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2版地理一轮讲义:第一单元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 格式:pdf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0
第2讲地图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地图三要素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文字式: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 km数字式:1∶500 000线段式:(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准确度越高。
2.方向地图类型方向判定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和注记▲珠穆朗玛峰8 844.43 m图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在进展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那么要减五个“0〞。
1.比例尺的大小:就是分数的大小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比例尺变化变化后的比例尺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 倍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1 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1n倍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n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1 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1-1n倍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1n2倍,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那么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上图)。
假设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缩小1/2,那么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那么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右图)。
●考向1利用地图中的比例尺定位置1.下列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列图(b)为校园图局部。
读图,答复下题。
指示牌在上图(b)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解图流程】【尝试解答】B●考向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读世界两著名的三角洲图,完成2~3题。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考纲 呈现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考纲 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读下图,完成相关内容。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①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海拔为② 1 500 米,乙点海拔为③ 500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④ 1 000 米。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字母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A 山顶等高线⑤闭合,中间⑥高,四周⑦低B 山谷等高线向⑧高处弯曲C 山脊等高线向⑨低处弯曲D 陡崖数值不同的等高线重合E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为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F 盆地(洼地) 等高线闭合,四周⑩高,中间低(2)A处海拔(H):900米<H<1 000米。
A、B的相对高度(Δh):500米<Δh<700米。
(3)D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500米≤H<600米。
陡崖的相对高度(Δh):200米≤Δh<400米。
(4)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5)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6)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特别说明的除外);等高线闭合但不相交(同一幅图上由于图幅所限,等高线可能不闭合),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稀疏处坡度较缓。
一、等高线的判读内容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值,小于大值”的法则判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的大小遵循“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判读法则。
第02讲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知识点1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补充:事实上,海平面是不平的,我国取1952年1月1日-1979年12月31日所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面,根据该高程起算面建立起来的高程系统,被称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等高线: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闭合曲线。
等高线——与海平面平行的平面切过地表与地面交线的投影。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0 m等高线常代表海岸线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闭合曲线不相交、线重必崖、密陡疏缓、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知识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基础)(1)五大基本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山顶:等高线现闭合;中间高四周低;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山脊:凸低为脊;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可以推测山脉的大致走向。
山谷:凸高为谷;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为汇水区,河流发育,且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线重必崖”。
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答案】C【详解】该部位在鞍部,地势较低,A错误;该部位不是山谷,B错误;该部位为鞍部,从等高线可以看出两个方向的等高线向中间凸出,表示中间海拔低,C正确;图中没有体现岩层的构成情况,无法判断是否脆弱,D错误。
故选C。
【点睛】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考点呈现素养达成1.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方向的判读及常用图例的识记。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区域认知:依据比例尺确定区域范围,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判读区域地形特征。
综合思维: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相关地理计算;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推测区域地理自然特征。
地理实践力: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提高野外考察和地图判断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结合地形图,解决水库大坝选址、交通线布局等问题。
读图夯基·课前预习一、地图的基本要素甲乙1.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图上距离/实地距离__。
(3)表现方式a:__数字__式,b:__线段__式,c:__文字__式。
2.方向(1)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__南北__方向,纬线指示__东西__方向。
(2)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__北方__。
(3)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__上北下南,左西右东__”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__符号__。
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
例如,图中的“北京”。
4.比例尺的大小乙图的比例尺__大__(大/小),表示的实际范围__小__(大/小)。
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例如,P点海拔为110米;Q点海拔为120米。
(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例如,P、Q点的相对高度为10米。
2.等高线(1)概念:在地图上,__海拔__相同的点的连线。
例如,图中L线。
(2)特点:①同线等高:图中L线上的各点的__海拔__均为100米。
②同图等距:图中的等高距均为__10米__。
③是闭合的曲线。
④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__陡崖__。
⑤疏缓密陡:图中N处等高线__稀疏__,坡度较缓,M处等高线__密集__,坡度较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