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第四版基础会计第2章
- 格式:pptx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69
《基础会计》(第4版)教案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1.本章重点内容(1)会计的定义与特征(2)会计的对象(3)会计核算方法(4)会计循环(5)会计准则的含义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6)会计核算前提(7)会计基础(8)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本章难点内容(1)经济决策与会计(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3)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4)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6)会计信息质量特征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在深入剖析经济决策与会计的内在联系基础上,得出会计的定义,进而阐述会计的特征。
(2)注意结合实例介绍会计的对象,阐述资金运动过程。
(3)在介绍会计基本分类时,应注意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决策性质上的不同。
(4)注意结合某一具体企业(或单位)的会计核算,分析讲解会计核算前提,即“四大假设”。
(5)注意结合具体经济业务,介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并同步练习。
(6)应注意这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针对财务会计而言的,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应具备的特征。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 会计的含义1.1 经济决策与会计1.1.1 不同组织的经济活动1)企业2)行政事业单位3)其他非盈利组织1.1.2 经济决策离开信息1.1.3 财务信息是重要的决策信息1.1.4 财务信息来源于会计1.2 会计的定义1.2.1 定义关于会计的定义主流观点有两个:一是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另一种是企业是一个信息系统。
应注意分别介绍、比较分析。
1.2.2 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3)性质(或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1.3 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的功能。
1.3.1 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2)监督职能1.3.2 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1.4 会计的基本分类1.4.1 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会计的类型也不同。
【课题】会计平衡公式【教材版本】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教学目标】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能独立分析会计等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从而更明确会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计平衡公式;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教学难点:经济业务类型的分析及不同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项目分析【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使用配套教学光盘第二章第三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等式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教学课件中所举的具体经济业务,让学生独立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的掌握。
最后归纳出经济业务的类型,总结出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我们已经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加以反映。
这个平衡公式就是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会计基本等式或会计议程式。
它是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
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在数量上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分析,来证明任何经济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这个平衡公式。
二、新授(60分钟):使用配套教学光盘利用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师生共同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会计要素的变化,但始终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要素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可持续性的培养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选材章节: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玉森主编的《基础会计》(第四版),选取的章节为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的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地位作用:该知识点是会计平衡公式成立的主要理论依据。
同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
因此该知识点是全章的重点和本书的核心,全面掌握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处理:由于会计恒等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对教材内容处理时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结合实例,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归纳。
2、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各要素间的关系。
2、掌握掌握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原理。
★技能素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丰富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该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难点:该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及为什么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
★解决方法: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尽量多举例,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计平衡等式会成立,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式的平衡关系,也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举例说明。
第一章企业与会计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作为会计学基础的导言,将介绍有关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架构与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主要包括:❶了解企业并初步认识会计以及会计功能;❷能够用货币量化的企业活动及其抽象概括;❸会计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一系列过程;包括:体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手段或工具,以及系统运行的环节或程序。
三、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2、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界定及其归纳的类型3、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四个环节及其所对应的方法体系四、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开篇应简要介绍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介绍不同会计含义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3.简要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具体内容待后续章节展开五、课堂提问的问题1.企业资金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哪些?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过程是怎样的?2.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其理论依据是什么?3. 会计作用与会计任务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4. 会计的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六、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企业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2. 如何形象理解地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3. 如何理解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4. 根据“管理活动论”的观点,会计的含义是如何理解?七、本章作业题《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与习题集》(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7037-6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978-7-04-046305-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八、本章应讲授的主要内容(一)开篇1. 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会计基础教案模板格式(4篇)基础会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特点2.基本能运用“借” “贷”记账符号确定会计分录教学内容:高教版的《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二课时,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教学重点:“借” “贷”记账符-号的使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确定会计分录教学难点:运用借贷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出示复习题)(5分钟)1.用“借” “贷”填空。
(1)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2)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3)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4)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
2.请指出下面经济业务中金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会计科目,并指明应借或应贷的方向:某食品加工企业购入50000元的农副产品,用于加工食品,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该经济业务使企业________增加了,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
同时,使企业________减少了,应记入该账户____ 方。
企业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为了准确及时将经济业务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去都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板书)二。
讲授新课(31分钟)1.会计分录的概念(3分钟)(1)师讲述: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2)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3)全班汇报交流。
(账户名称,应借、应贷,金额)2.会计分录的要素(3分钟)师:简单地说会计分录一种反映经济业务的记录。
反映经济业务的三个方面:(1)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即账户名称;(2)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是增还是减,即增减方向;(3)经济业务涉及账户增加金额是多少,即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