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放入水中的食盐是什么样的呢?
- 格式:ppt
- 大小:418.50 KB
- 文档页数:16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饱和食盐水1、玻璃棒1、水、食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1、食盐1、清水1、烧杯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早就听说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非常的聪明,今天老师有幸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非常开心,老师还带了一个朋友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呢?(想),这个朋友就是: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
同学们猜一下老师带来的这个朋友他是谁呢?(食盐)呀,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猜到老师带来的这个朋友。
对,他就是食盐,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食盐的作用也很广泛,例如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等等一切都离不开食盐。
我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以食盐为材料,开展研究活动。
2.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一杯清水,这里有一些食盐,将这些食盐倒入杯中,同学们观察一下,杯中出现了什么现象?生: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只是溶解的速度比较慢。
师:那么,我们要运用什么办法让水中的食盐加快溶解呢?生:用搅拌的方法。
师:对,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杯中的食盐迅速溶解。
学生们一边观察,师一边操作。
(也可以请学生上来操作)师:同学们,我们用搅拌的方法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在水中了,可是杯底仍然有一些没有溶解的食盐,我们要用什么办法使这些没有溶解的食盐继续溶解呢?生:加水搅拌!师:好,我们就来试验一下,(请一位学生上来加水,老师搅拌)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就停止加水。
2020-2021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从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溶解的现象及概念,逐步让学生认识溶解与不溶解的特征,从中体会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本课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逐步认识溶解的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不能溶解。
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
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清晰。
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二、说学情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
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三、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溶解与不溶解现象【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习题解答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其他物质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2.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
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冰融化⑧布制作成衣服⑨折叠纸玩具⑩铁生锈二、当好小法官1.蜡烛燃烧,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木块燃烧后,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3.泥塑或面塑,只是改变了泥或面的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5.干燥的麦粒被煮熟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三、认真选一选1.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C。
A.纸燃烧B.植物的光合作用C.面塑2.下列变化中,只有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是B。
A.铁生锈B.纸做成纸杯C.水泥做成地砖3.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科学探究1.物质在燃烧时,都会有新物质产生。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证明。
答:实验设计:(1)点燃蜡烛;(2)用试管夹夹一个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玻璃片上有一层黑色的灰,该实验证明了蜡烛在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
科学与生活1.请你找一找,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答:(1)炒土豆丝之前,要把土豆切成土豆丝;(2)洗桑拿时,要把水变成水蒸气;(3)面粉可加工成挂面;(4)木头做成椅子。
这些都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6 食盐和水泥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食盐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水泥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食盐、白糖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可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