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2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以下属第三阶段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求的摘要:一、引言二、第三阶段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求概述三、具体要求详解1.提高表达能力2.增强沟通能力3.注重实践应用4.培养协作精神四、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第三阶段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求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第三阶段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求概述】第三阶段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求主要针对初高中学生,旨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要求涉及课堂内外,包括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具体要求详解】1.提高表达能力在第三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鼓励课外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增强沟通能力第三阶段的学生应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并能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同时,教育者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沟通障碍。
3.注重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
在第三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可以通过分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总结与展望】第三阶段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求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作文范本)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在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方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培养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种方法:1. 阅读与写作训练:通过阅读各种绘本、故事书和课外读物,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日记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2. 口语练习:开展口语练习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时的紧张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建立语言环境: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创造积极的语言学习环境。
教师和家长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有意义的对话和讨论。
二、提高交流技巧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外,良好的交流技巧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以下是提高二年级学生交流技巧的几种方法:1. 倾听和尊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和观点的习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交流技巧。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模拟真实场景,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例如,模拟购物、模拟采访等,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合作和交流。
3. 掌握非语言表达:交流不仅仅只有语言,还包括非语言表达,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非语言表达技巧,使其交流更加有效和生动。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的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话不多的学生,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
为了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 阅读绘本:老师每天指导小明阅读绘本,并鼓励他自己表述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小明的词汇量得到了扩大,并且对故事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达与交流,作文贴鼻子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贴鼻子你们有没有贴过鼻子啊?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个小游戏,因为贴鼻子可好玩了!我最近就和伙伴们玩过贴鼻子。
上星期天,天气暖暖和和的,阳光明媚。
我和弟弟小明、邻家的小红、小亮,还有学校里的几个伙伴,一起去了公园里玩。
我们先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嬉戏打闹了一会儿。
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喝口水。
小红拿出一个大大的彩球说:"来,我们贴鼻子玩吧!"大家都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贴鼻子的规则很简单。
首先,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人手一个。
彩球就在圈里滚来滚去。
小红先把彩球推向小亮,小亮赶紧低头去贴住彩球。
如果他没贴住,就要接受别人出的小惩罚,比如做20个俯卧撑之类的。
一开始大家都很小心,生怕犯错受罚。
可是没过多久,彩球就渐渐加快了速度,有时甚至从我们当中穿过去。
我们只好紧紧盯着彩球,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球。
要是球稍微靠近,就立马把脑袋往下一钉,鼻子贴在球上。
有时候太着急,几个人的头撞到一起,痛得大叫一声。
渐渐地,球越滚越快,根本看不清它到底在哪儿。
大伙儿都紧张极了,全身心都投入到这个游戏中。
有个球突然从小亮脚边滚过,大家几乎是下意识地一拥而上,一下子就有5、6个人的脑袋撞到一起,痛得哇哇直叫!边上的人吓了一跳,看到场面太滑稽,都"呵呵"大笑起来。
后来小明不小心把球踢出了很远,我们就停下来稍作休息。
大伙儿累得满头大汗,可还是觉得贴鼻子好玩极了。
经过这一阵折腾,我的额头上还肿了一大包,小亮的鼻子也红彤彤的。
不过没关系啦,反正玩得很高兴嘛!玩了一会儿,我们决定换个游戏。
小红提议继续玩游戏圈,大家就重新围成一圆圈。
开始时,大家还是很规矩,可没多久,就又跟刚才一样,全都专心致志地盯着那个可恶的小球。
球滚到谁跟前,谁就立马扑上去,头朝下贴住球。
好几次,都有人直接撞在地上,摔了个"啪嗒"。
真是太好玩了!大家贴鼻子的样子看上去太有趣儿了。
表达与交流的作文5年级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re essential skills for individuals to convey their thoughts, ideas, and emotions effectively. 交流和表达是人们传达思想、理念和情感的重要技能。
Communication allows individuals to connect with others, share information, and build relationships, while expression enables them to express themselves creatively and authentically. 交流使个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信息并建立关系,而表达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和真实地表达自己。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ability to listen actively and empathetically to others. 主动倾听和怀有同情心是沟通的重要方面之一。
By listening attentively to what others have to say, individuals can understand their perspectives, feelings, and need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通过专心倾听他人的发言,个人可以了解他们的观点、情绪和需求,这为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
Active listening involves not only hearing the words spoken but also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emotions, intentions, and meanings behind them. 积极倾听不仅包括听到说出的话,还包括理解其背后的情感、意图和含义。
交流心得体会模板一、交流活动概述:在交流活动中,我与他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听取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二、交流收获:1. 感受到了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合作。
2. 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接触到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 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对自己的成长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改进方向:1. 交流时需要更多的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的效果。
2. 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更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多参与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感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
只有主动参与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交流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自己在交流中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人脉和知识储备。
五、建议:对于今后交流活动的开展,建议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可以加强交流的主题性,引导参与者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增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交流心得体会模板(二)标题:交流心得体会——成长中的沟通之路一、导言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的交流成为了我们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中的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我们都需要借助交流来与他人沟通、理解和分享。
然而,我深刻意识到,交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我收获了许多交流的心得体会。
二、倾听的力量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耐心、细心和包容心。
在过去,我常常只顾自己的发言,而忽略了他人的发言。
然而,我渐渐地意识到,当我真正倾听他人时,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于是,我开始主动停下自己的脚步,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每当我做到真正地听取他人的发言,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满足。
一至四学段中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变化摘要:一、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二、小学一至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的目标三、小学一至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及要求变化四、如何适应不同学段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正文:表达与交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尤其在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学段,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表达能力,以适应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本文将重点分析小学一至四学段中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变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一至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的目标。
在小学低年级(一、二学段),学生主要需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而在小学中高年级(三、四学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来传达信息,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小学一至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及要求的变化。
在小学一、二学段,学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情感和简单的观点,同时要能够听取并理解他人的表达。
在这个阶段,教师会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到了小学三、四学段,学生在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
他们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描述、叙述、议论等,来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此外,还要学会在团队中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个阶段,教师会通过组织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适应不同学段表达与交流的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尊重他人,善于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取信息。
对于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表达与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总之,小学一至四学段中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第二学段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
1. 嘿,第二学段得大胆说出来呀!就像你看到了超级漂亮的彩虹,难道不兴奋地跟小伙伴分享吗?比如参加小组讨论,别害羞,把自己的想法哇啦哇啦说出来。
2. 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呀!这就好比你在听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得专心呢。
当别人发言时,可别走神,要像小侦探一样仔细听哦,比如听老师讲课的时候。
3. 讲故事得生动有趣呀!你想想,要是干巴巴地讲,谁爱听呀。
可以像表演一样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就像你给朋友们讲你最爱的冒险经历。
4. 描述事情得具体详细呀!不能模糊不清,就像你描述你最喜欢的玩具,得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它长啥样。
比如写作文描述一次活动。
5. 交流的时候要有礼貌呀!不能像个小霸王。
说“请”“谢谢”就像给交流加上了甜甜的糖,比如跟同学借东西的时候。
6. 得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呀!不能总是那一套。
就像你有好多漂亮衣服可以换着穿一样,比如用画画、唱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7. 表达观点要清楚明白呀!别让人猜来猜去。
就像给别人指一条清楚的路,比如在讨论问题时明确说出自己的看法。
8. 要和不同的人交流呀!不能只跟自己熟悉的人玩。
就像去探索不同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比如和陌生的同学一起做游戏。
9. 注意说话的语气呀!别凶巴巴的。
温柔的语气就像春风一样舒服,比如和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
10. 不断练习表达与交流呀!就像运动员每天训练一样。
多和朋友们聊天,你会越来越棒的!总之,第二学段要努力让自己的表达与交流变得超厉害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写话】练习题(附答案)一口语交际。
聪聪原本计划周日和同学华华去图书大厦买书,但是奶奶从老家过来了。
聪聪想陪陪奶奶,于是他决定和华华商量改一下时间。
他应该怎么说?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华华,我这周日有事,你自己去买书吧!B. 华华,不好意思。
我的奶奶从老家过来了,我想多陪陪她。
咱们下周再一起去买书,可以吗?C. 华华,我的奶奶来了,我不想和你一起去买书了。
二写留言条。
根据图片内容及人物对话,写一张留言条。
(没学过的字用拼音代替) 龙龙:今天下午小区广场上有美术作品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梦梦:好啊!我们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龙龙:5点左右。
梦梦:好的。
我给妈妈写张留言条,咱们就出发。
三看图写话。
1. 认真观察图片,发挥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说说鱼到底去哪里了。
可以用上下面提示的词语哟!词语提示:茶几鱼缸前爪粉碎2. 认真观察图片,先了解每幅图的意思,再按顺序写一写。
参考答案一、B二、留言条妈妈:今天下午,我要和龙龙一起去小区广场上看美术作品展。
我5点左右回来,请您不要担心。
梦梦12月20日三、1. 例文:小鱼去哪里了一天,一只小猫睡醒后来到客厅。
突然,他发现茶几上多了一个鱼缸,鱼缸里面游动着两条小鱼,他心想:“我的午餐有着落了。
”他把两只前爪搭在茶几上,微笑着说:“小鱼妹妹,外面很大很好玩,你们出来吧。
”一条小鱼听了小猫的话,想跳出去。
旁边的同伴说:“危险!不要出去。
”小猫着急了,跳上茶几,伸手就去抓鱼缸里的小鱼。
只听哐啷一声,鱼缸摔得粉碎,小猫连一条小鱼也没抓到。
小鱼去哪里了?她们掉在了小猫的背后。
2. 例文:过河一天,天气晴朗。
小猴子聪聪和明明正在河边玩。
忽然,聪聪指着河对岸的一棵树,大声地喊道:“桃子!大桃子!”这时,明明也发现了远处的树上结满了粉红粉红的桃子。
但小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怎么办呢?聪聪挠着头,使劲儿想办法。
明明一拍脑袋说:“我有办法了,我们需要一个大木盆。
表达、交流2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要使想象力丰富,就得经常不断地进行训练。
这对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程度、灵感可诱发程度、逻辑严密程度以及广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旨在进一步了解写作中想象力的重要,延伸到“通感”和艺术表现中加以理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写作中想象力的重要,延伸到“通感”和艺术表现中加以理解。
2.实践通感、比喻等的运用,提高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
3.品味运用语言形象创造的听觉、音乐形象的美感。
【教学重点】
实践通感、比喻等的运用,提高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
【教学难点】
品味运用语言形象创造的听觉、音乐形象的美感。
【教学建议】
教师对同学进行训练想象有两个重点,一是形象性,要能栩栩如生;二是奇特性,要出人意料。
教师可以按照下面介绍的方法,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
1.化形训练。
(1)理论阐释。
教师首先明确:化形就是把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声音等,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我们知道,任何抽象的认识总是从具体事物中“蒸发”出来的,所以,是完全可以还原到它个别的特殊形态上去的。
在这种意义上说,这种想象训练法,就是把抽象之物“翻译”为它的具体状态。
(2)比喻化形训练。
最简单的化形法想象训练是创造形象的比喻。
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训练:“像三点式游泳衣那样肤浅”“闹得如同倒了鸡鸭笼子”“穷得像一根刺”。
(3)“形象的说法”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练习:如:“穷得叮当响”;进一步,可将词语化成一幅幅的画面。
如:“笑”:她对我一笑,我仿佛看见从她脸上飘落无数的小星星,还叮叮当当的响呢(通感)。
水乡之春:近处,一树淡雅妩媚的春花,掩映着白墙青瓦人家,纵横交错的沟渠,流水潺潺,剪裁(比喻)绿色江南大地。
暴躁:她暴躁地脱下单旗袍,坐在窗口吹着,却还是浑身热辣辣的。
她在房里团团地走了一圈子,眼光闪闪地看着房里的什物,觉得都是异样地可厌,异样地对她露出嘲笑的神气。
像一只正待攫噬的怪兽(比喻),她皱了眉头站着,心里充满了破坏的念头。
忽然她疾电(比喻)似的抓住一个茶杯,下死劲摔在楼板上;茶杯碎成三块,她进而踹成了细片,又用皮鞋的后跟拼命地研压着。
2.合成训练。
(1)理论阐释。
教师明确:杂取种种人物、故事、环境,通过想象糅成一体,创造出新的人物、故事、环境。
也可以用某一原型为骨干,集众美(丑)于一身。
(2)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训练:
例如,小房间里有三人在聊天。
一人矮小稳重,一人高大开朗,一个苗条灵活。
如果要求将这三人合成一个人,可以这样描写:他是一个矮小的人,但他常常思考很大的问题,他的眼神非常灵活,目光四射,说话时满脸开朗、神采飞扬,因此跟他谈话的人不但不觉得他身材矮小,连那小房间也显得十分广阔了。
3.推测训练。
(1)理论阐释。
教师讲解:
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对我来说,往往一个想法、一个回忆、脑海里的一个画面,就是一部小说的萌芽。
写小说就无非是围绕这个特定场面设计情节,或解释何故而致如此,或叙述其造成的后果如何。
”而屠格涅夫谈《阿霞》的构思经过:情况是这样的。
我路过莱茵河畔的某个小城市。
晚上,因为无事可做,我想去划船。
……我们从一个不大的火砾场边经过;火砾场的一旁有座两层楼的小屋。
一个老太婆从下层屋的窗子里朝外张望,上层楼的窗子里探出来一个标致的姑娘的头颅。
这时我忽然被某种特别的情绪控制住了。
我开始思索,我想着:这个姑娘是谁,她是怎样一个人,她为什么在这个小屋里,她跟老太婆是什么关系……就这样,我在小船里就立即构思好了
短篇小说的整个情节。
(2)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训练:
例如:在幽静的湖边,杂石里有几片红色的纸片。
拼起来一看,是一张电视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证。
从姓名看,似是女性;组别:通俗唱法组。
这时,大赛并未进行。
那么,参赛证的主人是个什么人,为什么报了名又不去参赛了呢?又为什么把参赛证撕碎在这湖边?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事?构思一个故事。
(参见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4~97页)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播放有关训练片段的音频、视频。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进入预设情景,从中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相关理论
“感觉”“知觉”与“通感”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如果封闭我们的五官,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黑箱,无声无息,混混沌沌。
人类运用感觉,使世界逐步显现出来,并进而可供把握。
人如何运用感觉呈现世界?其最基本的方式即为借助五官接受外部信息。
洛尔伽说:“诗人是他五官感觉的指导者。
这五官,就是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在讨论感知的功能与作用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五官在感知世界时的基本关系。
五官在感知外部世界时,第一个特点是五官各司其职。
谁都知道,眼睛用于观看事物形体、色彩、状态,耳朵用于聆听音响,鼻子用于辨析气味,舌头用于品尝百味,身体用于感受冷暖软硬。
五官不同的职能构成了其不同的感知内容;第二,五官有主次之分,其中视听觉最为主要,外部世界的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视听觉感受并传递的;第三,在特定情况下,主次可以互换。
例如在黑暗之中,视觉不起作用,听觉可能起主要作用;在黑暗而无声世界中,视觉、听觉都失去意义,
这时触觉、嗅觉则升为主要地位。
第四,五官是同时起作用的。
这一点在此特别提出,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虽是这样做的,但在写作中常常只取一个感官的感知而放弃了其他,从而使文章内容受到削弱;第五,五官是一个整体,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即各司其职,又可打通,这就是“通感”。
通感在感知外部世界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点将在下文中详述。
五官是人的特殊工具,在感知外部世界时,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以上特点,调动感觉,训练感官,使我们的感知更有成效。
感觉既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其对于事物的呈现必定是解析性的;而知觉是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其对于事物的呈现必定是综合性的。
所以,感觉对于事物具有分解功能,而知觉则具有组织功能。
唯其分解,才使事物具体、清晰;唯其综合,才能对事物有全面、整体的把握。
感觉与知觉的协调配合,乃使事物在我们面前得以逐步显现。
(参见潘新和主编《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61页)
想象与情感
想象的优劣,与人的原有的经验学识阅历有关,与人的未达成的愿望有关,也与具体的时空有关。
如果缺乏其中的某些条件,想象就难以生成。
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涉及到的一些学生写作中想象力贫弱的例子,有能力方面的因素,也有缺乏想象产生的条件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下想象的心理机制,弗洛伊德对此作这样的描述:“幻想同时间的关系,一般说来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说,它仿佛在三种时间——和我们想象有关的三个时间点——之间徘徊。
精神活动是与当时的印象与当时的某种足以产生一种重大愿望的诱发性的场合相关联的。
从那里回溯到早年经历的事情(通常是儿时的事情),从中实现这一愿望;这种精神活动创造了一种未来的情景,代表着愿望的实现。
他这样创造出来的就是一种白日梦或称作幻想。
这样,过去、现在和未来就串联在一起了,愿望这根轴线贯穿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