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ERVQUAL模型

SERVQUAL模型

SERVQUAL模型
SERVQUAL模型

SERVQUAL模型

SERVQUAL模型(SERVQUAL Model)

SERVQUAL模型简介

SERVQUAL为英文“Service Quality”(服务质量)的缩写,该词最早出现在1988年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来特汉毛尔(Zeithaml)和白瑞(Berry)三个合写的一篇题目为《SERVQUAL:一种多变量的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度量方法》的文章中。

SERVQUAL理论是依据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理论在服务行业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理论核心是“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即:服务质量取决于用户所感知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所期望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别程度(因此又称

为“期望-感知”模型),用户的期望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先决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就是要超过用户的期望值。其模型为:Servqual 分数= 实际感受分数- 期望分数。

SERVQUAL将服务质量分为五个层面:有形设施(Tangibles)、可靠性(Reliability)、响应性(Responsiveness)、保障性(Assurance)、情感投入(Empathy),每一层面又被细分为若干个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用户对每个问题的期望值、实际感受值及最低可接受值进行评分。并由其确立相关的22 个具体因素来说明它。然后通过问卷调查、顾客打分和综合计算得出服务质量的分数,

近十年来,该模型已被管理者和学者广泛接受和采用。模型以差别理论为基础,即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顾客从服务组织实际得到的服务之间的差别。模型分别用五个尺度评价顾客所接受的不同服务的服务质量。研究表明,SERVQUAL适合于测量信息系统服务质量,SERVQUAL也是一个评价服务质量和用来决定提高服务质量行动的有效工具。

SERVQUAL计算公式

SERVQUAL计算公式:SQ = 622i = 1( Pi - Ei )式中:

SQ 为感知服务质量;

Pi为第i个因素在顾客感受方面的分数;

Ei 为第i个因素在顾客期望方面的分数( i = 1 ,2 ,3 ,.....n , n = 22) 。

由上式获得的SQ 是在五大属性同等重要条件下的单个顾客的总感知质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顾客对决定服务质量的每个属性的重要性的看法是不同的。

因此,通过顾客调查后,应确定每个服务质量属性的权重,然后加权平均就得出了更为合理的Servqual 分数。

公式为:SQ = 65j = 1wj 622i = 1( Pi - Ei )( i = 1 ,2 ,3 , ......,22 , j = 1 ,2 ,3 ,4 ,5)wj 为第j 个属性的权重。

将此时的SQ 分数再除以因素数n( n = 22) ,就得到单个顾客平均的Servqual 分数。

最后,将调查中所有顾客的Servqual 分数加总,再除以顾客数目m ,就得到某企业该项服务产品平均的Servqual 分数,即Servqual = 6mi = 1SQiPm

[编辑]

SERVQUAL模型的五个尺度

SERVQUAL模型衡量服务质量的五个尺度为;有形资性、可靠性、响应速度、信任和移情作用。

SERVQUAL模型具体内容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含22个小项目,记录了顾客对特定服务行业中优秀公司的期望。第二部分也包括22个项目,它度量消费者对这一行业中特定公司(即被评价的公司)的感受。然后把这两部分中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得到五个维度的每一个“差距分值”。差距越小,服务质量的评价就越高。消费者的感受力期望的距离越大,服务质量的评价越低。相反,差距越小,服务质量的评价就越高。因此SERVQUAL 是一个包含44个项目的量表,它从五个服务质量维度来度来能够顾客期望和感受问卷采用7分制,7表示完全同意,1表示完全不同意,*表示分值相反。以下是三位学者提出的五个维度。

(1)有形性(Tangibles)

有形性包括实际设施,设备以及服务人员的列表等。其组成项目有:1.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2. 服务设施具有吸引力;3. 员工有整洁的服装和外套;4. 公司的设施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相匹配

(2)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是指可靠的,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其组成项目有:5. 公司向顾客承诺的事情都能及时完成;6. 顾客遇到困难时,能表现出关心并帮助;7. 公司是可靠的;

8. 能准时地提供所承诺的服务;9. 正确记录相关的记录。

(3)响应性(Responsiveness)

响应性指帮助顾客并迅速的提高服务水平的意愿。其组成项目有:10. 不能指望他们告诉顾客提供服务的准时时间*;11. 期望他们提供给及时地服务是不现实的*;12. 员工并不总是愿意帮助顾客*;13. 员工因为太忙一直与无法立即提供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

(4)保证性(Assurance)

保证性是指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其组成项目有:14. 员工是值得信赖的;15. 在从事交易时,顾客会感到放心;16. 员工是礼貌的;17. 员工可以从公司得到适当的支持,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5)移情性(Empathy)

移情性是指关心并为顾客提供个性服务。其组成项目有:18. 公司不会针对顾客提供个别的服务*;19. 员工不会给与顾客个别的关心*;20. 不能期望员工了解顾客的需求*;

21. 公司没有优先考虑顾客的利益*;22. 公司提供的服务时间不能符合所有顾客的需求*。

[编辑]

SERVQUAL模型的发展演变

PZB(1985) 对于服务品质构面(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提出十点分析,其为消费者服务品质感受的主要成分:

1.可靠性(reliability):一致性的绩效、表现,并重视对消费者承诺。

2.反应性(responsiveness):员工提供服务之意愿和立即性。

3.胜任性(competence):服务人员是否拥有执行服务专业知识和技巧。

4.接近性(access):接近性系指容易接触或联络。

5.礼貌性(courtesy):服务人员服务顾客或电话接听,都要能殷勤有礼、尊重、体贴与友善。

6.沟通性(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能「听得懂」的语言沟通并且倾听

7.信用性(credibility):以客户利益为最优先,带给消费者信赖感、信任和诚实感受。

8.安全性(security):消费者能免于担心危险、风险式疑惑等状况。

9.了解性(understanding/knowing the customer):对顾客需要之了解。

10.有形性(tangibles):服务的实体证据以及其它服务设施等。

[编辑]

SERVQUAL模型的运用

SERVQUAL模型广泛运用于服务性行业,用以理解目标顾客的服务需求和感知,并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管理和量度服务质量的方法。

在企业内部,用SERVQUAL模型来理解员工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从而达到改进服务的目的。

[编辑]

SERVQUAL模型的局限性

SERVQUAL是建立在服务质量的概念性模型上的,给予五个缺口在五个不同的维度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分系统,根据分值得高低对评价对象的服务质量进行量化的评判。在形式上通过问卷的发放收集顾客对评价对象的感知质量和与其服务质量,最后通过一定的加权计分。

首先,SERVQUAL评价模型的开发者对服务行业的划分方面是“按照服务接触水平将服务分为高接触度服务,中接触度服务和低接触度服务。” 这样的划分本身有其局限性,那么基于这种划分方法的SERVQUAL评价模型必然有其局限性,它无法更好的说明在以上划分行业之外或者介于之间的行业的特性。

其次,SERVQUAL评价模型是在五个维度中开展调查分析的,五个维度依次是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在面对不同行业时,五个维度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存在着权重的赋值以及问卷设计上前后次序的两方面问题,这都影响着SERVQUAL评价模型的运用和正确性。

再者,SERVQUAL 评价模型的研究是基于三个行业(电话维修,银行零售和保险业)中的五家公司调查的样本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其样本容量的有限性导致了SERVQUAL 无法把问题说清楚和客观。另一方面,在行业的选择上,电话维修,银行零售业务和保险业三个行业无法全面的反映出所有服务行业的共同特点,至少对旅客运输这类质量递减行业的特点没有被表现出来。

最后,就是SERVQUAL评价模型是一种事前研究,即在顾客最终体验服务产品带来利益前就对SERVQUAL的问卷做出了回答。服务产品的特点告诉我们,顾客从消费服务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往往具有不可感知性,很难被察觉,或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消费服务的享用这才能感觉出利益的俄存在。也就是说,顾客的期望和感知可能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间断性,但SERVQUAL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却需要时间上的连续性,以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

[编辑]

SERVQUAL模型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浙江省星级饭店的Servqual模型的分析[1]

世界著名的饭店品牌非常注重服务质量,突出服务特色,以此为依托树立本饭店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假日、马里奥特、凯悦、喜来登这些著名的饭店品牌成功背后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孜孜追求。如假日饭店集团通过对服务质量的追求和服务项目的创新等细节方面的努力来体现饭店品牌的特色与内涵,维持品牌的发展。里兹·卡尔顿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成为全球豪华旅行和饭店产品与服务的最佳供货商”。

我国饭店在品牌的培育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已经形成了某些颇具竞争实力的饭店品牌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相比较国际饭店品牌,我国饭店的服务质量已成为阻碍品牌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国内外饭店品牌.我们发现国内的饭店品牌侧重在硬件上投资,而国际饭店品牌则在软件上投资。可以说我们中国的部分品牌饭店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与它们的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但是在软件投资方面.大多数品牌饭店仍处在相当落后的状态。服务质量研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全面改善我国饭店的服务质量,提升饭店的品牌竞争力。通过研究试图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一些相关要素,进而为我国星级饭店改善服务质量提供有利的参考。

对于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派瑞塞姆(Parasurama)、塞随莫尔(Zeithama1)、巴里(Bery)三人在1988年最早提出的Servqual模型得到了许多营销专家的认可,被认为是适用于测评各类服务质量的典型方法。Servqual测量模型共包括22个项目.用来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随着PZB提出服务质量模型.他们又提出影响服务质量的五大因素即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情感性和有形性.称为五维度”。这五大属性的提出受到了国际服务质量研究界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PZB,1998,P12-40)。测量时共有两套量表,一套测量服务期望,一套测量服务感知;在量表中,顾客期望被定义为“Should”,意指“服务应当是什么”;所有问项中共含有9个负面问项;测量取7个值,“7”表示非常满意,“1”则表示非常不满意,中间刻度分别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值依次递减;测量方法是先度量顾客期望,这种期望主要受自身经历、广告、促销、企业形象和顾客口碑等因素的影响;再度量顾客感知.这是一种体验质量.最后计算两者的差,即为判断服务质量水平的依据。整个服务质量的评价由也公式(1)给出:

式中为服务质量,P为服务感知,E为服务期望。

根据Q值的正负及大小,服务性企业可以判断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Q为正.服务质量高于以往水平或高于一般水平;Q为负,说明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顾客的要求,必须尽快改进;Q趋近于零,意味着企业提供了正常的服务,恰好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再通过对照各指标具体的得分情况,能依据它发现自己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即问题究竟在哪一方面,从而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1994年,在1988、1991年研究的基础上,PZB再次对Servqual进行了扩展,把顾客的期望划分为恰在此时的服务和理想的服务”两部分,并把问题减少到21个(如图所示)。

研究证实,Servqual尤其是修正的Servqual和扩展的Servqual能够为服务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并且使用简单成本较低,在测评服务质量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从PZB首次提出后,在银行、零售、保险、旅游等各服务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测量服务质量的首选工具。服务企业通过对顾客期望与感知差距的对比,努力找出缺陷所在,并进行有效地改进,从而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它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后得出的,无论从理论根基还是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它都是较好的一种服务质量测评工具。经检验,Servqual可以应用我国的饭店业.对于服务质量改进具有指导作用。

2005年10月对16家位于杭州市、宁波市著名的品牌饭店的顾客使用Servqual模型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历时三周共发出问卷480份回收460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有效问卷率为82.17%。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了本项研究中33个计量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了提高模型分析中各个参数的稳定性我们把衡量指标尺度的几个子尺度的项目平均数作为相应概念的计量指标。服务质量测评为

5等级记分,其中等水平的记分是2.5。从服务质量各个指标的平均数来看因子的平均水平都在中等以上.从标准差得分看服务质量各因子的离散程度不高表明本样本服务质量各个体之间差异不大。评估服务质量的21个项目维度均超过了3.5分说明这些饭店质量维度给予顾客感知来说比较高而维度的标准差差别不大。

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发现本研究的总量表信度α系数值为0.9260,根据Bryman和Gramer的观点,该量表信度较高。服务质量测评部分的信度Q系数值为.其他各分量表的α系数值均大于0.70,分别为0.8892、0.8681、0.7997和0.7127,这说明本研究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内部结构良好.研究抽样所取得的数据的有效性满足研究的要求。

对调查问卷中服务质量的21条测评指标的评价结果经过因子分析,发现它的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表所示。

服务质量因子分析的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到,用于检验因子分析的首要准则条件的KMO值为0.885,说明本研究的数据是适合作因子分析的。另外.表中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1%,表明数据具有相关性,是适宜做因子分析的。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获取初始的因子分析结果,然后用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根据较高因子负载的变量对因子命名。

由上表看出,对问卷中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21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4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956%,即四个主成分包含原始数据提供信息总量的79.956%,同时也表明用Factor1、Factor2、Factor3和Factor4四个主成分体现原21个单项指标的信息,准确把握性达79.956%。下面进行因素命名并解释因子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公因子Factor1:这一因子包含了8个指标变量,分别是“饭店的员工具有充足的知识回答您的问题”f12;“饭店能了解顾客最感兴趣的东西”fl5;“饭店的员工应该了解顾客的需要”fl6;“饭店有现代化的设备”f17;“饭店的设备外观很吸引您”fl8;“饭店的员工能够穿着得体、整洁干净”fl9;”与所提供的服务有关的资料齐全”f20;“饭店有使便利顾客的工作时间”f21,可将这8个指标命名为服务技术因子。

罗兰贝格: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以工作分析和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力 资源战略规划 工作分析1.岗位描述2.岗位评估 3.岗位等级体系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流程 2.关键绩效指标 薪酬福利 1.薪酬结构设计 2.福利体系设计 3.高管薪酬 素质模型 招聘与选拔 1.招聘流程设计 2.关键岗位甄选方法 培训与发展 1.培训管理体系 2.晋升渠道建立 3.中层人员能力评估 4.关键人员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部门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战略规划 1 8 3 5 4 2 6 7 研究工

课程内容与目的 ?介绍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 ?介绍建立素质模型的方法 ?介绍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其他企业素质模型介绍与分析

智慧始于新事物的定义. 苏格拉底

素质的定义 ?素质是一组可见的和能够应用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特殊情况下个人个性特征的组合,这个组合能够最终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素质强调的是员工如何创造价值,而不是员工已经做过什么 ?知识: 对具体领域的深刻理解,通常是通过正规的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工作渠道获得 ?技能: 进行某项体力或脑力劳动的能力或者熟练程度;一项技能通常通过针对性的学习获得并且通过测试之后应用 ?行为: 可观察的行动和表情 ?个性特征: 阻止或者导致事情发生的性格或持续不断的反应。这些性格或反应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或者被评估。正常情况下,这些特征也无法通过培训得到改进。

素质举例: ?知识–会计, 市场营销,工程 ?技能–机械操作, 制定预算, 制作文本文件,解决问题,谈判,沟通 ?行为–配合,同情心, 冒风险, 团队合作 ?性格特征–诚实,遵守道德, 自信, 自我调整

通用的能力模型字典

胜任力分级素质词典(通用素质部分) 第一部分词典介绍 该分级素质词典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经透彻研究后最好的胜任力素质词典。它集二十多年素质研究之精华,在世界范围内的上乘、杰出者身上得到过验证,其有效性经历过多种经验式素质模式的不断确认。各素质的级别经不断修改,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有效。其中,所有的素质都已通过最严格的研究测试和专业标准测试。每一核心素质都在许多企业组织的管理者评估过程中得到了可靠地鉴别表现证实。 收录在该词典里的通用核心素质,标准系列共有18个素质,通常被用来推导出一个人的素质模式:即每一行为事件访谈都会用这18个素质进行分析。而真正透彻研究的模式往往皆包括这18个为一组的素质(也许以18个素质的改进版为一组)

第二部分通用素质(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1.成就导向(ACH): 希望工作杰出或超出优秀标准。其标准可以是某个人自己过去的业绩(力求改进之);或一种客观衡量标准(只论结果);或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即竞争性);或某人自己设定的挑战性目标;或任何人从未做过的事(改革性)。因此一种独特的成就也可定为ACH。(是否考虑要满足并超过既定目标?为达所期好处肯冒一定风险?) 这种人: 1)要把工作做好:努力把工作做好或做对。也许有对浪费或低效率的受搓感(即抱怨所浪费的时间、表示想做得更好),却没有带来具体任何改进。 2)自创杰出衡量标准:面对他人强加的杰出标准,采用自己具体衡量结果的方法。也许表现为专注于某些新的或更确切的方法以达到管理目标。(那种对结果或业绩优秀衡 量标准有自然兴趣者需具体分析)。 3)业绩有改善:对某系统或自己个人工作方法作出具体改变以改进业绩(即把某事做得更好、更快、更省、更有效;改善其质量、客户满意度、精神面貌、收益),而没有 预先设定任何具体目标。(业绩的改进应该是明显的且可测量的。即使结果尚不知道或改进率低于所期望的,仍要计分。) 4)为达到有难度的目标而努力:“有难度”即仅有百分之50的机会达到目标、有百分之50的可能失败。其努力肯定是超常的,却又不时不实际或不可能的。或者,以最初 某基线业绩表现对照投入努力后的更高业绩表现:即“在我接手时,工作效率为20%,现在提高到了85%。”(如果目标不太难也不知达到与否,可作为2级计算分析作为于传统标准相竞争的证据。如果计为4级,那么一个人同样的行为或事件便不宜计为3。) 5)有做成本-效益分析:在仔细计算过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上做决定、定先后或选定目标:对潜在利润、投资盈利率或成本效益分析做详细明确考虑。家对商业结果做分析。(计 算分析时,这人应:1)具体提到过成本和2)效益和3)基于成本效益考虑的决定。 6)明知有风险仍一往无前:为提高效益调动最大资源和/或时间(明知不一定成功),(即改进业绩,达到一个有大难度的目标,等)。如计算分析时为6级,应注意计算 低级的ACH作为证据以充分抓住访谈者ACH的深度及广度。 2.演绎思维(AT): 喜把事物拆分成小块小块来理解,或用步步推进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解剖。演义思维包括对问题、局势等系统地、组织结构地理解;进而对不同特性或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理性地制定出先后对策;确定时间秩序,因果关系或如果这样便会那样的关系。(这人是否理解因果关系链?)

能力素质模型&岗位任职资格-喻春林

能力&岗位任职资格讲师:中国知名企业集团-首席人才官 (CHO)喻春林 2012年

议程 一、能力素质模型的定义 二、能力素质模型的意义 三、能力素质模型设计 四、实现能力素质模型与岗位任职资格对接方法

素质的提出 ——为什么要关注素质? ?企业是选对人重要还是培养人重要? ?哪些是决定与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 ?个人能力与绩效结果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什么指标对预测工作绩效最有效? ?如何寻找产生高绩效的员工,提高员工的适岗率??如何看人不走眼? ?“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容易发现容易发展是高绩效的必要条件,但不足够不容易发现不容易发展对长远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些特征和行为: ★易于观察并可衡量 ★可发展★是在既定岗位推动更佳绩 效的要素●Social Role ●Self ●-●Image ●Trait ●Motive ●Skill ●Knowledge ●Expert ●I Am Smart ●Persistent ●Personal Achievement ●Healer ●I Help People Help ●Themselves ●Accurate Empathy ●Resourceful Power 技能知识Competency 能力社会角色 自我形象特质 动机带动他人共同进步理解他人提供建议并执行我高标准严要求个人成就坚持不懈我遵守标准执行上层决定高绩效员工普通绩效员工能力的定义:聚焦于区别绩效优异的领导者/员工和普通的领导者/员工的那些可观察、可衡量的行为或个性特征 素质冰山模型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要想有效的提高空降兵招聘的成功率,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的素质模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的基本概念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的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释。 我们可以看到,麦克里兰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的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的特征,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的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的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二、素质分类 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权威的公认的素质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

公司能力素质模型描述

XXX公司 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目录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 什么是能力素质 1.2 能力素质的分类 1.3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 第二节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1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2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整体框架中的运用 第二章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第二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流程涉及部门 第四节主要控制点 第五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图 第六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说明(略) 第七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涉及的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八节核心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

第九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使用说明 第三章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考核管理流程中的运用第一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流程 第四节员工考核管理流程涉及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第五节个人绩效评估表 第六节个人绩效评估表填表说明 第七节评估打分依据 评估级别建议表 附件一:能力素质模型应用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附件二: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图(HR-FL-6) 附件三:能力素质模型表格 核心能力素质数据库 个人绩效考评表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成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为了未来的竞争》,Gary Hamel 和C.K. Prahalad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所谓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 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 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 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以往的经验所 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

02Hay全球通用素质模型(每人一份)

素 质 分 级 词 典 (通用素质千禧版) Hay Group 仅供内部参考!

目录 求实进取精神(ACH): (1) 演绎思维(AT) (3) 归纳思维(CT) (4) 服务精神(CSO): (5) 人才培养能力(DEV) (7) 监控能力(DIR) (9) 灵活性(FLX) (10) 人际影响能力(IMP) (11) 搜集信息(INF) (13) 主动性(INT): (15) 证实正直(ING): (16) 人际理解能力(IU) (17) 组织理解能力(OA) (18) 献身组织精神(OC) (19) 结交能力(RB) (20) 自信心(SCF) (21) 团队领导能力(TL) (22) 集体合作精神(TW): (23) Hay Group

素质分级词典 Hay Group 1 求实进取精神(ACH): 概念: 把工作做好,改进创新,和追求高标准的具体愿望和行动,该素质的核心特征是必须有客观标准来衡量这些愿望和行动是否代表进步和提高,而不仅仅是依靠主观判断和个人的口头表示,客观标准可以有多种表现。例如,个人过去的工作水平(有改进),具体结果(重实效),比别人做得更好(竞争意识),达到自我确立的高标准(自我激励),追求独特的成就(创新)也是求实进取的表现。 1. 想把工作做好;对自己的绩效情况表示关心 ? 试图把工作做好或做对; ? 表达出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愿望; ? 对浪费和低效率感到不满和沮丧。 ? 在第一级,一个人只表现出有把工作干好的愿望,而没有采取具体行 动来改善局面。假如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则表示岗位任职者的ACH 已经达到了第三级。 2. 主动为自己订立衡量进步的客观标准 ? 自己对自己有要求,而不是由别人来规定检验的标准; ? 可以表现为考虑用新的或更精确的方法去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3. 提高绩效水平 ? 通过对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或自己的工作方法做具体的修改以提高工作 成绩; ? 典型的例子包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质 量,使客户满意,提高士气,增加收益等(但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 ? 注意:第三级表现一个人采取具体行动改进工作,这种对工作的改进 应该是能够被察觉的或能够被衡量的。即使还不知道结果或结果不甚理想,只要有明确的意向并采取了具体行动,就算已达到了本层级。 4. 为自己定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采取具体行动去实现目标 ? “挑战性”是指尽了很大的努力后,成功的可能性为80%左右的目标,如 果不努力,成功的可能性为零(完全不切实际和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包括在内,另外目标也不一定只同数字相关,目标也可以表现在行为上,只要它是由任职者所设定的并且可以测量的); ? “在我接手时,工作效率是20%,现在已经提高到了85%”; ? 达到了某个特别的标准,例如,“这件事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

通用能力素质模型

通用能力素质模型 一、世界500 强能力素质模型同过对目前国际500 强企业员工能力素质分析与总结,共形成十六项通用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析判断、人际交往、工作态度,每个方面的能力又可细分如下: 1. 分析判断 1.1. 分析能力 1.2. 市场敏感度 1.3. 创造能力 1.4. 清晰的目的性 1.5. 学习能力 1.6. 结构化的思维能力 2. 人际交往 2.1. 领导力 2.2. 沟通影响力 2.3. 团队合作能力 2.4. 客户服务能力 3. 工作态度 3.1. 开拓能力 3.2. 诚信正直 3.3. 职业化的行为 3.4. 高效的工作能力

3.5. 计划与自我管理能力36充满工作激情 二、能力素质模型描述 1.分析判断 分析能力

在这个方面可能问及的问题包括(面试官一般将这些问题结合求职者个人情况 1. 2进行提问,并在求职者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探讨,直到充分了解求职者的相关行 为表现为止): Tell me about a complex situati on which you have had to an alyze and assess. 请给出一个事例,表明你在面队情况非常复杂的局面的时候是如何分析和评估 的。 When you have bee n faced with con flict ing in formati on about a problem, what have you done 当你面对一个有着矛盾冲突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Tell meabout an occasion where you successfully maintained your objectivity in address ing a sen sitive and difficult situatio n at work.. 请列举一个你在工作中面对一种微妙而又困难的局面时,能够成功地 保持客观的分析能力的例子

能力素质模型大全

国有企业能力素质模型怎么设计?——最经典能力素质模型设计案例及分析 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就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是国有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国有企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 【问题类型】能力素质模型 【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 【客户背景】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设计一套能落地的员工能力素质模型。 【客户需求及分析】

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 模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四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一、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说服和引导他人 愿意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处理问题理智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决策者 在团队中属于领导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善于授权,不过分插手下属的工作 5、创新意识 对工作方式或者组织运行的创新、改进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机动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承受力强 做事积极主动 能够自我激励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决策有魄力、迅速 决策谨慎、周全、不冲动 决策理智、不易受干扰 决策时关注全局和整体,客观分析 9、计划组织 习惯做计划,遵照计划执行

为全局和长远做打算 做事速度快,长于行动 10、其他特点 性格内向-外向 自信 大胆表达自我见解 11、适合环境 对组织的结构和对细节的关注度要求对组织的合作性和和谐性要求 二、后勤支持人员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觉察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性,感受理解他人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对细节敏感,善于发现事物的缺陷 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团队中属于润滑剂 在团队中属于开拓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5、创新意识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做事积极主动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根据细节与经验做决定 完全按照规定和制度决策

华为的素质模型

华为的素质模型 作为一个企业实践,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是怎样定位,是构建这两个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华为确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铁三角,那就是价值创造体系、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由这三个体系构成了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成为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华为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位,隶属于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铁三角中的价值评价体系。在价值评价体系中,也包括三个模块,那就是以企业目标与使命为导向形成的绩效管理体系;以职位、流程以及组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以任职资格、素质模型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华为的素质模型是由国外咨询公司协助搭建,经过“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管理过程,已成功地融入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华为的素质模型分为两大类:通用素质模型与基于职位族的素质模型。素质模型在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扮演了员工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在华为,本来领导和管理是一个职位族,但是为了对干部与一般管理者进行区分,又作了领导通用素质模型、管理者通用素质模型,这样基于职位族的素质模型就包括领导者、管理者、研发族、营销族、专业族、操作族的素质模型。另外,各个职位族下面还细分为更小的族,比如专业族下面还细分为计划、流程管理、人力资源、财经、采购、秘书等族,每个细分都有专门的素质模型。 华为素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有这些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华为的素质模型是由国外咨询公司协助搭建,经过“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管理过程,已成功地融入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华为坚持一种理念: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理当得到合理回报,一分耕耘一份收货。 素质模型在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中,分为这六种运用领域:华为素质模型的运用领域。 第一,职位描述。如果做了素质模型,可以直接运用到职位说明书的任职资格一栏,比如一个职位需要什么素质,需要几级素质,都可以直接做出来,与任职资格进行对接。 第二,招聘选拔。在招聘选拔中运用素质模型,既可以增加招聘选拔的依据性、针对性与有效性,又可以降低企业后续的培训成本。 第三,任职资格管理。华为除了素质模型外,另外还有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以能力为基础,而任职资格则以职位为基础,但是两者也有交叉,在下面将进行讨论。 第四,后备干部管理。在华为后备干部选拔标准中,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条件,而这里的素质一般直接依据该职位的素质模型来确定。 第五,报酬。前面提到,素质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薪酬模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付酬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对素质的激励对于员工来说,作用周期往往比较长。 第六,培训。根据素质模型确定培训需求,是提高培训目标性与效果性的关键,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培训成本,而且还可以形成明确的培训的目标,使培训有据可依。

管理者通用素质能力模型参考

管理者通用素质能力模型参考 图一:管理者通用素质能力模型(总)

图三:完成任务的能力 图四:个人素质能力

图五:管理行为能力 图六:领导艺术能力 哪一种能力最重要 根据不同的岗位或岗位功能建立能力模型。每一模型包含7-16种能力。 能力模型必须牢记两个关键原则与问题――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实用性原则――如何能以最少的时间、努力与成本完成最多的工作 可操作性原则――如何能够简化工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能加以使用 从当前能力研究来看,有6种能力构成的基本模型能够将组织大部分职位中的绩效顶尖的员工区分出来: 1、影响力 2、以业绩为导向 3、主动性 4、团队精神 5、以服务为导向 6、质量关注意识

在这6条基础之上,针对经理人增加2-3条,针对行政主管增加几条,就得到了一个基本的、可操作的能力模型。同时,建立能力模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能力应该用以帮助组织创造高绩效文化 2、为发挥最佳效果,每一人力资源流程(如人员筛选、绩效管理等)都应采取同一能力模式 3、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程序中使用频率越高,组织就越能创造出高绩效文化 4、能力应该用于: 向员工传达企业价值和标准 分析并改进企业文化 考核及培养员工队伍 管理继任计划进程 建立培训战略的基础 协助薪酬管理程序 能力能否得到提高 1、影响能力获得的因素: 信念和价值观 工作技能 工作经验 个性特征 工作积极性 情感因素 智力因素 2、能力的可提高性: 容易提高的能力:培养他人、生产效率、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服务为导向、绩效管理 较难提高的能力:以业绩为导向、决策素质、影响力、解决冲突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对组织的认识能力 行难提高的能力:主动性、创新能力、正直诚信、应对压力、灵活性、概念思维能力 二、素质能力与技能 素质能力――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与特征。 技能――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所需技术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素质能力在决定人们工作表现中实际起着更大的作用。 图二:人际交往能力

(完整word版)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四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一、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说服和引导他人 愿意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处理问题理智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决策者 在团队中属于领导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善于授权,不过分插手下属的工作 5、创新意识 对工作方式或者组织运行的创新、改进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机动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承受力强 做事积极主动 能够自我激励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决策有魄力、迅速 决策谨慎、周全、不冲动 决策理智、不易受干扰 决策时关注全局和整体,客观分析 9、计划组织

习惯做计划,遵照计划执行 为全局和长远做打算 做事速度快,长于行动 10、其他特点 性格内向-外向 自信 大胆表达自我见解 11、适合环境 对组织的结构和对细节的关注度要求对组织的合作性和和谐性要求 二、后勤支持人员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觉察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性,感受理解他人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对细节敏感,善于发现事物的缺陷 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团队中属于润滑剂 在团队中属于开拓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5、创新意识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做事积极主动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四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一、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说服和引导他人 愿意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处理问题理智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决策者 在团队中属于领导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善于授权,不过分插手下属的工作 5、创新意识 对工作方式或者组织运行的创新、改进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机动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承受力强 做事积极主动 能够自我激励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决策有魄力、迅速 决策谨慎、周全、不冲动 决策理智、不易受干扰 决策时关注全局和整体,客观分析 9、计划组织 习惯做计划,遵照计划执行 为全局和长远做打算

做事速度快,长于行动 10、其他特点 性格内向-外向 自信 大胆表达自我见解 11、适合环境 对组织的结构和对细节的关注度要求对组织的合作性和和谐性要求 二、后勤支持人员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觉察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性,感受理解他人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对细节敏感,善于发现事物的缺陷 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团队中属于润滑剂 在团队中属于开拓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5、创新意识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做事积极主动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根据细节与经验做决定 完全按照规定和制度决策

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六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胜任素质模型模板1-四类通用职位胜任素质模型 一、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说服和引导他人 愿意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处理问题理智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决策者 在团队中属于领导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善于授权,不过分插手下属的工作 5、创新意识 对工作方式或者组织运行的创新、改进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机动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承受力强 做事积极主动 能够自我激励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8、决策判断 决策有魄力、迅速 决策谨慎、周全、不冲动 决策理智、不易受干扰 决策时关注全局和整体,客观分析 、计划组织9. 习惯做计划,遵照计划执行 为全局和长远做打算 做事速度快,长于行动 10、其他特点 性格内向-外向 自信 大胆表达自我见解 11、适合环境

对组织的结构和对细节的关注度要求 对组织的合作性和和谐性要求 二、后勤支持人员 1、人际沟通 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觉察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性,感受理解他人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气氛 2、问题处理 对细节敏感,善于发现事物的缺陷 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可以较好地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 3、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属于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团队中属于润滑剂 在团队中属于开拓者 4、领导风格 习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下属 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5、创新意识 不按常规做事,不按部就班,灵活 6、时间管理 做事速度快,强调效率、时间 乐于遵守时间表规定的进程 7、工作动力 能够自觉地负起责任 做事积极主动 坚持性和持续工作的韧性 、决策判断8. 根据细节与经验做决定 完全按照规定和制度决策 决策谨慎、周全、不冲动 决策时关注全局和整体,客观分析 9、计划组织 习惯做计划,遵照计划执行 原则性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变通10、其他特点 性格内向-外向 敏感,易受无关因素影响 琐碎 11、适合环境 对组织的社会性要求 对组织的开放性和想像力要求 对组织的合作性和和谐性要求 三、技术人员

构建素质模型的六个步骤

构建素质模型的六个步 骤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构建素质模型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工作分析打基础 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是开展胜任素质设计的基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取岗位调查的方法,结合访谈法和资料整理法,对公司140多个岗位进行了工作分析,编写出岗位说明书,为胜任素质的构建打下了基础。FD公司工作分析的具体流程如下: 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归总,整理出岗位清单; 由FD公司有关人员为主要成员,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在做工作分析之前,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调查方面的培训,使其对工作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对各岗位员工发放岗位调查问卷,进行岗位调查; 对公司现有的资料(如部门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合部门职责与核心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调查问卷结果,进行针对性补充访谈; 针对岗位调查结果和访谈报告,结合对公司资料的理解,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最后编写出公司的142份岗位说明书。 第二步:划分岗位序列,确定胜任素质结构 岗位序列的划分按岗位素质要求的相似程度为依据,每个序列中各个岗位的通用胜任素质要项相同,所以岗位序列的划分是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设计的前提。针对岗位说明书中的职责描述与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依据岗位工作性质相近、

素质要求相似的原则,在与公司有关负责人沟通的基础上,把公司的所有岗位划分为高层管理、行政、、、科研、审计、财务和计划发展等八个序列。每个岗位序列包含诸多具体的岗位,例如计划发展序列主要包括:规划处处长、产业处处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管理改革、战略规划、综合统计、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化管理、计划预算、预算合约等职位。 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FD公司的胜任素质结构(见图1),主要有核心胜任素质、序列胜任素质和专业胜任素质三个部分组成。核心胜任素质要求全体员工都应该具备,这是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序列胜任素质是每个序列中各职位所应共同具备的素质;而专业胜任素质是由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要求决定的,每个岗位各有差异。 第三步:确定核心胜任素质 在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核心胜任素质是由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推导出的,同时也要结合公司高层的访谈,寻找到公司领导人对全体员工的管理期望,经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公司的核心素质。 对于FD公司来说,其整体发展战略要求全体员工要具有强烈的客户服务能力,以此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公司精细化管理又要求全体员工要有敬业精神、主动性和责任心:另外,在对公司高层的访谈中发现,公司高层对员工的要求,集中在做人方面要讲求诚信,为人要正直等。 综上所述,FD公司的核心胜任素质可归纳为:诚信正直、责任心与客户服务能力。

设计能力素质模型的总结与思考

设计能力素质模型的总结与思考 随着能源电力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能源电力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家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就成为能源电力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是能源电力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能源电力企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电力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能源电力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设计一套能落地的员工能力素质模型。 该能源公司面临着员工数量过剩、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公司的发展虽然蒸蒸日上,效益和产量也连获佳绩,但公司员工的过多过剩却分流了一大部分收益,导致公司的利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同时,在国家精简人员政策的号召下,公司也将人员减编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上了管理日程。基于此,公司引入了外部相对较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评估,并以此为人员减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将一些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辞退、调到适合的岗位或是调到一些边缘性岗位上,并培养、重用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 但是,是应用能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公司领导发现,外部的能力素质模型都是定性描述,比如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划分中,一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

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精选

企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的作用 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 文章描述: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了业务增长的模式,业务的增加带来的是人员管理的困难。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不足的意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逐渐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于是企业需要一套员工能力素质模型来对人员进行管理。 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企业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业务。业务的增加带来的是人力管理上的不足,很多企业一味的着眼于业务的营收,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跟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逐渐跟不上业务的迅猛发展,所以企业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管理。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在搭建能力素质模型方面有着多年的关注和研究,以下是华恒智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总结。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素质模型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中的关键环节,它将企业的战略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紧密地连在一起。能力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中,如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发展、绩效评估等。 能力素质模型通常包括三类能力,即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和独特能力。通用能力是指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它是公司企业文化的表现,是公司内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公司公认的行为方式;可转移的能力是指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独特的能力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 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与流程,一个企业搭建好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员工个人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一、胜任素质模型在新环境下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工作分析。 传统的工作分析一般运用岗位导向原则的分析方法,更看重的是工作的各个组成要素。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己经不再适用于当今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了。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职位分析将更加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是以胜任素质为基本框架,通过对绩效高的员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的环境变量两方面分析来确定岗位的胜任要求和组织的核心能力,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让人员与岗位、岗位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匹配度更高。随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将更趋向于未来导向和战略导向,即按照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重新构建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认职务要求。 二、胜任素质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招聘与选拔出与岗位匹配度更高的人才。 传统的招聘与选拔,往往只注重是岗位要求中的个别方面,如技术能力、知识学历、工作经验等外显性的素质,没有考虑到高绩效所需要的其他内隐性的素质要求,往往导致企业雇佣了那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然而,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员招聘与选拔,挑选的不仅仅是能做这些工作的人,更是具备胜任素质和能够取得优秀绩效的人。处于胜任力特征结构表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易于改进和发展;而处于胜任力特征结构深层的,隐性的动机、行为方式、人格特质等,则难于评估和改进,但对于胜任素质却有着重要的贡献。这样,人和职位的匹配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匹配上,还体现在内隐素质的匹配。这样,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移动通用能力素质模型(可编辑).doc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移动通用能力素质模型(可编辑) 通用能力模型ldquo卓越移动人rdquo是公司实现卓越品质的基础。 通用能力模型(CoreCompetencyModel)(后简称《通用能力模型》)适用于公司的工作人员是公司价值在个人行为中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是特定时期和特定战略中全体工作人员所需的一组关键能力。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通用能力模型是全体工作人员在公司既定的战略与文化的要求和引领下获取更佳绩效所共同需要发展的一组关键能力它生动地勾勒出卓越的广东移动人的形象及其行为标准。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通用能力模型具体包括六项能力分别是:主动负责、服务至信、合作共赢、系统思维、快速学习、成就导向。 它适用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所有工作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其相关行为。 它体现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建构高绩效的通用标准是所有工作人员能力要求与发展的指南。 主动负责能力定义优秀的广东移动人始终能够主动承担责任总是乐于接受组织的决定和任务委派并自觉投入更多努力去完成能够主动承担职责不清晰或灰色地带的职能及时反思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机遇和风险迅速采取行动或主动探讨建议实践解决

方案愿意适时作出决策尤其是情势急迫时能够勇于承担决策风险并能尽全力执行决策以实现目标反对推诿扯皮的现象注重以自身作出榜样而带动他人承担责任负面表现:需要监督和催促才能完成工作借职责不清推诿工作抱怨自己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服务至信能力定义优秀的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工作人员能够始终以内外部客户需求为先并尽己所能采取行动及时响应需求赢得信任将为内外部客户创造满意的价值或为他人提供服务为己任己荣关注内外部客户潜在的业务和服务需求并将其与客制化的解决方案相匹配以满足需求跟踪内外部客户的需求确保承诺兑现或抱怨被解决以赢得内外客户的信任致力于长期与内外部建立建设性及合作的关系在组织中反对漠视客户的行为倡导并示范为内外部客户优质服务的意识与行动负面表现:冷漠地对待内外部客户的需求和感受用专业技术词汇或工作特殊性等借口推诿、搪塞内外部客户的需求或问题合作共赢能力定义优秀的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工作人员能够广泛寻求内外合作并以多赢为出发点和目标与内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认识到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而主动与内外进行广泛的沟通合作总能够为整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一部分自己或自己团队的利益而寻求整个系统利益最大化和多方共赢的局面在与内外部合作伙伴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为了整个体系的和谐发展而主动退让化解矛盾反对只强调自身利益的行为率先垂范地促进广域共赢的合作负面表现:工作中单独作业不愿提供协助或参与跨职能、跨部

华为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华为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11-03-30 16:11 - 阅读:660 - 评论:2 摘要:构建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是企业落实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两个重要工具。在国内企业中,华为是较早构建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企业,其领先的管理实践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对构建有活力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刊特发曾参与构建华为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波的文章,以期为对此有兴趣的企业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华为,素质模型,资格管理,体系 一、华为素质模型的基本理念基础 在企业实践中,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如何定位,是构建这两个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我国企业并非缺乏人力资源管理,而是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以概括为两点:摊大饼与孤岛化。 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每个企业都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用、留几个模块,业界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方法都悉数引进,并且在每个模块的建设上都下了很大功夫,每个模块都尽善尽美,然而这些模块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这种现象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困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昂贵且不实用的事情。其实,背后原因还应该回归到大多数企业摊大饼与孤岛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形成有力量的体系,因此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种现象用石墨与金刚石的例子来说明非常恰当,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就像组成石墨与金刚石的碳原子,但是由于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就不同。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搭建应该始于《华为基本法》,在基本法里华为确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铁三角,那就是价值创造体系、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由这三个体系构成了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成为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如图1所示。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是基于这个由铁三角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因此也称之为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图。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非常值得肯定,那就是先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蓝图,然后再根据这个蓝图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的铁三角之上,像金刚石那样呈空间三角排列。华为的素质模型就是在价值评价体系里构建的,这就是素质模型在华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不管称之为胜任特征模型还是素质模型,都是作为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如果一个企业把胜任特征模型(或者素质模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