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7.64 KB
- 文档页数:2
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感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
方法对7例孤独症儿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
训练前后的感觉动作能力评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持续训练3个月以上的2例孤独症儿童动作能力评定,效果显著。
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有一定效果。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是一种终生的、广泛的身心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手段和成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
近几年来多数研究者认为孤独症儿童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语言、思维、情感和社会交往障碍,刻板、怪异的行为。
该病病因不明确,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治疗方法。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孤独症患儿采用了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国内仅有几家面积够标准的这样的临床机构。
孤独症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有少数人成年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
对孤独症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治疗上最主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动作,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症状,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院在2010年5月,先后对16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2名持续三个周期(3个月)以上的效果显著。
1 对象和方法例1:何某,男孩,年龄为3.5岁,被诊断为孤独症。
该儿童表现:语言发育迟缓,脾气暴躁,不对视,刻板动作明显。
喜欢自己静躺。
该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结果为中度失调。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量表评定为:前庭觉中度失调;本体感中度失调;触觉防御重度失调。
我们采用密集方式对该儿童感觉刺激。
通过运动项目滑板、滑梯,平衡台、平衡木,悬吊组合、跳床、跳袋子、脚踏车和平衡布道脚踏石及触觉球类(大龙球)、彩虹伞、木马转移、海洋池等训练器械刺激儿童感觉器官。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与思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儿童感觉系统的综合训练方法,旨在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感觉统合能力是人类感知、认知和行为的基础,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实践与思考的角度探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触觉、视觉、听觉、运动和平衡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训练旨在帮助儿童加强不同感觉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能力。
例如,通过触摸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儿童可以提高触觉系统的敏感性和精确度;通过进行追逐游戏和平衡训练,儿童可以提高身体感觉和协调能力。
实践中,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通常通过专业的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师进行。
治疗师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并提供适合的训练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以游戏、探索和互动为主要形式,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感觉刺激和学习机会。
例如,治疗师可以设计一些触摸游戏,让儿童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并通过触觉刺激来提高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经验表明,该训练方法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
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感觉信息,提高感觉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能力。
这不仅对儿童的感觉感知和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自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然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训练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儿童个体差异、家庭环境和个人动机等。
因此,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灵活调整训练方案。
其次,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需要专业的治疗师来进行指导和实施,这对于一些地区和家庭来说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机构和师资队伍,以提供更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儿童发展支持方法,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实践中,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并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指导和实施。
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和成长。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一、定义和特点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各项感统的混乱,造成家庭、社会的普
遍影响。
儿童的感统失调会导致一些后果,如失去注意力、影响记忆力、
影响认知及发育。
此外,孩子也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为感觉功能的异常,更易受到情绪的冲击和不稳定。
1、发现和识别感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发现和识别不
同的感觉信息,如温暖、温热、冷等,找出它们的特征,孩子在接收不同
的感觉信息的过程中能更容易识别出来。
2、开发情绪管理的技巧:可以使用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如缓解正面
情感、控制负面情感等,建立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
4、社会情境训练: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同社会情境,通过重复的练习,让孩子熟悉社会情境,这样在真实的社会中,他们就能更好的应对。
5、家庭感统训练:家庭感统训练是面向家庭的感统训练。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自90年代初兴起的感觉统合训练,是解决各类儿童行为问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新方法。
它使许多孩子的行为问题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改善,这种方法也很受家长们的欢迎,并悄然改变着许多家长的育儿观。
但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目前,正规的感觉统合训练只是集中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大多数家长的需要。
而且,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关键在于预防,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几种由家长配合可直接在家里进行的游戏训练方法,既简单有效又能促进亲子关系,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帮助或启示。
在家中可进行的训练·前庭(平衡)功能失调,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小游戏。
充分爬行: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
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
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
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
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触觉过分敏感训练方法洗澡游戏:(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
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训练模式及其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训练模式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感觉统合失调患儿60例,按奇偶编号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集中训练治疗,实验组实施联合家庭训练模式治疗。
结果:治疗3个月之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整体成本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家庭训练模式方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临床治愈率高,且经济实用,依从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家庭训练模式;集中训练【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383-01为探讨感觉统合失调训练的方法,本文应用感觉统合理论制定了个性化的联合家庭训练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解决训练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的符合儿童(4~5岁)感觉统合失调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编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其中男36例,女24例,所有患儿IQ均在80以上,均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好动不安、紧张急躁、缺乏自信、做作业拖拉等症状。
纳入标准:符合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如下就诊标准的4~5岁儿童:(1)症状标准:5岁前出现并符合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触觉过分敏感或迟钝表现、本体感失调表现、视听觉感不良表现、动作协调不良表现;(2)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40分。
排除标准:排除癫痫、严重精神障碍、双向情感障碍、品行障碍者;患广泛发育障碍、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者;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和脑外伤者;父母拒绝参与者;有严重的自杀和/或自杀倾向者;有冲动行为及毁物伤人行为者;正在采用药物治疗者;IQ<80者。
退出标准:父母要求强烈退出者、突发严重疾病要求终止者。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小学体育感觉统合训练分析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统合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是指通过多种运动方式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协调、平衡、柔韧等多个方面。
下面分析一下小学体育统合训练的优点、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优点1.全面发展:体育统合训练可以使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训练,例如柔韧性、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方面的练习,有利于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单一弊端:在传统体育教育体系中,由于往往重视某一项体育项目,例如长跑比赛,跳高比赛等等,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体育运动。
所以,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身体素质到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发展。
3.克服单一运动难度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运动难度较大,例如单杠、双杠等项目,这些项目可能增加了学生受伤的风险。
但是,综合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实现平衡,从而减少学生受伤的机会。
二、问题1.针对性不足:在综合训练课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差异对课程进行的精细分析。
最终结果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从而降低他们对综合训练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设备有限:由于学校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有些训练项目无法开展,例如游泳、爬山等,这将对学生的训练进程造成影响。
3.课程难度过高:由于综合训练难度较高,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定不必要的高难度运动项目,那么将对学生造成过多的负担和不适应,影响学生对综合训练的积极认同。
三、解决方案1.针对性训练: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极限训练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组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合适的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实现长期的成长。
2.改变课程形式:由于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可以考虑将综合训练分为室外教学和室内教学,让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适应学生各类运动场地的训练需求。
3.结合实际情况:在确定课程难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和体质情况,并且注意防止过度训练或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以达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和体力的效果。
感统训练的效果列举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一、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
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
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三、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效果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是指发育迟缓、交流障碍、情感沟通障碍并出现重复行为、刻板行为、抗拒改变和强迫行为等典型表现的儿童。
近年来,统合训练被广泛应用于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具有优越的疗效。
统合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为孩子提供多种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体育锻炼、游戏、重力压力活动等,增强孩子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
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口语交流、社交语言训练等,提高孩子口头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和集中力、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社会技能训练主要涉及到孩子与他人交往、合作、分享等各种社会性技能。
感觉统合训练是将康复治疗与教育训练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对孩子的感官功能、感官适应、感官整合等方面进行训练,帮助孩子参与活动和任务,协调各种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整合,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统合训练在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中,具有以下优越的效果。
首先,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孩子的感官功能和感觉适应能力。
孩子常常存在感官过敏或感官缺失等现象,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感官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其次,统合训练能够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提高孩子注意力和思维的集中能力,有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
再次,统合训练能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减少不良行为,提高孩子的适应性和幸福感。
最后,统合训练能够帮助孩子的自闭症症状得到缓解。
对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统合训练减轻了孩子的刻板行为、焦虑和沮丧情绪,改善了自闭症症状,增强了孩子的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有利于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统合训练在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中,具有较优越的疗效。
该训练方法针对孩子的感觉功能、语言沟通、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进行训练,协调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生活技能和幸福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与效果评估感统训练是一种针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展的训练方法,通过刺激孩子的感官系统,促进孩子的感觉、运动和脑部功能的整合与发展。
这种训练对于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孩子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评估其效果。
首先,孩子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包括平衡、空间感知和动作控制。
这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例如行走、跑步、写字、穿衣等活动都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
感统训练可以增强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提高运动技能,使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
其次,感统训练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刺激不同感觉系统,例如触觉、听觉和视觉,感统训练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感统训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减少焦虑和压力。
感统训练的效果也是需要评估的。
评估感统训练的效果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专家了解孩子在训练中的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例如观察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行为和反应,记录他们的进步情况,以及进行一些特定的测试和测量。
其中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是使用感统评估量表。
这些量表通常由专业人员设计,包含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任务,用于评估孩子的感官系统功能。
通过分析孩子的答案和表现,可以评估他们在不同感官系统上的敏感性和反应。
感统评估量表可以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员了解孩子的感官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此外,家长和教育专家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来评估感统训练的效果。
他们可以注意孩子在学习、运动和情绪调节方面的改善情况。
例如,孩子是否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是否在运动方面表现得更加熟练,以及是否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评估感统训练对孩子的整体影响。
最后,感统训练的效果评估还需要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长期影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年7月第22卷第7期(总第271期)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作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1]。
当大脑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时,机体不能有效地运作,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严重地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育及前程。
我们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sensoryintegrativedysfunction,SID)采用感觉统合集中训练治疗并研究配合家庭训练的方法,观察分析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就诊的有儿童行为问题的儿童,分别以: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紧张、胆小、退缩、急躁、不合群、粘人、爱哭、挑食、暴食、笨手笨脚、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和缺乏自信等为主诉,符合《儿童少年精神医学》[2]中的诊断标准,愿意接受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者,随机抽取103例为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试验组(下称试验组),其中男76例,女27例,年龄4~13岁,(4~7岁42人,8~13岁61人);每抽取1例试验组病例即配对抽取病史、症状、性别和年龄等条件相类似的病例1例作对照组,对照组103例。
1.2方法1.2.1测查感觉统合失调症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
采用上海惠真咨询有限公司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测验系统2.0版”中的“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对可疑SID儿童进行测试,同时进行瑞文推理测验测量儿童的推理能力,简式韦氏智力测试、比内智力测试(小年龄组)检测智商,由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家长填写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检核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情况,将各项测试原始分数,根据年龄及性别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T<40为轻度SID,T<30为重度SID。
1.2.2感觉统合训练。
制定训练课程:根据儿童SID程度和智力情况,针对每个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个案训练课程,以循序渐进的训练内容及数量执行,采用集中训练、个别心理指导、家长配合辅助进行。
集中训练方法:采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心理教研室开发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参照国内外训练方法,进行更新和改进,形成我们的训练方法。
集中训练在门诊感觉统合训练场进行。
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训练师指导,按训练计划内容实施,严格操作方法及动作标准,训练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参与。
每次集中训练后接着进行个别心理指导,采用图形辨认、划儿童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疗效分析高瑛瑛①王盈盈①黄柏青①陈俊伟①陈少蓉①郑艺霞①潘清文①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配对选取门诊确诊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两组病例的病史、症状、性别和年龄等条件相类似。
两组均采用感觉统合集中训练治疗,试验组同时结合采用家庭训练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在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疗程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
结论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较单独采用集中训练的临床疗效好。
家庭训练方法方便、灵活、多样化和经济实用,并能增进亲子感情,得到家长的好评。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SID)集中训练家庭训练[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008)07-0032-02AnalyzingonOutcomeoftheSensoryIntegrationTrainingCombinedwithDomesticTraininginChildren/GAOYing-ying,WANGYing-ying,HUANGBai-qing,etal.∥ChinesePrimaryHealthCare,2008,22(7):32-33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outcomeofthesensoryintegrationtrainingcombinedwithdomestictraninginchildren.METH-ODS206casesofpatientswithsensoryintegrationdysfunctionwererandomlyallocated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ywerepairedwithpastmedicalhistory,symptoms,sexandages.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sensoryintegrationtrainingwhiletreatmentgroupwascombinedwithdomestictraining.Outcomeinbothgroupwereanalysed.RESULTSClinicaloutcomewerenodifferencebe-tween2groupsafter1monthoftreatment(P>0.05),whileafter3monthsoftreatment,theeffectintreatmentgroupshowedbetterre-sultcomparedwith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Sensoryintegrationtrainingcombinedwithdomestictrainingkinchildrenhasabetteroutcomecomparedwithcollectivesensoryintegrationtrainingalone.Domestictrainingissimple,convinence,cheapandpractical,itisgoodtoenha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parentsandchildren.Keywordssensoryintegrationdysfunction,collectivetraining,domestictrainingFirst-author’saddressFujianQuanzhouChildren’sHospital,Quanzhou,Fujian,200219,China①泉州市妇幼保健院福建泉州20021932CHINESEPRIMARYHEALTHCAREVol.22,No.7Jul,2008儿童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疗效分析———高瑛瑛等销、推理等方法进行视、听、记忆训练。
训练时间1~1.5h/次,每周训练3~7次,20次为1个疗程,酌情治疗1~6个疗程(必要时可增加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即对患儿进行训练疗效评定,并制定下一疗程的训练课程。
训练场地和设施:训练场地符合配备装置特殊训练器具的空间及安全设施。
训练器械:采用专用的训练器械,如滑板、滑梯、球、绳、独脚椅、平衡台、平衡木、园筒、网缆、插棍、袋鼠跳、羊角球、大笼球和隧道等等,心理指导采用特殊的训练用具,如图形、图案、图纸、数码、迷宫和推理等等。
1.2.3两组均采用上述集中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试验组同时加用我们设计的家庭训练方案,经训练师的指导,由家长在家中进行,在不影响儿童学习和休息的情况下利用空余时间结合日常生活、活动穿插进行,每日或隔日进行。
家庭训练的方案根据不同年龄针对各患儿具体问题制定个人家训方案,训练项目内容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劳动的内容中选取,如:吃饭、端饭菜、扫地、洗手帕、浇花、朗读、背诵、数数、背数、儿歌、描述、写作业、抄课文、制定餐菜谱、画画、唱歌、跳舞和弹琴等等,另加选择集中训练中简易的,在家中可施行的类似内容,如单脚跳行、蒙眼走直线、跳绳(花样)、拍球(花样),上下楼梯等等,上述内容进行项目组合,每日1次或每周2~3次进行训练,由家长指导、照护、督促儿童认真完成。
1.2.4训练疗效评定与分析。
量表评定: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瑞文推理能力评定。
临床疗效评定:由医生、家长、训练师根据儿童在训练中(家中和学校中)症状改善情况,填写评核表,对照量表做综合评定,评定情况分:明显改善、好转和无效。
统计时,“明显改善”与“好转”均作“有效”统计。
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2检验分析。
2结果感觉统合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3个疗程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见表1。
3讨论感觉统合功能是认识能力、社会性、身体和情感发展的基础,是每个儿童生长过程中必有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3]。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感觉统合功能亦在发展过程中,是在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感觉统合的身体双侧动作协调,眼协调、注意力、情绪调节,逐渐到有目的的活动,进而发展到高级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
这个过程的发展须有适宜的环境并经历一定的时间。
Ayres[4]认为,人体通过视角、听觉、触觉、本体感觉与前庭感觉等5种最基础的感觉与外界接触,先由脑干及内耳前庭平衡系统处理各种信息,随着脑的成熟,逐渐由大脑皮质进行有效的统合,形成运动—知觉—认知功能的高层次行为模式。
动作计划依赖着脑干和大脑半球间复杂的感觉统合[5]。
由此可见,SID依靠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难有好的成效,感觉统合训练对SID的治疗从理论上和实际上均有意义和好的疗效。
我院儿保门诊大量的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总有效率达80%以上[6]。
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我们采用家庭训练方案配合集中训练,两种训练互相弥补不足之处,提高疗效(表1)。
家庭训练增添日常生活活动的项目训练,丰富大脑感觉信息的内容,提高大脑综合处理能力。
家庭训练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生活用品,融入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中,操作方法方便、灵活、多样化、经济实用且充满亲切感,家长亲身体验之中,领会应该怎样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发挥孩子的潜力,这样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提高治疗效果,深受家长欢迎。
经这样训练的孩子显得较懂事、灵活、活泼、开朗、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敏捷、善于理事与交往和学习成绩提高,综合评价较高,深得家长和老师的好评。
现代社会经济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家庭的小型化发展。
儿童的活动范围陕小,加之独生子女居多,家中长辈对小孩关爱倍至,视如掌上明珠,经常以各种方法代劳,替孩子完成各种活动,如经常抱着、背着、多乘车、少走路,上小学了还替孩子穿衣穿鞋、盛饭菜,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应有的接触和活动(劳动),减少了独立操作及理事的机会,容易导致SID,对儿童的学习能力及行为有着显著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