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12010工作面上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81.50 KB
- 文档页数:57
四川煤矿基本建设工程公司山西曙光船窝煤业有限公司20101工作面轨道顺槽作业规程编制单位:四川煤矿基本建设工程公司船窝煤业项目部编制日期 : 2013年 5月29日作业规程会审记录表审批记录表目录第一章概况 ....................................................................................................................................... - 6 -第一节概述 ........................................................................................................................................... ... -6-第二节编写依据 . ....................................................................................................................................... -6-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状况 . ................................................................................................. - 7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7)第二节煤 (岩层赋存特征 ......................................................................................................................... -7-第三节地质构造 . ....................................................................................................................................... -8-第四节水文地质 . ....................................................................................................................................... -8-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 - 9 -第一节巷道布置 ...................................................................................................................................... -9-第二节支护设计及支护材料 . ................................................................................................................. -10-第三节支护工艺 . ..................................................................................................................................... -12-第四章施工工艺 . ................................................................................................................................. - 13 -第一节施工方法 . ..................................................................................................................................... -13-第二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14-第三节管线敷设 . ..................................................................................................................................... -15-第五章生产系统 . ................................................................................................................................. - 15 -第一节通风系统 . ..................................................................................................................................... -15-第二节供水、排水系统 . ......................................................................................................................... -19-第三节消防灭火、防尘系统 ................................................................................................................ -19-第四节压风系统 . ..................................................................................................................................... -20-第五节瓦斯防治 . ..................................................................................................................................... -21-第六节安全监控系统 . ............................................................................................................................. -22-第七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 ..................................................................................................................... -24-第八节供电系统 . ..................................................................................................................................... -25-第九节运输系统 . ..................................................................................................................................... -33-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 34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 37 -第一节施工准备 . ..................................................................................................................................... -37-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38)第三节顶板管理 .................................................................................................................................... -42-第四节设备管理 . ..................................................................................................................................... -44-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 (48)第六节机电管理 . ..................................................................................................................................... -49-第七节运输管理 . ..................................................................................................................................... -52-第八节文明生产管理规定 . .................................................................................................................. -53-第九节其它措施 .................................................................................................................................... -53-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 .............................................................................................................. - 55 -第九章施工质量标准及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 6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20101工作面轨道顺槽二、位置与煤 (岩层:位于主斜井北侧, 位置在 2号煤轨道下山右侧, 沿 2号煤层顶板开口,按 -4°坡进入 2号煤层底板,沿煤层底板布置。
2303上顺槽掘进作业规程(新)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5)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5)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 (5)第三节地质构造 (6)第四节水文地质 (6)第五节瓦斯涌出情况 (8)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9)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巷道支护 (9)第三节支护工艺 (11)第四章施工工艺 (12)第一节施工方法 (12)第二节工艺流程 (13)第二节掘进机主要参数及使用要求 (13)第四节爆破作业 (18)第五节装载与运输 (19)第六节管线 (20)第七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1)第五章生产系统 (22)第一节通风 (22)第二节压风 (25)第三节瓦斯防治及防突管理 (25)第四节综合防尘 (32)第五节防灭火 (34)第六节安全监控 (38)第七节供电 (39)第八节排水 (39)第九节运输 (39)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40)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指标 (41)第一节劳动组织 (41)第二节循环作业 (42)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 (43)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44)第一节一般要求 (44)第二节一通三防 (44)第三节顶板 (48)第四节防突管理 (51)第五节爆破 (54)第六节防治水 (59)第七节机电 (59)第八节运输 (64)第十节其它 (71)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75)第九章规程贯彻学习 (77)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2303工作面上顺槽二、巷道位置、层位及相邻巷道关系:2303工作面上顺槽位于我矿二水平南翼,23采区南部,西部为2301工作面采空区,东部为3101工作面采空区,北部为3102工作面采空区。
开口沿二215°。
1煤层底板掘进,开口掘进方位角为见附图1: 2303工作面上顺槽掘进工作面平面图三、巷道用途:2303工作面回风及行人四、巷道工程量、坡度及支护形式:巷道设计长度577.8m,开口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可缩性近似半圆拱U36型钢棚支护。
掘进工操作规程掘进工操作规程一、开工前守则(一)规程的学习和考试1、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学习该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规程或施工组织措施,要学懂弄通。
尤其要熟悉工程的规格质量、施工方法、安全措施和避灾路线,没学习者不得施工。
2、参加施工作业规程或施工组织措施学习的每个人员,都要在该作业规程或措施的学习贯彻记录表内签字或盖章。
3、参加施工的每个干部和工人,对其工作地点的作业规程或措施学习后,还要参加考试,经评卷及格者才能参加施工。
不及格者要补考及格后才能参加施工。
(二)开工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4、开工前准备好所用的工具。
如镐、锤、锯、钎子、钎头、钻头、锨等,并检查这些工具是否锐利、牢固、可靠。
5、检查工作范围内的顶板支架是否完好。
如发现支架损坏等不安全因素,要先处理好后再干其它工作。
6、检查工作面的通风情况。
风筒口距碛头的距离是否超过规定,观看瓦斯检查记录牌,沼气、二氧化碳、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如超过规定,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汇报调度室,采取措施处理。
7、检查碛头空顶距是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如超过规定,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
8、有中、腰线的巷道,开工前必须先看中、腰线和工程质量。
中、腰线如有问题,要汇报调度室,请有关人员进行校正。
如质量不合格,要返工处理好再掘进。
9、开工前要检查机电设备。
如凿岩机、电钻、耙斗装岩机、小绞车、水泵等。
试运转是否正常,有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10、新开口的架棚巷道,在开口前必须先将开口前后的其它棚子进行加固,而后开宽、架好抬棚。
11、准备好所使用的支护材料及放炮器材。
12、在上、下山开口时,提升信号必须先在开口处设好。
(三)顶板管理1、每班开工前及放炮后进入工作面,首先要进行找顶工作,将松动岩石清除掉。
2、找顶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并要保证后退路畅通。
3、找顶工作应从有支架的地点开始,由外向内。
上山碛头则站在一侧进行找顶,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
顶板较高,用手镐够不着时,用长把工具进行找顶,找顶时要防止矸石顺杆而下。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编制概要。
第二部分:作业规程编制具体要求。
第三部分:作业规程样本。
第一部分编制概要一、凡是在掘进巷道20m以上的每一个掘进工作面,在开工前,按照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作业规程;不得沿用以前的作业规程进行施工。
掘进巷道在20m以下的可以编制掘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
二、规程编写人员在编写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施工任务和计划采用的主要工艺。
(二)熟悉现场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三)熟悉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
三、作业规程一般应具备下列图纸。
(一)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1:1000或1:2000)。
(二)地层综合柱状图(1:100或1:200)。
(三)地质平面图、剖面图(1:1000或1:2000)。
(四)巷道开口大样图(1:50或1:100)。
(五)巷道支护断面图(1:50)。
(六)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1:50或1:100)。
(七)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八)设备布置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
(九)炮眼布置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等(1:50或1:100)。
(十)通风系统示意图。
(十一)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意图。
(十二)抽放与瓦斯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十三)避灾路线示意图。
四、巷道布置应因地制宜,以安全、经济为原则。
五、掘进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并按顺序编号。
六、《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只需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未明确规定的,而在作业规程中需要规定的内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要求。
(一)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二)编写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
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概述1第二节编写依据1第二章井上下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2第一节井上下相对位置及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2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2第三节 地质构造情况 3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5第一节巷道布置5第二节 顶板离层仪观测 5第三节支护设计6第四节支护工艺 10第四章施工工艺21第一节施工方法21第二节机掘作业22第三节 装载与运输 24第四节管线敷设要求27第五节机电设备布置28第五章生产系统29第一节通风29第二节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31第三节防治瓦斯33第四节 综合防尘 34第五节防灭火35第六节安全监控 36第七节供电系统 37第八节排水 38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39第六章劳动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0第一节劳动组织40第二节循环作业方式40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41第一节总则41第二节一通三防41第三节顶板管理44第四节掘进机的使用 47第五节防治水 49第六节机电 49第七节装载与运输51第八节职业危害防治措施53第九节其它安全措施54第八章灾害预防与避灾路线 55第九章其他 57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10301胶带顺槽二、巷道用途:辅助运输及进风巷。
三、巷道性质:掘进巷道四、设计施工长度:1、10301胶带顺槽1550m。
2、切眼 144.9m。
3、机电硐室5m。
五、巷道平面布置附图-1 10301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第二节编写依据1、0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2、《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3、《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
4、《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5、《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6、太原东山李家楼煤业有限公司10301回采工作面设计。
7、与本工程相关的太原东山煤电集团相关规定。
第二章井上下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井上下相对位置及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1、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西部有都沟河通过,地表无其他建筑物。
第一章工作面基本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井上下及煤层对应关系1、巷道名称: 210(上)运输顺槽里段。
2、巷道用途:供210(上)综放回采工作面运输、进风、行人。
3、井上位置:该工作面位于黄前沟西侧,地表为黄土覆盖,丘陵山区和田埂并有黄前沟村坐落,地面标高+957.6-+988.7。
第二节工作面上下左右四邻关系、采掘情况及影响210(上)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东为209工作面和旧采区和旧采空区以及废弃巷道,西距南大巷保安煤柱106m,其间为旧采空区,北距废旧巷道33m,南毗邻上山皮带运输巷。
该工作面掘进对地面无影响,该工作面标高+804-+831m。
附图1: 210(上)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
第二章地质情况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工作面掘进对象为山西组中下部3#上煤层,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为2.1m,掘进需割底板0.6m。
属于中厚煤层,含0-0.3m一层夹矸,其结构为2.1m=1.6(0.2)0.3,容重为1.4t/m³,煤层节理发育,较稳定。
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光亮型煤次之。
煤质牌号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贫瘦煤。
附图2: 210(上)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该掘进范围内煤层总体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简单,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煤层倾角5-10°,预计不会遇到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
但根据前期在5#空巷对210下分层煤层探测结果(除1#钻孔钻进64m有异常区外,其它钻孔钻进正常,1#钻孔与运输顺槽最短距离13.5m,1#钻孔的异常区对上分层掘进无影响。
)、5#、6#空巷、7#空区揭露情况以及在上山采区回风巷对210运输顺槽的钻探成果(共钻探6个孔,除4#钻孔穿层掘进59m、3#钻孔穿层掘进66m遇空外其它钻孔无异常,钻孔无渗水,钻孔为进风),确定210(上)运输顺槽开口可控制180m均无异常情况。
3#煤层中间夹矸厚度0.3m—6.5m,夹矸为细白砂岩夹矸,异常坚硬;3#煤层下分层平均厚度2.7m。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10903 回风巷编制:生产部门:通防总工:技术负责人:生产矿长:安全矿长:矿长:掘进队长:0一0年三月二十二日会审人员签名郁家寨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第一章工面面简况及地质情况地况程施工一般不受水地影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第二章巷道布置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名称和位置从101回采面溜煤下山以北10M处向西开掘轨道石门平巷<全长42M)通往10903回风巷<见1185作业规程),石门开掘至18处时开掘回风平巷向总回风巷标高为1187处贯通,回风平巷贯通前要砌筑好轨道石门两组防突风门.贯通后沿轨道石门方向向10903回风巷掘进,轨道石门掘到位后往南掘10903回风巷.10903回风巷总工程量约为530M,位于水井湾自然村东北方,地表为山坡,无建筑物.地面标高为1320M以上,井下位置:位于主井以南,上有11101回采面采空区,除此之外,周边暂无施工工程.b5E2RGbCAP二、巷道用途及施工技术要求10903回风巷为10903回采工作面回风使用,巷道由轨道石门见煤点开门往南掘进,开门点后方必须加强支护,采用榴双边树加固开门点支护,控制巷道顶板.按中线跟煤层顶板施工.p1EanqFDPw三、巷道布置<见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见施工断面图)采用梯形断面,净高:2.3m;上净宽:2.2m;下净宽:3.2m。
S 净=6.21 m2;SR 掘=6.96 m2二、支护方式<见巷道支护图)采用金属支架梯开支护,金属支架为11*矿工钢,棚间距为700mm, 采用木板、竹帘背帮接顶,背帮接顶帘接口不少于100mm背板间距不得大于300mm背板、竹帘、寸筒、木楔齐全,背板必须背严背实,撑筒直径不小于①50mm撑筒必须打紧,木楔尖紧尖牢;寸筒不得少于5个<两角、中间、两腰各一个);施工过程采用防倒器加强支护.DXDiTa9E3d三、巷道技术特征见下巷道工程质量表第三节支护工艺一、支护材料: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而成,梯形支护,其棚梁长2400mm内空2200mm 棚腿长2600 mm竹帘、扁木背板背帮护顶,寸筒、木楔配备齐全,支护辅料为木背板、竹帘、杂木棍等,每棚顶、邦各使用木背板6块或杂木棍根、竹帘9块、木塞6只、寸筒5根;同时应准备一定数量地扁木,用于垮顶、片邦时使用• RTCrpUDGiT二、支护工艺:1、架棚前对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成形不规则巷道必须先进行处理,架棚前要先进行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作业;棚梁架设位置要正确、合理,架棚时必须在前探梁超前支护地掩护支架下时行操作;棚梁必须紧贴岩层面尽可能与巷道中心线垂直.5PCzVD7HxA2、棚腿必须垂直巷道顶、底板,不得前倾后仰,棚腿扎角保持在80度左右(即上净宽2.2m;下净宽3.2m>,使支架结构合理,受力均匀,棚腿脚窝必须挖至硬底以下0.3m. jLBHrnAlLg3、棚梁接口必须严密合缝,不得出现吊口吊梢,背板、寸筒、木楔必须齐全,背板必须背紧与顶帮接触严密,背板之间间隙不得超过0.3m,寸筒打紧木楔尖牢,使支架之间形成整体,棚与棚之间寸筒不得少于5个(即中间、两角、两腰各一个>,木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确保架设好地支架牢固可靠.XHAQX74J0X4、工作面前10架棚子使用防倒器加强支架冲击力,防止放炮冲倒.第三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法:本巷道为全煤巷掘进,采用一次成巷法, 掘进与支护平行作业, 按中线跟煤层顶板施工, 人工装碴, 下平巷人力推车地运输方式. LDAYtRyKfE二、破煤方法及工具:采用打眼放炮普通爆破,梯形金属支架支护, 人工装碴地方法掘进. 钻具使用2台ZQS —14/1.0 /18型手持式气动钻机打眼,1台使用,1台备用;两台YT —24型气腿式凿岩机,用于破顶、底板、过断层使用,1台使用,1台备用;两台MQT一85/1.8系列气动锚杆机,用于顶、帮打锚杆用,1 台使用,1 台备用. Zzz6ZB2Ltk其施工步骤:交接班-安全检查-打眼-装药连线-放炮-通风临T时支护T 出碴(出煤〉—架—棚清理成巷—交接班.dvzfvkwMI1 第二节掘进方式及爆破一、掘进方式采用普通爆破方法掘进,使用ZQS一14/1.0 /18型手持式气动钻机打眼.二、爆破方式及爆破材料:1、爆破方式:实行煤巷光面爆破,使用MFB —200型安全网路闭锁发爆器, 全断面一次爆破, 正向装药, 一次装药串联起爆方式. rqyn14ZNXI2、爆破材料:采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电雷管最后一段起爆时间不得超过13O毫秒,放炮母线为两芯橡胶电缆. EmxvxOtOco三、炮眼布置及爆破说明书1、炮眼布置采用矩形掏槽眼地布置方式, 掏槽眼布置在巷道中间, 辅助眼与巷道方向一致,周边眼距巷道轮廓线0.1m处开孔,眼底打至巷道轮廓线处终孔,底眼终孔点在底板下0.1m处,水沟布置1个炮眼随巷道掘进一次成型(见炮眼布置图>2、预期爆破效果(见下表>SixE2yXPq5预期爆破效果表3、爆破说明书采用全断面一次爆破,起爆顺序为;掏槽眼、辅助眼、底眼;采用1、3、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爆破,最后一段地爆破时间不得超过130 秒. 6ewMyirQFL 爆破说明书:第三节装、运岩方式一、装岩方式巷道掘进施工中,工作面采用U型矿车运输,工作面采用人工铲装(煤>碴.二、运输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U型矿车运输,中部车场采用U型矿车转运输, 人力推车至副井筒,1.6绞车提升到地面.第四节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一、质量标准1、严格按设计施工,认真搞好爆破工作,必须按巷道中、腰线要求控制好巷道方位,断面尺寸不得小于设计,超挖不得超过100mm kavU42VRUs2、设计支架间距为700mm允许误差士50mm梯形木棚支护,排列要求整齐,棚梁必须紧贴岩层面尽可能与巷道中心线垂直• y6v3ALoS893、腿必须垂直巷道顶、底板,不得前倾后仰,棚腿扎角保持在80°左右(即上净宽2.2m;下净宽2.9m>,使支架结构合理,受力均匀,棚腿脚窝必须挖至硬底以下0.2m. M2ub6vSTnP4 、棚梁接口必须严密合缝,不得出现吊口吊梢,背板、撑筒、木楔必须齐全,背板必须背紧与顶帮接触严密,背板之间间隙不得超过0.2m,寸筒打紧木楔尖牢,使支架之间形成整体,棚与棚之间寸筒不得少于5个(即中间、两角、两腰各一个>,木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确保架设好地支架牢固可靠.0YujCfmUCw5、基本工程:(1> 净宽:金属棚上净宽2200mm中线左右各1100mm下净宽2900mm中线左右各1450mm允许偏差:合格品一30~ +50mm优良品为0~ +50mm euts8ZQVRd(2> 净高:不小于2000mm(;允许误差:合格品一30~ +50mm,优良品为0~ +50mm.(3> 巷道前倾后仰:合格: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 1°. 优良品: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 0.5 °.(4>支架迎山角:合格品± 1°,优良品:± 0.5°.(5> 撑筒、垫板位置、数量:每棚撑筒5根,木塞6只.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地不超过2处.优良品:均符合设计要求. sQsAEJkW5T(6> 背板安设位置、数量:每棚顶、邦各6 块,顶为木背板,厚大于40mm,邦为杂木棍.合格品:基本符合设计要求,80 %以上背紧、背牢. 优良品:均符合设计GMsIasNXkA 要求, 全部背紧、背牢.(7>柱窝深度:设计为200 mm.合格品:在实底上,其深度不小于设计200mm优良:在实底上,其深度符合设计要求.「wchYzg(8 >允许偏差工程:A、支架梁水平:误差不大于50mm.B支架梁扭距:误差不大于100mm.C、棚梁接口:离合、错位不大于5mm.D支架间距:中一中为700mm允许误差一50mm.二、保证措施:1、加强职工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质量意识.2、巷道施工前必须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本规程, 使职工明确施工质量要求, 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3、严格质量验收要求, 做到当班存在地质量问题当班处理好, 不将质量问题移交给下一班.4、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重点是管理和质量工作, 要明确班组长是施工质量地第一责任人.5、严格按爆破图表进行施工, 严禁少打眼多装药放大炮.6、打眼前必须标好眼孔位置定好中心眼, 眼孔方向按爆破图表进行控制, 周边眼尽量布置均匀, 确保巷道成型好. 7EqZcWLZNX7、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执行自检及互检, 并做好记录, 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8、坚持预防为主,后期检查为辅地原则,必须做到质量目标到人谁施工谁负责,质量与工资挂钩,奖优罚劣.第四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1、采用“三八”工作制(每班八小时>组织生产,采用掘进与永久支护及时跟进地作业方式,每循环进尺1.4m. lzq7IGfO2E2、劳动组织形式采用“三八”制作业,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名,副班长为放炮员兼质检员,每班设安检员、瓦检员一名<见劳动组织表).zvpgeqJIhk3、循环作业方式工作面每天完成2个作业循环,必须实行正规循环作业,做到“精心组织、精诚施工、团结协作、互相配合”每循环进尺 1.4m,班时尺1.4m(见循环作业图表>.NrpoJac3v1劳动组织表循环作业图表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五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1运输工具:0.75m3矿车及料架子,巷道内铺钢轨,钢轨轨型为15kg/m.2、运输线路:运煤<矸)路线:10903回风掘进工作面-底板轨道平巷-轨道石门-上部车场-付井筒-地面.1nowfTG4KI运料<设备)线路:地面-副井-上部车场-.3、采用人工装碴,实行煤、碴分装分运.第二节防尘供水防尘水由地面消防水池用①50mm铸铁管经副井筒、上部车场到掘进工作面,采用1寸胶管接至工作面迎头,离当头不超过20M,出碴前洒水,巷道内设两道喷雾装置,距当头15M设一道,随掘进前移,离巷门口20至30M地回风中设一道,水管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阀,距迎头不大于15M 安设自动喷雾洒水装置, 高压喷头距工作面不大于5M,工作面采用湿式凿岩,自动爆破喷雾,洒水降尘,装药使用水炮泥,放炮后进行装煤洒水, 冲刷巷壁, 净化风流, 个人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fjnFLDa5Zo第三节通风系统一、通风方式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方式, 局扇安装在一底板轨道平巷以北20m 地进风巷道内,通过①600-500胶质风筒将新鲜风流送入掘进工作面,局扇与掘进工作面地所有电气设备实行风电闭锁, 回风经石门回风平巷进入总回风上山. tfnNhnE6e5二、风量计算1、按班最多人数计算:Q=4NK二官17X 1.45=98.6M3/min2、按量多炸药量计算:Q=25KA=2S4X 1.45=145 m3/mi n3、按瓦斯量计算:Q=100qk=100K 1.68 x 1.45=243.6m〔min三、风速验算V最大=243.6/60 x 5.1=0.8m/sV最小=243.6/60 x 5.78=0.7m/s取Q=250mmin。
13120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切眼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编写依据 (1)第二章地质情况.1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 (1)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1)第三节地质构造情况 (1)第四节预测瓦斯、火、煤尘情况 (1)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 (2)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2第一节巷道布置 (2)第二节支护设计 (2)第四章矿压监测.4第一节观测对象 (4)第二节观测内容 (4)第三节观测方法 (4)第四节数据处理 (5)第五章施工工艺.5第一节施工方法 (5)第二节凿岩方式 (6)第三节管线敷设 (6)第四节设备工具配备表 (7)第五节探放水 (7)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第一节劳动组织 (8)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8)第七章生产系统.8第一节“一通三防”系统 (8)第二节供电系统 (12)第三节压风系统 (12)第四节排水系统 (12)第五节通讯、照明 (12)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12第一节一般规定 (12)第二节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13)第三节炮掘安全技术措施 (15)第四节机电检修、机电设备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18)第五节运输、装卸车、抬运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19)第六节巷道特殊作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3)第七节大铁锹攉煤安全措施 (24)第八节矿井其它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24)第九章工作面避灾路线.25第一节发生事故时井下在场人员行动原则[换行] (25)第二节避灾路线 (26)掘进作业规程会审记录.27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1、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13120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切眼2、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是为形成13120工作面的运输生产系统,满足该工作面回采的通风、运输、行人及管路敷设等需要。
3、掘进工程量及开竣工时间根据13120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确定设计长度:主、副联络巷48m,运输顺槽170m,回风顺槽176m,切眼125m,总计519m。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1)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第二节煤层 (1)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2)第四节地质构造 (2)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3)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3)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4)第八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4)第二章采煤方法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6)第三节综采工作面设备配置 (12)第三章顶板管理 (16)第一节支护设计 (16)第二节顶板控制 (18)第三节初采、周期来压及末采顶板管理 (21)第四节矿压观测 (23)第四章生产系统 (26)第一节运输系统 (26)第二节通风系统 (27)第三节供电系统 (29)第四节照明、控制系统 (36)第五节供、排水系统 (37)第六节供水施救系统 (40)第七节通讯联络系统 (42)第八节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 (43)第十节压风自救系统 (49)第十一节防灭火系统 (50)第十二节防尘系统 (55)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7)第一节劳动组织 (57)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59)第六章工作面管理及煤质管理 (60)第一节综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标准 (60)第二节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管理标准 (64)第三节文明生产管理 (65)第四节煤质管理 (66)第五节一通三防管理 (6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71)第一节安全生产一般规定 (71)第二节岗位工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72)第三节综采工作面设备维护、检修特别规定 (79)第四节支护单体安全技术措施 (81)第五节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安全管理措施 (82)第六节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安全技术措施 (85)第七节控制漏矸安全技术措施 (86)第八节工作面放炮安全技术措施 (88)第九节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90)第十节防止片帮、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91)第十一节敲帮问顶安全技术措施 (93)第十二节过联巷口安全措施 (94)第十三节工作面防溃水、溃沙安全技术措施 (94)第十四节工作面过水井安全技术措施 (95)第十六节综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98)第十七节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100)第十八节注浆、注氮安全技术措施 (101)第十九节回风隅角氧气浓度过低时安全技术措施 (102)第二十节防止油脂、乳化液进入采空区措施 (103)第二十一节预防支架压死及处理死架的安全技术措施 (104)第二十二节扶倒架、处理咬架安全技术措施 (105)第二十三节拉移变列车的安全技术措施 (107)第二十四节控制溜槽窜动安全技术措施 (109)第二十五节防高压液管伤人安全技术措施 (110)第二十六节防止运输机断链安全技术措施 (111)第二十七节煤机更换截齿安全技术措施 (112)第二十八节装载机机尾清煤安全技术措施 (112)第二十九节工作面3300V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13)第三十节大型设备起吊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14)第三十一节电气焊安全技术措施 (115)第三十二节机电运行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18)第三十三节移变停送电安全技术措施 (119)第三十四节拉液管安全技术措施 (120)第三十五节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20)第三十六节工作面人员定位的规定 (121)第三十七节其他 (122)第八章灾害预防与避灾路线 (124)第一节灾害防治一般规定 (124)第二节紧急避险系统 (124)第三节水灾事故的防治及避灾路线 (125)第四节火灾事故的防治及避灾路线 (128)第五节瓦斯、煤尘事故的防治及避灾路线 (130)第六节顶板事故的防治及避灾路线 (131)第九章主要危险源辨识和预控措施 (134)第十章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138)附图1-1:12101综采工作面井上井下对照图;附图1-2:1210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值线图;附图1-3:1210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附图1-4:12101综采工作面上覆基岩、松散层厚度等值线;附图1-5:12101综采面与12上101综采面层间距等值线图;附图1-6:12101综采面运顺剖面图;附图1-7:12101综采面回顺剖面图;附图2-1:12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断面图;附图2-2:12101综采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附图2-3:12101-2综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表;附图3-1:12101综采工作面控顶距示意图;附图3-2:12101综采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示意图;附图4-1:12101综采工作面运输系统图;附图4-2:12101综采工作面通风及监测监控系统图;附图4-3:12101综采工作面设备布置图;附图4-4:12101综采工作面配电系统图;附图4-5:12101综采工作面通讯、照明、控制系统图;附图4-6:12101综采工作面供、排水系统图;附图4-7:12101综采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系统图;附图4-8:12101综采工作面消防、灭尘、洒水系统图;附图4-9:12101综采工作面供水、供液简图;附图7-1:12101综采工作面避灾路线图;附图7-2:12101综采工作面反风避灾路线图;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本章介绍了12101综采工作面的开采范围、井上下相对位置、煤层厚度、产状、煤质、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回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水文特征、影响回采的因素、储量及服务年限等供回采过程中参考。
一五一煤矿1201准备面机掘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编制概况一、巷道名称及用途(一)巷道名称本工作面为:准备面机掘运输巷。
(二)巷道用途用于揭露探明煤层实际状况及用于将来布置回采工作面的运输、行人,通风。
(三)设计长度及工程量设计预掘长度800米。
二、巷道位置及施工范围(一)巷道工程量运输巷在原2801运输斜下06点前37m开口延伸掘进,以原方位N227°30′沿煤层底板掘进,掘进515米后与一采风井下山贯通,贯通位置风井下山39点下22m,贯通后继续掘进285米后到位停止掘进。
(二)开工时间及工期根据一五一矿《2011掘进计划》该工作面安排2011年8月10日开始施工,2011年9月25日掘进完毕。
三、施工过程中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1、保证支护强度、加强工程质量。
2、本工作面属于定向巷道,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队、班组长加强中心管理。
3、加强掘进机的使用管理。
D≤0.5L=0.5×1.9=0.95m,取0.8m(1)支护说明顶部锚杆配钢带排距0.8m,锚索2.0米×2.4米,全断面挂网支护,当顶板破碎时,根据围岩实际状况加密支护。
(2)临时支护说明架设前探梁之前,施工人员首先必须由外向里详细的进行敲帮问顶、不得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进行敲帮问顶工作,用长柄工具找掉找净帮顶的活煤、矸及伞檐、罩头等,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作业。
处理工作面顶板不安全隐患后,采用吊挂式固定器吊挂前探梁加板梁进行临时前探支护。
使用三根长度为4m,直径为φ50m m的圆钢管,配合金属吊环进行支护。
将吊环固定在顶板距帮第二行已稳固锚杆上,顺巷道方向左右各固定吊环后,将钢管穿入吊环探至工作面。
钢管上使用优质半圆木作为前探梁,板梁上部用构木与顶板接实,背好顶后,再进行锚杆支护工作,每1个循环进行1次临时支护,最大前探距离不大于3米。
(3)临时支护平、剖面图(见附图)3、支护材料树脂锚杆:Φ18mm×2000mm的端头锚固式锚杆。
河南神火泉店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二1-12010工作面上顺槽掘进 -1- -1- 矿审批意见 .......................................................... 第一章 概况 ........................................................ 2 第一节 概述 ..................................................... 2 第二节 编写依据 ................................................. 2 第二章 地质说明书 .................................................. 2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2 第二节 煤 ( 岩 ) 层赋存特征 ..................................... 2 第三节 地质构造 ................................................. 3 第四节 水文地质 ................................................. 4 第五节 其他…………………………………………………………………… 5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5 第一节 巷道布置 ................................................. 5 第二节 矿压观测 ................................................. 5 第三节 支护设计 ................................................. 5 第四节 支护工艺 ................................................. 6 第四章 施工工艺 ................................................... 10 第一节 施工方法 ................................................ 10 第二节 凿岩方式 ................................................ 10 第三节 爆破作业 ................................................ 11 第四节 装载与运输 .............................................. 11 第五节 管线及轨道敷设 .......................................... 12 第六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 .......................................... 13 第五章 生产系统 ................................................... 14 第一节 通风 .................................................... 14 第二节 压风 .................................................... 16 第三节 瓦斯防治 ................................................ 16 第四节 综合防尘 ................................................ 16 第五节 防灭火 .................................................. 16 第六节 安全监控 ................................................ 16 第七节 供电 .................................................... 16 第八节 排水 .................................................... 17 第九节 运输 .................................................... 17 第十节 照明、通讯和信号 ........................................ 18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8 第一节 劳动组织 ................................................ 18 第二节 循环作业 ................................................ 19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9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 19 第一节 一通三防 ................................................ 19 第二节 顶板 .................................................... 23 第三节 爆破 .................................................... 24 第四节 防治水 .................................................. 28 第五节 机电 .................................................... 29 第六节 运输 .................................................... 35 第七节 其它 .................................................... 42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52 河南神火泉店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二1-12010工作面上顺槽掘进 -2- -2- 二1-12010上顺槽掘进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述 一、巷道名称:本规程掘进的巷道名称为:二1-12010上顺槽。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掘进的目的是二1-12010工作面的进料、通风和行人。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巷道设计长度:约345m。 2、服务年限:2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2009年5月10日 预计竣工时间:2009年6月30日 (附图1:巷道布臵平、剖面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巷道设计说明书的名称为《二1-12010上顺槽业务联系书》(编号QD 01第2009042401号),批准时间为:2009年4月25日。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质说明书的名称为《二1-12010上顺槽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4月09日。 三、矿压观测资料 根据12采区皮带上山、12050上顺槽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数据。 四、依据其他技术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2、岗位工操作规程和各种管理制度; 3、自救器的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 4、煤矿采掘机械; 5、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 6、老工人的经验和建议。
第二章 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二1—12010工作面,位于井田西翼首采区北部,东邻12轨道上山,西邻DF03断层,上至煤层露头附近,下邻二1—12030工作面(未开采),区段设计走向长约380 m,倾向长约88m,井下标高在-386~-318之间,地面标高+119.3~+122.87m,地面无村庄。设计施工的下顺槽长约412 m,巷道方位294°;上顺槽长约335m,巷道方位294°;切眼长约88m,巷道方位204°。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情况 河南神火泉店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二1-12010工作面上顺槽掘进 -3- -3- 一、上下顺槽沿二1煤层顶部掘进,二1煤层岩层产状:走向280°~310°,倾角25°~30°,局部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根据10—1和9001勘探钻孔二1煤层厚度在5.99~8.07m。二1煤层顶部岩性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距离二1煤层顶板4.5~7.0m为二3煤层,煤层厚度1.72m左右。二1煤层底板岩层主要为中粒砂岩。 二、地层综合柱状图
系 统 组 岩层名称 柱状图 地层厚度(m) 岩 性 描 述
石炭系 上统 山西组
香炭段 砂质泥岩 .---.---.---. .---.---.---. .---.---.---. .---.---.---. .---.---.---. .---.---.---.
10.60 深灰色,夹粉砂岩条带及泥质包体。含植物化石及黑色鲕粒。
中细粒粒砂岩 … … .. .. .. .. 13.51 浅灰色,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节理发育,层面含少量炭质和大量白云母片,泥硅质胶结。
大占段
二3煤层 二3 1.72 黑色,粉末状
砂质泥岩 .---.---.---. 0.84
黑灰色,含植物化石碎
片及次生黄铁矿薄膜,白云母碎片。
细粒砂岩 … … … 1.17 浅灰色,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层面含炭质及次生黄铁矿和大量白云母片,泥质胶结。
砂质泥岩 .---.---.---. .---.---.---. 2.56 灰黑色,含植物化石碎片,层理发育,层面含次生黄铁矿及大量白云母碎片
二1
煤
段
二1煤层 二1 8.07 黑~灰黑色,粉末状、粒状、鳞片状,半亮型,
结构较简单,局部夹炭质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