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261.26 KB
- 文档页数:1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后尿潴留的重要性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产后妈妈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会导致膀胱内尿液潴留,增加膀胱的压力,引起膀胱肌肉痉挛,使尿液排空困难,甚至导致膀胱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到泌尿系统的健康。
产后尿潴留不仅可能造成腹部疼痛、尿失禁、膀胱炎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预防和及时干预产后尿潴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辅助方法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保护产后妈妈的健康。
在产后期,尤其是产后48小时内,要密切关注产妇尿量、排尿情况及膀胱充盈情况,及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要提倡产妇多饮水,保持膀胱内尿液的稀释,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产后妈妈的健康是家庭的幸福,对护理和预防产后尿潴留要及时做好,以保证产后妈妈的身体健康。
1.2 产后尿潴留的定义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妇女在排尿时出现困难或不能正常排尿的情况。
通常发生在产后24小时至1周内。
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会压迫膀胱的情况,导致膀胱功能受损。
产后妇女身体虚弱,盆底肌肉松弛,也容易发生尿潴留现象。
产后尿潴留会给产妇的康复带来很大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对产后妇女及时识别和处理尿潴留十分重要。
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可以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产后妇女在恢复期间,康复训练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加强盆底肌肉,提高排尿能力。
及时了解产后尿潴留的定义和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产后妈妈的健康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产后尿潴留的危害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处理,可能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危害。
产后尿潴留会增加产妇感染泌尿道的风险,导致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的发生。
长期憋尿和尿液滞留会对膀胱造成压力,引起膀胱肌肉功能异常,甚至导致膀胱排空功能障碍。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处理产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对于第二产程延长和器械助产的发生率最高,一旦发生,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增加产妇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
极大地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所以密切观察产后排尿情况是产褥期护理的重要环节。
现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分娩42例产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分析查找产后尿潴留的诱因,已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82例,发生尿潴留的42例。
其中第二产程延长者8例,会阴侧切使用器械助产者10例,外阴伤口疼痛有恐惧感心理者17例,尿道口粘膜擦伤者4例,会阴血肿3例。
2、病因分析心理因素:多见于初产妇,由于产后外阴伤口的疼痛刺激,同时产妇恐惧心理,怕伤口裂开而不敢用力排尿或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发生尿潴留。
产程延长:分娩时常见于第二产程延长,胎头先露部长时间对膀胱和尿道的压迫,尤其膀胱三角区,使膀胱尿道粘膜充血、水肿,尤其是膀胱内口外发生水肿,尿道变窄,致使膀胱排尿困难或受阻而发生排尿困难,胎头压迫膀胱使肌张力降低,肌肉收缩功能障碍,对膀胱内压敏感性下降,造成排尿困难。
腹壁松驰:腹壁由于妇娠时长期持久扩张,产后腹壁松驰,腹压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敏感性下降,无力排尿,导致尿潴留。
产前或产后应用某些药物,如解痉药、镇静药、止痛药影响神经传导降低膀胱张力直接影响排尿,而引起尿潴留。
3、预防及护理1)做好产前的宣教工作,使产妇正确认识到分娩是一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紧张情绪,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合理用力,缩短产程,减少先露部对膀胱的压迫。
在整个产程过程中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及时排尿。
在产时发生尿潴留需导尿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注意保护会阴减少软产道的损伤,会阴切开缝合松紧要适宜,减少伤口疼痛。
2)产后要及时帮助产妇排尿,做好心理护理,有些产妇因伤口疼痛或怕伤口裂开而发生尿潴留,故医护人员对产妇应做好宣教,消除其顾虑和恐惧,讲明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告知如不及时排尿则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并容易发生膀胱炎,产后鼓励多饮水,及时督促排尿,尽量下床蹲式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妇女因各种原因导致尿液排空受阻,尿液滞留在膀胱中的一种情况。
尿潴留的发生会给产妇带来诸多不适,严重时可引发感染、创伤、尿路结石等并发症。
对产后患有尿潴留的病人,护理观察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护理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两方面进行介绍。
护理观察:1. 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
高热、快脉、深呼吸等变化可能是感染和尿潴留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2. 膀胱触诊:通过膀胱触诊可以了解膀胱的充盈程度和规模。
膀胱充盈度增加、膀胱触诊疼痛等表现提示尿液排空受阻。
3. 小便情况观察:妇女通常在产后2-6小时恢复排尿功能,如果尿液排空受阻,患者即使有排尿的欲望也无法排尿,导致小便困难或无尿。
4. 皮肤观察: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中,对膀胱壁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下腹部疼痛和不适,并出现输尿管反流等症状。
5. 体液观察: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和性状等情况。
尿潴留时,尿液浑浊、有异味或者出现血尿等异常表现。
护理措施:1. 促进排尿:催促患者尽量多喝水,增加排尿的欲望。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尿,可采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帮助排尿。
2. 加强护理宣教:对患者进行产后护理知识教育,详细说明产后尿潴留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以及就医途径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3. 保持体位:妇女患有尿潴留时,应采取合适的体位,利于尿液的排空。
适度翻身、坐便、小腹按摩等措施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
4. 保持外阴清洁:产后患有尿潴留的病人容易导致外阴感染,应定期清洗、更换卫生巾或护垫,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5. 目测尿液输出:催促患者每次排尿后观察尿液的颜色、甚至透明度等,并记录下来,及时发现尿液异常情况。
6. 注重心理护理:产后患有尿潴留的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和疼痛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疑虑和不安,并积极配合和安慰。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和措施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和需求。
妇产科病人尿潴留预防及护理要点说起“尿潴留”,有些人并不了解,对其感到陌生。
然而,对于很多妇产科病人,想必经常听说。
因为,妇产科病人很容易发生尿潴留现象,剖宫产术、产后以及生殖器官修补术等都可能引起尿潴留。
研究发现,我们只要通过适当的预防及护理,便可降低尿潴留发生几率,促使大多数尿潴留病患恢复自然排尿。
什么是尿潴留?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简单来说,就是膀胱内虽然充满了尿液,但是难以正常排出。
若是以病史以及特点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其分成2种:一种是急性尿潴留,另一种是慢性尿潴留。
对于急性尿潴留,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多表现出腹痛难忍,辗转不安。
有的时候,部分病人膀胱中的尿液会通过尿道流出来。
对于慢性尿潴留,以排尿不畅、尿频等为显著表现,排尿后,容易出现尿不尽感,偶尔出现尿失禁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有那么一部分病人,并没有出现慢性尿潴留的表现,但是,此时可能可能引起了肾积水以及上尿路扩张等一系列并发症,需重视。
妇产科病人尿潴留的诱发因素有哪些?1.手术操作因素。
若是站在解剖层次分析,盆腔结构中的膀胱尿道与子宫附件以及阴道壁位置邻近,妇产科手术操作容易累及到膀胱。
妇产科手术中,操作时,容易损伤韧带中的神经纤维,造成神经性膀胱麻痹,故而对膀胱正常张力产生影响,引起尿潴留。
2.药物因素。
手术操作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而术后应用镇痛泵也会使用药物,这些都可能影响膀胱收缩力反射性,故而造成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发尿潴留。
除此之外,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给予解痉镇痛药,也容易降低膀胱的张力,增加尿潴留发生几率。
心理因素。
手术之后,由于排尿的姿势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存在害羞的心理,或者是不太习惯这种排尿方式,加上害怕因为排尿引起疼痛、切口裂开,从而不敢排尿,长时间的憋尿,很容易引起尿潴留。
4.分娩因素。
女性朋友在分娩过程中,子宫会压迫膀胱与盆腔神经丛,引起膀胱肌麻痹,降低肌张力,增加尿潴留发生几率。
产后尿潴留的健康教育
《产后尿潴留的健康教育》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妇女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的症状。
这种情况在产后常见,却常被忽视。
产后妇女患上尿潴留后,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尿道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和预防产后尿潴留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了解产后尿潴留的原因。
产后妇女的盆底肌肉和尿道会因分娩过程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排尿功能受到影响。
此外,长时间的分娩、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也会增加产后尿潴留的风险。
其次,预防产后尿潴留。
产后妇女应积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例如骨盆底肌收缩和放松训练,以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控制力。
在产后恢复期间,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能有助于减轻盆底肌肉的压力,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最后,及时就医治疗。
一旦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产后妇女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或者进行膀胱导管引流,帮助患者解决尿潴留问题。
综上所述,产后尿潴留虽然常见,但却不容忽视。
通过了解尿潴留的原因和预防方法,产后妇女可以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同时,一旦出现尿潴留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也是非常重
要的。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复查,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帮助产后妇女度过健康的恢复期。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分娩后无法完全排空膀胱或尿液储存超过200 ml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尿潴留、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尿潴留,下面将根据大纲提出四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和评估、促进尿排泄、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
1.观察和评估产后尿潴留是指分娩后出现尿液无法完全排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尿液在膀胱中滞留,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尿潴留,在分娩前和分娩期间要加强对产妇尿液情况的监测。
尤其是对于有高龄、多胎、会阴切开等高风险因素的产妇,要加强监测。
如果发现排尿困难或尿液排出量明显减少,应及时采取措施。
产后要及时刺激排尿。
护士可以通过按压产妇的膀胱区域、灌输温热水或进行个人卫生护理等方法,刺激产妇的尿液排出。
这样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尿液在膀胱中滞留的可能性。
1.促进尿排泄为了促进产后尿液的排泄,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首先,鼓励产妇多饮水。
水的摄入可以增加尿液的产生,有助于刺激膀胱的收缩和尿液的排出。
护士可以定期提醒产妇喝水,并确保水的供应充足,鼓励产妇多饮水,并提醒她们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尿液在膀胱中滞留。
其次,提供适当的排尿环境。
产妇在排尿时需要隐私和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使其感到放松和自在。
护士可以为产妇提供独立的洗手间或隔间,并确保环境整洁和温暖。
再次,采用刺激排尿的方法。
护士可以使用温水浸泡会阴区域,或者用热敷或按摩的方式刺激膀胱收缩,帮助产妇尽快排尿。
在操作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和刺激。
最后,如果产妇无法自主排尿,可以使用助尿器具。
护士可以使用尿管或导尿袋进行引流,帮助尿液的排出。
在使用助尿器具时,护士需要注意卫生和操作技术,避免感染和损伤。
产妇应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定期上厕所。
及时排空膀胱有助于保持膀胱的正常功能,避免尿液滞留。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产后尿液的排泄,减少尿液潴留的风险。
产后尿潴留的健康教育
在产后的第一天,妇女可能会出现尿潴留的情况。
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骨盆底肌肉受到牵拉和损伤,导致尿道和膀胱功能受到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产后尿潴留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尿潴留的症状:产后尿潴留的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流细弱、尿频和尿急等。
有些妇女可能会感觉到尿液残留在膀胱中,即使已经尝试排尿。
2. 排尿技巧:学习正确的排尿技巧可以帮助缓解尿潴留。
首先,找到一个适合的姿势,例如坐下或洗澡时稍微蹲下。
然后,尽量放松身体,用手轻轻按压下腹部,帮助膀胱尽可能地排尽尿液。
同时,尽量避免久坐不动,可以适当活动身体,促进排尿。
3. 饮水习惯: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对于预防尿潴留非常重要。
妇女应该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同时避免饮用过多咖啡、茶和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
4. 注意排尿时间: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憋尿过久。
不要等到尿急才去排尿,务必在感觉到需要排尿的时候尽快找到合适的场所排尿。
5. 盆底肌肉锻炼: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有助于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尿道和膀胱的控制功能。
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产后康复师学习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
6. 就诊咨询:如果尿潴留的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就
医咨询。
医生可以进一步评估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或药物。
总之,产后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正确的排尿技巧、适当的水分摄入和盆底肌肉锻炼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尿潴留的情况。
若有需要,及时就医咨询以得到专业的治疗建议。
预防产后尿潴留护理措施【摘要】在产后,产妇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这不仅会给产妇带来不适,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预防产后尿潴留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注意排尿姿势、避免憋尿、不要过度用力以及定期运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保护产妇的健康。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疾病和痛苦。
产后尿潴留不容忽视,但只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就能有效预防,让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能够顺利度过,并且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 预防措施, 饮食调理, 排尿姿势, 憋尿, 用力不过度,定期运动, 健康保护, 科学护理, 产妇健康, 预防重要性, 危害, 及时预防.1. 引言1.1 产后尿潴留的危害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尿液无法正常排尽或排尿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给产妇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产后尿潴留会增加产妇感染泌尿系统的风险。
由于尿液在膀胱内滞留过久,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尿路感染或膀胱炎等疾病。
长时间的尿潴留会增加膀胱内的压力,导致膀胱肌肉过度扩张,长期如此会引发膀胱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膀胱扩张和膀胱炎等严重后果。
产后尿潴留还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频繁的尿意和排尿困难会给产妇带来身心上的不适和困扰,影响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预防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细节,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保护产妇的健康和幸福。
1.2 预防的重要性预防产后尿潴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产后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感染、尿路结石等。
而预防产后尿潴留并不复杂,只需要注意一些日常生活细节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
产后期的新妈妈们往往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容易忽略一些小细节。
只要重视预防产后尿潴留的重要性,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疾病困扰。
产后常见症状的预防与护理一、尿潴留(一)症状产后6小时不能自主排尿,小腹胀满,称尿潴留。
多见于初产妇或产程较长的产妇。
(二)预防在产后4-6小时内,无论有无尿意,应让产妇主动排尿。
可在产后短时间内让产妇多吃些带汤饮食,多喝红糖水,使膀胱迅速充盈,以此来强化尿意。
(三)发生后的护理(1)不习惯卧位排尿的产妇,可以坐起来或下床小便。
(2)用温开水洗外阴部或热水熏外阴部,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导排尿反射。
也可用持缓的流水声诱导排尿。
(3)在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部位,用热水袋外敷,以改善膀胱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后产妇仍不排尿,则要让医生处理。
二、尿失禁生育后,产妇盆底组织松弛,耻骨尾骨肌群张力降低,咳嗽或用力时由于腹内压升高压迫膀胱引起尿失禁。
(1)产后在身体尚未复原之前,不宜过早地剧烈运动或用力过度,如提重物。
(2)尽量避免感冒,因感冒一般会导致咳嗽,咳嗽可引起尿失禁。
产妇一旦感冒应及早治疗。
(3)进行缩肛锻炼,即做收缩肛门的动作,每日30次左右。
(4)做憋尿动作。
每天有意憋尿两次,每次10分钟。
三、褥汗在产后最初几天,产妇总是出汗较多,特别是在睡眠时和初睡时,常见产妇衣服、被子都被汗水浸湿,医学上将此种生理现象称为褥汗。
产后多汗并非病态,也不是身体虚弱的表现,一般数日内自行好转,不需特殊处理。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出汗后避免受凉伤风。
(2)内衣要经常换洗。
(3)更衣前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四、会阴疼痛(1)用95%酒精纱布湿敷或用50%硫酸镁热敷或用红外线灯泡(无红外线灯泡也可用高瓦数的普通灯泡)光照,每日2次,每次20 - 30分钟,有利于消肿,减轻疼痛。
(2)如果会阴伤口疼痛且局部红肿、触痛、皮肤温度升高,属伤口感染征象,须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缝线拆除后,会阴疼痛会减轻,若伤口硬而疼痛,可以用氦氖激光照射;恶露基本排干净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阴道洗剂坐浴,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有利于消肿,促使硬结软化,消肿解痛。
预防产后尿潴留发生措施
答案:产后避免尿潴留的方法包括多坐少睡、水蒸气熏疗、按摩刺激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1、多坐少睡:产后如果经常躺在床上,可能会导致排尿敏感度降低,从而引发尿潴留。
因此,应该多坐少睡,保持一定的坐姿,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尿液的排出。
坐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压迫到腹部或膀胱。
2、水蒸气熏疗:水蒸气熏疗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尿潴留的方法,可以在浴缸或浴盆中加入热水,然后坐在上面,让蒸汽熏蒸会阴部。
注意不要让水接触身体,以免烫伤。
这种方法可以放松会阴部肌肉,促进尿液的排出。
3、按摩刺激:在腹部膀胱处轻轻按摩,可以刺激排尿。
按摩时要从上向下,顺时针方向进行。
同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膀胱,帮助尿液排出。
但是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时间,不要过度用力或按摩时间过长。
延伸:
预防产后尿储潴留的方法,包括产后口服红糖水,尽早下地排尿,不要长期卧床,因为产后长期卧床不利于尿液排出,同时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意见建议:建议产后下地排尿时,要注意是否能够排净,如果排尿后仍然自觉腹胀,可以请医生做超声下残余尿的测定。
如果超声下发现膀胱充盈明显,考虑尿潴留,可以继续尝试排尿或者是放置导尿管,放置1~2天之后可以拔除,大部分产妇排尿顺利。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3-08-19T15:20:29.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张学月[导读]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有利于产后康复,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张学月(石首市人民医院产科 43440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91-02 产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对于第二产程延长和器械助产的发生率最高,一旦发生,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增加产妇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
极大地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所以密切观察产后排尿情况是产褥期护理的重要环节。
现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分娩42例产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分析查找产后尿潴留的诱因,已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82例,发生尿潴留的42例。
其中第二产程延长者8例,会阴侧切使用器械助产者10例,外阴伤口疼痛有恐惧感心理者17例,尿道口粘膜擦伤者4例,会阴血肿3例。
2、病因分析
心理因素:多见于初产妇,由于产后外阴伤口的疼痛刺激,同时产妇恐惧心理,怕伤口裂开而不敢用力排尿或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发生尿潴留。
产程延长:分娩时常见于第二产程延长,胎头先露部长时间对膀胱和尿道的压迫,尤其膀胱三角区,使膀胱尿道粘膜充血、水肿,尤其是膀胱内口外发生水肿,尿道变窄,致使膀胱排尿困难或受阻而发生排尿困难,胎头压迫膀胱使肌张力降低,肌肉收缩功能障碍,对膀胱内压敏感性下降,造成排尿困难。
腹壁松驰:腹壁由于妇娠时长期持久扩张,产后腹壁松驰,腹压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敏感性下降,无力排尿,导致尿潴留。
产前或产后应用某些药物,如解痉药、镇静药、止痛药影响神经传导降低膀胱张力直接影响排尿,而引起尿潴留。
3、预防及护理
1)做好产前的宣教工作,使产妇正确认识到分娩是一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紧张情绪,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合理用力,缩短产程,减少先露部对膀胱的压迫。
在整个产程过程中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及时排尿。
在产时发生尿潴留需导尿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注意保护会阴减少软产道的损伤,会阴切开缝合松紧要适宜,减少伤口疼痛。
2)产后要及时帮助产妇排尿,做好心理护理,有些产妇因伤口疼痛或怕伤口裂开而发生尿潴留,故医护人员对产妇应做好宣教,消除其顾虑和恐惧,讲明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告知如不及时排尿则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并容易发生膀胱炎,产后鼓励多饮水,及时督促排尿,尽量下床蹲式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鼓励产妇下床走动,增强腹肌收缩力量。
3)下腹部热敷,在下腹部膀胱区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15-20分钟,或用微波在膀胱区照射15-20分钟,利用热力使松驰的腹肌收缩,而促进排尿。
微波能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具有解痉止痛、消炎等作用。
对于粘腹水肿的膀胱平滑机也起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采取按摩,将手置于产妇下腹部膀胱鼓隆处,轻轻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压力由轻到重,直到有尿流排出。
但用力不要太猛以防损伤膀胱。
4)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和尿道口周围,同时让产妇听流水声,产生条件反射,使产妇产生尿意,诱导其排尿,对诱尿排尿无效者,应用开塞露40ml,利用甘油的高渗作用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引起排便,利用排便对膀胱括约肌同时松驰的机制,以开塞露塞肛,引起排便而排尿[1]。
5)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强,为产后尿潴留患者肌注新斯的明0.5-1mg,以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而排尿。
也可以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
将新斯的明0.5ml直接注射到两侧足三里穴位,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6)中医干预:取中极、透曲骨、地机(左)、三阴交(右)留钟20分钟,施术后30分钟可自行排尿[2]。
7)导尿:发生尿潴留不要轻易采取导尿方法,因为此法可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并且给产妇带来诸多不便,在以上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应在严密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防止发生尿路感染。
如果尿液较多,不宜1次排尽或速度过快,一次导尿不得超过1000ml,如果尿过多过快,可使腹压突然下降,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致使血压下降而虚脱并可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在留置尿管期间,应多饮水,导尿管每2-4小时开放1次,夜间开放,以锻炼膀胱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导尿同时给予抗生素,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会阴护理两次,一般留置导尿管2-3天。
通过上述方法与护理,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并痊愈。
4、小结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6-8小时不能自解小便或排尿困难至尿液残者,多见于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肌张力降低造成的。
产后尿潴留可造成产妇痛苦,严重者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危及产妇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尿潴留时间长,还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有利于产后康复,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严密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纠正产妇一般情况,以免产妇过度疲劳。
产后适量饮水,产后2小时内督促和鼓励产妇按时排尿,给予安慰和鼓励,消除其顾虑与恐惧,并告知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使其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尿潴留是产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护理人员要清楚尿潴留发生的时期、原因,护理中加强观察,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尿潴留,减轻产妇痛苦。
由此可见,避免尿潴留的发生重在预防,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宣教,落实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爱凤、齐中普:开塞露在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40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46.
[2]卢绪玉、刘朝霞:浅谈尿潴留的护理对策,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