意识缺乏被其他居民共认的解释依据,其自我角色是多元文化“嫁接”形成的,“主我”与“客我”难以统一。
×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在广场舞活动中要采取“一般化的他人”的态度,在内心要形成利益冲突时的程式化反应。
当社区其他居民对该广场舞伴奏音乐引发利益冲突的同一情境作出一致解释时,“主体间性”会随之出现,广场舞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关键词:广场舞;自我角色冲突;文化多元化;全民健身;音乐扰民中图分类号:G 80-051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Square dance is not only a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y, but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To explai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d by square dance, we should deeply analyze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quare dancers. Through interviewing the members of a square dance team with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ultures in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lf-role conflict of the elderly female dancers in the square dance team.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socialist collectivism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exist simultaneously in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different self-roles of the elderly female square dancers from the square dancing tea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hree different social cultures are in conflict. When the elderly female square dancers of the square dancing team were confronted with multiple self-role conflicts, they had to adjust their self-role. The conflict of the square dance team’s accompanying music disturbance reflects the lack of consensus of different residents in the communities of the city for the square dance activities in th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quare dance accompanying musicdisturbance is related to the“diversified interpretation” under the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Elderly women dancers of the square dancing team exhibit a phenomenon of mixed multi social and cultural cognition and coexisting multiple self-role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who lack of self-consciousness for other residents consensu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quare dance accompanying music is a nuisance”, where their self-role construction is the product of diverse social and cultural“grafting”,and it is difficult to unity “I” and“me”. These elderly female square dancers of the square dancing team should adopt the attitude of“generalized others” in the square dance activities, and form the stylized response of interest conflict psychologically. When other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have a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me situation of interest conflicts caused by square dancing accompanying music,“inter-subjectivity” will appear accordingly, and the square dancing of different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can proceed normally.Keywords:square dancing; self-role conflict; cultural diversity; national fitness; music noise当前,广场舞已成为中国许多老年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2017年秋季行政管理专科—吴团会
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
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居民区附近的广场舞活动,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而且,即使少数地区出台了管理办法,也面临着执行难困境。
噪声处罚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监测并出具证据,管理广场舞执法成本高,落实难。
同时,对广场舞的管理还面临管理者缺位问题,小区物业往往左右为难,城管人员又无此权限。
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尊重他人权益及公共利益的问题。
长期的噪音干扰,无疑侵犯了一些小区居民的休息权。
这看似是个不大的问题,但如果居民的合法权益长期被忽视、被侵犯,最后的后果就可能很严重。
武汉发生了“泼粪”事件,无独有偶,前不久北京也发生了一起由广场舞噪音引发的严重事件。
北京市昌平检察院以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批捕一名男子,该男子因广场舞噪音过大与邻居发生争执,并拿出私藏猎枪朝天鸣枪,随后又将三条藏獒放出来冲进跳舞人群,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事件具有犯罪的恶性,与武汉广场舞纠纷的性质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的诱因却都是广场舞噪音,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居民的重视。
应当认识到,一部分居民每天欢乐的几个小时,不应同时成为其他人的煎熬时间。
发生在居民区的生活噪音污染,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邻里关系的和谐,绝不是小问题。
广场舞伴随城市发展而来,是文化现象,也是社会现象。
广场舞曾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成果,是社会和谐的反映,但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以及公众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广场舞噪声已开始对居民生活和社区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
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