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35.46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及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6月来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血液透析(HD)组(n=30)、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35)和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组(n=35),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其中Hb及ALB均明显升高,IL-6、CRP和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HD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DF组和HD+HP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HP组和HD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开展HDF以及HD+HP 治疗,可起到一定改善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血液净化为治疗晚期肾脏衰竭患者的有效方式,使用此法进行治疗,能全面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但值得说明的是,和健康人群相比,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病死率明显较高。
有文献指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高[1]。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王栋; 刘雷; 魏明明; 刘佳慧; 李新建【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19)011【总页数】4页(P829-831,842)【关键词】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作者】王栋; 刘雷; 魏明明; 刘佳慧; 李新建【作者单位】272100 济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睡眠障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发生率达80%[1]。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其生活质量却较差,MH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2]。
因此,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将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3]。
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治疗可以较为彻底地清除小分子和中分子毒素,对于中分子物质相关的症状的治疗,则能够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们对收治的MHD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联合HDF治疗,并比较两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对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MHD患者70例,透析时间均超过6个月,并排除近期有心力衰竭、严重感染、肿瘤、精神心理疾病病史及不能配合治疗者。
随机分为HDF组与HD组,各35例。
HDF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8±6.8)岁,透析时间(22.8±7.9)个月,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其他2例。
HD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4.3±6.4)岁,透析时间(25.6±9.5)个月,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损害9例,其他4例。
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比较发表时间:2017-07-26T15:57:03.9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作者:郭亚平[导读] 探究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疗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200)【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46例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两组/23例,对照组-血液透析,观察组-血液透析滤过。
相比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及血磷的清除效果、急性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测得的清除量更高,其中血磷清除量为(169.45±24.48)ml/min,且急性并发症情况良好,相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
结论: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优于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维持性;疗效;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180-02血液透析滤过集中了血液滤过以及血液透析的优势,对小分子物质与中分子物质进行高效清除[1]。
本文为了研究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以供参考,详情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取46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6例患者均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标准。
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23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平均(47.24±6.8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6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5例。
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46.97±6.43)岁;上述疾病患者分别有11例,7例,5例。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7-12-11T16:30:41.47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作者:程勇[导读] 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微炎症预防和改善不仅仅是为了有效预防患者机体出现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与质量得到保障。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 441500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通过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影响状态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血液透析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微炎症改善情况、患者营养状态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比较。
结果:研究组微炎症、营养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血液透析滤过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炎症维护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传统血液透析;微炎症;营养状态血液透析属于临床医学上用来替尿毒症病患者维持生命的物理治疗方式,其中在血液透析疗法能否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观察患者机体是否处于微炎症状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出现微炎症现象将会引发心脑血管症并发,同时表示患者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当中,如患者持续处于该状态下,严重的话将导致患者死亡[1]。
本文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与护理,以为后期临床改善患者微炎症并发提供更加可靠的研究数据。
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4例,年龄(50.6+19.2)岁,病程在1年以上;女性患者患者56例,年龄(48.8+16.2)岁,病程在8个月以上;经临床常规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肾病。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低通量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b)与血红蛋白(Hb)的含量,治疗前后进行两次SF-36问卷调查评估生存质量。
结果:HDF组与HD+HP组治疗后CRP、IL-6、IL-8、TNF-α的清除及Ab与Hb上升均优于HD组(P<0.05),HDF组与HD+HP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6个月前后三组患者行生存质量评分,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心理健康方面,HDF组与HD+HP 组治疗均优于HD组(P<0.05),HDF组与HD+HP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情绪角色功能在治疗前后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D+HP及HDF能更好清除炎症因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生存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
目前MHD患者的生存时间较前明显延长,但其生存质量及预后仍不理想,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其生存质量。
1995年Stenvinkel等[1]提出了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ory-atherosc1erosis syndrome,MIA),也称MIA综合征。
MIA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和高病死率显著有关,其中炎症起到了初始驱动作用。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
丁燕平(综述);石宏斌(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有120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在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MHD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长期生存率仍较低,该文对影响MHD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总页数】5页(P286-290)
【作者】丁燕平(综述);石宏斌(审校)
【作者单位】530021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530021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5
【相关文献】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相关因素分析 [J], 吴志平;鲍晓辉
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年生存率的影响 [J], 刘俊平;武燕;张丽萍
3.高通量和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影响的Meta分析 [J], 杜梨果;徐小;胡玉刚;李晓宁
4.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 [J], 宋依奎;张萍;黄岭娥;余新跃;林洪秀
5.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J], 朱华;杨爱华;陈彩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70120投稿邮箱:sjzxyx88@sohu.com0 引言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善,医疗措施的使用不仅需要提高人类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更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
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实验组,然后又选取了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34-67岁,平均年龄为(46.8±5.4)岁,透析时间为12-34个月,平均透析时间为(20.58±7.52)个月。
原发病中35例慢性肾炎、11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多囊肾、2例小血管炎。
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3-68岁,平均年龄为(45.9±4.9)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液透析方法本次研究中,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了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NCU-12型透析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Fressenius4008-S透析机。
而透析器选择了贝朗lo15,Sureflux-130G透析器,所有透析器均使用一次。
透析用水为双极反渗水;膜材料是聚砜膜,膜面积1.4m2;透析液选择了常规碳酸氢盐,并将其流量控制在500ml/min, 钠浓度控制在135-140mmol/L,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6℃-37℃;每次透析维持4小时,每周透析2-3次;借助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无肝素透析;血液透析患者还选择了深静脉置管或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通路,将其血流量控制在200-280 ml/min。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对74例本医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统计全部患者临床相关信息,统计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全部74例末期肾病患者中,生存患者43例,占比58.11%;死亡患者31例,占比41.89%。
体质指数、尿素氮等因素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转归及生存率方面具有一致性,P>0.05,生存组年龄、血红蛋白高于死亡组,与死亡组患者相比,生存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较低、透析时间较短,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年龄、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透析时间等因素均会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转归效果,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干预,提升患者生存率水平。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转归;生存率多种肾脏疾病处于终末期后,患者肾脏处于不可逆的功能衰竭症状,临床中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一般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替代性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患者的生命,延长其生存时间[1]。
本研究就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医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7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其性别比例纳入为40比34。
年龄最高值是76岁,年龄最低值是39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57.83±10.66)岁。
透析时间最高值是59个月,透析时间最低值是17个月,透析时间平均值经计算为(38.27±7.66)年。
1.2方法统计全部终末期肾病患者相关信息,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透析时间、血红蛋白、血糖、尿素氮等指标[2]。
1.3统计学分析7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案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予以计算,计量资料(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透析时间、血红蛋白、血糖、尿素氮)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展现,采用t检验形式进行校准。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研究吴继峰【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在2014年1月—2018年3月时间内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病6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随后观察患者的透析生存率.结果透析1年生存率为89.7%,透析3年生存率为77.9%,透析4年生存率为60.3%,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越长,其生存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根据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越低、透析次数越少、残余肾功能以及营养状况越强,则透析生存率越高.结论年龄、透析次数、残余肾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医师需要特别注意.【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34【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转归;生存率【作者】吴继峰【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肾内科,江苏南通 22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终末期肾病是肾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是指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该类疾病的概念与尿毒症相类似,但是两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具有明显差异,一般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为小球滤过率降至15 mL/(min·1.73 m2)以下[1]。
该疾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一般仅为十万分之一[2],由此对我国该疾病的发病人数进行评估,约有22万人患有该疾病,数量较为庞大,因此需要得到临床肾脏科疾病专家以及学者的重视[3]。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了在2014年1月—2018年3月时间内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病68例患者,以此来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该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病6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在这6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有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 19~70 岁,平均年龄为(48.83±2.41)岁;在这 68 例患者中,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有23例,年龄未超过50岁的患者有45例。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有效性评价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帮助肾功能衰竭患者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该治疗方法通过透析器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分离,通过透析膜来进行物质的交换,从而达到排除废物和调节电解质浓度的目的。
1. 血液透析清除效果:血液透析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评价血液透析的清除效果非常重要。
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液透析后尿素氮的浓度、肌酐的浓度和尿素氮清除率等。
2. 电解质浓度调节效果:血液透析对于调节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也非常重要。
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多余的电解质,并保持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评价血液透析的电解质浓度调节效果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3. 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评价:血液透析对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评价血液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4. 生活质量评估:血液透析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
评价血液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有效性的评价主要包括清除效果、电解质浓度调节效果、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评价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些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评估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透析充足性、透析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同时改善透析充足性和并发症管理水平,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由于研究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更好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透析充足性、透析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提高生存质量、研究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对于一些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透析可以帮助他们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虽然透析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透析过程本身也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透析治疗。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了解透析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治疗,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对透析充足性、透析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了解其生存质量的现状和特点;2.分析透析充足性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透析充足性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3.探讨透析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了解透析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原因;4.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揭示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联系;5.分析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探讨患者生存质量的综合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