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四版第六章销售过程过程的核算2017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39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 学时:54 (课内学时:54 实验学时0)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使用专业:管理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5.首选教材:基础会计学(刘尚林、杨明海主编,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备选教材:会计学原理(唐国平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出版)参考书目: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6.考试形式:考试(开卷、闭卷)7.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掌握科学,也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为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
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在概括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基础上,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重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实务,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会计核算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6学时)【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和职能,一般了解会计的任务和会计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
【考核知识点】(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
(四)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明了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六)会计核算的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七)会计目标。
【考核要求】(一)会计的概念。
1.了解:会计的含义及会计含义中的各构成要素;2.理解:会计含义与会计特点的关系。
销售过程的核算》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销售过程的核算》。
我下面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选自高教版《基础会计》(第三版)第六章第四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供应过程以及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学好本课题是为第五节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① 掌握销售过程中账户的设置。
② 通过实例训练,使学生掌握销售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中各个任务的完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获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重点、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重点、关键点及难点确定如下:(1)重点:销售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
(2)难点:结转已售产品或材料的销售成本,计算应交税费的的核算。
二、说教法《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该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会计一年的学生,多为女生,对抽象的会计知识理解能力较弱。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原则的指导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法、问答法、讲解法、课堂讨论法,配合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中心。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在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实战演练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找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以便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础会计实训题第3章会计科目和账户一、指出下列资料所属会计科目名称,并对其进行分类。
1、厂房一栋,价值100 000元;2、库存原材料500吨,价值24 800元;3、尚未收回的货款12 000元;4、欠原材料供应单位货款16 800元;5、土地使用权,价值50 000元。
6、投资者甲的投资额200 000元二、列明下列资料中各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名称及级次:1、某工厂购入生产用钢材,其中,A型钢材10吨,单价2 450元;B型钢材5吨,单价4 800元。
2、该工厂生产完工的产品中,甲产品100件,单位成本1 500元;乙产品80件,单位成本2 000元。
3、该工厂在采购过程中因资金紧张,货款未付,共欠M公司23 000元,N公司15 000元。
三、计算空格中数字。
某公司3月份部分账户资料单位:元账户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库存现金500200400原材料 4 60028 00052 000应收账款 4 000 1 500 3 800应付帐款 4 580 2 400 2 600应付职工薪酬3 000 3 400 3 100第4章复式计帐1、计算下列账户的期末余额:借方库存商品贷方借方应付帐款贷方期初余额 35 000期初余额 45 000本期发生额30 000本期发生额36 000本期发生额 38000本期发生额12 0002、计算下列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借其他应收款贷借资本公积贷期初余额800期初余额 4 000本期发生额 2 600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62000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 1 240期末余额 30 800三、编制每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对所涉及的“银行存款”(期初余额11 800元)、“原材料”(期初余额30 000元)会计科目开设T型账户,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并结出期末余额。
1、购入A材料一批,计价6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2、收到红星公司所欠货款4 700元,存入银行。
财经商贸类专业课考试纲要一、考试范围和内容本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以《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税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为准,考试主要参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张玉森、陈伟清主编,第五版,版本升级)、《统计基础知识》(娄庆松、杨静主编,第四版,版本升级)、《税收基础》(陈洪法主编,第五版,为2017年6月印刷)。
考试侧重考查考生对专业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纲要内容与现行法规不吻合的部分,以现行法规为准。
现行法规:《基础会计》以《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税收基础》以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10月31日止的相关法律为依据。
二、考试目标和水平层次本纲要确定的考试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要点、考试条目和考试水平三部分构成。
“知识与技能要点”是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条目”是“知识与技能要点”内容的细化,是应知应会的具体项目;“考试水平”是具体确定所考查的应知应会知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水平和层次。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用)。
它们的含义分别为:A(识记):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综合课知识的识别和记忆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识别本专业各学科的基本内容,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复述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记住所学过的专业术语。
如在《基础会计》学科中,考生能够识记其中的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财产清查的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等;在《统计基础知识》学科中,考生应能够识记其中的统计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统计指数的种类和作用、时间数列编制的原则等;在《税收基础》学科中,考生应能够识记其中的(财政的特征、财政的职能、财政管理体制的形式、应该删除。
2017会计基础第六章考点试题: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1[单选题]下列关于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人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总会计师
B.会计机构负责人
C.主管会计人员
D.单位负责人
参考答案:D
2[多选题]下列会计档案中,需要永久保存的有( )。
A.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B.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C.会计移交清册
D.年度财务报告
参考答案:A,B,D
3[判断题]企业的原始凭证如果其他单位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可以提供原件。
( ) 参考答案:错
4[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凭证保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B.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C.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D.经单位领导批准后,会计凭证在保管期满前可以销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如果到期且未属于未了事项不得销毁。
5[单选题]下列单位中,在企业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时,需共同派员监销的是( )。
A.本单位的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
B.主管部门
C.同级财政部门
D.同级财政和审计部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目录《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1)《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17)《统计基础》课程标准 (29)《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37)《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68)《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8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97)《事业单位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105)《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标准 (113)《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标准 (124)《审计实务》课程标准 (138)《中国税制实务》课程标准 (146)《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156)《岗位实习》课程标准 (159)《会计岗位认知实训》课程标准 (163)《会计岗位项目实训》课程标准 (166)《会计环境认知》实训课程标准 (174)《会计应用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178)《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标准 (198)《电算化会计核算实施与维护实训》课程标准 (20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
因此,本课程的定位为:“一个认同、两个基础、三个基本、四个目标”。
一个认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育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四个目标:基础会计课程应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课程改革理念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知识性、专业性理论太强,存在: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重视会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知和把握,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与专业能力的训练的有机结合。
教学实施报告《基础会计》本次教学实施的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建立起会计整体工作框架,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提升对会计岗位的认知能力。
为了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结合企业就业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提升和扩展。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浸入式的思政教育。
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较为抽象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课堂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程目标。
学生则采用自主研究法、实践研究法完成课程内容的研究。
同时,我们还提供了网络研究空间、互动教学平台、系列教学资源和智能研究终端等环境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完成研究任务。
通过教学评价和实施成效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教学反思与诊改中,我们总结了本次教学的特色亮点和诊断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智慧课堂“8+8流程”的教学结构模型进行课堂实施。
以第六章第一节《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为例,我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学:1.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筹集资金的概念和方法。
3.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筹集资金的核算方法。
4.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细心规范、认真做事的品质。
在第六章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对原材料购入时四种不同业务类型的判断与核算难以理解的情况,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拼图游戏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四种不同业务类型的判断与核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在教学中渗透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细心规范、认真做事的品质。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并行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后续课程】《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审计实务》、《ERP软件及沙盘模拟》、《基础会计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小企业会计实训》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以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培养学生掌握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在企业财会岗位从事专业工作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根据财会职业岗位群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要求是:熟练进行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这一账务处理过程的实务操作;明确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岗位、记账岗位、报表岗位等的基本规范和任职要求。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强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成为会计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
成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认识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能正确应用会计的基本规范,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及内容,能准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基本业务进行处理。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专业能力1.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2.认识会计要素及其他分类;3.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科目的类别,帐户设置;4.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的原理;5.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6.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7.掌握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的登记;8.掌握结账、对账的方法及财产清查的处理;9.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含义,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10.了解现金流量表及其编制;11.了解会计档案传递与保管。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基础会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础会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1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就《基础会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这一堂课进行反思:一、教学设计是全面而成功的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是第六章的第一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账户设置和复式记账,所以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熟练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这四个账户。
(2)根据经济业务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用于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四个账户的设置和应用。
教学难点: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方法应用符合这堂课所授内容的要求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去分析,难点的知识采用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提问原有知识便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通过三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四个账户,然后通过例题讲解四个账户,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四个账户的学习。
然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账户,帮助学生记忆。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本节课的课堂达成度也挺好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四个账户,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存在的问题是一小部分学生分录做的正确率不高,容易混淆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个账户,课下可以出的这方面的习题强化训练。
《基础会计》授课计划(教学日历)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ique课程代码:043125B1学分/学时:4/72(理论教学59学时+课堂实训学时+机动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开课院系:商学院教材:1.《基础会计》(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6673-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与习题集》(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7037-6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3.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978-7-04-046305-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课程学习目标《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❶熟悉企业会计交易或事项的基本内容、形象地认识会计并理解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了解并熟悉会计确认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载体;❷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具体分类,掌握会计等式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基本原理及主要内容,了解记账凭证的作用及购车要素;❸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方法,分析并掌握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会计交易或事项的核算;❹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运用;❺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会计的内涵及会计基本准则的作用。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1、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事项原始载体模块的基本要求和内容(8学时)(1)❶了解企业的分类;❷熟悉企业注册登记的手续。
(2)❶理解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界定;❷熟悉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及分类;❸把握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关注点。
《会计学原理》课程大纲一. 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 课程性质《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学科,它将为后续《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从代表经济活动开始的原始票证到编制出最终的财务报表整个会计循环所涉及到的七个方法,并以制造业企业为背景,将这些基本方法运用于反映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企业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及经营成果的分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最终形成企业的会计报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方法和技能上为学习专业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目的1.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会计循环的七个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的会计方法和技术正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日常账务处理;了解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基础会计》(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主编:张捷学时安排: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一章总论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基本含义掌握:(1)会计对象与会计方法的含义;(2)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的主要内容应用:根据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基本的分析内容要点:1.1:会计与社会环境1.2:会计的含义与对象1.3:会计的任务与方法1.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5: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教学要求:了解:(1)账户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含义;(3)会计等式;掌握:(1)账户的基本结构;(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3)会计科目的内容与级次;应用:运用会计等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正确的划分和界定内容要点:2.1: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教学要求:了解:(1) 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及借贷记账法的含义;(2)会计分录的含义;(3)简单会计分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掌握:(1)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账户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