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制是否承担经济补偿金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事企改革相关问题的政策依据和参考一、国家有关事企改革的政策政策一:2000年7月,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78号)中明确提出:“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建立解聘辞聘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等制度。
政策二:2003年1月,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文化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人发[2003]14号)提出:“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符合文化事业单位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稳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等。
政策三:2008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
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的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等作了专门规定。
其中明确提出:转制后具备条件的企业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并通过企业年金等方式妥善解决转制后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
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分别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对转制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在与本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企业办法办理退休手续。
转制时,对提前离岗人员所需的基本待遇及各项社会保险费、分流人员所需的经济补偿金,可从评估后的净资产中预留或从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中优先支付。
净资产不足的,财政部门也可给予一次性补助。
政策四: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文件下发.中央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事业单位改制大幕全面拉开,事业单位改革开始正式推进。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安置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安置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赣府发[2005]17号2005年9月1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2〕19号,以下简称19号文件)实施以来,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有序地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结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积极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和方式,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省属企业要在清理职工档案,理顺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采取多种竞争性的用工岗位管理形式,全面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二、改制后仍由省属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企业和职工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采用变更劳动合同的方式,用工主体由原企业变更为改制后企业,企业改制前后职工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企业改制后,省属国有资本不控股或不参股的,解除原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合同,符合录用条件的职工与改制后企业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三、企业改制时,原劳动合同未履行完毕并与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由改制企业给予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采取以下方式计发:(一)改制后省属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企业的职工和未能与改制后仍由省属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企业续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其经济补偿金由原所在企业改制当期一次性支付。
If we really want to know our state of mind, we should first look at our action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国有企业改制员工安置办法有哪些?(一)与企业保持正常劳动合同关系的在岗职工:企业有权根据自身改制的实际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二)符合国家内部退岗(养)条件的职工。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现在是市场经济,很多国有企业经营还是计划经济思维,这对于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政府提倡国有企业改制,通过改制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改制过程中,会有一些员工被解聘或者安置。
那么,国有企业改制员工安置办法有哪些?下面我们跟随一起做个具体了解。
一、国有企业改制员工安置办法有哪些?1、员工身份置换通俗点讲,所谓员工身份置换就是通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将“铁饭碗”变成劳动合同,打破职工对企业的依赖,解除国有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
国有企业改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2、买断工龄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买断工龄”成为众多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
3、经济补偿的支付方式实践中存在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主要有货币补偿、股权补偿和债券补偿等方式。
国有企业公司改制后原公司职工怎么办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所在的单位很有可能会遭遇公司改制,很多人就会担心国有企业公司改制后原公司职工怎么办?改制过程中劳动关系会发生变化,具体的处理一般包括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改制后原公司职工劳动关系变化的相关资料。
▲一、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国有企业改制通常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进行整体改制,改制后原企业变更为改制后的新企业,但新老企业实际为一个民事法律主体;第二种情况是企业部分进行改制,改制后原企业仍然存在,进行改制的部分重新设立一家新的企业,即新老企业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民事法律主体,其典型表现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对于企业整体改制,因改制后原劳动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并未发生主体上的变化,即改制后的企业与改制前的原企业仍为同一民事法律主体,原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及职工双方仍然是有效的,改制后的企业应当按照原合同的内容条件继续履行原合同。
但由于企业改制会导致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一味地要求改制后的企业必须要严格履行原先劳动合同的全部内容,通常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企业改制后的顺利发展。
因此,原劳动部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规定了:“由于企业改制导致原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企业与职工应当依法变更劳动合同。
”:“在企业实施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过程中,与职工经协商确实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三)项的规定办理。
”。
但企业应当先与职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协商达不成一致时,企业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和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2004年3月9日冀政办[2004]7号)省政府各部门: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和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和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试行)省国资委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冀发[2003]15号)关于依法规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的有关要求,正确处理和调整改制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妥善安置职工,合理处置企业国有资产,规范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属国有企业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的省属国有企业改制,是指省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省本级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改制)。
第三条企业改制应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妥善安置职工,改制后的企业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新型劳动关系。
第四条根据改制后的企业性质,分以下情况调整劳动关系,合理计算、预留或支付职工安置的相关费用:(一)企业改制为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指国有股占50%以上,下同)的,通过变更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调整企业与原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对变更并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不计发经济补偿金,职工改制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二)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绝对控股或不参股的,原企业要依法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没有留用到新企业的职工支付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对留用到新企业的职工计算并预留经济补偿金,新企业与原企业留用职工依法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公司改制的法律法规是怎样的⼀般来说,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我们把这种⽅式称之为企业的改制,这种改制⽅式有可能帮助企业进⼀步的发展。
那么公司企业改制的法律法规有什么规定吗?针对这个问题,店铺⼩编在下⽂给您详细的介绍⼀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基本法律法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条例》;《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作的意见》;《关于企业兼并的暂⾏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办法》。
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1.公司制改造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是⼈资兼合的公司,具有股权多元化的特点,规模可⼤可⼩,不需要向社会公开财务情况,由于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建⽴科学、有效的法⼈治理结构,因此是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
2.股份合作制改造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城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适合进⾏股份合作制改造;不吸收企业外部股份。
职⼯离开企业时不能带⾛股份,只能在企业内部转让,其他职⼯有优先购买权。
3.企业分⽴企业分⽴应当有⼚长(经理)办公会、股东会等企业决策机构的决议,国家出资企业进⾏分⽴时应履⾏报批的⼿续,要听取企业⼯会的意见,并通过职⼯代表⼤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的意见和建议。
4.债权转股权实施债权转股权的⽬的和原则是:盘活商业银⾏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加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融风险;企业减少债务负担,加快实现债权转股权的国有⼤中型亏损企业转亏为盈;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现代企业制度;协议中不能约定股权固定回报、设⽴监管账户、原企业回购或担保回购⾦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等条款。
5.国有产权转让在转让价款⽀付上,原则上应当⼀次付清;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可继续进⾏;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
企业法律顾问在产权转让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获得政府或授权的部门批准;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
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案有哪些?买断工龄成为众多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国企为了提高效益,纷纷进行改制,通过对股权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导致一些职工的身份发生调整,岗位发生变动。
妥善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可以说是企业改制成功的关键。
那么,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案有哪些?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
▲一、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案有哪些?1、员工身份置换通俗点讲,所谓员工身份置换就是通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将“铁饭碗”变成劳动合同,打破职工对企业的依赖,解除国有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国有企业改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2、买断工龄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买断工龄”成为众多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
时至今日,“买断工龄”根本违反劳动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确保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出售方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职工对出售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国有企业改制需要注意的事项国有企业是国家设立的、集体所有的企业,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福利都会比较好,但是如果国企失去了活力的,这时负责人就要考虑改制了,如果国有企业要进行改制的,那么国有企业改制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有哪些呢?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国有企业改制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国有企业改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改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并解决好以下问题:(一)要符合国家有关国企改制的方针政策。
国家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主要政策依据有: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
结合上述相关方针政策,国企在改制过程中,必须要体现政策要求。
国企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改制应充分考虑到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模式构建改制后企业的股权架构及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就是产权的流动性,但是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流动性”而将国有企业一卖了之。
因此,改制过程中应当考虑克服到改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如应当妥善安置职工以避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要符合现行《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企业改制过程中经常会涉及改制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这些实施细节将是未来签署改制相关协议的内容,将涉及到不同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改制应当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例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注意是否违反公司对外投资超过公司净资产50%的限制。
企业改制经常会涉及股权转让、新设公司等方式,因此《公司法》有关公司对外投资比例的限制必须遵守。
2、改制过程中涉及公司对外投资事项的,应注意需要公司相应的权力部门如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
3、改制过程中涉及公司股权向非股东方的第三方转让,须以其他股东的放弃其优先购买权为前提。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若干意见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1〕52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就我市国有企业改制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改制范围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所投资或所属未改制的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制。
其中,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拟破产和长期停产的国有企业,不列入改制范围。
二、改制目标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和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到2010年,我市国有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近期目标:全市地方国有企业中的工厂制企业要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公司法》颁布前设立的公司要进行规范;除影响全市经济的大集团、大公司进行授权经营及少数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一般不设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原则上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有关改制的程序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改制报批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办发〔2001〕2号)执行。
三、改制种类(一)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好、产品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可按照《公司法》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具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可按照《公司法》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二)债转股企业1.国家批准债转股实施方案的企业。
要以新股东进入为契机,可整体改制设立新公司或分离非主业和非经营性资产后设立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实施方案_企业改制员工安置方案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那么企业改制如何制定一个员工安置方案。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xx年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xx年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实施方案范文1经太原市迎泽区委、区政府的批准,太原白鹭文具厂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工作。
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了推动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国有企业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指导意见》(并政发[xx]81号)及其实施细则(并经[xx]56号)、太原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有工交、商贸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发[xx]1号)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以下职工安置方案。
一、企业职工情况1、截至xx年5月30日,企业职工人数为255人。
2、离退休人员109人,全部为退休人员。
3、在职职工146人,其中在岗人员107人,不在岗人员39人。
其中xx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113人,xx年9月30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33人。
4、内退职工5人。
5、特殊职工1人,是工伤职工。
6、职工遗属3人。
二、安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以及xx 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依据并发[xx]1号文件、并政发(xx)81号和市经委并经(xx)56号文件精神,实行企业国有资本和职工全民身份"双置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职工安置的原则、思路及形式(一)安置的原则职工安置实行充分尊重职工意愿、企业友情操作、区别合理对待的原则,做到服从分配有岗位,置换身份有补偿,内部退养有保障。
改制后的新公司应负责安置原企业职工。
在改制中由于资产重组,用人主体发生变化,原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由改制后的企业代为支付经济补偿金;新企业与原企业职工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重签劳动合同,负责续接各种保险,并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鉴证。
公司是否承担身份置换金?
一、身份置换金的概念及由来
身份置换金是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国企改制后员工身份随之变化,由原来的国
有职工身份置换为合同制员工,置换身份时企业将会给员工一定的补偿金。身份置
换金一般是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产生的义务,一般由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组织
实施,企业改制时才涉及。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主体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
国家没有制定法律、法规对身份置换金进行规范,关于身份置换金只散见于国
家、地方一些指导性政策和文件,无强制性规定。各地方均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
况制定政策。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看,国企改制时员工身份置换的补偿以经济补偿
金的形式支付,有的地方政府就明确指出了身份置换金就是经济补偿金。如南宁市
人民政府关于统一国有企业改制时职工身份置换补偿费和经济补偿金称谓的通知,
明确提出:“关于“置换国有职工身份补偿费”修改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金”。即,国有企业改制时,职工身份置换补偿费统一称谓为经济补偿金。”
1、关于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5]6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
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四)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后企业继续履行改制前企
业与留用的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
为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原企业不得向继续留用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
为非国有企业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好改制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
系。对企业改制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再继续留用的职工,要支付经
济补偿金。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
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
2、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
办法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分流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
(三)对分流到非国有法人控股改制企业的职工,原主体企业应当与其办理解除
劳动合同手续,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企业应当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劳
动合同的期限由改制企业与职工协商确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不短于3
年。
(五)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
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规定,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
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
偿金。对从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调入本单位的职工,
其在国有单位的工龄可计入本单位工作年限。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
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
均工资计发;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
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
3、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
七、劳动关系的处理
(十四)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对从原主体企业分流进入改制企业的富余人员,应
由原主体企业与其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并由改制企业
与其变更或重新签订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应
在改制企业工商登记后30天内完成。
(十五)对分流进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原主体企业要依法
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个人所得经济补偿金,可在自愿的基础
上转为改制企业的等价股权或债权。
4、泰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处理职工劳动关系暂行办法
(六)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10年以内或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工作
满30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不与改制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企业给予职工一次
性经济补偿,或一次性缴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时办理退休手续。一次性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发给1个月的工资(不得低于最
低工资标准,下同),不满1年的按1个月发给。
(七)对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的企业职工,经本人申请,不与改制后企业签
订劳动合同的,根据职工工作年限,由企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一次性补偿标准为:
每工作满一年发给1个月的工资,不满1年的按1个月发给。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3]62号:
(四)调整劳动关系方面。
1、建立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新型劳动关系。改制为非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或国有参股)的,给原企业国有身份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解除
原劳动合同,职工不再具有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改制后仍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或国
有控股)的,变更职工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对未与改制后企业签订劳动合
同的
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与改制企业重新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不
少于原劳动合同未履行的期限。
6、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
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
37.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第二款“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
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
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其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
原则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在此种情况下的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视为原劳
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能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要求经济
补偿。
结论:从以上法律和政策规定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改制时, 原企业要给原企业
国有身份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解除原劳动合同,职工不再具有国有企业职工身份,
改制后的企业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