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28.92 KB
- 文档页数:3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思考摘要:在社会主义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村建设目标也有了很大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美丽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也寄托了我国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时代中,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能不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确保农村物质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保证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准。
本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景观引言: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发展受到的影响逐渐提升。
特别是在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观点的情况下,各乡镇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只有使用科学的规划,才能在保证发展的同时提升城镇化进程。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不光可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整体增加了农民的幸福感。
1、村庄规划的必要性在城乡规划的角度来看,乡村建设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规划与改造,才能保证区域乡村建设水准。
在发展农村的过程中,无论什么类型的建设都无法缺少资金的支持,在人民的角度来看,物质生活是否得到合理的改善,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水准是否得到了提升。
只有将经济方面搞好,那么才能为其他问题解决,提供良好基础。
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部结构,农村发展始终采用粗放的结构与管理模式,因此出现了大量资源浪费现象。
乡村发展经过了很多转型和制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常明显的阶段特征:从人民公社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城乡融合、脱贫攻坚,最后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时代。
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和完善,对拉动内需、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和新时代下的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若想构建良好的农村,需要对农村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然而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环保理念进行合理应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模式遇到的必然问题。
试析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关键点及优化措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乡村规划设计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政府和规划设计者们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
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要美化农村环境,更要提升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及优化措施对于规划设计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以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保护乡村自然环境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首先需要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
乡村环境的自然美景和自然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需要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规划设计者需要对乡村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认识,找出自然环境中的优势和特点,合理规划和设计,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2. 传承乡村文化遗产乡村规划设计需要尊重和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传承乡村的文化特色。
乡村不同于城市,其文化遗产更加深厚,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合理融入,并通过规划建设的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承。
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需要重视和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高农村的基础条件和居住环境。
4. 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带动乡村的发展。
5. 合理规划农村居住区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农村的居住区,提升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注重环境卫生和居住舒适度。
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优化措施1. 科学合理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基础。
规划设计者需要对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基础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优化规划设计,需兼顾农村整体发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使规划设计更加完善。
结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及优化措施对于规划设计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更好的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形象,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保护乡村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促进农民精神文明的提升,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美丽乡村建设也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互动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强调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2 美丽乡村建设目前的进展情况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主题和方向。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推进。
目前,许多地方都已经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中,一些地方已经在农村环境整治、民居改造、村庄美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通过推动村庄规划、绿化景观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举措,让许多农村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
一些地方还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措施,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美丽乡村建设也为留守农村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护乡村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与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管理,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 正文2.1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
关于城乡规划中的美丽村庄建设的思考摘要:伴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规划体系也进入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时代。
村庄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域土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背景下,我们需要识别村庄规划中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矛盾的地方,并更新和完善村庄规划细则,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分析研究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和重要经济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城乡规划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城乡发展工作中的建设方案与规划行为,主要内容是对城乡基建、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等进行的合理布局,合理投入资源对城乡生产环境进行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科学的城乡规划方案能够更好地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因此对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实现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城乡融合、社会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农村保障农民权益、实行民主管理、构建民生和谐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提升农民思想素养的需要。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先行。
美丽乡村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规划的路径来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美丽乡村规划对于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在规划编制理念、社会参与规划编制、规划内容评议、规划实施的方式和途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针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规则进行探讨,以求对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因应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而形成的。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和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问题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乡村面貌逐渐落后。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通过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这包括改善农村生活设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要注重保护乡村文化传统,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美丽的乡村景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吸引更多人前往农村居住和休闲度假。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有助于保护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的历史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科学规划和有效推动。
在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域特点和居民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发展布局。
同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
五、优化农村生活设施改善农村生活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包括改善农村供水供电条件,提升农村道路和交通网络,以及增加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这些措施将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更多人才回归乡村。
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农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6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篇1一、专项概况(一)专项基本情况_年下达我乡扶贫专项资金213.7512万元,用于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控大棚建设项目大棚建设。
(二)专项绩效目标的效果乡结合上级文件制订了我乡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分级段实施,截至_年7月初该项目已完工投产,达到预期效果。
二、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一)专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情况本单位的_年扶贫专项资金投入213.7512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
(二)专项资金安排落实及到位情况自上级下文后,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控大棚建设项目所有资金都已全部及时到位,且按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控大棚建设项目要求和进度全部落实到位。
(三)专项资金实际支出使用情况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控大棚建设项目专项总支出为213.7512万元。
(四)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严格按照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拨付。
资金使用规范,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认证,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保障会计核算准确、账务资料完整。
三、专项组织实施情况(一)专项组织情况分析从项目入库到项目实施,从程序上全部按上级规定要求形成,工程验收情况: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控大棚建设项目完成验收,完工日期_年7月。
(二)专项管理情况分析本单位具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且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完备;项目档案、验收报告等资料齐全并基本能够及时归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基本落实到位;具有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
(三)专项完成情况分析目前已完成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控大棚建设项目,资金拨付达到100%。
四、专项绩效情况分析(一)专项绩效评价定量分析1、根据专项绩效评定指标对各项目量化评价,自评指标得分100分。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美丽乡村建设。
说到美丽乡村,可能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那种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场景,简直就像是仙境一样,对吧?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梦,而是我们可以实现的目标。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能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让乡村经济嗖嗖地往上蹿。
1.1 美丽乡村的定义那么,什么是美丽乡村呢?简单来说,美丽乡村就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文化丰富的地方。
想象一下,村头的老榕树下,孩子们嬉戏,老人们下棋,附近的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真是一幅人间仙境的画面!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1.2 重要性其实,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改善环境,让大家生活得更舒心。
其次,良好的环境还能促进乡村旅游,增加收入。
再者,这还能够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嘿,想想我们小时候一起捉迷藏的快乐,不正是这种感觉吗?2. 建设的方向那么,咱们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呢?首先,要从环境入手。
环境美了,心情自然就跟着美。
你说对吧?比如,搞一些绿化项目,种点花草树木,村里瞬间就变得生机勃勃。
再说,保持村里的卫生,清理垃圾,这也是基础工作。
可不能让那些垃圾成了我们乡村的“风景线”啊。
2.1 文化建设文化也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说剪纸、民间音乐等,让年轻人和老人们都能参与进来。
这样不仅能传承文化,还能增加乡亲们之间的互动,真是一举两得呀!你看,那些热闹的集市,除了买卖,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大家一起聊家常,聊历史,真是热闹非凡。
2.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当然也是不能忽视的。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来增加收入。
比如,搞个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体验乡村生活,吃吃农家饭,玩玩田间游戏,嘿,这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而且,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谁不想试试呢?3. 面临的挑战当然,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将传统农村与现代特色有机结合,通过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等多方面的规划,创造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下面将以某个具体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某省某县的美丽乡村规划项目,旨在提升该县农村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规划包括景观改造、村庄建设、农田治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景观改造方面,规划中提出了将农田、山峦、湖泊等自然资源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乡村景观。
其中,保存并恢复了一些传统农田景观,使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农村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山峦和湖泊周边建设了一些公园和休闲场所,供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娱乐。
其次,在村庄建设方面,规划中提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卫生。
对于一些老旧村庄,规划中提出了进行整体的重建,修建新的楼房,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在村庄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造,提高了村庄的整体面貌。
此外,规划中还强调了农田的治理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农田的疏浚和水利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的耕种效率和抗灾能力,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规划中提出了发展一些农业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产品、农家乐等,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该案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综合考虑了自然景观、村庄建设和农田治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这个案例给我们启示,美丽乡村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农村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通过整体规划和改造,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 生态环境破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景观效果,过度砍伐树木、填平湿地、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原本清新美丽的农村,变得充斥着水泥、钢筋,生态绿地大量减少,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2. 农村空心化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和吸引游客,一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建设时更注重景观,而忽略了农村的生产功能,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大量的农田、农舍被拆迁或改建成为度假别墅、民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受到了冲击。
3. 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在破费和关注度不够的情况下,忽视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均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的日常生活。
二、对策分析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审核和监督,规范项目建设行为,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尊重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2. 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注重保护农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能过度开发和改建农田、农村居民房屋。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农村土地的保护力度,并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和居民生活区,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完善。
三、结语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建设发展探讨摘要: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乡村发展思路,通过对乡村规划的层次、内容、深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在定位层面、规划层面、设计层面及实施层面的具体要求,以期对乡村发展略尽微薄之力。
关键字:乡村振兴;发展思路;规划逻辑1 建设背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 乡村发展思路2.1案例借鉴2.1.1德国乡村发展思路:村庄更新德国通过区域规划来保证城乡之间的平衡,并着力于“村庄更新”。
在重视产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住宅开发等现代化要求的同时,也重视维护传统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方式。
村镇更新的规划方案通过反复与公众讨论协商,较好的吸收公众的建议反馈,极大的降低了实施难度。
2.1.2日本乡村发展思路:—村一品“一村一品”的内涵就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
2.1.3案例启示在乡村建设中,除了要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硬件”要素进行更新和完善,也要重视文化传承,注重村落传统风貌以及生活方式的留存和延续,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为村庄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2.2发展思路2.2.1完善配套设施首先,开展基础性建设,保障村庄道路全面硬化;完善电力电信设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配套供水管网,确保饮水安全;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村民可以享受现代化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
2.2.2美化人居环境通过对排水设施的建设,改善村庄的污水随地排放、雨水自然排放的现状;设置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点;对建筑质量进行排查,对严重破损建筑,乱搭乱建建筑进行改造重建,局部建筑进行风貌整治;对村落开敞空间进行排查,对村口、主干路、重要节点进行景观改造;对村庄整体进行系统的绿化,并鼓励村民在庭前屋后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
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较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因此,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乡村规划设计这
一领域。
城乡能够共同发展的动力当中城乡的一体化建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以人为本,在对美丽乡村
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当前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并且大力地保护
环境,这样绿色发展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将生态环境更加美丽的乡村环境建设出来。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探究
1导言
美丽乡村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合理规划乡村建设的布局,使整个乡村发展
能够适应城乡规划设计;第二,重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危害乡村生
态环境的垃圾,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三,加大乡村社会管理力度,提高乡村的整体
治安水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乡村环境,让美丽乡村规划能够满足整个城乡规划的需求,最
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2城乡规划中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问题
2.1环境污染严重
过分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或者秉持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去建设,这种错误思想经常出现在城市和乡村建设过程中。
为了加快乡村建设,一些地方政府过
度追求经济效益,引进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不仅破坏了乡村水质量、空气质量,还影响了
农作物的生长,使得农产值下降,病虫害泛滥。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又喷洒过量农药,使
得作物和土壤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此恶性循环,不仅经济得不到增长,还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农民正常生活。
2.2水污染严重
据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全年城市与乡村的污水处理率分别是93.4%和22%,城乡之间落差较大,就相关政策而言,最新政策是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提出了对农村污水,化肥、农药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使用标准、畜禽废弃物防治、水产养殖等的要求。
农村缺乏饮用水过滤系统,直接饮用地下水,并用其浇灌农作物,传统
的大水漫灌方式使水资源大量浪费,地下水位越来越低。
如果水流源头遭受了污染,不仅会
使农作物产量降低,污染土壤,还会使饮用地下水的农民的身体遭受一定程度的伤害。
2.3规划不足
在对乡村建设的规划中缺乏“乡愁”、“地域文化”的考虑,为了快速达到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农村的高楼层出不穷,特有的乡村风貌被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没得到传承,在进行乡
村建设规划中有些设计人员甚至直接抄袭互联网上的案例,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使得实际建
设和后期效果脱轨,甚至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
究其根本,是因为地方政府对于乡村建
设缺乏长远性和整体建设规划,过于追求高速发展,使得“可持续发展”变成了无稽之谈。
2.4住宅建设不合理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建设存在诸多功能设计上的问题,例如为了使建筑造型更
加美观,直接将储藏间设置于屋顶,只保证了美观,缺乏实用性考虑。
除此之外,缺乏以人
为本的思想,老年人的辅助设施建设不完善,诸多已建成的建筑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自身的建筑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2.5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地方政府过于追求产业结构的改变,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大力发
展旅游业,然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交通不便利,景区建设不完善,缺乏特色,产
业水平偏低,后劲不足,农民经营者收入不足,积极性降低,导致资源的浪费,游客体验感差,甚至有些景区出现了建设工程烂尾现象,不仅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也制约了美丽乡
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3.1对乡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做好空间规划,全面了解所有村民与乡村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
实际需求,对空间发展规划进行制定,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使所有村民的需求得到满足,
进而实现整个乡村的良好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做好宣传工作,保证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内容
可以贯彻落实到建设的各个阶段,以便于出现问题前做好防范,使得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得到
良好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对美丽乡村建设布局进行规划,根据现阶段农村房屋
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对其他土地进行占用,在保证乡村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促进乡村
更好的发展。
3.2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基础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因此在规划工作中需
要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创建完善的乡村生态保护机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首先,可以通过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进行宣传,使村民可以形成良
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更好地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需要创建完善的
美丽乡村生态保护机制,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对生态环境建设思想进行贯彻落实,
进而促进乡村良好发展。
最后,应对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筑进行建设,并在该过程中对生
态型技术进行引入,进而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
3.3对乡村文化保护措施进行制定
每个乡村都有自身的文化,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乡村。
在对乡村经济进行发展时,可以事先规划好这些
地方,并对乡村文化保护措施进行制定,保证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会遭受到破坏。
并且
还可以针对历史文化遗产,对乡村经济进行发展,指引村民与其他地方的人们更加深入地了
解乡村,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乡村特色,使得美丽乡村得到更好的发展。
3.4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
实际上,美丽乡村规划主要是为了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提供给村民更加便利的
生产生活,突出现代化城乡特点,在乡村中引入城市化生活设施。
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工
作中,需要政府给与足够的资金支持,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降
低乡村建设成本,使乡村可以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在该过程中,需要对民生工程进行
充分考虑,如交通、电力分布、地下排水、环境卫生等等,把现有的不利于民生的、不合理
的民生工程进行改造,对行政管理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娱乐、医疗、教育、养老等设施
建设可以和城市基础建设同步。
此外,若乡村与城市距离相对较近,可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
进行直接借用,这样可以在节省建设成本的同时,缩短建设周期,有效提升城乡规划的效率。
3.5通过地方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农村当
地地域特点,把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业作为核心,对第三产业进行大力开发。
例如,可以创建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基地,利用绿色农业,构建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
有效提升村民的收入,还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我国一些乡
村依山傍水,有着天然资源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对旅游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对
国内外游客进行吸引,进而有效提升乡村知名度的同时,为农村产业带来更多的招商引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建设时,需要从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保护乡村
的整体生态环境、注意乡村的人文主义建设、构建合理的乡村规划体系、完善乡村的基础设
施建设、制定乡村文化的保护措施六方面入手,提高村民对美丽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并配
合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将美丽乡村的规划落到实处,让乡村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鞠小玉.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98.
[2]任祎.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6):63-64.
[3]袁军.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