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4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21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学,科,网Z,X,X,K]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据此回答1~5题:1.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
接着,俄罗斯带头发表“主权宣言”,许多加盟共和国也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的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苏共已丧失了领导地位B.苏共党内斗争公开化C.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D.苏联已不复存在【解析】本题主要是从材料得出结论,许多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发表“主权宣言”),实际上是民族分离活动的表现。
【答案】 C2.(2009·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
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
通过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
”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所致②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③标志着苏联的解体A.②③B.③ Zxxk C.①③D.①②【解析】苏联解体的标志是《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排除③。
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3.18年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
以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①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②领导人的因素不容忽视③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剧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④腐败导致党衰国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和平演变战略是外因,对苏东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其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它不是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排除③。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高三册Units13-14Ⅰ.单词拼写1.Don’t complain too much. Try to adapt to the ______(易变的) environment.2.You should not be just content with comfortable ______(环境).3.Finally I was ______(说服) of his honesty.4.Don’t be so ______(顽固的). Maybe you are wrong.5.The man was charged with ______(偷窃).6.What a ______(巧合) that I was in Paris at the same time as you!7.We must ______(假定) him to be innocent until he is proved guilty.8.I find it quite ______(震惊) that none of you like the play.9.He has never shown much ______(体谅) for his wife’s needs.10.The match had to be ______(取消)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答案]1.changeable 2.surroundings 3.convinced4.stubborn 5.theft 6.coincidence7.assume8.astonishing9.consideration10.cancelledⅠ.完成句子(湖北专用)1.When a pencil is partly in a glass of water, it looks ____________(好像断了似的).2.I tried to telephone you but I couldn’t ______ (打通).3.Successful people learn to ____________ (抓住) the opportunities that come along.4.Scientists often have to ____________(依靠) government support in order to do research.5.In 1898,an American writer wrote a science ______________(小说) story.6.The ship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 killing most of the 2,500 people ____________.(在船上)7.When will humans put a stop to war and have ________________(固定的,永久的) peace?8.One of the ____________(现象) that attracted my attention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9.After days and nights of incredible ____________(劳动), I was dead tired.10.When I found this amazing power placed within my hands, I ____________(犹豫) a long time thinking how I should use it.[答案]1.as if it were broken 2.get through 3.grasp4.rely on 5.fi ction 6.aboard7.permanent8.bor10.hesitatedⅡ.单项填空1.—The work will take me another week. I’m really tired.—I think you ______ as well consult experienced workers.A. mustB. needC. mayD. can2.Our company decided to ______ the contract because a number of the conditions in it had not been met.A. destroyB. resistC. assumeD. cancel3.I told him it was a bad idea, but Dave was so ______ that he just never listened.A. ambitiousB. roundaboutC. stubbornD. straightforward4.In their opinion, the Internet, if properly ______,holds the key to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A. to be managedB. managingC. being managedD. managed5.A lot of the children at the school do not live in the town, but come from the ______ countryside.A. surroundedB. surroundingC. surroundingsD. surround6.It was a difficult time, but eventually things ______ all right.A. turned outB. turned onC. turned upD. turned to7.A 23-year-old woman was found guilty ______ murder at the central court today.A. ofB. forC. aboutD. in8.He made an attempt to ______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origin of he language.A. clarifyB. checkC. claimD. clap9.These two watches are so much alike that I can’t ______ them apart.A. sayB. speakC. tellD. differ10.She ______ writing this book when I came here last year.A. set aboutB. set offC. set toD. set up11.Farmers will h ave a good harvest, ______ that the weather is favourable.A. pretendingB. assumingC. thinkingD. believing12.Your house is very beautiful, especially the furniture in your house is more splendid than ______ I have ever seen.A. oneB. itC. the oneD. that13.With modern equipment, many mysteries have ______ to light in recent years.A. broughtB. comeC. thrownD. appeared14.All things ______,we have to put off the plan.A. consideringB. having consideredC. are consideredD. considered15.(2010·江苏南京期末)—Tom, you are smoking again?—______?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A. S o whatB. How comeC. Why notD. What for[答案]1.C。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第3单元考点4一、单项选择题(2009·河北唐山4月)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解析】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由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C 2.A(2009·江西九江4月)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
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答案】A[来源:]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故选B项。
【答案】 B(2009·6题。
气象要素(单位) 1月4月7月10月月平均气温(℃) 10.8 14.2 20.7 18.6降雨日数(日)11.2[来源:Z。
xx。
k.Com]9.3 0.8 8.0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5.5 8.4 11.1 7.75.()A.昼夜长短和天气B.昼夜长短和自转速度C.正午太阳高度和自转速度D.正午太阳高度和气候【解析】昼夜长短和天气是影响该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A6.该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_科_网]【解析】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9单元第2课时Z*xx*k一、选择题1.(2009·贵州模拟)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共产党内发生了激烈的争议,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这两种观点的实质是() A.反对国共合作B.主张实行国共两党合作C.主张国民革命由国民党领导D.否定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A、C两项不符合题意,二者都主张国共合作,这是客观的,但两者的方式都不利于共产党掌握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B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故D项正确。
【答案】 D2.(原创题)下图是国民党“一大”会场,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因为() 学科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D.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其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精神,其基本政治原则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 C3.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明确提出() A.反对民族压迫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满洲贵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和比较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要掌握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不同。
新三民主义提出明确反帝主张,故C项正确。
【答案】 C 学+科+4.(原创题)右面竖排文字是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学.科.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纲领D.各革命阶级的斗争纲领学科网ZXXK]【解析】新三民主义吸收了中共的合理见解,但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因而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也不会是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所有革命阶级所共有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虽然是对三民主义的发展,但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6章 第一节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吸热反应只有在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答案】 D2.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的是 ( )A .H 2O(g)===H 2O(l);ΔH =-44.0 kJ/molB .2(g)+I 2(g);ΔH =+14.9 kJ/mol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答案】 D3.(2009·山东省枣庄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ΔH =-Q 1kJ·mol -12H 2S(g)+O 2(g)=2S(s)+2H 2O(l);ΔH =-Q 2kJ·mol -12H 2S(g)+O 2(g)=2S(s)+2H 2O(g);ΔH =-Q 3kJ·mol -1对Q 1、Q 2、Q 3三者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Q 1>Q 2>Q 3B .Q 1>Q 3>Q 2C .Q 3>Q 2>Q 1D .Q 2>Q 1>Q 3【答案】 A4.100 g 碳粉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13,CO 2占23体积,且C(s)+12CO 2(g)===CO(g);ΔH =-110.35 kJ·mol -1CO(g)+12O 2(g)===CO 2(g);ΔH =-282.57 kJ·mol -1[来源:Jk,zy,]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 .392.92 kJB .2489.44 kJC .784.92 kJD .3274.3 kJ【答案】 C[来源:j.kz.yw]5.分析下图所示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金刚石)+O 2(g)===CO 2(g);ΔH 1=a kJ·mol -1(a<0)B .C(石墨)+O 2(g)===CO 2(g);ΔH 2=b kJ·mol -1(b >0)C .C +O 2===CO 2(g);ΔH =c kJ·mol -1(c >0)D .C(金刚石)===C(石墨);ΔH 4=d kJ·mol -1(d >0)【答案】 A6.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关于C 2H 2(g)+52O 2(g)===2CO 2(g)+H 2O(l);ΔH =-1300 kJ·mol -1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10 N A 个电子转移时,吸收1300 kJ 的能量B .有2 N A 个CO 2(气态)和N A 个H 2O(液态)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C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 的能量D .有2N A 个C 2H 2反应且为气态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答案】 B7.(2008·广东广州4月)已知:(1)Zn(s)+1/2O 2(g)===ZnO(s);ΔH =-348.3 kJ·mol -1(2)2Ag(s)+1/2O 2(g)===Ag 2O(s);ΔH =-31.0 kJ·mol -1[来源:教,考资源,网J,KZ,YW]则Zn(s)+Ag 2O(s)===ZnO(s)+2Ag(s)的ΔH 等于( )A .-317.3 kJ·mol -1B .-379.3 kJ·mol -1C .-332.8 kJ·mol -1D .317.3 kJ·mol -1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1)-(2)得到相应的反应,ΔH =-348.3 kJ·mol -1-(-31.0 kJ·mol -1)=-317.3 kJ·mol -1答案:A8.(2008·广东东莞5月)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NaOH 和HCl 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推算一定量稀H 2SO 4和NaOH 溶液的反应热B .用沸点数据推测两种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C .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D .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解析: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部共价键有关系,而沸点数据只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系,不能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10单元第2课时一、选择题1.如图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①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②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③德国法西斯与日本法西斯打出反共产国际旗号④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题干限定的“背景”,符合要求的必须发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
③和④均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故排除,选A。
【答案】 A2.(200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国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最后在张学良等的资助下,孤身一人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
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有()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D.满洲乃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提供信息来看,刘长春之所以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是因为东北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代表的是中国而不是伪满洲国,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叙述错误。
【答案】 D3.(2009·黄冈模拟)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他们()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④在福建成立人民革命政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项是中共的抗日活动。
②③④项是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
【答案】 B4.下列四位抗日英烈的活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特点有()①地域范围广,遍及全国②国民党的分化③社会阶层广泛④抗日与反蒋相结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马占山、蔡廷锴血战大江南北,故①正确;在民族矛盾激化情况下,爱国将领蔡廷锴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故②正确;马占山代表的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杨杏佛代表的是民主党派,蔡廷锴代表的是国民党爱国将领,杨靖宇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故③正确;这些抗日活动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结合在一起,故④正确。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选修5第三节一、选择题1.已知卤代烃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碳链较长的烃:R—X+2Na+R′—X―→R—R′+2NaX现有碘乙烷和碘丙烷的混合物,使其与金属钠反应,不可能生成的烃是()A.戊烷B.丁烷C.2-甲基己烷D.己烷【答案】 C2.(2009·南安模拟)分子式为C6H9Br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含有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D.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答案】 A3.最近《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关于人体体香的研究文章,文章称人的体味中存在两种名为“AND”和“EST”的荷尔蒙。
关于“AND”和“EST”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提示:)A.“AND”和“EST”互为同分异构关系B.“EST”属于芳香烃,“AND”不属于芳香烃C.“AND”和“EST”两者分子式之差为CH3D.“AND”和“EST”均可以与溴水发生反应【答案】 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B.羟基跟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是醇C.酚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酚类【答案】 B5.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酚呈弱酸性,能使石蕊试液显浅红色B.苯酚分子中的13个原子一定不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苯酚有强腐蚀性,沾在皮肤上可用酒精清洗D.苯酚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沉淀【答案】 C6.(2009·瑞安模拟)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苯酚与溴水不用加热也不用催化剂便能发生取代反应,这个事实说明() A.羟基影响了苯环,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不活泼B.苯环影响了羟基,使羟基上的氢原子变得不活泼C.羟基影响了苯环,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更活泼D.苯环影响了羟基,使羟基上的氢原子变得更活泼【答案】 C7.(2008·江苏高考)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选修5第四节u一、选择题1.北京“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经得到国际普遍认可,而中国各行业的“绿色运动”也正在掀起。
上海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也已经在进行,以二甲醚(简称甲醚)为燃料的公交车作为“绿色”花园中的一点鲜艳的绿色已经正式“登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醚作燃料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B .甲醚可由甲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而制得C .甲醚与乙醇是同分异构体D .1 mol 甲醚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与1 mol 甲醇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相同【答案】 C2.“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水解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酯化反应A .①④B .②③C .⑤⑥D .②⑤【答案】 D3.在下列反应中,不可能在有机物中引入羧基的是 ( )A .卤代烃的水解B .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C .醛的氧化D .烯烃的氧化【答案】 A4.(2009·上海模拟)CH +3、(CH 3)2CH +等是有机反应的重要中间体,(CH 3)2CH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可得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A .C 3H 8OB .C 2H 6OD .CH 3CH 2CH 2—OH【答案】 C5.由乙醇制乙二酸乙二酯,最简单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A .⑤②①③⑥B .①②③⑤⑦C .⑤③①②⑧D .①②⑤③⑥【答案】 A6.甘油可发生下列反应,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 )①甘油――→HCl 110 ℃ ②甘油――→Br 2H 2O ③甘油――→催化剂加热 ④甘油――→HNO 3H 2SO 4硝化甘油 ① ② ③ ④A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脱水反应 酯化反应B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酯化反应C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脱水反应 硝化反应D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脱水反应 硝化反应【答案】 A7.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甲:C 4H 10O ――→浓硫酸,△或Al 2O 3,△乙:C 4H 8――→Br 2溶剂CCl 4丙:C 4H 8Br 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丙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CHBrCH2BrB.丙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2CHBr2C.甲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3COHD.乙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结构简式【答案】 B8.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选修3-3 第3讲一、选择题1.(2009·湖南长沙二中质检)下列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B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C .其数学表达式是ΔU =Q +WD .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答案] B [解析] 热力学零度只可接近不能达到,A 正确;B 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C 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D 是能量守恒定律内容.2.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以内燃机为例,汽缸中的气体得到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Q 1,推动活塞做功W ,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Q 2散发到大气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能量守恒定律知Q 1=W +Q 2B .该热机的效率为η=W Q 1C .理想热机效率可达到100%D .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答案] AB[解析]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及热机效率定义知,A 、B 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C 、D 错误.3.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一定增加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答案] A [解析] 本题涉及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故A 对;由pV T=常量可知,压强p 增大,有可能是因为温度T 升高,故B 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体积被压缩的过程中,如果气体对外放热,内能不一定增加,故C 错;同理,在D 项中,气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如果气体对外做功或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一定改变.4.(2009·成都市摸底)如图所示,密闭矩形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被销钉K锁定的轻质活塞C,将汽缸中常温、常压下的气体分隔为A、B两部分,已知A气体的压强大于B气体的压强.若汽缸和活塞C均绝热,一切摩擦不计,则松开销钉K,在活塞C开始移动直到静止的过程中,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A气体对外做功B.A气体的温度升高C.活塞C静止时,A、B的温度一定相等D.活塞C静止时,A、B的压强一定相等[答案]AD[解析]松开销钉K,C向右移动,A的体积变大,B的体积变小,A气体对外做功,因又绝热,A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变低,而外界对B气体做功,B内能增加,B温度变高,当活塞C静止时,A、B的压强相同,温度不同,故A、D正确.5.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汽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将一个半导体热敏电阻置于汽缸中,热敏电阻与汽缸外的电流表和电源相连接.活塞可以自由滑动,活塞上有几块质量不等的小物块,还有准备好的可以往活塞上添加的小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汽缸内的温度一定升高了,要想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则需要往活塞上添加小物块B.若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小了,要想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则需要减少活塞上的物块的数量C.若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当保持活塞上的物块数量不变时,则气体的体积一定增大,活塞会向上移动D.若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则汽缸内的温度一定降低了,若活塞上物块数量保持不变,活塞会向下移动[答案]BD[解析]根据气体状态参量p、V、T关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及热敏电阻特性知,电流表示数变小,R值变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易选出正确选项BD.6.(2009·北京模拟)如图,导热的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中(状态①),汽缸的内壁光滑.现用水平外力F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地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状态②),在此过程中:(1)如果环境保持恒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不变B.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C.水平外力F逐渐变大D.气体内能减少E.气体放热F .气体内能不变,却对外做功,此过程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不可能实现G .气体是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此过程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2)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 、V 、T 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图中的哪几个图象表示 ( )[答案] (1)BCG (2)AD[解析] (1)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平均速率不变,由于热运动频繁碰撞,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不变,B 对,A 错;由玻意耳定律知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内外压强差增大,水平拉力F 增大,C 对;由于温度不变,体积增大知,气体内能不变,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 、E 、F 均错;题中气体虽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但必须有外力作用于杆并引起气体的体积增大,因而引起了其他变化,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G 对.(2)由题意知,从①到②,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所以只有AD 正确.二、非选择题7.(1)如图为同一密封的小包装食品的两张照片,甲图摄于海拔500m 、气温18℃的环境下,乙图摄于海拔3200m 、气温10℃环境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增大了B .乙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了C .由此推断,如果小包不破裂,且鼓起得越厉害,则所在位置的海拔越高D .由此推断,如果小包不破裂,则海拔越高,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就越大(2)能源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由此,人们想到了永动机.关于第二类永动机,甲、乙、丙、丁4名同学争论不休.甲: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应该可以制造成功.乙:虽然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但在转化过程中可以不引起其他变化.丙:摩擦、漏气等因素导致能量损失,第二类永动机才因此不能制成.丁: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才是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 你认为________的说法是正确的.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 (1)B (2)D[解析] (1)小包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增大,由状态方程pV T=C 知,小包内的压强p 减小,A 项错误、B 正确;小包鼓起来,是因为小包内气体压强大于小包外气体压强,在海拔高度不增加、外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小包内压强越大,鼓得越厉害,C 项错误;海拔高度越高,外界压强越小,内部压强也减小,D 项错误.(2)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才是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正确的选项为D.8.(2009·广东)(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转变为内能.(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到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的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温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答案](1)做功机械能(2)热量升高增大[解析](1)“钻木”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中,是把机械能转化内能的过程;要想“取到火”,必须使温度升高到木头的燃点.(2)烧瓶里的气体吸收热量后,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的内能增加,因而温度升高,体积增大.9.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1×105cal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做了6×105J的功.问:(1)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2)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3)分子动能如何变化?(1cal=4.2J)[答案](1)减少了1.8×105J(2)增加(3)见解析[解析]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定量分析.(1)因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Q=1×105×4.2J=4.2×105J气体对外做功W=-6×105J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得ΔU=(-6×105) J+(4.2×105)J=-1.8×105J所以物体内能减少了1.8×105J(2)因为气体对外做功,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了,分子力做负功,气体的分子势能增加了.(3)因为气体内能减少了,而分子势能增加了,所以分子动能必然减少了,且分子动能的减少量一定大于分子势能的增量.10.(2009·浙江绍兴)(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用热力学温标表示就是升高了1K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C.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密度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估算出该气体分子的直径D.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油酸未完全散开(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现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能量耗散现象B.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C.在某些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有可能减小D.电冰箱即使在工作时,也不可能把箱内低温物体的热量传到箱外高温物体(3)如图所示的圆柱形容器内用轻质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活塞固定,密封气体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为Q1;若活塞不固定,且可无摩擦滑动,仍使密封气体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为Q2.问Q1与Q2哪个大?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ABD(2)A(3)Q2>Q1.当活塞固定时,W=0,Q1=ΔE;当活塞不固定时,W<0,Q2=ΔE-W>ΔE=Q1.[解析](1)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换算关系为T=t+273.15K,A对.“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有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B对.气体分子不是紧密排列的,利用气体的摩尔质量、密度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法估算分子的直径,但可以估算一个分子所占的空间或分子间距,C错.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时,若油酸未完全散开,则形成的油膜不是单分子油膜,油膜的面积偏小,故直径测量会偏大.D对.(2)热现象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这种转移或转化具有方向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能量耗散现象,A对.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过程也不能实现,B错.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C错.电冰箱在工作时,有可能把箱内低温物体的热量传到箱外高温物体,D错.(3)见答案.11.已知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可达1018kW·h,日地距离为r=1.5×1011m,地球半径R=6.4×106m.(1)试估算太阳每年释放出的能量是多少?(2)如果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全部用来推动热机发电,能否每年发出1018度电?[答案](1)2.2×1027kW·h(2)不能[解析](1)太阳辐射的能量向四面八方辐射,地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元”,因此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已知日地距离为r =1.5×1011m地球半径为R =6.4×106m所以地球的有效接收面积S =πR 2地球运转轨道所在的球面面积为S 1=4πr 2所以太阳辐射总能量为Q =S 1S ·q =4r 2R 2×1018kW·h ≈2.2×1027kW·h. (2)每年到达地球的能量为1018kW·h ,利用该能量推动热机发电,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其发电量必小于1018度.12.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通过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 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与容器底部相距h .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加热一段时间,结果活塞又缓慢上升了h ,若这段时间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器壁向外散失的热量及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求:(1)气体的压强;(2)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3)这段时间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了多少?[答案] (1)p 0+mg S(2)Q -(p 0S +mg )h (3)273.15+t [解析] (1)p =p 0+mg S(2)气体对外做功为W =pSh =⎝⎛⎭⎫p 0+mg S Sh =(p 0S +mg )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 =Q -W =Q -(p 0S +mg )h(3)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hS 273.15+t =2hS 273.15+t ′解得:t ′=273.15+2t Δt =t ′-t =273.15+t。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高二册 Unit20Ⅰ.单词拼写1.This ______(纪念碑) was built in honour of the president.2.The success of her book has given her unexpected celebrity ______(地位).3.The two accidents are closely ______(联系) together.4.What is the ______(平均的) rainfall for August in your country?5.The foreign visitors came from a ______(遥远的) country.6.Don’t worry. He is ______(陪伴) by several guardians.7.The job will take ______(大约) three weeks, and cost about $1,000.8.I shall do it in my ______(业余的) time. I’m bus y now.9.Christmas is coming. All the streets are ______(装饰) beautifully.10.The boy is looking at the picture with ______(好奇心).[答案]1.monument 2.status 3.linked 4.average5.distant 6.accompanie d 7.approximately/about8.spare 9.decorated 10.curiosityⅠ.完成句子(湖北专用)1.Would you be able to ____________(自卫) if someone attacked you in the street?2.Her personal problems seem ____________(正在影响到工作).3.It was not difficult ____________(说服他).4.I strongly ____________(建议你不要出国).5.In the evenings he ____________(埋头于读书).6.Girls ____________(害怕蜘蛛).7.____________(看不见), out of mind.8.He ____________(逃离那个小村) to join the Red Army.9.Everybody ____________(在船上) was worried and we were curious to find out what had happened.10.The bus stopped ____________(突然) and the passengers were thrown forward.[答案]1.defend yourself2.to be affecting her work3.to persuade him4.advise you not to go abroad (against going abroad)5.buries himself in his books6.are usually terrified of spiders7.out of sight 8.fled the small village9.on board 10.all of a suddenⅡ.单项填空1.Nobody knows ______ that she gave up her present highly-paid job.A. why is itB. what is itC. how it isD. why it is2.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 ______, the manager felt worried all the time.A. settledB. to be settledC. settlingD. to settle3.As a result of destroyi ng the forests, a large ______ of desert ______ covered the land.A. number; hasB. quantity; hasC. number; haveD. quantity; have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udent?—Oh, he is one of ______ intelligence.A. usualB. commonC. averageD. ordinary5.The book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ut ______ actual sales, it hasn’t been very successful.A. in terms ofB. in case ofC. in place ofD. in addition to6.He ______ his collar to stop the cold wind. How he wished he were sitting in a warm room!A. put upB. picked upC. pulled upD. set up7.The young ______ for growing independence while the elder want their son or daughter to listen to them.A. tended to askB. tends askingC. tend to askD. tend toward asking8.After two years, they arrived at ______ is called Philippine now.A. whereB. whatC. thatD. which9.Just to satisfy my ______,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your car?A. needB. surpriseC. curiosityD. curious10.He could make metal, and that would have been of ______ high status in ______ eyes of local people.A. a; theB. the; theC. /; /D. /; the11.I asked him to ______ me a few minutes so that we could go over all the problems.A. spendB. saveC. shareD. spare12.Will you please ______ with this suitcase? It’s much too heavy for me.A. make a livingB. leave a messageC. lend a handD. make a contribution13.The traditional friendship between our two peoples ______ ancient times.A. is dated back toB. dates atC. dates back toD. is dated from14.Shortly after the accident, two ______ police were sent to the spot to keep order.A. dozen ofB. dozensC. dozenD. dozens of15.(2010·辽宁沈阳期末)—How did you pay the workers?—As a rule, they were paid ______.A. by hourB. by the hourC. by an hourD. by hours[答案]1.D。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现给导体棒ab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在甲、乙、丙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的最终运动状态是 ( ) A.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最终都做匀速运动 B.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不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棒最终静止 C.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棒最终静止 D.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最终都静止 [答案] B [解析] 甲图中ab棒运动后给电容器充电,当充电完成后,棒以一个小于v0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乙图中构成了回路,最终棒的动能完全转化为电热,棒停止运动.丙图中棒先向右减速为零,然后反向加速至匀速.故正确选项为B. 2.长为4L的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围成一个正方形闭合框架,框架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另一根长为L的同种材料、同样粗细的金属杆搁在其上,如图所示.匀强磁场垂直穿过框架平面,不计一切摩擦.当直杆ab获得一个初速度沿框架从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 A.任一时刻ab杆的加速度大小均是框架加速度大小的4倍 B.任一时刻ab杆的加速度方向均和框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ab杆对地做匀减速运动,框架对地做匀加速运动
D.任一时刻ab杆的发热功率均是框架发热功率的14
[答案] A [解析] 任一时刻ab和框架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ab质量只有框架质量的1/4,故ab杆的加速度大小是框架加速度大小的4倍,A正确,B错误.由于安培力大小变化,ab杆和框架的加速度是变化的,C错.ab杆在框架上滑动时,框架的等效电阻不断变化,D错误. 3.如图所示,闭合金属线框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进入匀强磁场中,磁场足够大,从ab边开始进入磁场到cd边刚进入磁场的这段时间内,线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不可能是 ( )
[答案] B [解析] 当ab边刚进入磁场时,若线框所受安培力等于重力,则线框在从ab边开始进入磁场到cd边刚进入磁场前做匀速运动,故A是可能的;当ab边刚进入磁场时,若线框所受安培力小于重力,则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可能做匀速运动,故C情况也可能;当ab边刚进入磁场时,若线框所受安培力大于重力,则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可能做匀速运动,故D可能;线框在磁场中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故B项是不可能的,应选B. 4.(2009·浙江台州)如图所示,两光滑平行导轨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垂直导轨所在平面,金属棒ab可沿导轨自由滑动,导轨一端跨接一个定值电阻R,导轨电阻不计.现将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向右拉,若保持拉力F恒定,经时间t1后速度为v,加速度为a1,最终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若保持拉力的功率P恒定,棒由静止经时间t2后速度为v,加速度为a2,最终也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则 ( ) A.t2=t1 B.t1>t2 C.a2=2a1 D.a2=3a1 [答案] BD [解析] 若保持拉力F恒定,在t1时刻,棒ab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其所受安培力FB=
BIL=B2L2vR,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B2L2vR=ma1;由题意,棒最终以2v做匀速运动,则F=2B2L2vR,故a1=B2L2vmR.
若保持拉力的功率P恒定,在t2时刻,有Pv-B2L2vR=ma2;棒最终也以2v做匀速运动,则P2v=2B2L2vR,故a2=3B2L2v
mR=3a1,选项D正确,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瞬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恒力F作用时棒产生的加速度比拉力的功率P恒定时产生的加速度小,故t1>t2,选项B正确,A错误. 5.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a、电阻为R的等边三角形线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穿过宽均为a的两个匀强磁场.这两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线框的运动方向与底边平行且与磁场边缘垂直,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关于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解析] 根据楞次定律,电流应先为逆时针,故B错;当线框同时在两个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形成同向电流,所以峰值应为谷值的一半,C错;根据公式ε=BLvsinθ可知ε∝L,故图象应为分段线性函数,故A正确,D错误. 6.(2010·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恒力F拉质量为m的单匝均匀正方形铜线框,边长为a,在1位置以速度v0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并开始计时t=0,若磁场的宽度为b(b>3a),在3t0时刻线框到达2位置速度又为v0并开始离开匀强磁场.此过程中v-t图象如图b所示,则 ( ) A.t=0时,线框右侧边MN的两端电压为Bav0
B.在t0时刻线框的速度为v0-Ft0m C.线框完全离开磁场的瞬间(位置3)的速度一定比t0时刻线框的速度大 D.线框从进入磁场(位置1)到完全离开磁场(位置3)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热为2Fb [答案] D
[解析] t=0时,线框右侧边MN的两端电压为外电压,为34Bav0,A项错误;从t0时刻至3t0时刻线框做匀加
速运动,加速度为Fm,故在t0时刻的速度为v0-2at0=v0-2Ft0m,B项错误;因为t=0时刻和t=3t0时刻线框的速度相等,进入磁场和穿出磁场的过程中受力情况相同,故在位置3时的速度与t0时刻的速度相等,C项错误;线框在位置1和位置3时的速度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外力做的功等于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即有Fb=Q,所以线框穿过磁场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电热为2Fb,D项正确. 7.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条水平虚线L1、L2之间是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圈abcd边长为L(Lcd边刚离开磁场时速度也为v0,则线圈穿越磁场的过程中(从cd边刚入磁场一直到ab边刚离开磁场) ( )
A.感应电流做功为mglB.感应电流做功为2mgd C.线圈的最小速度可能为mgRB2L2 D.线圈的最小速度一定为2g(h+L-d)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cd边刚进入磁场和cd边刚离开磁场时速度大小相等,对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克服安培力做功为mgd,出磁场的过程同样要克服安培力做功mgd,所以总共产生电能2mgd,则感应电
流做功2mgd,所以A错误、B正确;若进入过程中出现匀速运动情况,则安培力与重力相等mg=B2L2vminR,所
以存在最小速度为mgRB2L2的可能,C正确;对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D正确. 8.如图所示,ab、cd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金属框架.除bc段电阻为R,其余电阻均不计,ef是一条不计电阻的金属杆,杆两端与ab和cd接触良好且能无摩擦下滑,下滑时ef始终处于水平位置,整个装置处于垂直框面的匀强磁场中,ef从静止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后闭合开关S,则在闭合S后 ( ) A.ef的加速度可能大于g B.闭合S的时刻不同,ef的最终速度也不同 C.闭合S的时刻不同,ef最终匀速运动时电流的功率也不同 D.ef匀速下滑时,减少的机械能等于电路消耗的电能 [答案] AD
[解析] 闭合前,ef自由落体,到闭合时,设瞬时速度为v,此时ef所受安培力F安=B2l2vR,F安可能出现大于2mg的情况,故A正确. 不同时刻闭合S,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1)F安=mg时,ef正好从此时匀速运动,速度v=mgRB2l2
(2)F安(3)F安>mg时,ef减速至F安=mg后再匀速运动,此时速度v=mgRB2l2. 所以最终速度v=mgRB2l2及最大功率P=E2R=B2l2v2R与S闭合时刻无关.匀速下滑时重力势能→电能→内能.所以应选A、D. 二、非选择题 9.由于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上各处的地磁场强弱及方向均有所不同,所以在运行过程中,穿过其外壳的地磁场的磁通量将不断变化,这样将会导致________现象发生,从而消耗国际空间站的能量.为了减少这类消耗,国际空间站的外壳材料的电阻率应尽可能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 电磁感应 大
[解析] 电阻率较大,电阻也较大,同样的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动势一定,由P=U2R可知,电阻较大时,消耗的电功率较小,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10.(2009·合肥市一模)如图所示,光滑的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α角,导轨下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细杆ab与绝缘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导轨上,弹簧劲度系数为k,上端固定,弹簧与导轨平面平行,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现给杆一沿导轨向下的初速度v0,杆向下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再沿导轨平面向上运动达最大速度,大小为v1,然后减速为零,再沿导轨平面向下运动„„一直往复运动到静止(导轨与金属细杆的电阻忽略不计).试求: (1)细杆获得初速度瞬间,通过R的电流大小; (2)当杆速度为v1时离最初静止时位置的距离L1; (3)杆由初速度v0开始运动直到最后静止,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
[答案] (1)BLv0R (2)B2L2v1kR (3)12mv20
[解析] (1)由E=BLv0;I0=ER 可得I0=BLv0R. (2)设杆最初静止不动时弹簧伸长x0,kx0=mgsinα当杆的速度为v1时弹簧伸长x1,kx1=mgsinα+BI1L 此时I1=BLv1R,L1=x1-x0 得L1=B2L2v1kR. (3)杆最后静止时,杆在初始位置, 由能量守恒可得Q=12mv20 11.(2010·潍坊)如图甲所示,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距为L=1m,上端接有电阻R1=3Ω,下端接有电阻R2=6Ω,虚线OO′下方是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m=0.1kg、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从OO′上方某处垂直导轨由静止释放,杆下落0.2m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加速度a与下落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磁感应强度B; (2)杆下落0.2m过程中通过电阻R2的电荷量q. [答案] (1)2T (2)0.05C [解析] (1)由图象知,杆自由下落距离是0.05m,当地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2gh=1m/s① 由图象知,杆进入磁场时加速度a=-g=-10m/s2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安=ma③ 回路中的电动势E=BLv④
杆中的电流I=ER并⑤
R并=R1R2R1+R2⑥ F安=BIL=B2L2vR并⑦ 得B=2mgR并L2v=2T⑧ (2)杆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E=ΔφΔt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