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式
- 格式:doc
- 大小:748.00 KB
- 文档页数:13
基督宗教建筑一、基督宗教及建筑在世界发展与文明中的地位在欧洲、在西方或全球,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在包括建筑及艺术、建筑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作为与重要贡献。
英国诗人T、S、艾略特说:“一个欧洲人可以不相信基督教信念的真实性,然而他的言谈举止却都逃不出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如果基督教消失了,我们的整个文化也将消失。
”他说,欧洲文化统一的基础是基督教,它是西方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造源泉,西方的成就主要归因于这个一致的精神。
①“教会在保存和发展文化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和宗教关系密切的建筑艺术和一些实用艺术在中世纪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而在中世纪晚期形成的城市、同业行会、大学等也都和教会的庇护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进入11世纪以后,西方就开始了文化全面复兴的历程-------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的城市是在中世纪兴起的”。
②显然,城市及壮大、发展,和建筑、建筑艺术、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等密切相关。
发源于基督教的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演讲里说:“西方文明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过去几个世纪里,西方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极大。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是西方文明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西方世界走在人类的前列,全世界都学习西方。
”③香港学者吴雷川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里也指出:“这一千九百年以来,先是亚洲的西部,后是欧洲,后是美洲,所有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的风俗礼仪,以及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差不多都混合于基督教之中。
再推至全世界各地方的演进,也无不与基督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世界若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进行到现在的世界,世界整个的历史,几乎可以说就是基督教的历史。
我们生在这世界之中,怎能抹杀了它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该书录下了德国学者、不信基督教的考茨基的一段话:我们“承认它(基督教——引者)是人类历史中一种最伟大的现象”,我们对于“基督教会,不能不表仰慕之意”。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设计前期场地与建筑设计(一级)精讲班第42讲讲义古代罗马建筑第五节古代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一、建筑材料及拱券技术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
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种类有:筒拱、十字交叉拱、穹隆(半球)。
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利用穹隆、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
二、罗马柱式(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决了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为建筑艺术造型创造了新的构图手法。
(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三、重要建筑类型(一)神庙。
万神庙又叫潘泰翁(Pantheon),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二)军事纪念物。
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第度(Titus)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Sevems)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为三拱门凯旋门。
纪功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如图拉真纪功柱。
(三)剧场。
在希腊半圆形罐天剧场基础上,对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大提高。
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查理曼时代的建筑…………………………………罗马式建筑………………………………………….小结…………………………………………………【参考文献】…………………………………………………古罗马建筑艺术对西方中世纪建筑艺术的影响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把西方建筑文化推向了高峰,两者共同为人类贡献了光彩夺目的建筑文化,成为后来西方建筑文化最深刻的渊源。
中世纪西方,基督教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主宰所以西方的一些艺术也免不了要为宗教活动服务,再或者依托宗教的势力来发展。
西方中世纪的建筑,它就主要以教堂和修道院为主,这一时期的建筑也以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最为辉煌。
而且罗马式建筑形式对西方教堂的修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罗马西方中世纪建筑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把西方建筑文化推向了高峰。
前者以雅典卫城及其神庙为代表,风格简单而纯净、和谐而完美,具有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后者兴建的凯旋门、广场、竞技场、剧场、大浴场、住宅和宫殿,样式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两者共同为人类贡献了光彩夺目的建筑文化,成为后来西方建筑文化最深刻的渊源。
在这里我主要浅谈一下古罗马的建筑对西方中世纪建筑的影响。
历史进入到了中世纪。
也就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崩溃到公元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中世纪。
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神学笼罩的时代,基督教统治了整个西方世界,包括人们的精神思想。
基督教觉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思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第五节拜占庭建筑一、历史分期及分布范围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二、穹顶结构技术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制,创造了穹顶支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形制建筑。
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三、结构方式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穹顶: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帆拱: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四、代表实例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SantaSophia)大教堂。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五、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形成集中式的平面形制。
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形成集中式垂直构图的纪念性形象,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拜占庭建筑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遗产,又汲取东方多国经验,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卓越的建筑成就。
对其后东西方建筑的发展都有杰出贡献和重大影响。
六、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风格。
一般教堂规模都较小,其特点:外部造型多为饱满的穹顶高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形成中心垂直轴线,成为集中式构图。
圣索菲亚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例题】1.以下哪座中世纪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 )A 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B .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C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D 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教堂【提示】君土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结构关系明确、清晰,建筑空间即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
内部采用玻璃马赛克和彩色大理石等装饰,色彩丰富。
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和东罗马皇帝举行重要仪典之处,是拜占廷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对当时和后来的建筑发展影响巨大【答案】C第六节西欧中世纪建筑东欧——东正教; 建东正教和拜占庭教堂西欧——天主教; 建罗马风和哥特式教堂意大利-天主教; 建筑走独特的发展道路西班牙-伊斯兰教; 建西班牙风格的教堂一、早期基督教建筑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一)修道院学校的兴办西欧中世纪早、中期的教育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由于“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中世纪的教育开始于基督教的寺院,并长期为基督教所垄断。
中世纪早期的寺院,既是一种宗教组织,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育、学术中心。
在基督教会和法兰克王权的共同支持下,本尼狄克派寺院迅速兴起和发展。
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约于7世纪时传入法兰克,到8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全境,到9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从教会方面来说,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了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90~604年在位)的影响和推动,他先后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
本尼狄克派寺院教规第73条、48条规定,修道士每天要从事6~8小时体力劳动,并有两小时阅读《圣经》。
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了藏书室、图书馆。
同时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办学校。
9世纪,大多数修道院都办起了学校。
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宗旨,也即是修道院建院的宗旨,凡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须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得反悔。
其实质是要人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弃绝现世生活,奉行禁欲主义,为灵魂的得救,为来生而终日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一些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教育新入修道院的新信徒,他们作为未来的修道士而受教育,被称为Oblati,即过寺院生活的人。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拉文特岩画拉文特岩画位于西班牙东部,临地中海。
岩画大部分发现分布在山崖间的浅洞或岩厦中,有的可以沐浴阳光。
这里先是猎人,后来是牧人领地,他们分散地居住在山野之间。
所绘制的岩画具有以下特征:人物精力充沛,动作极度夸张,人物动物混杂,画面复杂;采取“旋转透视法”构图和善于利用圆形或对角线方式;多数画面朝向西沉太阳的西方,可能与某种落日的宗教仪式有关;造型富于概念化,多数为剪影式,并变形,夸张。
该岩画是中石器时代岩画典型的代表。
2.斯通亨奇巨石环斯通亨奇巨石环是位于英格兰新石器时代建筑代表作之一。
他们是由多个三石塔结构联合组成的大圆环。
其功用说法不一,据猜测可能是:宗教仪式场所?界石?纪念死者?或者是历法?这种建筑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部分经过雕琢、磨制、以十分惊人的精确性、均匀、统一的概念,反映出原始人的创作力。
3.《纳美尔王石板》《纳美尔王石板》是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缔造者纳美尔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是一件双面都有浮雕的略呈梯形的板块,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其浮雕精致,构图分上、中、下三层,十分有条理,造型采取标准式的正侧面结合手法,为埃及后来的浮雕壁画奠定了基础,历经3000年的造型规则从此时已经确定,影响深远。
3.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呈方锥形,一般采用石灰石砌筑。
其外观造型如同阳光透过云缝普照大地的光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内部用长长的甬道连接上中下墓室。
金字塔盛行于旧王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最着名的是基萨地区的三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达146米多。
如今金字塔已经成为埃及的标志了。
4.“正面律法则”“正面律法则”,也称“正面式法则”,即在埃及古代大多数雕像中,无论站立、坐姿、走动的人物都是直面观众。
头、颈、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两手上下略有变化。
这是法老、神像和部分贵族像必须遵守的造像规则。
5.《涅菲尔蒂像》《涅菲尔蒂像》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肖像雕刻的精品。
西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式
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5世纪,大举涌来的
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在一片荒芜
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
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
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
术经验,也都失传了。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
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
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
的手工技艺。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
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
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中世纪封建制建筑中犹以教堂建筑的成就最高.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风格:
一、早期基督教式
二、拜占庭式
三、“罗马风”式
四、哥特式
早期基督教建筑
罗马帝国在4世纪时进入了基督教时代。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
现象一样,处于停顿时期。因为当时的基督徒认为基督随时可能重新降临,天国
的门就要打开了。这样,尘世间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太在乎。不过有一种建筑,虽
然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影响,这时却崭露头角。这就是厅
堂(Basilica)即巴西利卡。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
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
(1)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
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
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
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2)代表实例。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3)风格特点。体型教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
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4)型制。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
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
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瞭望用。
下图为公元2世纪时图拉真(Trajan)皇帝建造的巴西利卡,为现存两个最大
的巴西利卡之一。
厅堂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部
分宽而且高,叫中厅(Nave)。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侧廊(Aisle)。所以厅
堂的横截面就呈"山"字形。在大厅的两头或者一头,有一个半圆形的龛(Apse)。
厅堂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场或者会场,龛就是安置法官或者会
议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
和万神庙以及浴场不同,厅堂里面没有造价昂贵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
而是采用了简单的梁柱结构――标准的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顶。应该说厅堂在那时
是不算高档次建筑的。
也许正是因为其普通,后来的基督徒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它们,而其内部宽
敞的空间又正好符合他们聚众传教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基督教堂就是直接在厅堂
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反正天国就要来了,大家先将就一下吧。
于是原来法官坐的地方现在成了主教的位子。从此巴西利卡的型制也就部分
地决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后世教堂的中厅――有一排排长椅让信徒们在一
起听道、祈祷的地方,两侧总是各有一排撑起整个大厅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
窄而低的侧廊。这样的布局明显是受厅堂的影响所致。
理所当然地,由巴西利卡改建或者模仿厅堂的早期教堂被称为巴西利卡式教
堂。比较有名的如建于公元4世纪的老St Peter教堂(结构图见右),罗马主教(这
个职位后来升格为教皇)的御座所在地、天主教信仰的中心。
12个世纪后它被拆掉,原址上建造了现在的梵蒂冈St Peter大教堂。 其
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厅堂式教堂的标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样,包括国
内最有名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有"远东第一堂"之称的上海佘山大教堂。
上海佘山大教堂
上海佘山大教堂
上海佘山大教堂
现在还存在的巴西利卡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应该是在巴勒斯坦的耶
稣降生处原址上,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皇帝建造的圣诞
大教堂(Nativity Church,建于330 AD)。
圣诞大教堂
早期的教堂除了有巴西利卡式之外,还有两种型制:集中式和十字式。
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样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
圆形大厅。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最早的集中式教堂已不
存。现存最著名的实例在罗马,是13世纪在君士坦丁女儿的墓上改建的St
Constanza教堂(穹窿已被屋顶盖住)。由于这个穹窿的跨度仅12米,所以在下面
支撑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而是12对柱子。下面右图为St Constanza教
堂的内部。早期的教堂有一些不是为了聚众讲道,而是为了瞻仰圣徒的遗物而建。
这种教堂大多采用这样的集中式布局。
St Constanza教堂已被屋顶盖住的穹窿 St Constanza教堂内部
十字式,顾名思义其布局不象集中式那样是圆,而是一个十字,之所以采取
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对十字架的崇拜有关系。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
主体,但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在帝国东部,四
个翼廊的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是在帝国西部,则有一个翼廊长一些。后世分别称
之为"希腊十字"和"拉丁十字"。
右图是现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罗马善良的牧羊人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
<Galla Placidia墓>(公元5世纪),外部看似乎是四方的中厅,里面却是一个穹
窿。这里的穹窿直径仅3米,所以令后世建筑师头痛的一个问题现在暂时还没有
暴露出来。
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
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