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蔡氏古民居的居住方式及其再利用研究

蔡氏古民居的居住方式及其再利用研究

蔡氏古民居的居住方式及其再利用研究
蔡氏古民居的居住方式及其再利用研究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堤.(tí)池沼.(zhǎo)黏.土(nián)擅.长(shàn) B.拱.桥(gǒng)着.眼(zhuó)喧嚣.(xiāo)摄.取(niè) C.罅.隙(xià)汴.梁(biàn)钵.声(bō)舳.舻(zhú) D.地穴.(xué)遒劲.(jìn)考订.(dìng)握篙.(g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推祟蔓延嶙峋络绎不绝 B.序幕城郭翰林无暇一顾 C.车辙轩射踏青春寒料峭 D.明艳唯愿隧道长途拔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座建筑物不愧是由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真是巧妙绝伦 ....,引人注目。 B.我们要因地制宜 ....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以“仙人牧鹿”传说创作的“呦呦鹿鸣寨美一方”稻田艺术作品,经过50多天的精 心管护,如今这幅稻田牧鹿图更加惟妙惟肖 ....。 D.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为了不耽误小明在校读书,撒谎说妈妈出差了,真是别. 具匠心 ...。 4.下面的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我国西南大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会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明清建筑

明清建筑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明清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总体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其特点一言概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那时的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清朝砖建房屋猛然增多,且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代官式建筑用料精良,结构严密,造型庄重,标准化水平甚高。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突出的是其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举例来说,明十三陵中长陵祾恩殿采用高贵木料香楠,硕大挺拔,纹理美现,香气氤氲,世罕其匹。地方建筑如现存明代祠堂、住宅,均能表现明代建筑特点,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 就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建筑技艺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建筑总体特点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藏传佛教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寺庙为代表。 最近,听到对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一些解释:大屋脊寓意着老祖宗在上,梁柱寓意着子孙后代托着老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则无梁柱,老祖宗就要爬到地上了),天圆地方,建筑基础当然是方的,寓意着脚踏实地。并且,建筑都是拾级而上的,寓意着人往高处走。 延平郡王祠,又名开山王庙或郑成功庙,这种怀念拜谒郑成功的祠堂在台湾

坂埔十三座洪氏清朝古民居建筑群简介

坂埔十三座洪氏清朝古民居建筑群简介 本文由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坂埔洪美根整理有需要更改可以联系本人 南安官桥漳里村有一片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筑主为蔡启昌、蔡资深父子。南安英都坂埔村也有一片十三座洪氏古民居建筑群,建筑主为洪光乘,洪开泰父子,坂埔洪氏古民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比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早100多年,说起来也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 清朝康熙年间,南安英都东三房有个农民叫洪承雅,住在坂埔,拓荒垦地,十余年过去了,靠着勤劳致富,成为当时一个殷实人物。洪承雅生有二子,长子洪毓秀,次子洪光乘,子承父业,勤耕苦耘,加上洪光承头脑灵活,上山植树种果,产业更添一筹,成为英都一带的“地富”。“二富”者,闽南话为靠农耕致富。在明清期间,英都一带官介如云,高官如明清两朝军政重臣洪承畴,至于州县一级官吏比比皆是。洪承雅发家之后,临终前对儿子说:“目光不要只盯在田地上,要培养儿孙读书识字,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兄弟俩谨记在心,大哥洪毓秀成家之后,久未生子,偏偏又染疾身亡。小弟洪光乘娶了陈家女,先后生下三个儿子,都送到学馆攻书。洪光乘每每想到父亲临终的嘱托,想到大哥与自己开辟家业,不幸英年早逝,心中痛苦不己。不能让大哥无后,他想把自己一个儿子过继给大哥,继承香火。不料娘子说:“我们只有三个儿子,并不算多。我年老体弱,不能在生育了。你要给大伯过继香火我不反对,你就再纳小妾吧,生下儿子,全归大伯,我绝不反对。” 娘子虽然生性固执,但心地颇好,亲自托人做媒,洪光乘只好答应。择日又娶了杨家女为小妾,称为小娘子,生下一子,过继给大哥做儿子。大哥总算有香火了,他心头一块石头也落地了,对内又称四子,后来他衍后裔称四房,继承顶房洪毓秀的香火,因此住宅又称“顶点金”

《蔡资深古民居群》阅读附答案

《蔡资深古民居群》阅读附答案 阅读《蔡资深古民居群》一文,完成问题。 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倒一列,为佣仆所居。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197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摘自《泉州古厝》有删改) 1、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引用两位专家的赞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分说部分先介绍古民居群主体建筑的装饰特色,再介绍12座主体民居的规整布局。 B、将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有机结合,是说明的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C、说明方法灵活多样,如文中划线句,分别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语言非常平实,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参考答案: 1、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2、突出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或“突出这座

福建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福建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资深古民居群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蔡资深,乳名浅,清末旅菲爱国华侨。光绪三十一年(1905)泉郡受灾赈济,诰授资政大夫。咸丰五年(1855),他开始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群,至宣统三年(1911)方竣工,历时52年。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此民居群包括13座宅第和2座大小宗祠,计有大小房间近400间。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行二至四座不等,坐北朝南,每座三进五开间,旁有护厝,或东西各附一组,或单附一组,东面还附建书轩、梳妆阁、醉经堂;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砌以石埕相连,左右两侧又各铺2米宽石路作防火通道,规模颇为庞大。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配以燕尾形屋脊,而且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灰雕、砖雕、花岗岩和辉绿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平雕手法,雕有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山水人物、戏剧故事和博古图案,并有当时名人的书画作品。整个古民居群气派恢宏,富丽堂皇,是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蔡氏古民居概况——世佑厝——防火通道/石埕——醉经堂——世双厝——启昌厝——德梯厝——彩楼厝——蔡氏宗祠——蔡浅厝——蔡浅别馆 [概况]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落在南安官桥镇,始建于公元1867年,历时近50年才建成,是典型的闽南皇宫式民居建筑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整体

布局坐北朝南,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分五行排列,每行多达六座,少则两座,每座有二进或三进,有护厝或东、西厢房。现存宅第23座,房间近400间,占地40亩。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仅宏大,而且每座房子都饰有砖雕、木雕、石雕、泥灰雕。这些精美的雕饰不仅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及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民居装饰还留有一些当时社会名流的书画真迹,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迪安博士前来这里考察的时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建筑群,它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他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向联合提出申请,申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朝中叶,祖籍官桥的蔡启昌、蔡资深父子旅居菲律宾经商,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积累了数百万资产,后来考察虑到“久远之业,商不如农”,就是说“争一时之利农不如商,立后世久远之业商不如农。”于是回到了故里,购买一百多亩荒地,组织族人开垦成大片良田果园。并请来了风水先生,相中了这块被誉为瑟琶穴的风水宝地,开始大兴土木,兴建蔡氏华宅。之后在长达近50年的建筑中,凿石声声,犹如乐师拔动瑟琶乐弦,因此海外生意更如红火,钱越挣越多,宅第越建越漂亮,形成了这道独特的风景。 [世佑厝]入宅第一座是蔡资深为长子蔡世佑建造的。蔡世佑任过清末古田知县,清廷曾刺封其为通义大夫。大门两边外墙中间,有砖雕篆刻,分别是:“凤毛趾,鹤寿龟龄”。屋顶压脊两端各饰有一种龙头鱼尾的怪兽“吻”(又称龙吻),传说它的眼睛敏锐,因此,把它塑在高高的屋脊上,寓明察天雨

2019高中自主招生

2010年福建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 ..,让世界更了解中 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 ...的我们,_________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 ..的一项是()。 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为.富不仁 C、仍.然——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 B、虽 C、因为 D、如果 (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作用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作用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主人 2、古诗文默写。(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⑤几处早莺争 暖树,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⑦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问题探究。(6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 ....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思惠弘毅招娣金火 示例:名,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名字中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对女儿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话说文学名著人物。(8分) (1)根据提示填写下表。(要求:概括相关人物的共有特征,为人物归类)(4分) 人物:保尔沙僧鲁滨逊祥子 (2)请从表格中任选义项,根据名著内容具体说明人物归类的理由(不少于60字)。(4分)

泉州十八景

1清源山2开元寺3崇武古城4牛姆林5清水岩6天后宫7黄金海岸 8仙公山9蔡氏古民居10岱仙瀑布11郑成功史迹12涂门街13深沪湾 14西湖公园15府文庙16洛阳桥17东湖公园18 五里桥 1、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揽胜。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3、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留。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栗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4、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 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泉州民居与多元文化

泉州民居与多元文化 李金表 泉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丰富。泉州的民居建筑受中原文化和海外交通以及华侨的影响,因此,既有中原文化的底蕴,又有海洋文化的痕迹。泉州民居以传统的“官式大厝”为主流,兼容西方、南洋的建筑特色,从而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多种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不同时期的民居,在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上也有变化。 “官式大厝”,也称“皇宫起”,是泉州民居的典型。据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恩赐的,又传早于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审知因皇后黄氏家住惠安后边村,时有台风暴雨,黄担心其母住危房,闽王特意恩赐黄“汝母皇宫起”。然而,诏书竟错传为“汝府皇宫起”(闽南话“母”与“府”谐音),就使恩赐的范围由黄娘家扩大为泉州府。泉州府各县闻风而动,纷纷仿皇宫式样建大厝。唯仿建较晚的同安县“皇宫起”,屋顶仅砌三槽瓦筒,闽王发觉后即令停止。至今同安还保留大厝屋顶只砌三槽瓦筒的习俗。 古大厝的布局,轴线对称。一般三开张或五开张,进深1-5进不等,有的加厢房或“花向”,有的四周筑围墙,很有气派。大厝屋顶多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间以瓦筒压顶,红砖墙加以精细的石雕、砖雕、瓷雕,穿斗式木构架,雕梁画栋。一般百姓的大厝,结构相同而少精雕细琢,用材上也不考究。“光厅暗房”是传统民居的特点。天窗小,房幽暗;窗位高且小,以防日照且防盗。古大厝的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种类:有土舂墙、土坯墙、“出砖入石”墙、混合墙、芦苇墙等。土舂墙:同土、碎瓦片、灰拌合,依“墙模”舂实而成;土坯墙;用土坯模印泥土凉干垒成,常以角石砌至窗下,以防潮湿;“出砖入石”墙,是明末清初沿海“禁海迁界”时,民居夷为平地,居民随郑成功东渡台湾,后回乡重建家园,利用废墟上的旧砖瓦、石混砌成的“东都厝”墙;混合墙:上层土坯或蠔壳、卵石,中层杂石,下层角石砌成;芦苇墙:用芦苇(俗称菅榛)编织成片涂上灰土浆,用于大厅与房间的隔墙,具有隔音、隔热、轻薄防震、占地小,经久不坏等优点。 古大厝宏伟壮丽,在文化内涵上,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封闭式长幼尊卑尚礼气氛,又让人感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古大厝的红砖建筑、拱形结构,砖条拼贴图案和镶嵌等建筑风格,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阿拉伯建筑装饰类似。泉州古大厝至今留存尚多,著名的有:南安官桥漳里村的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石井街的中宪第及鲤城江南亭店村的杨阿苗古大厝(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兴建于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1911)竣工,历时50年。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占地20多亩。分五行排列,每行多则6座,少则2座,每座大多三进五开张,硬山顶,有单护或双护。现存较完整16座,大小房间近400间。每座雕梁画栋,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泥灰雕塑,采用透雕、浮雕、平雕手法,雕有飞禽走兽、花草游鱼山水人物,戏剧故事和博古图案,有瓷片剪贴艺术,有砖条拼贴成各种花鸟、图案、篆字,灰彩花砖(舶来物)、鱼尾狮等,这是泉州古民居特有风格。不仅说明晚清时期闽南地区有成熟的雕刻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及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多座有清末名人的书法真迹,具有非凡文化艺术影响力。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雕饰

泉州古民居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以蔡氏古民居群为例策划书

泉州古民居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以蔡氏古民居群为例 调研员:吕阳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班级:新闻班 学号:201300052021

目录 一、研究课题 (3) 1、课题选择 (3) 2、调研背景 (3) 3、调研目的 (3) 二、研究方案 (3) 1、基本假设 (3) 2、调查对象 (3) 4、调查内容 (3) (一)市民个人相关资料 (4) (二)对闽南古厝保护情况的调查与评估 (4) (三)古厝原居民对古厝保护工作的评价及期望 (4) 三、抽样方法 (4) 1、总体界定 (4) 2、样本总量 (4) 3、抽样方法 (4) 4、抽样方案 (4) 四、具体调研方案设计 (5) 1、调研方法 (5) 2、调查步骤 (5) 3、分析方法 (5) 五、工作时间表 (6) 1、前期准备 (6) 2、中期实施 (6) 3、后期整理 (6) 六、调查意义及影响 (7) 附一:关于闽南古建筑现状及保护调查问卷 (8) 附二:泉州古民居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12)

一、研究课题 1、课题选择:泉州古民居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蔡氏古民居群为例 2、调研背景: (1)文化积淀: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宗族文化。现在的古厝也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许多已经移居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的闽南人,因挂念古厝上的祠堂,在老去之前仍会回到家乡看望。 (2)建筑遭受破坏:古厝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是闽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古厝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建筑精美的古厝散落乡间,不为人知。一方面,由于政府能力和资金的缺陷以及认识的不足政府并不重视古厝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古厝属于私人财产,政府无法直接干涉,并且大部分古厝拥有者对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差,往往忽视对古厝的维修机保护。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新兴建筑业体系的日臻完善,一些掌握古代建筑技术的民间艺人、泥水师傅、木匠师傅、绘画师傅的老化、衰亡。将造成具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汉体式”闽南阳宅建筑文化不知不觉的消失。这样的情况下,对古厝的保护与闽南文化的传承带来很大的不利。 3、调研目的:了解闽南地区古厝保护现状;发掘闽南古厝背后的文化意义;为确实做 好闽南古厝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案 1、基本假设:闽南地区古厝保存数量较多,但保护力度较小,保护工作缺少资金支持, 民众自觉保护古厝意识较为淡薄;对古厝文化的发掘不够深入,开发不够,古厝文化未能成为新的旅游产业热点。 2、调查对象:以福建省泉州市市民及相关地区文物保护单位为调查对象。 4、调查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评试卷(有答案)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堤.(tí)池沼.(zhǎo)黏.土(nián)擅.长(shàn) B.拱.桥(gǒng)着.眼(zhuó)喧嚣.(xiāo)摄.取(niè) C.罅.隙(xià)汴.梁(biàn)钵.声(bō)舳.舻(zhú) D.地穴.(xué)遒劲.(jìn)考订.(dìng)握篙.(g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推祟蔓延嶙峋络绎不绝 B.序幕城郭翰林无暇一顾 C.车辙轩射踏青春寒料峭 D.明艳唯愿隧道长途拔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座建筑物不愧是由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真是巧妙绝伦 ....,引人注目。 B.我们要因地制宜 ....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以“仙人牧鹿”传说创作的“呦呦鹿鸣寨美一方”稻田艺术作品,经过50多天的精心管护,如今这 幅稻田牧鹿图更加惟妙惟肖 ....。 D.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为了不耽误小明在校读书,撒谎说妈妈出差了,真是别具匠心 ....。 4.下面的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我国西南大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会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 文化符号。 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姓氏来源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 姓氏来源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儒家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姓氏大全 中国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如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收入18姓875氏,尽管其中有些姓氏没有留传下来,但绝大部分都使用至今。两汉以后,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唐代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姓;唐代中叶人林宝编撰《元和姓纂》,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中的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宋朝人撰著《通志·氏族略》和《姓解》,分别收的姓氏为2255和2568个。此外,明朝人陈士元所《姓觿》一书,收录姓氏3625个;王圻撰《续文献通考》,收录姓氏4657个。至于现代人编写的姓氏书籍,也都收录了较多的姓氏。其中如《中国姓氏大全》收录姓氏5600多个,《中国姓氏汇编》收录5730个,《中国姓符》收录6363个,《姓氏辞典》收录8000多个,《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入11969个,《中华古今姓氏大词典》收录12000多个。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有20000个。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吏部尚书高士廉,收集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并且有门第之分。在东西晋的时候,仕大夫的家族门第观念更为普遍。 中国姓氏大全中,中国的四个大姓是张、王、李、赵,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如李氏是皇帝赐姓最多的。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像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目录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泉州中山街调查报告

泉州中山街调查报告 篇一: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课题 小组 所在 专业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成员:林雅瑜(1)田芳芳(6)邱志康(8)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XX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为南音(泉州弦管)。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为泉州北管、泉州拍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