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共30页
资料宝袋 ☆关于《毁灭》和《铁流》 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的战斗生活,鲁迅把这类作品看作是战斗的无 产阶级可望的精神食粮。
联系到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 剿”,鲁迅在当时翻译出版《毁灭》《铁流》 等作品,其深刻的用意也就可以想见了。
第3页/共30页
预习检查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
资料宝袋 ☆ 作者简介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 凡,江苏涟水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 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 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 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 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 在吉隆坡尊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 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 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省委宣 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
第1页/共30页
资料宝袋 ☆背景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继占领东三省后,又进攻上 海,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采取对外妥协投降,对 内残酷镇压抗日民众的反革命政策。同时,还 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禁进步书报、封书店、 迫害进步作家。鲁迅先生也遭反动派通缉,但 仍然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翻译和介绍了不少 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外国作品。《毁灭》即在 那时自费付印。鲁迅先生热情关心培养文艺工 作者,赠书阿累仅为其中一例。
“我”,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公交车售 票员,常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 “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 底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受 到长者的慈爱。
第13页/共30页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 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