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透镜及其应用同课异构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学情分析]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 1、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3、视力的矫正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上4、透镜的组合(1)望远镜(物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2)显微镜[课堂练习]1、、凸透镜对光作用,凹透镜对光作用,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时,成、的像,像距:,如;(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时,成、的像;像距:。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描述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2.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3.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作出定性说明。
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的矫正等。
4.让学生了解透镜及其应用的四个高频考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能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教学难点: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能熟练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命题分析】这局部知识考查的难度中等,主要集中在:1、凸透镜的光学特征,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包括作图〕题,实验题,题型较稳定,估计今年,特别要注意光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画光路图。
【稳固根底·自我诊断】〔1〕透镜〔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说明a.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b.假设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_____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__________;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5〕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难点〕【说明】a.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与测试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包括透镜的分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的视物原理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分析并解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3. 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并能解释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现象。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透镜相关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眼睛的视物原理。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与透镜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分析并解释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的情况,眼睛的视物原理等。
4. 讨论与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眼镜、相机等,并写出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透镜的知识,如透镜的历史、透镜的制造原理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2.理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特性。
二、教学内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2.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3.透镜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板书工具;3.带有透镜的物体和屏幕。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一张凸透镜的图示,让学生回忆并复习凸透镜的基本概念;2.激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及示范(25分钟)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讲解透镜成像的步骤和方法;2.结合物体、透镜和屏幕的实物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情况。
讨论总结(15分钟)1.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规律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应用(20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讲解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2.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折射和成像特性,并结合实例解释其应用原理。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者自编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批改。
总结回顾(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的成绩;2.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透镜应用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题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授课类型 复习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
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
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
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
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首先讲解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
用,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
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
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
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本章介绍了一些光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有
一些基础、但对“光的色散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知识知之甚少、
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太熟悉,本章在学生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光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4、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
的主要特征;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
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5、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6、了解显微镜、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
难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凸透镜、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练习1:作图。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演示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4、练习2:动态图像综合分析,巩固应用口诀(学生看图像口述)
三、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的成像及矫正(重点强调)
2、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2、望远镜
重点强调各自物镜、目镜作用的异同,以及整体的作用。
五、检测作业:
六、练习及检测题
七、作业设计 新学案: P78综合检测1—23题 (其中9、13、14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