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护理计划
- 格式:ppt
- 大小:802.00 KB
- 文档页数:42
肝癌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和观察要点(1)一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是否居住于肝癌高发区。
(2)病因和相关因素:有无肝炎、肝硬化;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无进食含黄曲霉菌的食品、有无亚硝胺类致癌物的接触史等;家族中有无肝癌或其他肿瘤病人。
(3)疼痛发生的情况: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诱因和程度,疼痛是否位于右上腹,疼痛是否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与体位有无关系,是否夜间或劳累时加重,有无牵涉痛。
是否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暖气、腹胀;近期有无乏力、食欲减退等。
(4)既往史:有无其他部位肿瘤病史或手术史;有无其他系统伴随疾病。
有五用(服)药史、过敏史等。
2.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甲胎蛋白水平、血清酶谱检查、B型超声检查、CT和MR1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腹腔镜探查。
(3)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3.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一日由责任护士应根据医嘱为患者备皮,备皮范围为双乳头连线至双侧耻骨连线,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术前一日给予漱口水漱口、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6)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于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7)术晨准备: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角膜接触镜,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肝癌的放化疗护理指南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平均生存时间为半年。
1.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像肝硬化患者容易转为原发性肝癌。
2.继发性肝癌:是身体其他脏器的癌肿转移至肝脏而形成继发性肝癌。
多数由胃癌、大肠癌转移所致。
少数由胰腺癌和胆道癌转移肝脏所致。
一、疾病相关知识【常见病因】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黄曲霉毒素(AFT)。
3.亚硝胺。
4.水源污染。
5.缺乏微量元素。
6.其他,如饮酒、吸烟、寄生虫、遗传等因素。
【常见症状】1.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和消瘦。
2.肝区疼痛。
3.肝肿大和肝区肿块。
4.发热。
5.黄疸。
6.肝硬化征象。
7.全身和消化道症状: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腹胀等,晚期可有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常规放疗方法】1.局部放疗:仰卧位用AP-PA照射野或加用侧野(用楔形板)。
再用大野包括肿瘤边缘外2~3cm。
放射治疗30Gy后,缩小照射野到肿瘤局部,加量照射到总剂量50~55Gy/5~6周。
单次剂量视照射野大小而定,一般在1.5~2.0Gy。
2.全肝照射:适用于弥漫型和巨块型病灶,多采用全肝分区照射,也有用移动条照射法。
全肝照射每日1.5Gy。
全肝总量25~30 Gy后缩小照射野,肿瘤部位剂量50~55Gy/6~7周。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例,根据肿瘤体积,设1~3个靶点,5~10个非共面照射野,精确描绘靶区,选择射线入射角度与肿瘤相适应,使90%以上等剂量曲线覆盖在90%的病灶体积。
每次照射6~8Gy,隔日一次,靶区总剂量30~45Cy。
【常规化疗方法】1.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喃氟啶、环磷酰胺、顺氯胺铂等。
2.常用化疗方案:FP(5-Fu+DDP)方案,FAP(5-Fu+ADM+DDF)方案,FM(5-Fu+MMC)方案,FAM(5-Fu+ADM+MMC)方案,FPM(5-Fu+DDP+MMC)方案等。
肝癌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有无乙肝、肝硬化病史;有无上腹部不适,黄疸;有无乏力、消瘦和体重下降;家庭中有无肝癌或其他肿瘤患者。
2、患者上腹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大小、质地、是否活动;有无肝区叩击痛;有无远处转移的迹象。
3、辅助检查:了解甲胎蛋白、乙肝三系及腹部CT等辅助检查结果。
4、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的了解和期望程度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1、执行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适度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代谢。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和低脂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黄疸程度的改变,及时发现肝性脑病、肝昏迷征兆;观察有无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情况,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征兆。
5、疼痛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减轻疼痛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必要时按癌症疼痛三阶梯方案给予镇痛治疗。
6、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减轻悲哀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1、戒烟酒、避免劳累、受凉、感染、情绪激动,保持乐观心态。
2、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
3、合理进食富含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四、注意事项1、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合理锻炼。
2、对肝功能不良伴腹水者,严格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记录24h出入液量。
3、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内氨的排出,避免诱发肝昏迷。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肝癌的常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原发性肝癌的表现,有无肝区的疼痛、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的症状,如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等。
2、评估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恐惧、焦虑等情绪。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适度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肝脏负担,降低肝脏代谢率。
2、饮食的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的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黄疸程度的变化,及时发现肝昏迷征兆;观察有无呕吐、黑便、剧烈腹痛等情况,及时发现上消化出血及肝癌破裂征兆;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疼痛的护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减轻疼痛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5、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减轻悲哀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预防指导:积极宣传和普及肝癌的预防知识,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减少与各种有害物质接触,定期普查,以预防肝癌发生和早期肝癌的诊治。
2、疾病知识指导:指导患者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乐观。
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忌服有肝损害的药物。
四、注意事项1、对得知诊断后产生恐惧心理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极度绝望而可能发生危险的患者加强监控,避免意外发生。
2、为患者进行镇静、止痛治疗后,应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肝癌微波消融护理常规【疾病护理】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协助做好各种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X光、心电图、肝脏B超、CT等,对肝功能较差者应加强护肝治疗,对合并有腹水者予补充白蛋白、利尿治疗,并加强饮食指导,嘱其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多吃瘦肉、鱼、新鲜蔬菜、水果等术前禁食6h,测生命体征,排空大小便,开通静脉输液通道,方便术中抢救及麻醉用药。
(2)心理护理关心理解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针对不同个体选择治疗方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取平卧位2~4h,术后绝对卧床8h,同时禁饮食,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补液、止血、护肝等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落实基础护理。
(2)疼痛的护理: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及程度,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协助其取舒适卧位,采用各种缓解措施,如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如曲马多、吗啡等。
(3)发热的护理:消融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原因及应对措施,以取得配合。
每天监测体温4次直至正常,根据发热的程度给予相应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发热期间及时擦汗及更换潮湿衣服和床单被套,多补充水分,注意保暖,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4)内出血的护理:如出现腹部紧张,腹部膨隆,并有压痛及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腹式呼吸消失,提示腹腔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使用止血药进行止血处理;术后24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诉腹胀、腹痛,心率加快,脉搏细速时应提高警惕,早发现,早处理。
(5)肝功能异常的护理:微波消融治疗引起的肿瘤周围肝细胞坏死及坏死组织吸收,可加重肝脏组织的受损,大多表现为一过性肝功能损伤。
【健康宣教】1、避免剧烈运动2、术后肢体功能锻炼3、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腹水患者应限制钠的摄入。
原发性肝癌病人护理常规原发性肝癌病人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本病发病机理尚未确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近年来研究着重于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B1和其他化学致癌物质。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按消化系统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三)给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酌情告知病情,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愈信心。
同情关心病人以减轻心理压力。
(五)肝区疼痛者可按医嘱使用镇静剂以减轻痛苦。
(六)病情观察:1、观察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及病情进展情况。
如肝区疼痛、肝脏大小、黄疸、发热及腹水的进展情况。
2、观察有无转移的症状、体征,如咳嗽、咯血、锁骨上淋巴长大等以及神经压迫或定位体征。
3、观察有无肝性脑病征兆及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如有可按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七)作好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内科护理以及放疗、化疗护理,对化疗患者要注意保护静脉和肝动脉插管,注意观察化疗的不良反应。
三、主要护理问题(一)疼痛、肝区疼与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扯或肝动脉栓塞术后产生栓塞综合症有关。
(二)预感性悲哀与病人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结节破裂出血。
(五)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消耗及化疗、放疗而致白细胞减少、抵抗力减弱有关。
(六)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肝癌疼痛、化疗患者抵抗力低导致体质虚弱有关。
肝癌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评估患者有无乙型肝炎、血吸虫、肝硬化等病史,有无肝区疼痛、呕血、便血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伴随症状,了解患者家族中有无肝癌及其他肿瘤患者。
3、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嘱患者多休息,改善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采取保肝措施。
4、教会患者做好预防静脉血栓操并告知其重要意义。
二、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嘱患者术后禁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遵医嘱静脉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广泛性肝叶切除或者肝血管血流阻断术后患者,应间歇性吸氧3~4天。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肝治疗,术后2周内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等。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肝断面出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致腹压剧烈增加的动作。
2)胆汁渗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量。
3)肝性脑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若患者出现性格行为的改变,及时通知医生,禁用肥皂水灌肠,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便秘。
三、健康教育1、自我监测:出现水肿、体重减轻、出血倾向、黄疸、乏力等症状及时来院就诊。
2、饮食指导:禁食霉变的食物,戒烟酒,进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有腹水、水肿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
3、活动与休息:活动时避免碰撞肝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随访:第1年每1~2个月复查AFP,胸部X线和超声检查1次。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外科护理学》拟定:何** 日期: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