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11
灯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灯光、良心、宽敞、折断、扶手、气息、座椅、灯火辉煌、拿手好戏2.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描述灯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灯光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的理解。
2.教学难点:感知和理解良心、扶手、宽敞等词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图书或故事书。
2.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灯光的作用文章。
3.准备“灯光剧场”教学活动,准备大纸张,灯光装饰,音乐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播放pPT课件,介绍灯光的作用和重要性。
2.分享学生的课前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灯光的感知和体验。
2.阅读(20分钟)1.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语,并解释理解的意义。
2.采用分组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合作阅读课文。
3.交流(15分钟)1.分享合作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讲述课文中自己觉得最有印象的事件和人物。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灯光的作用。
4.活动(30分钟)1.“灯光剧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排练一场有关灯光作用的小品剧。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自编自导,活动中可以加入各种灯光和音乐元素。
5.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感受,分享掌握的知识和思考。
2.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灯光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总结1.通过阅读课文和教学活动,学生深刻理解了灯光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
第8课《灯光》知识点课文原文+写字表+词语表+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同步练习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2)课文词语表 (2)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5)课文知识点梳理 (8)同步练习及答案 (17)课文朗诵下载https:///s/1Knh_l_p77KG8Jtul_lyT6Q 提取码: 74c2课文原文文字版我爱到*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公开课教案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板书:幸福生活)(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二、理解“多好啊”是文章的文眼,文眼往往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达顺序,认识倒叙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
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8*灯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今天,我们同作家王愿坚一起,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灯光)2.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曾任报社编辑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电影编剧之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灯光导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简介作者经历,为学习革命题材的课文作铺垫。
板块二自读课文,梳理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讲战斗前郝副营长划火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书,战斗中点燃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却因此英勇牺牲的事。
3.梳理顺序。
(1)引导:这是一篇写往事的回忆性文章。
说说文章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预设:现实(1~2)→回忆(3~11)→现实(12)(2)浏览课文,说说作者的回忆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预设:整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来写,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尾呼应。
(3)文中哪句话反复出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多好啊!”这句话也是这篇回忆性文章的线索。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章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
8* 灯光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师重点点拨:(1)“钮”是鼻音,;“黑魆魆”的“魆”读“xū”,“璀璨”都是平舌音。
(2)“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在文中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2.阅读理解本课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提出覆盖全文的问题,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句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中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3.表达运用想象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那本书时的心情、动作、神情,更清晰、生动地展现英雄的形象。
1.预习提纲(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王愿坚。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多好啊”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课文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灯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 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 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 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 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2.简介作者: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作者是谁吗?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二、检查先学情况:1. 正确认读生字词:漫步歼灭注视焦急暴露豫皖苏围歼战郝副营长憧憬照耀倚着双膝漆黑爆炸聚精会神黑魆魆划着火柴璀璨宏伟赞叹自言自语千钧一发2. 指导写生字:膝歼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思考:(1)讲了一件怎样的感人事?(2)哪些地方是写现在?那些地方是写往事的?三、走近郝副营长3.生汇报交流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四、品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1. 出示学习要求(1)用心品读,用喜欢的符号标记了描写郝副营长的句段,并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做上批注。
【导语】《灯光》这篇课⽂通过⼀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命先烈的献⾝精神,说明幸福⽣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鲜⾎和⽣命开创的新中国。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课《灯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皖”、“歼”等9个⽣字,理解“璀璨、千钧⼀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理解。
3.懂得今天的幸福⽣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郝副营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2.难点:关注场⾯描写的作⽤。
教学准备: 关于灯光的⼀段视频。
教学过程: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出⽰灯光的⼀段视频。
2.教师⼩结,导⼊。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
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段耐⼈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3.板书课题8.灯光 4.介绍作者。
王愿坚是当代的作家。
1945年参加⼋路军。
在抗⽇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命历史题材⼩说。
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个编剧。
5.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梳理课⽂内容。
⼆、初读课⽂,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学习情况。
(1)检查⽣字读⾳。
围歼(jiān) 豫皖苏(wǎn) 电钮(niǔ) 千钧⼀发(jūn) 璀璨(cuǐcàn) ⿊魆魆(xū)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
皖,安徽省。
苏,江苏省。
千钧⼀发:钧:古代重量单位,⼀钧等于30⽄。
千钧⼀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根头发上,⽐喻极其危险。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的战⽃。
璀璨:形容珠⽟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场灯光耀眼。
灯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突击、歼灭、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重点)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灯光吗?生:是指灯的亮光。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看看王愿坚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灯光的什么故事?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
王愿坚: (1929~1991),当代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和随军记者等。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下面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突击、歼灭、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重点)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有信心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请举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全出文中生字新词,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围歼( ) 郝( )副营长漆( )黑冲( )进打中( ) 璀( )璨千钧( )一发师:时间到,开火车形式检查生字新词。
掌握了生字新词,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问题1.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以“灯光”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3“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师:时间到,停,先看第一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答案。
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起战争年代,(郝副营长)为了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故事。
8*灯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今天,我们同作家王愿坚一起,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灯光)2.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曾任报社编辑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电影编剧之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灯光导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简介作者经历,为学习革命题材的课文作铺垫。
板块二自读课文,梳理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讲战斗前郝副营长划火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书,战斗中点燃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却因此英勇牺牲的事。
3.梳理顺序。
(1)引导:这是一篇写往事的回忆性文章。
说说文章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预设:现实(1~2)→回忆(3~11)→现实(12)(2)浏览课文,说说作者的回忆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预设:整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来写,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尾呼应。
(3)文中哪句话反复出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多好啊!”这句话也是这篇回忆性文章的线索。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章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
(交流反馈:天安门广场上温暖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设计意图】文本的阅读,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第八课《灯光》教学设计【课标内容】2.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安康审美情趣,逐步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3.培育宠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加学习语文的自信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把握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
【设计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教学重在借助教材传授学生语文学问,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气。
鉴于此,在阅读中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根本表达方法。
鼓舞学生在沟通和争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推断。
【教材分析】《灯光》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第八课。
本组课文以革命岁月为主题来编排的。
《灯光》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局部是对往事的回忆。
从我在璨绚烂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到我对惊奇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愿望。
本文以“灯光”为题,“灯光”在文中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美而引发回忆。
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时代、生活的象征。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生活的缩影。
全文构思精巧,构造紧凑,人物形象鲜亮,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斗年月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境况,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教学重点】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去关注整个场景,又引领学生注 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
从而感受革命先 烈宠爱祖国、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我照旧承受“小学高年级语文‘测读导写’ 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来指导课堂教学,不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力气,而且让学生通过默读、精读,抓住文本中人物的言行进展来感悟英雄形象和爱国主义教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优秀备课教案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师重点点拨:(1)“钮”是鼻音,;“黑魆魆”的“魆”读“xū”,“璀璨”都是平舌音。
(2)“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在文中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2、阅读理解本课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提出覆盖全文的问题,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句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中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3、表达运用想象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那本书时的心情、动作、神情,更清晰、生动地展现英雄的形象。
1、预习提纲(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王愿坚。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多好啊”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课文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