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32.61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透析方法对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作者:熊苏琴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透析方法对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治疗的MH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HD组、HD+HDF组、HD+HP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三组每次透析前后K+、Na+、Ca2+、C1-、Bun、Cr和CO2CP水平、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及尿素清除指数(Kt/V)。
结果治疗后与HD组相比,HD+HDF组及HD+HP组β2-MG下降高于HD组;MIS评分中HD组评分最高,且HD+HDF组及HD+HP组评分结果明显低于HD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DF联合HD、及HP联合HD的治疗效果及其营养改善状况优于单纯应用HD组。
关键词:透析方法;透析效果;营养状态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MHD患者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
本文研究普通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这三种透析方法对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及其透析效果。
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治疗的MH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HD组、HD+HDF组、HD+HP组。
HD组20例,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3.2±3.7)岁;透析时间1~3年,平均透析时间(1.8±0.5)年。
HD+HDF组20例,男9例、女11例;患者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0.5±4.6)岁;透析时间1~4年,平均透析时间(2.2±1.1)年。
HD+HP组20例,男10例、女10例;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1.2±3.7)岁;透析时间1~3年,平均透析时间(2.0±0.8)年。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尿毒症腹膜透析是一种常见的透析治疗方式,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晚期患者。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
这些变化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的hs-CRP水平往往较高,这与其慢性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而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腹膜腔内的炎症反应和透析膜的刺激作用,患者的hs-CRP水平可能会进一步升高。
监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炎症控制策略的制定。
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机体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尿毒症患者往往伴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和白蛋白丢失综合征,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而腹膜透析患者由于蛋白质丢失和营养不良的影响,白蛋白水平可能会继续下降。
低白蛋白血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还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血清中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风险,指导临床营养支持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升高可反映肾小管损伤和残余肾功能下降。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残余肾功能减退,β2-MG水平往往升高。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透析膜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患者的β2-MG水平可能会进一步升高。
而β2-MG的水平升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还与骨矿物质代谢失衡和骨病变的发生有关。
监测患者血清中β2-MG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骨代谢状态,指导临床肾性骨病和矿物质代谢的干预措施的制定。
血透—疗效评估引言概述:血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人工透析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对于血透治疗的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血透的疗效评估。
一、生化指标的评估1.1 血肌酐和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透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血透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会下降,说明废物被有效清除。
1.2 血清电解质:血透治疗还会对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产生影响,特别是钠、钾、钙等关键电解质。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血透治疗的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1.3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血透治疗对于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血透治疗对贫血的改善效果。
二、超滤量和血流量的评估2.1 超滤量:超滤是血透过程中清除多余液体的重要环节,超滤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超滤量过小可能导致患者体内多余液体无法有效清除,超滤量过大则可能引起低血压等并发症。
通过监测超滤量的变化,可以调整超滤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血流量:血流量是指血液在透析过程中通过透析器的速度,血流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血流量过小可能导致废物清除不彻底,血流量过大则可能引起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通过监测血流量的变化,可以调整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2.3 透析时间:透析时间是指血液在透析器中停留的时间,透析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透析时间过短可能导致废物清除不彻底,透析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通过合理调整透析时间,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症状和体征的评估3.1 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这些症状在血透治疗前常常出现,而在治疗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可以评估血透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效果。
3.2 水肿和体重变化: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常伴随水肿和体重增加,而血透治疗可以通过清除多余液体来缓解这些症状。
血液透析患者前后电解质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前后电解质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第三季度收治的387名透析患者,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后电解质指标血清钾(K+)、钙(Ca2+)、磷(P2+)及肾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透析前相比,透析患者透析后K+、P2+、ALB、BUN、Scr水平均明显下降,而Ca2+水平较透析前略升高。
但无论是透前还是透后,透析患者BUN和S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而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大多为慢性肾功能患者,其经过透析后能改善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从而避免了高钾血症带来的心脏损害,同时缓解肾损伤。
【关键词】血液透析;电解质;肾功能;白蛋白;肌酐;尿素【中图分类号】R4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10-02【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electrolyte index and renal fun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collected 387 patients admitted by our hospital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7. At the same time, 40 normal pers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serum potassium (K +), calcium (Ca2 +), phosphorus (P2 +) and albumin (ALB),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blood creatinine (Scr)?.Results The levels of K +, P2 +, ALB, BUN and Scr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while the level of Ca2+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before. However, both the patients' BUN and Scr leve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ALB leve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Most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areCKD,.After dialysis, it can improve the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and kidney function.thus ,avoiding the heart damage caused by hyperkalemia and relieving the kidney injury.【Key words】Hemodialysis;Electrolyte;Renal function ;Albumin;Creatinine;Urea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应用于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有效手段[1]。
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比较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
方法 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透析方法不同,分为腹膜透析组50例和血液透析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BUN、Scr含量透析后(17.84±4.57mmol/L, 618.37 ±190.66 μmol/L),低于透析前(32.16±3.67mmol/L, 1008.49±285.65μmol/L)(t=2.312, t=2.411, P<0.05);CRP、HGB含量透析后(19.43±10.58mg/L,87.78±16.88g/L)高于透析前(13.89±9.11mg/L, 67.39±11.21g/L)(t=2.224, t=2.214 );两组透析后, TP、ALB、TG、GLU、Tff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5, t=2.230, t=2.301, t=2.344,P<0.05)。
结论 CAPD及HD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理想透析方式。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y Two dialysis methods【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y two dialysis method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by dialysis methods, divided into peritoneal dialysis(n=50)and hemodialysis group(n=50); The indexs of serum creatinine(Scr),blood urea nitrogen(BUN),total carbon dioxide combiningpower(Tco2),serum potassium, serum sodium,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glucose,C-reactive protein(CRP),transferrin(Tf),WBC,hemoglobin,platelet before dialysis and after dialysis chang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ontents of BUN, Scr(17.84 ±4.57mmol/L,618.37±190.66 μmol/L),after hemodialysi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dialysis (32.16±3.67mmol/L, 1008.49 ± 285.65μmol/L)(t=2.312,t=2.411,P<0.05);The contents of CRP, HGB(19.43± 10.58mg /L, 87.78±16.88g/L) after hemodialysis were highter than before dialysis (13.89 ±9.11mg/L,67.39±11.21g/L)(t=2.224,t=2.214);the two groups after dialysis;The contents of ALB,TG,GLU,Tff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2.245,t=2.230,t=2.301,t=2.344,P<0.05).Conclusion CAPD and HD are ideal dialysis 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Key words】 peritoneal dialysis hemodialysis chronic renal failure尿毒症患者体内活性氧产生过多和机体抗氧化功能不全所导致的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征[1], 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透析器膜的生物不相容性、巨嗜细胞的活化、以及透析用水中潜在的有害物质等,透析治疗能够增加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水平,反映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生物标记物种类繁多[2],本文对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疗效比较【摘要】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血液透析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是两种常用的透析模式,各有其优势。
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更好地清除体内毒素,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低通量血液透析则更适合对肾功能有限的患者。
目前的研究表明,两种透析模式在治疗效果上有所差异。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比较高低通量血液透析的长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现有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治疗中有着各自的应用前景,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优劣及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研究、疗效分析、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概述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是由于多种疾病导致的肾功能长期持续性受损所致。
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肾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水肿、高血压、尿毒症等症状。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氮质废物、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内分泌代谢及其他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潴留和中毒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2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介绍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指每次透析时的血流速度较快,透析膜的通透性也较高,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同时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这种方法在清除尿毒症毒素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对而言,低通量血液透析是指血流速度和透析膜通透性相对较低的一种透析方法。
尽管清除效果可能略逊于高通量透析,但低通量透析在减少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适合一些较为虚弱或无法耐受高通量透析的患者进行治疗。
BECKM AN COU L T ER试剂盒第一孔,试剂R2倒入试剂盒第二孔,原理为G OD-PA P法[1]。
主要参数见表1。
表1B ECKMANCO ULT ER LX20上的主要参数反应方式二点法反应方向正反应主波长(n m)520副波长(n m)600样品(L l)3R1试剂(L l)270R2试剂(L l)30试剂空白开始读数(s)100试剂空白终点读数(s)60反应开始读数时间(s)528反应终点读数时间(s)6002试验结果评价2.1与L X20M C电极法比较用本法与L X20M C电极法分别测定30份血清标本,血糖浓度范围为2.36mmo l/L~ 17.62mmol/L,x?s分别为(7.44?3.68)mmol/L和(7.48?3.66)mmol/L,本法与L X20M C电极法相关系数r=0.998 5,回归方程y=0.9913x-0.0348,表明本法与LX20M C 电极法测血糖相关性良好。
2.2线性范围取2.78mmol/L、5.55mmo l/L、11.10 mmol/L、16.65mmol/L、22.20mmo l/L葡萄糖标准液测定,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在22.20mmo l/L以内线性良好,若样品中葡萄糖浓度超过22.20mmo l/L,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2.3重复性试验批内重复性,取高低两份不同葡萄糖浓度含量的血清标本,重复测定10次x?s分别为(18.52?0.39) mmol/L和(5.86?0.18)mmol/L,CV值分别为2.11%和3. 07%;日间重复性,取一血清分装20份,-20e保存,每天测一次共20d,x?s为(6.16?0.22)mmo l/L,CV值为3.57%。
2.4回收试验取一份葡萄糖含量为6.01mmol/L的血清分别加入2.78mmol/L、5.55mmo l/L、11.10mmol/L的葡萄糖标准液,每一浓度平行做3次,其回收效率分别为99. 1%、101.6%和101.1%,平均回收率为100.6%。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BNP的影响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及腹膜透析(PD)对尿毒症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方法测定上述两组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以及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及心脏超声、心胸比(CTR)等进行比较。
结果血清BNP值PD组较HD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b值PD 组较HD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RP值、心脏超声EF、E/A指标及CTR改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在充分透析状态下,腹膜透析患者血清BNP高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血清Alb低于血液透析患者,但是心脏超声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标签: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对评判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评估容量负荷等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血清BNP值受复杂的多因素影响,如何分析透析后血清BNP值的意义?与哪些因素有关?对其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严格限定樣本范围,分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两组,检测其血清BNP的水平,探讨其与血清白蛋白、心超参数指标等之间的关系,了解两种透析对血清BNP的影响及可能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透析治疗的患者。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30例设为PD组,所有患者均使用Baxter公司的PD.2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持续透析剂量为8L/d。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设为HD组,3次/w血液透析,4h/次,透析器为旭化成高通量透析器(15UC),血液透析机为瑞士金宝AK96、AK95。
入组患者均为中青年,原发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尿量小于400ml/d,透析龄大于6个月小于5年,无明显水储留、低血压、高血压、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功能不全及肺动脉高压,无其他,明显合并症和并发症。
血透—疗效评估血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人工透析,将患者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血透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判断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透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体重变化:血透治疗后,患者体内多余的液体会被排出体外,体重会有所下降。
通过记录患者每次血透前后的体重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排液效果。
一般来说,每次血透后体重减轻1公斤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效果。
2. 血液生化指标:血透治疗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等。
血红蛋白水平的提高可以反映出患者贫血的改善情况,尿素氮和肌酐的下降则表示肾功能的改善。
3. 血压控制情况:血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一般来说,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较小,且没有明显的高血压或低血压症状,可以认为治疗的效果较好。
4. 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常伴随着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血透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通过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血管状况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5. 患者的生活质量:血透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询问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食欲、睡眠情况等,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一般来说,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有所改善,能够进行一定的日常活动,食欲和睡眠情况也应该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血透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判断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评估患者的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血压控制情况、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全面了解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4.054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的临床比较贾海萍,沈建松,贾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盐城224000[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在慢性尿毒症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改善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评分、睡眠障碍评分以及不宁腿综合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在慢性尿毒症患者中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清除血液毒素,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保护肾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慢性尿毒症;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a)-0054-04Clinical Comparison of High Flux Hemodialysis and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emiaJIA Haiping, SHEN Jiansong, JIA Jing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igh flux hemodialysis and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in chronic uremia.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emia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 admitted to the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30 cases each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flux hemodialysis. The clinical efficacy, biochemical indexes,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s and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20, P=0.038). Before treatment,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s and complication sever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levant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chy skin scores, sleep disorders scores,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igh flux hemodialysis modality is more ideal in chronic uremia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blood toxin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protect renal function,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作者简介] 贾海萍(1983-),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内科治疗。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清除及自主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4-07-25T10:20:47.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卢秀芬[导读] 尿毒症因血液中毒素的累积常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患者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
卢秀芬(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124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及自主神经病变的效果。
方法:对120例于我院透析治疗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普通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P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Scr、β2-MG及SSR各项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HDP组治疗8周β2-MG与HDF治疗8周有显著性差异,HDP组治疗8周PTH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及改善自主神经病变,但血流灌流对于清除中分子及大分子毒素效果更好。
【关键词】血液净化尿毒症毒素自主神经病变【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090-02 尿毒症因血液中毒素的累积常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患者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1]。
采用不同的透析方式可不同程度的减少毒素及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为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毒素清除剂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本文对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比研究普通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普通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选择分为普通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DF组)和普通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P组),每组各60例。
HDF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在27-59岁,平均年龄为45.4±8.7岁;透析龄9个月-28个月,平均19.6±5.9月。
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1T03:56:48.7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杨青[导读]杨青(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功能指标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例,人数选取为5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50例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均给予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比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凝血功能情况。
结果: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时,实验组患者在接受透析前后的PT、DD和FIB值均更高,PLT和TT值更低,各项组间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APTT值则无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
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各项数据均差异均相对显著,表示为P<0.05。
结论:尿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对患者影响较大,透析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透析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需要临床加强患者透析监测,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尿毒症是肾脏疾病的一种终末期改变症状。
就大部分的尿毒症患者来说,其均会合并电解质紊乱和酸碱紊乱的情况,导致肾单位遭到破坏,患者并发各种并发症,尤其存在出血倾向,容易导致患者的肾功能出现进一步恶化[1]。
从临床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其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较多,包括透析治疗和肾移植等,其中透析治疗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患者的肾功。
但是是否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改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
本研究则基于此,以我院患者为例,探究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展开相关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患者资料本次研究开展地点选择为我院,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选取50例尿毒症患者为例,命名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有27例,女性有23例,患者的年龄选取范围在45岁-88岁,均值为(54.34±3.22)岁。
1988年百特经由中国销售渠道,首先将血液透析机带入中国浓缩液百特广州厂1999血液透析浓缩液投产,销售百特浓缩液的特点安全准确稳定方便高质量超纯透析浓缩液∙生产过程均在大输液GMP车间中进行,完全杜绝外界环境及配制过程的污染;∙高质量超纯,帮组血液透析(HD)患者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多种配方,适合个体化透析的需要;百特预冲液•软包装,更安全•全密闭的输液系统,与外界空气不接触,杜绝空气污染,对病人更安全•空气不会进入人体,消除气体栓塞的危险•双阀设置,降低微粒的产生•不需空气进入,输液袋可完全扁瘪•无菌、无热源,等同于大输液制剂标准•大剂量包装,代替500毫升盐水,同瓶装输液相比大大减少了污染环节,操作方便,减少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和时间。
•软包装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贮存,并且大大减少贮存空间•百特先进的制造工艺保证了材料的绝对安全。
•在预冲环节上体现Hi Q HD 的概念。
血液透析器百特在1956年发明了商用透析器。
从此以后,百特公司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透析器用于血液透析1.CAHP可复用血液透析器中国第一款通过认证的可复用透析器具有更高的渗透性和优秀的中小分子清除率显著的Beta-2微球蛋白的清除,减少相关并发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CAHP透析器技术信息膜材料改良双醋酸纤维素消毒方式 ETO膜内径 200微米膜厚度 15微米最大跨膜压 500mmHg(66Pa)CAHP透析器规格CAHP 110 CAHP 130CAHP 150 CAHP 170优点:∙对于小分子物质优异的清除性能;∙多种规格的膜面积可选;∙增加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经SFDA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2.CT可复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中国第一款通过认证的可复用高通量透析器高通量透析器直接提高透析效果,降低死亡风险显著的Beta-2微球蛋白的清除,减少相关并发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CT透析器技术信息膜材料改良三醋酸纤维素消毒方式 ETO膜内径 200微米膜厚度 15微米最大跨膜压 500mmHg(66Pa)CT190优点:∙极佳的中小分子清除率;∙卓越的生物相容性;DICEA单次使用血液透析器具有更高的渗透性和优秀的中小分子清除率显著的Beta-2微球蛋白的清除,减少相关并发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DICEA透析器技术信息膜材料改良双醋酸纤维素消毒方式 ETO膜内径 200微米膜厚度 15微米最大跨膜压 500mmHg(66Pa)DICEA透析器规格DICEA110 DICEA130DICEA150 DICEA170Exeltra-plus 210单次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高通量透析器直接提高透析效果,降低死亡风险显著的Beta-2微球蛋白的清除,减少相关并发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Exeltra-plus 210透析器技术信息膜材料改良三醋酸纤维素消毒方式 ETO膜内径 200微米膜厚度 15微米最大跨膜压 500mmHg(66Pa)Exeltra-plus 210血液透析耗品百特为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治疗提供各种透析管路和其他耗品。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临床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 HF-H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ow-Flux Hemodialysis, LF-HD)是目前常见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方式,两者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方面进行临床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选择适合患者的透析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高通量的膜透析技术,去除血液中多余的毒素和废物。
相较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的膜具有更大的孔径和更高的通透性,使得在透析过程中更多的中低分子物质和一部分大分子物质可以被有效清除。
而低通量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膜的孔径相对较小,只有一部分中低分子物质能够被有效清除。
在透析过程中,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更加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减轻尿毒症患者的症状。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一项发表于《肾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率。
高通量血液透析还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心血管功能和骨代谢功能。
对于一些透析患者来说,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是更合适的透析治疗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都适合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
一些研究发现,对于一些身体状态较差、代谢紊乱较为严重或者有明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加重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透析机器的要求也更高,相应的治疗成本也更高。
在开展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前,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透析治疗的可行性,从而确定是否适合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方面各有特点。
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发表时间:2011-07-13T13:44:07.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许丽霞[导读] 目的探讨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
许丽霞(广东惠州中医院检验科 516001)【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063-02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
方法 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透析方法不同,分为腹膜透析组50例和血液透析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BUN、Scr含量透析后(17.84±4.57mmol/L, 618.37 ±190.66 μmol/L),低于透析前(32.16±3.67mmol/L, 1008.49±285.65μmol/L)(t=2.312, t=2.411, P<0.05);CRP、HGB含量透析后(19.43±10.58mg/L,87.78±16.88g/L)高于透析前(13.89±9.11mg/L, 67.39±11.21g/L) (t=2.224, t=2.214 );两组透析后, TP、ALB、TG、GLU、Tff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5, t=2.230, t=2.301, t=2.344,P<0.05)。
结论 CAPD及HD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理想透析方式。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y Two dialysis method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y two dialysis method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by dialysis methods, divided into peritoneal dialysis(n=50)and hemodialysis group(n=50); The indexs of serum creatinine(Scr),blood urea nitrogen(BUN),total 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Tco2),serum potassium, serum sodium,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glucose,C-reactive protein(CRP),transferrin (Tf),WBC,hemoglobin,platelet before dialysis and after dialysis chang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ontents of BUN, Scr(17.84 ±4.57mmol/L,618.37±190.66 μmol /L),after hemodialysi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dialysis (32.16±3.67mmol/L, 1008.49 ± 285.65μmol/L)(t=2.312,t=2.411,P<0.05);The contents of CRP, HGB(19.43± 10.58mg /L, 87.78±16.88g/L) after hemodialysis were highter than before dialysis (13.89 ± 9.11mg/L,67.39±11.21g/L) (t=2.224,t=2.214);the two groups after dialysis;The contents of ALB,TG,GLU,Tff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2.245,t=2.230,t=2.301, t=2.344,P<0.05).Conclusion CAPD and HD are ideal dialysis 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Key words】 peritoneal dialysis hemodialysis chronic renal failure 尿毒症患者体内活性氧产生过多和机体抗氧化功能不全所导致的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征[1], 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透析器膜的生物不相容性、巨嗜细胞的活化、以及透析用水中潜在的有害物质等,透析治疗能够增加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水平,反映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生物标记物种类繁多[2],本文对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患者80例,年龄≥60岁,透析时间≥3月,剔除既往有感染、恶性高血压、反复高血钾及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及近2周应用其他方法排钾或保钾利尿剂者。
血液透析(HD)组40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58~81岁,平均65.8±8.2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DN) 15例,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炎10例,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5例;腹膜透析(ACPD)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9~82岁,平均64.9±8.3岁。
原发病: 糖尿病肾病(DN)14例,高血压肾病8例,慢性肾炎12例,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6例。
两组在年龄、原发病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腹膜透析采用Tenckhoff直管或卷曲管,采用脐正中旁1 cm手术切开方法植管,外面短管使用双联短管,使用美国Baxter公司的透析液透析,植入腹膜透析导管后,先行IPD5-7d,后采用CAPD方式。
患者病情好转后行家庭透析并通知病人来院或上门进行随访。
HD使用容量控制型血透机,血管通路采用自体动静脉瘘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方案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一般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血流量200~250 ml/min,超滤量不超过5%干体重;应用肝素抗凝或无肝素透析;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合成膜透析器。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两组患者BUN 、Scr含量透析后(17.84±4.57mmol/L, 618.37 ±190.66μmol/L),低于透析前(32.16±3.67mmol/L, 1008.49±285.65μmol/L) (t=2.312, t=2.411,P<0.05);CRP、HGB含量透析后(19.43±10.58mg/L,87.78±16.88g/L)高于透析前(13.89±9.11mg/L,67.39±11.21g/L) (t=2.224, t=2.214 );两组透析后, TP、ALB、TG、GLU、Tff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5, t=2.230, t=2.301, t=2.344,P<0.05),见附表。
附表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比较(x-±S)注:与透析前比较,bP<0.05,与HD组比较,dP<0.05,3 讨论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肌肉量、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因此血肌酐无明显升高时,Ccr己有明显降低,存在Ccr与Scr的分离现象。
因此,临床上判断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一定要检测或计算其GFR[3]。
良好的残余肾功能可以通过相对较少的透析量而维持充分的透析,既减轻经济负担,又可避免尿量减少。
积极控制原发病,及时纠正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和预防并发症可降低残余肾功能的下降速度,合适的透析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4]。
HD作为肾脏替代疗法对残余肾功能的破坏作用较PD严重[5]。
PD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也与残余肾功能的减退有直接关系。
长期以来老年CRF患者较多采用HD方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认为PD疗效差,病人生存率低,生活质量不如中年人;其次认为PD并发症多,以致老年人接受PD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影响了老年人PD的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PD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透析管由单联(0-set管)改为双联(Twin-bag)后, PD的质量、并发症、生存率明显提高[6]。
近年来,国外PD的比例迅速增长, PD 占所有透析病人的28%左右,其中老年人PD,占所有透析病人的38%。
国内老年人选用PD的病人数约占所有透析病人的10%[7]。
本文对100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分组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BUN、Scr含量透析后(17.84±4.57mmol/L,618.37 ±190.66 μmol/L),低于透析前(32.16±3.67mmol/L, 1008.49± 285.65 μmol/L) (t=2.312, t=2.411, P<0.05);CRP、HGB含量透析后(19.43±10.58mg/L, 87.78±16.88g/L)高于透析前(13.89±9.11mg/L, 67.39±11.21g/L) (t=2.224, t=2.214 );两组透析后, TP、ALB、TG、GLU、Tff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5, t=2.230, t=2.301, t=2.344,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