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3
16基金课题1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了艺术学、植物学、心理学、城市建设等众多学科,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而提出的园林建设方向[1]。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植物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与亮点[2]。
植物造景应依照设计场地的构筑风格与设计主旨进行,在保障植物能够科学生长的前提下[3]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进行相关主题的艺术搭配,达到使自然景观得到更加优美的展现的目的[4]。
植物造景主要分为植物与设计两个模块,在进行植物造景前,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植物的观赏特性、所需环境条件与生态效应[5],其次要了解该场地的设计原理,如主题、功能、形式、意蕴等,再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正确的表达[6]。
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决定了最后呈现的植物景观效果[7],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纵向空间的观赏性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8]。
了解植物观赏特性,将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等具有不同观赏价值的植物进行组合[9],可以增强景观在不同季节的色彩观赏性[10]。
还应根据场地科学种植,优先选用本土植物进行造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存活率[11]。
2 南京玄武湖翠洲门场地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1 场地现状本次调查改造场地位于国家级AAAA 级景区玄武湖[12]翠洲门区域前约150米处的面积为900平方米的场地。
场地中央有一条由玄武湖引出至该场地的小型支流[13],跟随支流前行,可形成较为完整的参观流线[14](如图所示)。
场地内含有一条生命活力较低的水体,有大量浮萍及落叶漂浮在河流表面,缺少阳光直射,水景观的观赏性较弱[15]。
河岸上架有一座造型优美的拱形石桥,河岸两侧种有高大植株,可形成荫蔽,树影斑驳时既为游客提供了阴凉也增加了景观美感。
石桥两侧缠有大量枯死的凌霄和蔓长春花,缺乏清理。
植物景观整体由竹本、针叶木及地被植物构成,整体植被茂盛繁密,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少量的鸟类栖息在树林中。
在河岸两侧及竹林内设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在桥岸面向主人行路方向有一小片硬质铺装场地用以坐憩休息,整片场地除4张座椅外无其他硬件设施。
植物造景艺术在现代寺庙园林中的运用——以无锡灵山大佛绿化改扩建工程为例王敏骅(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关键词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兴盛于晋唐,出现了大量的寺院丛林,寺庙园林作为附属于寺院的产物也随之产生,他在吸收了文人园林素雅、简洁的造园特色以外,又融入了中国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造园特色,形成自身宁静、幽静、恬静的园林风格,并通过植物造景来营建一个宁静、肃穆的环境氛围,使人对佛顿生崇敬之情,感悟到佛无我,我常的最高思想境界。
植物是环境组成的重要要素,在造园中,环境氛围的营建,园林意境的表现大多需要通过植物造景来达到要求与目的。
针对植物造景,寺庙园林作为一个特殊的园林分类,与其他园林相比,有其共性,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自身的特点与思想理论,显出其相异的一面。
1概况灵山佛教文化园区位于无锡太湖之滨,背靠灵山,面临太湖,东西有青龙、白虎两山环绕,可谓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原景区占地15万平方米,为灵山大佛与祥符禅寺的所在地,为丰富旅游景观内容,提升文化品味,增加佛教文化内涵,现由于原景区南部新建占地25万平方米,集宣扬佛法、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园区。
文化园区由最南部的大照壁为起点,依次设置了五明桥、门楼、佛足坛、五智门、菩提大道、九龙灌浴、降魔、阿育王柱、祥符禅寺等景点,最后以88米高的铜制释迦牟尼立佛为终点。
主要景点均由中轴线贯穿,两侧以青龙、白虎两路作为辅助线路。
园区中绿地覆盖率约为75%,采用乔灌木与地被草坪有机结合的植物配置方法;通过群植、列植、孤植等植物种造景手段,并因地制宜,结合植物特性与当地立地条件对植物进行因地制宜地配置种植,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态性、观赏性、游乐性的园区环境。
纵观全园,具有大气、简洁的现代园林特点,同时作为一个佛教寺庙园林,又具备了庄严肃穆,幽静平和的特征。
2植物造景手法分类2.1规则式种植2.2自然式种植不对称,不整齐、不均衡,不规则成为园林创作中避免重复,力求变化,营造幽深的要领,3植物造景的原则3.1因地与制宜3.2变化与统一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园林讲究布局结构,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南京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研究作者:李刚来源:《艺术研究》2018年第01期摘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以及我国著名的佛教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佛教的诞生、发展与繁荣。
南京佛寺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古典园林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景观,无论是在空间布局还是意境营造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结合一些现实案例和前人的文献资料,对南京佛寺园林的景观建筑理念的分析及景观特征的研究。
关键词:南京佛寺园林景观特征佛寺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也是寺观园林的一部分,一方面它能够借助自然的山和水,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配置上给予独特的造型和景观营造特征,从而产生一种飘逸灵动、涤荡心灵、抚慰不宁的超脱世俗之感;另一方面它独特的造型特征为前来观访之人带来了多层次的旅游体验。
可以说,南京佛寺园林的景观建构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其他城市的寺庙园林建筑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南京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南京佛寺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方面的特征南京佛寺园林的景观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人的注意力,其意境营造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都备受瞩目,这与科学合理的意境营造手法的选择是离不开的,只有做到借景合理、组景恰当才能够营造出与佛教思想相适应的园林环境。
南京的佛寺园林多选建在一些远离城区中心的、风景比较优美的名山幽岩之中,造园空间是十分受限的,为营造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教意境,造园者往往采用借景、障景、虚景这三种表现手法,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意境。
第一,借景。
借景是我国古典园林景观建筑中最经常采用到的一种构景手法,是指在我们正常视力的所及范围之内,将事先选择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从而起到丰富空间层次、深化意境的作用。
一般而言,借景又可分为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以及应时借这七种类型,其中前四种为最常用的类型。
南京佛寺园林多建于名山幽岩之中,采用借景的方式与周边的山水相结合,既实现了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又营造出了一种曲折幽深、高低错落、静谧有序的佛教意境。
寺庙景观提升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们就说有这么一座寺庙,叫灵隐寺(只是拿它举例方便大家理解哈)。
这座寺庙那可是历史悠久,名声在外,每天都有好多香客和游客来。
不过呢,随着时代发展,寺庙原来的景观有点跟不上趟儿了。
比如说,寺庙的入口处,就只是简单的一扇大门和一小片空地,缺乏那种让人一到就感觉神圣又震撼的氛围。
再看寺庙里面的庭院,植物长得有点杂乱,小径的石板有的都裂了,排水也不太好,一到下雨天就积水,搞得香客们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像走梅花桩似的。
二、提升方案。
1. 入口处的大变身。
首先在大门前打造了一个大大的广场。
广场上用青石板铺地,石板的纹路都精心设计,像那种古代的八卦图的一部分,既有文化底蕴又好看。
然后在广场中间弄了一个超级大的香炉,这个香炉可不简单,它的造型是仿照古代的鼎做的,上面刻满了精美的佛教图案,什么莲花啊,佛像啊,栩栩如生。
一走近,就能闻到淡淡的檀香味从香炉里飘出来,立马就把人带入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里。
在大门两边,种上了两排高大的银杏树。
到了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像小扇子一样落满一地,就像给寺庙门口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那景色,简直美到让人窒息。
而且,这些银杏树还有寓意呢,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和寺庙的文化氛围特别搭。
2. 庭院的精致改造。
植物方面,把那些杂乱的杂草拔掉,重新规划了植物布局。
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松柏,因为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在佛教文化里也有特殊的意义。
然后在周围种上了各种花卉,像月季、牡丹之类的,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盛开。
这样一来,寺庙里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和色彩。
小径的石板全换了,换成了那种表面有点粗糙但是很有质感的石板,这样下雨天就不容易滑倒了。
而且,在小径旁边还挖了一些小沟渠,专门用来排水,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积水的问题了。
在庭院中间还打造了一个小型的假山和水池。
假山上有小瀑布流下来,流到水池里,水池里养了好多锦鲤。
香客和游客们可以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着锦鲤游来游去,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觉特别惬意。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讨作者:江聂邓春艳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8期摘要以淮安慈缘禅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等相关理论对寺庙植物景观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绿化以求突出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表现当代寺庙园林的风彩,创造出融园林、文化于一体的风景构图。
关键词慈缘禅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图分类号 S75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172-02Abstract Taking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Ciyuan Temple in Huai'an for example, the us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ng practices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temple plant landscape were elaborated by green garden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uddhist temple,showing the elegant daneanorthe of the temple of contemporary,creating a landscape composition combin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together.Key words Ciyuan Temple;temple gardens;plant landscape1 概述1.1 寺庙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中寺庙园林包括佛寺、庵堂、庙宇、道观等佛道两大宗教以及儒教如孔庙建筑的附属园林。
寺庙园林禀承了佛教(超尘脱俗、恬静无为)、道家(清净无欲、修养内丹)的主旨,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更加赏心悦目,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1]。
南京灵谷寺灵谷塔景区介绍《南京灵谷寺灵谷塔景区介绍篇一》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唠唠南京灵谷寺灵谷塔景区,那可是个超有韵味的地方。
一走进灵谷寺景区,就像踏入了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
绿树成荫,那树的枝叶啊,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的。
地上的小草呢,就像一块毛茸茸的绿色地毯,踩上去软软的,感觉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大自然亲密拥抱。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偶尔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叫,“叽叽喳喳”的,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灵谷塔就矗立在那儿,像一个威严的巨人。
它的建筑风格很独特,有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
我走近灵谷塔,摸着那塔身的砖石,感觉像是在触摸历史的脉搏。
也许当年建造它的时候,工匠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呢。
我沿着塔内的楼梯往上爬,这楼梯有点窄,而且还挺陡的,爬得我气喘吁吁的。
不过当我爬到塔顶的时候,哇塞,那景色简直绝了!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那一片片的树林,就像是巨龙身上的鳞片。
这时候我就想啊,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站在这儿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被这美景震撼到了呢?灵谷寺里还有很多佛像,那些佛像神态各异,有的庄严肃穆,有的面带微笑。
我看着那些佛像,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宁静。
不过我也在想啊,这些佛像到底蕴含着多少神秘的力量呢?是真的有神灵在保佑我们,还是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呢?这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但不管怎么说,当我走进寺庙,闻到那股淡淡的香火味,听到那诵经的声音,就感觉自己的心灵像是被洗礼了一样。
寺里的僧人呢,穿着那宽大的僧袍,慢慢地走着,看起来是那么的与世无争。
我就好奇啊,他们的生活是不是每天都这么平静呢?他们是不是也会有烦恼呢?我问了一个小僧人,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我。
这反倒让我更觉得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神秘。
在灵谷寺灵谷塔景区里,还有一些碑林。
那些石碑上刻着各种各样的字,有些字我都认不全。
我就在想啊,这些字背后是不是都有一个故事呢?是哪位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又或者是记载着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这就像是一个未解之谜一样,吸引着我不断地去探索。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
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
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
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
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
“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
桂花的造景艺术
佚名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1.孤植。
孤植主要表现树木个体的体形美,一般作为视觉中心处理。
桂花树型优美,可孤植成景。
南京灵谷寺大草坪上孤植着一株桂花王,形如巨伞,在周围成片的桂花林的映衬下,个性鲜明,具有"鹤立鸡群"的效果。
2.列植。
列植主要体现植物的整齐美、线条美,树龄相近的桂花一般树型近似,按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离栽植,很容易取得整齐一致的艺术效果。
【总页数】1页(P4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园林植物造景--从科学性和艺术性角度看中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 [J], 张甜甜
2.桂花的造景艺术 [J],
3.桂花的造景艺术 [J],
4.桂花在园林中的审美艺术与造景 [J], 李东升;燕亚飞
5.桂花在当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分析 [J], 殷晓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研探索158环艺引言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指的是与宗教场所相关的园林景观,例如寺庙、道观、佛塔等场地。
由于长期以来,佛家、道家修行者常选择山水之间修行历练、建造寺观,这些寺庙、道观天然而成风景优美的名胜,是建筑、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完美结合体。
由于一些著名寺庙受世人顶礼膜拜,历经成千百年未遭到巨大的破坏,并且历朝历代不断扩建,愈加辉煌,更积累了大量的宗教史迹与历史故事,使园林景观更融合了人文情怀,具有极高的游赏价值。
[1]寺庙园林由其特殊的天然环境,具有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特质,不论在建筑造型、山水结构、色彩搭配等景观方面,还是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都有所表现。
寺庙植物景观设计离不开对植物的选择,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及其功能与意义的研究,并通过对植物的研究来实现植物的人性化。
寺庙景观通过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使人感受寺庙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风水文化、佛教文化、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意义重大。
闽浙地区是我国古代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地区的文化品质、地域特色、人文特点在寺庙园林中都有体现。
因此,植物不仅是园林的重点,同样也是寺庙园林研究的重中之重。
灵谷寺作为南京十大寺庙之一,寺庙内植物的特点、植物配置产生的意境以及植物配置的方式在寺庙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有诸多可借鉴之处,为江浙地区寺庙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点植物景观即是指园林中主要由植物所构成的景观,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各类植物的色彩、外形、质感等美学特性来打造美丽的画面,供游人赏玩、观看。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是集植物学、美学、宗教、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其配置应遵循着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但同时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也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一)地形自然,植被丰富长期以来,因教义指引、现实需要等原因,寺庙多建于远离城市的山林之间,选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之地修建庙宇,也因此,寺庙园林多具备了天然的风景资源,多自然地形、植被异常丰富。
[2]同时,由于尊神礼佛的传统,千百年来,人们对寺庙鲜少主动损毁,反而进香礼佛、供给不断,尤其是如灵谷寺这般的大型寺庙,经历千百年的时光,不断生长、不断完善,如今植被更加丰富。
灵谷寺位于钟山景区内,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初建于明初,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达2.5公里。
现在灵谷寺虽规模大不如此前,但也物华天宝,自成佳境,景区内地形多变,冈峦起伏,整体地势呈中间部分低,两边高且起伏较大的趋势,灵谷塔为全园最高点,地势大体上由北向南、自东往西呈缓慢下降。
以马尾松、栓皮栋、榭栋、枫香等形成的自然山林群落为背景,景观建筑掩映于山林之中,植被多由自然演替形成,整体植物景观充满自然野趣。
(二)多年绵延,古木岑岑寺庙园林历经千百年的不断香火,得益于少受战火、人祸洗礼,其中大多保留有大量的参天古木、名花贵树,这些是寺庙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无数文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
以灵谷寺为例,灵谷寺有悠久的种植桂花的历史,长达700余年,其桂花园被称为万株桂园。
在灵谷寺中,桂花在景区灌木层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这其中有多年生长的珍贵品种,更有人们代代不断新植入的品种,因此不仅品种丰富,且配置方式多样,如双桂当庭、列植形成桂花通道,自然散植于林下,形式上有摘要: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是建筑、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完美结合体,更融合了人文情怀,具有极高的游赏价值,并且具有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特质,其中,植物作为园林的重点,同样也是寺庙园林研究的重中之重。
文章结合了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表达方式和植物配置的方法、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来分析灵谷寺的植物景观设计。
简析寺庙建筑的特点及其与植物配置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寺庙景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寺庙园林 灵谷寺 植物景观 意境表达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8)12-0158-03Abstract:As one of the three basic types of traditional gardens in China ,temple gardens ar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naturallandscape. They are also a combination of human feelings and have very high value for sightseeing. They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royal 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Among them ,plants are the focus of gardens. It is also a top priority in the study of temple garde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Linggu Temple 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landscape of the temple garden ,the expression of the plant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temple garden ,the method of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emple garden.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le building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temple landscape.Keywords:Temple garden Linggu Temple Plant landscap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陈 晨风景园林学院 周 琦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LANT LANDSCAPE OF TEMPLE GARDENS —— TAKING LINGGU TEMPLE IN NANJING AS AN EXAMPLE学研探索159环艺时作为中层灌木,有时又可孤植观赏。
每到金秋时节,满园飘香不绝,吸引大量游人前来,自1999年9月中山陵举办桂花节以来,景区现己逐步发展成全国著名的赏桂胜地,灵谷寺养育了桂花,桂花也浸润了灵谷寺。
(如图1)灵谷寺寺庙前的银杏树有460年的树龄,是景区内树龄最大的古树,首批被列入南京古树名木名录中。
由于银杏在我国自古就被尊崇为“神树”,因此在类似寺庙等的纪念性场所中多有种植。
古树名木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质量的重要元素,为我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增添光彩。
但是由于土壤质量恶化、古树根部营养不足以及人为的破坏等各方面的因素,古树日渐衰老。
缓解古树衰老的问题刻不容缓,要对古树进行复壮措施以及采取一系列的养护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珍贵的古老文化。
[3](三)宗教寓意,贯彻其中在大量的寺庙园林中,其寓宗教与游乐于一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必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选择与宗教文化相关的植物。
例如佛教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多与佛教教义、故事相关,例如佛教中的甄叔迦树,也就是无忧树,是佛陀诞生之地;七叶树,是佛陀入灭后首次经典结集之会场七叶窟前的树木;曼陀罗花,在佛教教义中指宛若天花般美好的妙花、诸天供养的妙花。
二是选择与宗教园林相统一的植物。
例如佛教园林中,通常人为赋予特定含义的给植物,佛门弟子对植物“以物托志”,常见的有松柏类、银杏、桂花、榕树等。
或者是使用以佛命名的植物,如观音竹、观音柳、罗汉松、佛肚竹等。
又或者是终年常绿或有芳香的有利于修行的植物,如香樟、楠木、含笑、瑞香等。
三是避免选择宗教禁忌植物。
例如佛教忌五辛——葱、姜、蒜、洋葱、韭菜。
[4]因此可以看到,在灵谷寺中,鲜少出现这些植物。
(四)纪念氛围,重点突出寺庙园林作为纪念性园林的一类,纪念氛围的营造是其中的重点,尤其在主要庙宇、墓葬区等地带,常使用松柏等植物,采用对植、列植等方式营造肃穆氛围。
灵谷寺作为纪念性景观,其内的植物景观中常绿树种比重较高,使得景区常年青枝绿叶,清幽典雅。
名人墓葬处多使用松柏类、海桐、桂花等进行规则式种植,充分体现了纪念性的景观主题。
[5]在灵谷寺前的“高龄”银杏树则具有很好的纪念意义,古树的年龄见证了寺庙的历史。
二、寺庙景观植物的美学原理与种植方式(一)美学原理在设计中,美学原理包括了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与对称。
[6]因此,在寺庙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这三个原理也同样适用。
同时也要做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例如,在灵谷寺寺庭左侧客堂后门处的植物景观配置中,分为三层,即桂花-金边黄杨、桑、南天竹、石楠-沿阶草、细叶麦冬。
(如图2)在灵谷寺寺内由建筑物围合的院子中,两边的植物并没有呈现一样的搭配品种及搭配方式,而是随着两边建筑物的高低进行植物配置。
(如图3)植物的种植使得人们在观赏时产生意境美,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周期、颜色等的变化,打造良好的植物配置美学氛围。
(二)种植方式寺庙中的植物种植方式,大致分为群植、丛植与孤植。
群植适用于大面积的寺庙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在灵谷寺中,丛植为主要的植物种植方式。
灵谷寺大雄宝殿后的庭院内丛植了棕榈、琵琶、桂花、青葙、菊三七、木槿、细叶麦冬等植物(如图4),右侧植物与左侧相似。
寺院院墙旁边利用假山和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植物包括有腊梅、毛竹、辣椒、天麻、麦冬等。
在寺院内,两棵孤植的桂花位于主体建筑的前方两侧(如图5)。
孤植的树种一般具有生长旺盛、寿命长、病虫害少等特点,同时也具有标志性、导向性和装饰性作用。
[7]位于灵谷寺寺院内的这两棵孤植的桂花树(如图6),周围空间开阔,树池中种有麦冬等地被植物,给人留下了完美的空间观赏角度和距离。
不仅作为观赏、庇荫的需要,也是在寺庙园林景观构图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