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环节

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环节

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环节

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教师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采用课堂讲授、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

2.实践。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情境的锻炼来提高专业技能。

3.讨论和互动。高等教育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4.案例研究。在某些学科中,高等教育会引入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5.研究论文和项目。高等教育鼓励学生进行研究项目和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6.自主学习和辅导。除了课堂教学外,高等教育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辅导。学生需要独立进行学习,通过阅读课程资料、参考文献、做题训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基本教学环节的组合与重点会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以及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教育学-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一)教 学活动的 内涵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第一职能) 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活动; 狭义上讲,教学活动特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过程: ①师生间的教学交往主要指向于学生的发展; ②师生交往媒介是以教材为主所承载的知识,师生交往的内容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而 进行; ③师生间的交往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经过严密的组织和设计,服务于共同的目的; “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教学活动是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换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不断拓展。课程资源是富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 种条件的总和;教学活动从文本走向师生的体验,消除误解、统一认识,达到视域融合的 目标;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教学活动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的策划。教学活动的预设应课程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但是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共同参与构建 的,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教学活动也是生成的、开放的。而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必须考虑 预设性提供的基本路向。 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与教师的预设过程一致; 二是与教师的预设过程不一致,但是正确的; 三是与教师的预设过程不一致,且不正确;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没有预设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教学活动必定是僵化而低效的。因此,有效的教学活动既要精心预设,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设。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讲求精确和遵循客观的逻辑。教学活动主要是人与人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活动。 (二)教 学活动的 本质特点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 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上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三)高校 教学“中 间过渡 性”的特 征 高校教学是制度化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校这一特定认识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向社会实践、有效过渡的职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教 学过程包含有某种由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这赋予了高校教学活动“中间过渡 性”的特征。 1、首先高校教学活动的“中间过渡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 2、高校教学活动“中间过渡性”由高校教学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独特功能所 决定。 3、高校教学活动“中间过渡性”由高校教学的认识客体——教学内容的特 点所决定。 二、高校教学活动的(一)高 校教学活 动的规律 主要表现在教学相长性、教学发展性和教学与人性 1、教学相长性 教与学始终是贯穿高校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最基本的关系。教师的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的教育教师的学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 到“以教促学”和“以学促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步发展的。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

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学校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手段,教育材料,教育组织形式和制度)。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的概念: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基础教育之后个体现实水平之间的“位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动力。(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高等教育目的: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特有的目的:文化拓展。高等教育功能的划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1.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2.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通过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2.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 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2.创造、更新人类文化3.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结构: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纵向结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被看做是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早期大学的代表: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相当距离的体现: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现代大学的诞生:德国的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莫雷尔法案》大学教育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1862年美国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联邦政府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威斯康星思想:核心是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和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2)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蔡元培注重人文、伦理和人格的中国古代大学理念与立足开明、民主和自由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北大教育理念。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1)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具体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2)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追求知识的通博,造就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修养”的人,重视通识教育。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必然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二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效率取决于高等教育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是否有用。瑞典教育家胡森:教育平等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高等教育的平等至少包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高等教育受教育过程的平等;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结果的平等。一种理想,作为普遍问题长期存在下去。现实的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往常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二战之前,各国高等教育均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四、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1)高等学校的教师高校教师:专指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称专任教师。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高等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专业、其他学科],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高校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学科研)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是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专业自我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表现在三个方面:(处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1.薪酬工资等物质待遇以及住房、交通等生活境遇是否改变;2.职称等级等晋升状况是否改变;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职业生涯成功: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心理上或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是建立在高校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育之前);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正规的学校教育);2专家引领(形式: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最有效形式,最受欢迎形式)、教学专家咨询、合作课题研究)3同伴互助(基本途径)4个人反思(根本性动力因素,“第三条路径”)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1、合理的职称结构2、最佳的年龄结构3、高层次的学历结构4、多学科的专业结构5、多元的学缘结构以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为主的大学,其职务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形”,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其职务结构常“纺锤形”结构;以教学为主的专科学校,较为合

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学

第六章高等教育教学 一、名词解释 课程: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时数、课 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构成。 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 是专业的基础。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 专业: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 单位。 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 科目和范围的文件。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 学方法的要求等。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 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评价: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 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 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法:为实现一事实上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 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深—1、高等学校的学科特征: (1)层次性:高等学校学科的层次性是指学科可按研究范围的大小和抽象程度的高低 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2)教学科研一体化: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是与教学科研密切联系的,是学校三大职 能实现的平台,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特定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范围。 二、简答题 1、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相应学科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科的数量多,专业并不一定与之对应;1、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专业设置本身会受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要疑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 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 业为重点,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 培养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促进高等教育 适度超前发展;)3、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设置的要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根 本目的是为了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美好,落实到一点就是为了人的发展。 引深—1、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1、超前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第一,设置的专业必须是社会所需的;第二,学校必须具备或经过努力能够具 备设置该专业的基本条件。4、结构优化原则 5、宽口径原则 6、特色发展原则 2、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 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讲义、活动安排 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 引深—1、高等学校课程特点: (1)高等学校课程能更深刻、更及时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在前进过程中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活动如果脱离了整体或与整体不协调,就会削弱整体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的基本环节,并对环节提出质量要求。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进行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中做一个计划。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进行备课可以减少教师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也可以藉此过程进行学习、收集资料和组织材料,安排时间和活动顺序;制定的计划还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总之,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备课一般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备教材。它包括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研究相关的教学材料。 钻研课程标准。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国家对学生学习此学科科目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要求。课程标准是编写课本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教学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课程的目的、要求,掌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明确教学的大致进度。 钻研教科书。研究分析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也必须注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因为同一内容可以用来达到多种不同的目的,相应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明确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选取恰当的教学侧重点和方式。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且要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意图、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所述,在处理教科书的时候,不必局限于给定的内容和结构。尽管成套教材有个好处,就是教师不必承担开发课程的工作,但正因为如此,它可能有超时空性,也许不适合特定学生的特定的学习情况,如资料中的语言也许不是当地的语言,或内容与学习者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情景关系不紧密,或编排结构不适合于某一地区的某一群体学生学习。因此,不要以为统一的教科书是不容质疑的,只要按照它规定的内容、顺序和进度教学。即使对于以国家制订的教学文件为依据进行教学的教师而言,在面对他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也有责任重新考虑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更动、修改或加以补充,以便最好地适合于自己的情景。 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就是要求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化”就是要求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算掌握了教材。 (二)备学生。备学生要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和身体状况等。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等。了解本班的学风、班风,重点掌握学习好的和

教学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教学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杨鹤龄 第一个环节:计划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一环,应力争做到:(1)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不应是个人行为。个别管理者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计划往往脱离实际。在制定计划时应按着“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程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2)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教学目标管理体制一般应该是:学校工作目标管理→教务处工作目标管理→学科组工作目标管理→备课组工作目标管理→教师个人工作目标管理。 第二个环节:实施 实施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阶段应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1)组织工作。①建立有效的教学组织机构。即实行以年级组为基层行政组织,年级组和学科组交叉进行教学管理的体制:年级组对教育、教学实行全面管理,而学科组则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评价教师的教研工作。②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关教学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标准及具体规定和要求等。这对规范教学人员的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可起到保证作用。③明确规定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进程。(2)培训工作。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综合活动课实验培训;课程设置改革实验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等。(3)指导工作。即上一级教学管理者根据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对下一级管理者进行指导、点拨、帮助。(4)协调工作。即教学管理者在教学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本着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原则,经常协调好教学管理系统内与外、组织与组织、组织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检查与评价 教学检查与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中介环节。检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质量分析;各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发挥管理职能作用的情况等等。 第四个环节:总结与处理 “总结”是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做出结论。总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表扬先进教师,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处理”就是把总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运用于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动中。 教学管理过程中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总结与处理四个基本环节是紧密联系、

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学“五环”包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遵循的规则。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日常学习中应遵循的规则。 1、教师教学“五环”。 (1)备课 备课是指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期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钻研教学大纲。要明确教学大纲所阐述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总目标和所教年段的具体要求;明确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安排;明确本科教学上的特点、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所教学科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意图和基本结构。 第二,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览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熟读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和关键。

第三,明确目标,考虑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单元和章节的教学目标。同时,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有近及远,由此及彼等这些符合人们认识客观的规律。 第四,把握课堂,环环紧扣。一备复习提问,以旧引新,且问题必须忌偏、忌深、忌浅;二备教具(或演示实验)该做则做;三备例题联系生活,变难为易;四备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五备板书布局,字迹清楚明了,大小适中,重点突出,美观大方;六备课外作业,要注意质量和数量,深浅恰当,由易到难。 第五,研究对象,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备课,讲课才会恰当有效。 第六,编写教案,开拓创新。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具有创新意识,不照搬旧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 2、授课 授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授课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二,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 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 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 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 1 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 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高等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的比例关系。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使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高等教育目的: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 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其基本含义是: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是一个转台,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专业:广义的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专业特色: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积淀性的特点。 课程:狭义的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教学大纲以一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 通才教育: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特征如下:第一: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第三: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教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超过50%属普及教育阶段。 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和学界组织。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 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 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教育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而制定的,是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实践的基本准则。 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有固定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师生间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总体来说是教育与被教育/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是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具有社会学、普遍性、稳定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在变动;具有官办、私办和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教育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方法;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比较紧密。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答: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职能 国际合作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将其作为第四职能提出,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以下述三个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①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③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高等教育的功能 答: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其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①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②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③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社会功能①政治功能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b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c促进政治的民主化;②经济功能a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b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c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③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 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3)社会服务,除了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为社会服务以外,还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诸多形式。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总的观点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具体看有以下主要内容:1.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3.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4.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是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5.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6.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答: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其一,“德、智、体、美”是教育目的的范畴,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教育活动范畴,要通过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其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教学、科研、实践”都说教育活动范畴,都可以视为实现高教目的的途径。其三,从教育活动实施的方式看,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视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更有利于问题的展开分析。 高校学位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办法,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培养目标指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职业种类;使用规格指明同一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层次上的差异;质量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两个方面。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教育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关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出题的时候主要是以两种形式考察,即单选和简答形式,备考难度属于中等水平。出题角度一般都是固定的一些需要牢记的知识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地位是较易出选择题的。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包括哪些,作为简答题去备考的。现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能够更方便地去备考识记。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考评五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上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备课主要是要体现在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中心的环节还是上课。上课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整监控,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这一部分的内容以简答题的形式去备考,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提供相应的口诀“慕(目)容方杰(结)语气太(态)板” (三)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注意的是作业的布置不局限于书面作业,也包括实践和口头等作业形式。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第一,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

书,也就是说不能超纲;第二,分量适宜,难易适度,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没有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第三,规定完成时间,严格要求。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的主要形式主要有小组辅导,个别辅导,集体辅导。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课外辅导属于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这一条在考试过程中出题频率相对较小,主要以了解为主。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其中测验法是基本方法,测验法中的笔试是测验法中的基本方法。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信度效度区分以及信度与效度高低的问题,难度较大,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出题的概率较小。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也就是说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以理解信度为“稳”。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也就是说工具用的对不对,可以理解效度为“准”。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信度低效度一定低。效度高信度一定高,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卷的难易程度,所以一张卷都会有较难的题,也会有较简单的题。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及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就是能够做到使高水平的人得高分,低水平的人得低分。一般来说难度适中的时候,区分度最高。

高校教学管理各环节工作流程

高校教学管理各环节工作流程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通过了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剖析影响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因子,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规律,利用信息化伎俩,探寻出更加科学、标准、精简、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运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根本上是通过上传下达的指令而逐级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的规划及制度的制定由校长制定,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各项职能工作由教务处完成,这就致使教学管理权力往往全部集中在教务处,全校教学决策规划、教学工作的组织安顿、教学工作的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职能都由教务处来行使,学校其他部门那么扮演了辅助的角色。由于没有教学管理的自主权,使他们过分依赖教务处,做事不足主动性,使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进度迟缓,功效甚微。高校教务处一般设置了综合管理科、教务运行科、实习管理科、实验室建设管理科、学籍管理科、教研教改管理科、考试中心等科室。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是保障教学工作平稳运行的重要角色,效劳全校的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教学管理人员由于不足专业的知识,教学管理工作短少专业的团队,严重的超负荷工作现象,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稳定的运行,就要求我们有科学的、精简的、标准的工作流程来提高效率及质量。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分类 按照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不同,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大致分为:教材管理工作流程、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教学经费管理及使用工作流程、考试管理工作流程、课程管理工作流程、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流程、质量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等。根据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各工作流程又由假设干子流程构成。教材管理工作流程有教材订购工作流程、教材发放结算工作流程、自编教材〔讲义〕立项及管理工作流程等;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有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工作管理流程、毕业生资格审查及毕业证发放工作管理流程、学生成绩勘误工作管理流程、学生复学工作管理流程、学生休学、保存学籍创业工作管理流程、学生转专业工作管理流程等;教学经费管理及使用工作流程有教学所需的根本条件建设费使用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解读 一、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和推进 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和推进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评估教育 质量的重要依据。评估指标中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和有效,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目标等。这些指标的目的是为了确 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明确的目标,能够按照计划逐步推进。 二、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发展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评估 指标中包括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数量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是否 达到要求。此外,还包括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机制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提供给学校相关部门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三、课程建设和教材使用 课程建设和教材使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评估指标中包括学 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课程设置和学科专业建设机制,教材的选用是否合理等。同时,还要评估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 组织能力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提供给学校相关部门改进课程建 设和教材使用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评估指标中包括教 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灵活,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 化教学等。同时,还要评估学校是否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以及教师

对于这些资源和工具的使用情况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提供给学 校相关部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五、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 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评估指标中包括学 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否有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等。同时,还要评估学校对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情况以及教学质量的改进 措施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提供给学校相关部门改进教学管理和 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是学校对教学质 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提供给学校 和相关管理部门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 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