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 从2014指南看NT-proBNP在急慢性心衰诊疗中作用(临床)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33
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NT-pro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就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NT-pro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激素,在心力衰竭发生时释放至血液中。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观察其疾病进展,尤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NT-proBNP的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损害、心肌肥大和肺部压力负荷等因素密切相关,故而能够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其含量高低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和预后,对于临床医生合理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及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过程中,NT-proBNP检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研究表明,NT-proBNP的水平可以用于心衰的筛查,对于疑似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NT-proBNP检测,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早期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NT-proBNP的水平可以帮助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于区分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风险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NT-proBNP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治疗效果,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引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NT-proBNP检测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诊断及风险评估手段之一。
根据中国心衰协会推荐,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合NT-proBNP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诊断心力衰竭的类型和程度,并以此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心衰患者的长期随访中,定期进行NT-proBNP的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力衰竭的加重和恶化。
检测NT-ProBNP在心衰疗效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心衰疗效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20例记为疾病组,另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健康组,对比两组NT-ProBNP水平。
将疾病组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各30例,对比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
结果:健康组血清NT-proBNP水平(56.89±11.26)ng/mL明显低于疾病组(2784.30±556.24)ng/mL,组间对比(P<0.05)。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呈显著差异分布,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大,血清NT-proBNP水平也越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分级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呈异常高表达,且随着疾病加重其表达水平升高,可用于监测疗效。
【关键词】心力衰竭;N末端B型脑钠肽;疗效评估利钠肽(BNP)是一种多肽,当心容量负荷加重或心室肌受到牵拉时,左心室肌可释放BN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为BNP的分解产物,无生理活性,二者临床意义接近,但NT-proBNP半衰期相对更长,水平相对稳定,更容易检测[1]。
心力衰竭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均会出现心力衰竭[2]。
心力衰竭可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引起NT-proBNP水平升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NT-proBNP的检测对心衰疗效的评价作用。
详情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20例记为疾病组,另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
疾病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6.44±11.35)岁。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02-20T11:02:10.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锦[导读] 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李锦(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宝应 225800)【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在心力衰竭(H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I、Ⅱ、Ⅲ、Ⅳ)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及32例HF患者经常规抗心衰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心力衰竭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I~Ⅱ级、Ⅲ级、Ⅳ级比较,随分级越高,NT-proBNP结果越高;治疗后NT-proBNP显著降低。
三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
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32-02心力衰竭是一种任何心脏的结构或功能障碍均可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使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而损害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由于早期心衰常无临床表现,且目前缺乏有效、客观的指标,故许多无症状的心衰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药物干预治疗。
二十多年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BNP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BNP和NT-proBNP检测在21世纪初先后进入我国,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心血管病尤其是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十分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通过观察98例心衰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以及32例心衰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水平在心衰诊断及病情判断、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NT-probs在急、慢性心衰诊疗中的应用一、前言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多数急性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而转入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
发达国家的心衰患病率为1.5%-2.0%,≥70岁人群患病率≥10%。
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成人心衰患病率为1.3%[2]。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衰预测和诊断的有力生物标志物,助于心衰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等。
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流程全面准确的诊断是心衰患者有效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心衰的诊断和评估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
三、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临床应用1、项目概述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一个含134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随后蛋白酶切掉N端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变成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NP原,称之为proBNP (BNP前体)。
proBNP在蛋白内切酶作用下裂解为含76个氨基酸、无活性NT-proBNP(氨基末端- proBNP或N端-proBNP)和含32个氨基酸、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生物活性激素BNP(B性脑利钠肽)。
Nt—proBNP测定在急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危险分层的远期作用研究目的评价血浆中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预测急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中的长期价值。
方法该研究共纳入2007年8月~2014年8月因急性心衰于我院住院的患者252例,平均年龄(72.3±11.7)岁,测定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主要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应用COX比例危险度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患者血浆中Nt-BNP水平在急性心衰患者中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中的作用。
结果经过平均(42.7±5.3)月的随访,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为65.5%(165 of 252),心血管死亡率为76.4(126 of 165)。
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基线水平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COX比例模型显示Nt-proBNP是急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 4.2,95%CI 2.3~12.6)。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在急性心衰患者中,当NT-proBNP>4832.5 pg/ml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风险明显升高。
结论NT-proBNP水平在预测急性心衰患者长期发生死亡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长期预后会随着血浆中NT-proBNP水平的升高而下降。
标签:急性心力衰竭;B型脑钠肽前体;心血管事件;预后评估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各种心脏疾病并发症的发展阶段,它是临床上的心血管疾病中的急重性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基于循症医学,经过临床试验,研究者们发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血液生化标志物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作用[2-3]。
为了探讨AHF患者中血浆N-proBNP的水平在预测心血管死亡事件中的长期价值,我们对我院的2007年8月~2014年4月的25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进行随访研究。
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刘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7期摘要研究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对NT-proBNP的应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NT-proBNP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 h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 C H 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右心衰和全心衰。
是由于原发心肌病变和心室容量或压力w负荷过重,从而引发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血清NT-proBNP是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的诊断心力衰竭具有特异性的肽类激素。
1 NT-proBNP的生物学特性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由日本学者Tetsuji Sudoh在1988年,首次从猪脑内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强力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降压作用的多肽,命名为脑钠肽或称钠尿肽。
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
人类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由900一1000个核苷酸组成,BNP分子内部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环,不同种属间稍有差异。
目前,BNP的临床作用主要作用有:(1)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肾血流量(2)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及心室舒张术期压力,提高心输出量和改善舒张功能。
(3)抑制肾素及醛固酮的分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和促进排尿,增加钠排泄。
(4)抑制纤维母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的增生、肥大,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氨基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epeptide,NT-proBNP)是脑尿钠肽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无活性肽段残片,由7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500,体内半衰期是1~2h,而BNP在体内的半衰期仅为20 min,并且,血浆中BNP的浓度比NT-proBNP低,前者仅为后者四分之一。
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昆明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摘要目的:为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CHF) 所致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334例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A组年龄<50岁50例,B组年龄50-75岁138例,C组年龄>75岁146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mini VIDAS对334例患者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三组血清NT-proBNP测定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NT-pro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的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NT-proBNP诊断CHF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96.2%,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92.9%。
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指标,可用于心衰患者危险分层,可用于量化心衰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NT-proBNP 心力衰竭诊断价值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心衰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但这些依据常缺乏特异性。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是在心室壁受牵拉时心室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以激素原的形式分泌,然后等比例分解成脑钠肽(BNP)和NT-proBNP,NT-proBNP代谢速度较BNP慢,浓度较稳定,被认为是较好的能反映心脏功能的客观指标。
为了解血清NT-proBNP 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对334例CHF的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确诊急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334例,详细采集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肺部CT、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测、心脏超声等资料。
慢性肾病中N T-p r o B N 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工业化国家里,约40%的死亡由心血管病所引起;在我国,心血管病也正在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血管病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的数十年中可以没有显着的表现,而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些客观的指标检测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及早诊断、风险评估、治疗监测。
近十年来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等心脏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新的心脏标志物相继被发现。
心脏标志物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极大促进了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同时,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
据中华肾脏病学会透析移植登记报告和侯凡凡等的调查,我国透析患者约51%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为16.5%,左心室肥厚(LVH)为58.5%,充血性心力衰竭(CHF)27.7%。
近年由于透析疗法的普及,我国透析患者数正以每年1 1%的速度递增,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也逐年延长,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调查结果证实,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已存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处于第2—3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左心室肥厚和CHF的患病率显然已十分惊人,高达41.2%的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合并LVH,13.8%有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证据。
GFR每降低10ml/min/1.73m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5%,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比以往认识的更早,早期评价心脏功能对患者治疗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心肌标志物的应用将为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诊断提供帮助。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已经批准通过cTnT作为ESRD患者对于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的危险分层的生物标志物。
一、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伤的灵敏生物标志物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增加的趋势,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心电图的特殊改变进行诊断。
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王宏【摘要】Objective The clinical value that NT-proBNP detection is applied in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diagnosis is researched. Methods 85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patients who a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 2014 to December 2014 serve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85 people who receiv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ave healthy bodies in our hospital serve as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NT-proBNP concentration of patients and healthy people are different, so that NT-proBNP change condi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s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people, NT-proBNP concentration in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is obviously higher. (t=41.82,P<0.05) the NT-proBNP concentra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of 85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an be seen by comparison; if the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is higher, the NT-proBNP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and the NT-proBNP concen-trations are different obviously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χ2=51.72,P<0.05). The T-proBNP concentration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0.05). In the meantim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s higher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before-treatment(P<0.05), and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NT-proBNP is an accurate and reliable biochemical criter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of NT-proBNP has the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specific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has the promotion value clinically.%目的:对NT-proBNP 检测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NT-proBNP检测在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NT-proBN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尤其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NT-proBNP检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NT-proBNP的基本概念、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全面展现NT-proBNP检测在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二、NT-proBNP在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1. 诊断心力衰竭由于NT-proBNP与心脏负荷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其血液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志物。
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心脏负荷明显增加,NT-proBNP的分泌也会显著增加,导致血液中NT-proBNP的水平升高。
通过检测NT-proBNP的水平可以及时诊断心力衰竭,指导临床治疗。
2. 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对于心衰患者来说,NT-proBNP的水平可以反映心脏功能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一般来说,NT-proBNP的水平越高,患者心衰的严重程度也越高,预后也越差。
定期检测NT-proBNP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
3. 指导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NT-proBNP的水平可以作为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通过监测NT-proBNP的水平,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种类,甚至调整手术的时机,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区分心力衰竭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NT-proBNP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是否是由心力衰竭引起的。
一般来说,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水平正常或者偏低。
通过检测NT-proBNP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作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在临床实践中,NT-proBNP的检测已经成为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逼人类最严峻的疾病之一。
在工业化国家里,约40%的死亡由心血管病所引起;在我国,心血管病也正在成为威逼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血管病在显现明显临床症状前的数十年中能够没有显著的表现,而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逐步表现出不稳固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峻的症状。
人们一直期望找到一些客观的指标检测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及早诊断、风险评估、治疗监测。
近十年来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等心脏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新的心脏标志物相继被发觉。
心脏标志物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极大促进了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同时,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位缘故。
据中华肾脏病学会透析移植登记报告和侯凡凡等的调查,我国透析患者约51%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为16.5%,左心室肥厚(LVH)为58.5%,充血性心力衰竭(CHF)27.7%。
近年由于透析疗法的普及,我国透析患者数正以每年1 1%的速度递增,透析患者的生存时刻也逐年延长,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调查结果证实,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已存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处于第2—3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左心室肥厚和CHF的患病率明显已十分惊人,高达41.2%的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合并LVH,13.8%有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证据。
GFR每降低10ml/min/1.73m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5%,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比以往认识的更早,早期评判心脏功能对患者治疗及改善预后专门重要,心肌标志物的应用将为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诊断提供关心。
美国食品药品治理局( FDA)差不多批准通过cTnT作为ESRD患者关于所有缘故所致死亡的危险分层的生物标志物。
一、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害的灵敏生物标志物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增加的趋势,典型的病例能够依照病史、症状及心电图的专门改变进行诊断。
血清NT-ProBNP 水平与心衰患者的相关性及对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的价值研究李辉煜【摘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对其 NT-proBNP、LVEF、LVEDD 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并分析NT-proBNP 与 LVEF、LVEDD 的相关性。
结果心力衰竭组的 NT-proBNP 和LVEDD 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 LVEF 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 NT-proBNP、LVEDD 不断升高,而 LVEF 不断下降,不同分级患者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经相关性分析,可见,NT-proBNP 与 LEVF 呈显著负相关(r=-0.582,P<0.01),与LVEDD 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1)。
心衰患者的血清 NT-proBNP 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且与左室结构、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血清NT-proBNP 水平的测定为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13【总页数】3页(P2496-2497,2498)【关键词】血清 NT-ProBNP;心衰;心功能【作者】李辉煜【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症状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发展阶段,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存活率较低。
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脑钠肽前体经降解产生的一种无生物活性物质,其与血管扩张、血压稳态性以及机体的心脏代偿功能之间息息相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