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思品上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20
第六课从众与自我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摆脱过度依赖心理,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走向自主。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主选择。
知识目标:了解从众现象的含义及其分类。
认识从众现象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材分析:本课“从众与自主”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内容,分别从现象和利弊方面来分析从众现象。
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走向自主。
之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会面临合群中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学难点: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理论观点:(1)从众现象就是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2)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3)从众现象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4)克服盲目从众,走向自主就要做到:坚持原则、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和不良诱惑,自主地做出正确选择。
三、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自主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
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意,自己可以做主决定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尤其危险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抵制不良的诱惑和负面的团体压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团体性为特征就是从众的表现)。
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又没有树立起新的权威,因而很容易盲目追星。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迷恋偶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身心健康,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的问题。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导学案第1课时剖析从众课堂目标导航1、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利弊。
(难点)2、正确认识从众现象,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重点)3、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自主学习方案填一填1、什么是“从众”?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这就是从众现象。
2、从众现象的表现:从众和从众。
3、从众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作用,也有影响。
(1)从众的积极作用: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保证团队成员统一和,增强团体的和;有利于个体获得;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扩大,修正自己的,减少不必要的和等。
(2)从众的消极影响:从众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如弱化,束缚,抑制、、和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窒息个性的,扼杀等。
盲目从众不仅会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
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课堂导学方案导学点一:从众种种学习活动1:笑话一:一天,三毛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笑话二:非典期间,四毛看见别人都去买米醋,还听说米醋可以防治非典,就花 30块钱去买了一瓶原来只卖1块钱的米醋。
笑话三: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思考:上面三则笑话中的人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什么是从众现象?学习活动2: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从众现象?导学点二:从众之“是”学习活动3:在国庆阅兵式中,各方阵人员整齐如一,这种从众行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学习活动4:买哪家的水果好呢?学习活动5:材料三(1):小陈走在校园中,见到几个同学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箱中,他也跟着捡起了垃圾,别的同学见了也参与进来。
学习活动6: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
科目思想品德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儿:当时他们几个都在吸烟,我觉得好像不吸不行,也就吸了。
儿子的言行你是否赞同?为什么?学案类型新授课学案编号学习目标1、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的利弊;3、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4、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知道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活动二】1、小明说:“既然大家都有从众的经历,说明从众一定是积极的。
”小红说:“从众不知道害了多少青少年,说明从众没有任何积极影响。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重点:克服盲目从众的措施和途径难点:分析盲目从众的原因,把握从众心里预习案备注(教师复1、从众现象的表现: 从众和________ 从众。
前者是指多数人怎么备栏及学生,自己就跟着怎么. ;后者指多数人怎么_________ ,自己就跟着笔记)2、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_________ ,也有____________ 。
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___________ 、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________ 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缺乏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之一;___________ 和影响是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缺乏抵御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请你写出“从众”的含义。
2、小泽征尔是日本名扬世界的指挥家。
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在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此。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
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士,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和导致从众的因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难点:中学生对从众两重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生问好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看见了什么东西,于是也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随后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生:从众现象。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节内容“剖析从众”。
【讲授新课】师:那么什么是从众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定义。
(多媒体展示从众的定义)一、从众的定义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
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二、从众的表现师: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生:都是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这两种现象都属于心理从众。
师:我们再看两组材料,下面这两种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一: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买这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