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题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云南
- 格式:ppt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11
历史地理第十辑段氏大理国建置考王段氏王朝肇创前的云南地区,是为蒙氏南诏国的封土。
关于南诏国的建置,较为系统的记载有二种。
其一,《云南志》卷五《六睑》、卷六《云南城镇》:“大和、阳苴哇谓之〔阳J 睑,大厘谓之史险,遼川谓之遼眯脸,蒙舍谓之蒙舍睑,渠敛赵谓之赵川睑,白崖谓之勃弄睑”;“云南、柘东、永昌、宁北、镇西及开南、银生等七城,则有大军将领之,亦称节度。
贞元十年,掠吐蕃铁桥城,今称铁桥节度”。
其二,《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诏传》:“外则有节度,曰弄栋、永昌、银生、剑川、柘东、丽水;有二都督,曰会丿1|、通海;有十睑,曰云南睑、白崖睑亦曰勃弄脸、品澹脸、進川脸、蒙舍睑、大捏睑亦曰史睑、苴峥睑亦曰阳睑、蒙秦睑、矣和睑、赵川睑”。
对于二种记载内容产生岐异的原因,方国瑜先生曾经予以精辟的说明:《云南志》“以韦皋《开复西南夷事状》及《云南记》为编书时主要根据,尤以袁滋的后种著作为重要。
多数史料记录的年代在贞元十年稍前,具体年代可以确定,不能以樊绰著书在咸通四年而认为是那个时期记录的史料”。
而《新唐书》“余如十睑、用贝征徭役诸端,都为后来才有之事,樊绰所无,则此记录即出自徐云虔书(《南诏录》》,当为南诏晚期之记录”①。
节度、睑单位的始创时间,更无记载涉及。
颠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不是南诏开基初即有的建置。
《云南志》卷三《六诏》:唐开元二十三年、于“策授”皮逻阁为“云南王”的同时,“长男阁罗凤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兼阳瓜州刺史”.二次男诚节授蒙舍州刺史、崇江东州刺史,次男诚进双祝州刺史”。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洲及其下级县仍然是蒙氏政权的基本行政单位。
《元史》卷六一《地理志》“威楚路”、“大理路”:“阁罗凤曾立路啖县”,“阁罗凤改为赵州”。
见于《云南志》卷一《云南界内途程沢卷六《云南城镇》的江川县、晋宁州,亦当是改。
升梨州绛县、昆州晋宁县而置的单位②。
于此近时,《新唐书》卷二二二《西爨传》、《云南志》卷六《云南城镇》:“阁罗凤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兵胁西爨,徙户二十余万于永昌城”;“弄栋城,在故姚州川中,悉无汉人,姚州百姓陷蛮者,皆被移隶远处”。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大理国(938-1253)大理国(937年-1254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
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灭南诏建国。
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
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2]。
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详细大理国国君1,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年至公元944年在位。
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
2 ,文经皇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公元944年至公元945年在位。
皇叔段思胄争位,被废帝为僧,法号宏修大师。
3 ,太宗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段思胄(良),年号至治,公元945年至公元951年在位。
4 ,广慈皇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广德、顺德,公元951年至公元968年在位。
5 ,应道皇帝段素顺,年号明正,公元969年至公元985年在位。
6,昭明皇帝段素英,年号广明、明治、明统、明圣、明德、明应,公元986年至公元1009年在位。
7,宣肃皇帝段素廉,年号明启、乾兴,公元1010年至公元1022年在位。
8 ,秉义皇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1022年至公元1026年在位。
9 ,圣德皇帝段素真,年号正治,公元1026年至公元1041年在位。
10 ,天明皇帝(炀皇帝)段素兴,年号圣明、天明,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4年在位。
因荒淫背废,立太子曾孙段智思之子段思廉为帝。
11 ,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年号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公元1044年至公元1074年在位。
12 ,上德皇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广安,公元1075年至公元1080年在位。
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年号德安。
历史上的大理国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左有萍在中国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边疆之地,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少见记载。
后来随着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及电视剧的传播,更多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多民族聚居地上的灿烂文化,近年来的一些科考也慢慢掀起云南历史上“古国”的面纱。
下面请随我一起探秘云南历史上的神秘古国: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蛮”(白族)为王室、“乌蛮”(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联合政权。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
一、段氏建国段思平,祖籍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
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
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当时社会正处变革中,南诏政权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这几个政权相互更迭杀戮,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
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随即向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
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大理”。
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读《南诏大理国兴衰
史》
方悦萌
【期刊名称】《今日民族》
【年(卷),期】2024()3
【摘要】延续500余年的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以云南为中心建立的两个政权,也是西南边疆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地方政权。
长期研究云南区域史、西南边疆史、中国边疆治理史的著名历史学者、云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铁新作《南诏大理国兴衰史》(岳麓书社2023年出版),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该书以50万字篇幅,阐述南诏、大理国崛起、兴盛及衰亡的过程,包括南诏、大理国兴衰的时代条件,南诏与唐朝、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南诏、大理国完成云南地区的局部统一,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贡献与局限,南诏、大理国的深
远影响与唐宋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等问题。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方悦萌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8
【相关文献】
1.大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以三月街民族节为例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中国史教学——基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的思考
3.大理鹤庆:全方位推进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4.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国政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5.左江花山岩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之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秘的西南国度——大理国前言大理国是中国古代白族人建立的一个封建制国家,存在了三百多年,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其政治中心在云南大理的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是与宋朝同时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简单点可以说是唐时南诏国的延续。
大理国于1253年被蒙古帝国攻灭。
很多人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中得知大理国的,在书里,段氏子弟人人武功盖世,侠骨柔情,而六脉神剑、一阳指等绝世神功令人思之神往从而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简单收集了一下各种资料,汇编成了这篇文章,为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这个神秘的国度——大理!正文大理国(937—1253年),都城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城),是中国宋朝时期存在于西南地区的额一个由白族建立的封建政权。
大理国的疆域与中国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大致相同,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
政治制度也与南诏国基本相同,国土面积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白族古称“白蛮”,是古老的僰人民族和汉民族融合形成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集解》中说:“僰,羌之别种也。
”在战国时期就融合了部分楚文化的僰人,在汉晋之世,中原政府迁徙了一部分汉人到“西南夷”屯垦,加上中原战乱中流落到西南的汉族士兵和平民,进一步与僰人融合形成了称为“白蛮(白人)”的新民族。
部分汉人移民中得势的“豪民”,成为“白蛮”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姓”。
在汉晋时代西南著名的僰人大姓有焦、雍、孟、董等家,段氏的声名还称不上显赫。
段家的飞黄腾达是在南诏国时期。
大理的建立者段思平,公元893出生于大理喜睑(今喜洲),祖籍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成为白蛮大姓,世代为南诏大臣。
段思平祖上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38年,当时的国家名为南诏。
南诏的建立者是巴泥,他是一个位于滇池附近的部落酋长。
巴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建立了南诏国。
南诏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公元938年,南诏国被大理国所灭,这是南诏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大理国成立后,继承了南诏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并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域。
大理国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非常广大,包括了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大理国的首都位于现在的大理市,被称为大理城。
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繁荣。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大理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共处。
大理国的文化也非常繁盛。
大理国是著名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中心之一。
在大理国的统治下,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大理文化。
然而,大理国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衰落。
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灭亡大理国,使大理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上是南诏大理国的通史纲要,代表不代表具体的历史细节。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云南3000年演变史:从百濮之国到南诏、大理云南从先秦至清代3000余年以来的割据政权与行政区划演变史:梁州—百濮之国—哀牢国—滇国—益州—南中地区—宁州—濮部国—南宁州与南宁都督府—益州都督府、剑南道与剑南节度使—南诏国—大长和国—大义宁国—大理国—云南行省。
1.梁州(前21世纪—前11世纪?),作为“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地区存在了至少10个世纪,从夏初绵延至商末。
梁州只是一个大致的地理范围,疆域为秦岭以南、巫山与雪峰山以东、南海以北以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地区,面积十分庞大,是“禹贡九州”中疆域最大的州。
此时的云南尚为梁州的一小部,处于原始部落时代,尚未产生阶级分化、部落聚居地面积较小,文明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禹贡九州图》中梁州的位置:西南方2.百濮之国(前11世纪?—前3世纪?),作为周朝时期的“百濮之国”存在了至少8个世纪,从西周初年绵延至战国末期。
“百濮之国”是众多“百濮”部落的笼统称呼,“百”是极多之意,疆域位于今四川南部以及云贵高原地区,云南此时亦是“百濮之国”的范围。
此时的云南文明进程加快,已产生阶级分化,出现了部落首领以及较大部落聚居地。
百濮与百越是周朝时南方的主要部族3.哀牢国(前5世纪初—69年),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存在至少469年,从战国初期绵延至东汉初年。
初代国君不详,东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由哀牢王柳貌率举国内附,东汉王朝遂于此设立永昌郡(将益州郡原六县划分出来归属其管辖),哀牢王仍存并统率其旧部(类似于后世唐朝的羁縻制度)。
哀牢国是一个联盟国家,由至少78个部落联盟组成,推举哀牢王所在的部落首领统率所有部族。
哀牢国归顺时有户数5.4万、人口57万人,疆域大部位于今云南省西部地区。
哀牢国是当时西汉时期西南边陲大国4.滇国(前278—前109年),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存在169年,从战国末期绵延至西汉中期。
它是由楚国大将庄蹻所建立,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派使者至滇国,滇国不战而降,西汉王朝于此设立益州郡,滇王仍存并统率其旧部。
作者: 张增祺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39-46页
主题词: 南诏大理国;白文;大理白族;文字;历史上;云南西部;云南省;古文化遗址;汉字;大理地区
摘要: <正> 有字瓦,指模印有文字的板瓦和筒瓦。
这类瓦片在云南西部大理、巍山、姚安、楚雄等县南诏、大理时期的建筑遗址和砖瓦窑址中有不少发现。
1939年,前中央研究院吴金鼎等在大理调查和发掘古文化遗址时,曾收集和初步整理过此类瓦片,并将部分文字临摹附入发掘报告中。
这是最早的关于有字瓦的著录。
解放后,云南学术界讨论白族的形成及。
•南诏大理国概述•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南诏大理国政治文化•南诏大理国对外关系•南诏大理国的兴衰历程目•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与启示录01南诏大理国概述Chapter唐朝时期宋代以后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诏大理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南诏大理国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畜牧业等。
其中,农业是南诏大理国的主要经济支柱。
经济联系南诏大理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尤其是与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这种经济联系对于南诏大理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诏大理国的社会经济02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Chapter贵族政治南诏大理国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军事领袖在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影响国家的决策和局势。
军事力量强大地方自治01020303南诏大理国政治文化Chapter南诏大理国的政治信仰祖先崇拜01自然神崇拜02佛教信仰03尊重自然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中还强调尊重自然。
他们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以民为本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中,以民为本是其核心。
他们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只有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儒家思想南诏大理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仁爱、忠诚、礼义等道德观念。
这些观念在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和应用。
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多元包容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文化特点重礼尚文实用主义04南诏大理国对外关系Chapter唐朝的西南边疆政策南诏的崛起唐朝对南诏的影响南诏与宋朝的交往宋朝对南诏的影响宋朝的西南边疆政策南诏大理国与元朝的关系南诏与元朝的交往南诏与元朝进行了多次交往,包括朝贡、贸易等。
南诏也接受了元朝的册封,成为了元朝的一个藩属国。
元朝对南诏的影响元朝对南诏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南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受到了元朝的深刻影响。
元朝的西南边疆政策土司管理政策,以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单选题]1.被国际人类学家称(江南博哥)赞为“真正的大地雕塑”的是()。
A.龙脊梯田B.哈尼(江南博哥)梯田C.龙门石窟D.开平碉楼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哈尼族居住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其中,最能代表其耕作水准的是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梯田,被国际人类学家称赞为“真正的大地雕塑”。
[单选题]2.傣族的泼水节,又称()。
A.浴佛节B.进洼节C.沐浴节D.出洼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傣族的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历新年,时间在公历4月中旬,节期3天~5天,主要活动有赕佛、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船、泼水、赶摆等。
[单选题]3.傣族有男性______、女性______的习俗。
()A.文身、染齿B.染齿、文身C.佩刀、盘发D.戴帽子、戴围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傣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是勇敢的标志,也更容易引起异性的爱慕;妇女有染齿的习俗,是一种成年美的标志。
[单选题]4.傈僳族的刀杆节是为了纪念()。
A.大理国王B.南诏国王C.皮逻阁D.王骥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该节是为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
[单选题]5.“司岗里”是()的创世纪神话传说。
A.佤族B.彝族C.傣族D.拉祜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司岗里”是佤族的创世纪神话传说。
“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即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
[单选题]6.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苗族B.彝族C.独龙族D.羌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各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37%;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4%,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
[单选题]7.独龙族全年只有一个节日,即()。
A.“卡雀哇”B.“目瑙纵歌”C.“特莫克节”D.“打铁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独龙族全年只有一个节日,即“卡雀哇”(独龙语,意为“集中族人祭祀”),无固定时间,多在农历冬腊月举行。
在中国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边疆之地,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少见记载。
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
随着金庸武侠小说、以及《三国演义》、《天龙八部》等影视剧的传播,更多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多民族聚居地上的灿烂文化,近年来的一些科考也慢慢掀起云南历史上“古国”的面纱。
下面我们一起探秘云南历史上的八大神秘古国:古滇王国、哀牢国、勐卯古国、句町古国、南昭国、大理国、自杞国、果占壁王国。
1、古滇王国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
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
古滇国现在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迷,因为还没有人找到滇国的古都,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现在探测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这些都是考古工作者们的猜测,古滇国是一个神秘消失的青铜王国。
古滇王国起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结束于公元1世纪(东汉),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创造了中国西南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云南品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哀牢国:在滇西,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哀牢国”。
距今约2400年前,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国,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
两汉时期,哀牢王柳貌“内附”,永昌郡设立,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便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渐次稀释直至湮灭,以致后人往往只能透过一些古代典籍记载的关于哀牢夷和哀牢国的只言片语,去想见那个曾风光过的神秘古国的万般风情。
云南中考历史最后一题考察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云南中考历史最后一题考察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云南中考历史最后一题往往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它会考察对较大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现象等多方面的知识掌握,以及学生能否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论述的能力。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历史学科中考里,最后一题占分比重通常较大,可以说是区分学生成绩层次的关键题目。
它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很好地检验了历史学习的综合成果。
③前置知识:要能应对这题,得先掌握云南本地历史(比如南诏国、大理国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史各朝代主要史实(像汉朝的独尊儒术、唐朝的繁荣等)、近代史的列强侵略和民族救亡运动(例如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等)、现代史的中国发展历程等基础知识点。
同时,还得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分析史料、对比研究等。
④应用价值:从实际生活看,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比如在旅游的时候看到古建筑能知道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与人交谈中涉及到历史话题可以准确作答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位于整个历史学科中考体系的最后部分,就像一场音乐会的终章,是对前面众多知识点的一次总结性检验,它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历史知识集合。
②关联知识:与政治史里的各种制度相关(比如科举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经济史的发展变革(例如丝绸之路的贸易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带动),文化史里的思想、艺术和宗教等知识(像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社会风俗的影响)都有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度较大,因为需要把学到的碎片化的历史知识整合起来。
例如要分析中国近代化进程,就需要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联系起来看,这需要深入理解每个事件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 关键点: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如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朝着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大理国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937年-1254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后人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为大理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就曾经对大理国做了唯美的猜测和遐想。
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
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
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
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理国灭亡后,蒙哥汗三年(1253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云南内地共设有助个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
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
段氏建国段思平先祖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大理国王宫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为东汉武威太守段颎的第十七世孙,六传至段思平。
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
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
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
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
[单选题]1.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内地第(江南博哥)一个开发云南边疆的历史人物是()。
A.楚顷襄王(江南博哥)B.哀牢王C.庄硚D.皮逻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军庄硚率兵到云南滇池一带。
公元前277年,庄硚在滇池自立为王,建立奴隶制国家,即滇国。
庄硚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内地第一个开发云南边疆的历史人物。
[单选题]2.云南最早的渡口是()。
A.老渡口B.兰津渡口C.罗平渡口D.溪洛渡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东汉王朝时,在博南古道横过澜沧江处设立的兰津渡口,是云南最早的渡口。
[单选题]3.云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政权是()。
A.南诏国B.大理国C.牢哀古国D.大义宁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大义宁国,又称大义宁、义宁国,唐末云南地方割据政权,公元929年杨干贞建立,历一帝8年,937年被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攻灭。
大义宁国是云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政权。
[单选题]4.全国范围内,最早将日寇驱逐出国土的是()省。
A.黑龙江B.湖北C.云南D.北平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在缅北发动反攻。
1945年1月27日,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境芒友会师,标志着滇西反攻的完全胜利。
云南在全国最早将日寇驱逐出国土,为国统区的抗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单选题]5.西南联合大学的组成学校不包括()。
A.云南大学B.北京大学C.清华大学D.南开大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始迁湖南长沙,后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单选题]6.揭开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序幕的是()运动。
A.“一二?一”B.“一二?九”C.“一?二一”D.“五卅”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当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昆明大中学生进行了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一二?一”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树起了第三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